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韶山站收費亭。 湘潭管理處 供圖
韶山互通。 湘潭管理處 供圖
文 李柏艷 袁媛
這是一個鐘靈毓秀的地方,這是一片人杰地靈的土地,它因虞舜南巡,簫韶九成,引鳳來儀而得名;又因是偉大領袖毛澤東的故鄉而聞名天下。韶山,這個一代偉人的故鄉,這個紅色旅游的圣地,吸引了無數世人的眼光。
當我們驅車行駛在這條通往主席家鄉的高速公路上,宛如行走在一幅四季常青的美麗畫卷中。放眼望去,一片綠意,綠得盎然,綠得沁人心脾。當第一縷春風吹拂過大地,在那一片青山悠悠、蒼松翠葉中,一簇簇代表著革命與幸福的映山紅便漫山遍野地開放了,正如詩人楊萬里筆下“何須名宛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濃。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在那一片鮮花盛開的地方,在那一片姹紫嫣紅中,我們看到了無數張綻放的笑臉,他們不似牡丹般雍榮高貴,不似梅花般冷艷傲慢,不似木棉般孤獨不桀,他們卻像那一簇簇火紅的映山紅,平凡而真摯,爛漫卻純真,他們盡情地釋放著自己的熱情,為大地增添一片春意。他們是誰?他們便是主席家鄉收費站——韶山收費站的員工們。走近他們,認識他們,一次次被感動,一次次被震撼。感動,源于無數次的堅持與奉獻;震撼,源于無數小小力量的凝聚。
紅色文化
這里,曾是一代偉人生長的地方;這里,“紅色”已成為它鮮明而不可替代的符號。2008年12月24日,韶山高速公路正式運營通車,韶山站作為主席家鄉收費站以全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眼前。歷史在回眸,世人在傳誦,從那時起,在韶山站員工的內心深處,就有著一種深深的情結,那就是要將韶山站打造成為“中國第一站”。
就這樣,一種有著鮮明特色的“中國紅”被注入到韶山站文化建設中。在毛澤東銅像廣場,在主席故居前,在收費站區里……他們一次次吟誦起了那些耳熟能詳的毛主席詩詞,唱響紅色歌曲,或奔放,或豪邁,或悲壯,或蕩氣回腸,一字一句回響在耳旁,在腦海,在心間。
在這里,唱紅歌、誦詩詞、看紅片等“七個一”、“六個紅”活動聲名遠揚……
在這里,毛主席詩詞人人張口就來,偉人生平故事人人如數家珍……
在這里,青磚黛瓦間、樓廊板報里,主席詩詞或偉人生平介紹定期刊登……
在這里,紅成為了主旋律,紅成為了主色調,紅成為了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信念,注入全站員工的心田。
堅守與執著
韶山收費站的接待任務重,特別是建站初期,很多上級領導、兄弟單位紛紛前來考察指導工作,僅2009年韶山收費站的接待任務就達到240余次。遇上規格較高的重要接待,就需要全站員工齊上陣,員工在家輪休時被通知回站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對此,員工都表示理解和支持??梢?,這理解和支持的背后,是大家的默默奉獻。
2011年10月14日,韶山收費站臨時接到通知,第二天一早有一個重要接待任務。那一天,時任副站長的黃佩正在廣州探親,她剛與半年多沒見面的4歲兒子見面,“叮鈴鈴……”手機鈴響起,電話訊息傳遞的是任務,是命令,是放不下的擔子。面對哭泣的兒子,面對失望的丈夫,她硬是匆匆連夜返回了站里。一路上,車輪滾滾,六百多公里的歸程,她心里記掛的仍然是第二天的接待任務。與此同時,正在家中輪休的屈新兵、高偉也從瀏陽、益陽等地趕回到了站里。
作為主席家鄉的收費站,韶山收費站每年迎來送往來自全國乃至世界的游客達到數十萬人,全站員工心里十分清楚,為主席家鄉站好崗、服好務是每一名韶山收費站員工的神圣使命。
“您好,歡迎您來到韶山!”“請慢走,一路平安!”這樣的話,收費員一個班下來要說上上千次,向司乘人員說文明用語的同時,還得配上舉手相迎、揮手相送、微笑、目送等肢體語言。一套動作下來,雖然只有短短十幾秒,但要做到規范到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肢體語言中有一個手指并攏伸直示意停車的動作,看似簡單的動作,卻無不體現出其中的艱辛與付出。
沈德梅,是一位年近四十的中年婦女,左手小指受過傷嚴重變形,一直彎曲著根本無法伸直。可是就是這根彎曲的小手指,在并攏的手掌中格外異樣,不符合標準,怎么辦?不愿掉隊的沈德梅天天用手掰,彎曲的指骨已經變硬定型,很難掰直,可她仍不放棄。她自己想出了一個辦法,把小指放在平直的桌面上壓,剛開始,壓一分鐘她就會受不了,指節像被千萬根鋼針扎著似的,可她咬著牙硬是挺了下來。慢慢地,時間一次次被拉長,五分鐘、十分鐘、半小時……有時候手指被壓得都麻木,無法彎曲。就這樣她硬是含著淚把指頭給壓直并攏了。另外兩位是男同志,一位是40歲的班長江文,一位是30多歲的馮勇,這兩位工作上沒得說,就是一做肢體語言,那兩人的手指頭一模一樣,都是下面粗壯,上面尖,手掌并攏時都成了“漏財手”。他們看著自己這“漏財手”越看越別扭,這在文明服務中怎么行呢?“我就不信我‘治不好’這只手”,他倆在心里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漏財手給“堵”了。于是他倆便相約著一起練,每天只要有時間,他們便抓著手掌捏,有時候捏得手指一整天都是麻的。為了達標,他們下班之后就在寢室里練習,手指被自己捏得一塊紫一塊青的,有時候疼得實在自己捏不下手了,他們便互相為對方捏,疼得淚水常常在眼眶里打轉。就這樣兩個月后,“漏財手”居然并攏了。
朱建軍是韶山收費站的一名普通收費員,到今年,53歲的他已經扎根高速公路收費工作十七個年頭了。長年的收費工作,讓他落下了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這種病,看似輕微,可對于在收費崗亭一坐就是8個小時的朱建軍來說,卻是一種煎熬。這些年來,朱建軍一直是貼著滿背的膏藥堅持著工作。所以,只要一走進他當班的崗亭,保準是一股濃濃的膏藥味。盡管已經到了不適合從事收費窗口工作的年齡,盡管帶著一身的疾病,朱建軍工作時卻總是滿腔熱情,對待每一位司乘他都是笑意盈盈。他的文明用語和肢體語言,稱得上“行業標準”,在站領導和同事眼里屬于“免檢產品”。當被問及為什么他的服務總是這么好時,朱建軍說,自己是一名五零后的老同志,沒有別的,就是覺得要對得起工作,才對得起自己。所以,會時時提醒自己,要用心去服務,用心服務了司乘人員自然也就感受得到。
文明與奉獻
此處的四月,火紅的映山紅已是漫山遍野開放,讓來來往往的人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春的氣息。作為主席家鄉收費站,優質的服務已不僅僅體現在每天的迎來送往中,更多的是對社會的一種回報、一種承諾、一份堅守。
高速公路行業規定收費員在工作時必須使用文明用語,向司乘人員說的問候語,常人認為再簡單不過了,就是那么固定的幾句??稍谏厣绞召M站,問候語也有學問。對于韶山本地的車輛,司乘人員接受到的問候語一定是“歡迎回到韶山”,與外地車輛的問候語“歡迎來到韶山”,雖然只一字之差,卻讓韶山本地的司乘人員感受到了回“家”的溫馨。
那是一個端午節的晚上,夜已經很深,收費廣場也逐漸安靜下來。韶山市公安局看守所所長龐偉義一路驅車總算是快到家了,滿臉疲憊的他難以掩飾回家的迫切心情。“您好!歡迎回到韶山!節日快樂!”整潔的著裝,標準的手勢,熱情的問候,清爽面龐上的笑容真摯而親切,給人溫暖,龐偉義頓覺精神一振。順聲看去,又是那位叫朱建軍的收費員。不知道為什么,每次見到他,他的心里總是會涌現出絲絲感動。這位收費員應該有五十多歲了吧,他的頭發已泛出斑斑銀絲,眼角的皺紋更是清晰可見,可是無論何時見到他總是一臉笑意。這笑是從內心深處發出來的,是從每一道皺紋里滲透出來的,它是那么真誠,讓人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又感受到了你的服務,謝謝你!”龐偉義高興地說。幾分鐘后,一條信息傳到站長周琦的手機里:“周站長,您好!今天我又見到了那個叫朱建軍的收費員,他的服務叫人難忘,請代我向他問好,并祝他節日快樂!”
春天即將過去,可山花依舊爛漫。不止是朱建軍,韶山收費站的工作人員就是這樣用自己的真誠與熱情感動著周圍的人,不為別的,僅為了這一份職責與榮譽。
2011年兒童節,三名小朋友衣裳襤褸、疲憊不堪地在高速公路上走著,到收費站后累得癱坐在安全島上。正在當班的周燕清見了,立即上前詢問,三名小孩不停的哭泣,述說自己貪玩,走錯了路,已經在路上走了2個多小時,迷失了回家的方向??粗⒆觽兤v的樣子和哭泣的雙眼,周燕清打心底里心疼起來,她也有一個孩子,她也是一位母親,孩子是媽媽心里的一塊肉呀。不由分說,周燕清馬上將三名小朋友接進了收費站,細心地給他們端來了食物和水,詢問他們的住址和家人的電話,又馬上與他們的家人聯系,直到將三名小孩送回心急如焚的父母身邊。焦急萬分的父母看到被收費站照料得好好的孩子們,喜極而泣硬是請來電視臺宣傳報道這種樂于助人的良好社會風貌。
還有一次,副站長趙蘭像往常一樣吃過中飯后來到收費現場,看看有什么情況發生。就在這時一輛小貨車駛進了收費車道。司機滿臉通紅,額頭上不時滲出汗來,他匆匆地把通行卡遞給收費員,滿臉歉意地說:“同志,不好意思,急著出來送貨,我忘記帶錢了,你看我這車都快沒油了都沒錢加,通行費你看能不能先欠著,我下次來一定補上?真的不好意思。”收費員望著身邊的趙蘭,不知道該怎么辦。“這輛車是經常往韶山送臘制品的貨車”,趙蘭心里忖思著,“欠著不符合規定,收費吧實在是強人所難。”“這樣吧,這通行費我先幫您墊著,另外借您300元錢加油。你下次來的時候再還我吧。”“什么?”司機不敢相信了,這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人”,可是當他看到趙蘭堅定的目光,他的眼眶濕潤了。第二天,趙蘭剛到收費現場便聽同事們說,那司機一大早便趕來把欠的錢還上了,還帶了一大包臘制品給她。同事們不肯要,可那師傅生氣地說:“你們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沒辦法,同事們只好破例收下了。
凝望著莊重而又潔凈的收費站,走近那一群透著青春氣息的年輕人,那一張張始終掛著微笑的臉龐,總能讓人在心里涌動一股暖流,親切而又美麗。在朦朧的意境中,那一張張笑臉幻覺成一簇簇火紅的映山紅,綻放在高速公路,綻放在韶山的山山嶺嶺……。(編輯 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