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擦亮紅色名片 點亮紅色精神
“紅色安平”彰顯紅色文化魅力
中國經濟網衡水4月22日訊(記者 王婷 通訊員 何云蘭)安平縣精心擦亮“紅色安平”文化名片,夯實紅色文化根基,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蘊含的豐富革命精神和厚重歷史內涵,用紅色文化鑄就精神高地,讓紅色文化永不褪色。
搜集歷史文物,見證紅色精神。安平縣是革命老區,紅色歷史源遠流長,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就誕生在這里。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建館以來,一直致力于文物的搜集與整理工作,先后搜集到毛澤東使用過的皮箱、抗美援朝時期志愿軍戰士用過的風雪戰衣等多件珍貴文物,其中,張世杰老人捐贈的日本軍刀還填補了紀念館沒有抗戰時期文物的空白。目前,該紀念館陳列、收藏文物總數達215 件,并且建立了規范的文物管理體系,獲得了省文物局認證資格,被正式納入省文物部門管理體系。
創建3A景區,升華紅色精神。2012年,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主動爭取省、市旅游部門支持和指導,開展了國家3A級紅色旅游景區創建工作,在深入學習《國家3A景區評分細則》的基礎上,認真對比,找準差距,明確目標,逐項進行標準提升。目前,有關景區升級的軟硬件部分都已基本完成,正在等待上級領導部門認證。
出版紅色專著,銘記紅色精神。去年11月6日,《中共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一書舉行了隆重首發式,該書的出版發行,一方面可以讓更多的讀者了解安平光榮歷史,傳承老區紅色精神;另一方面,充分肯定了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在農村黨建史上的突出地位,為紀念館的發展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舉辦系列活動,傳承紅色精神。去年以來,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舉辦或承辦各種活動近50場次,其中,安平中學600名學子成人禮、中組部第七黨支部離退休干部前來參觀、集中收聽收看十八大開幕式等活動,影響巨大,意義深遠,進一步發揮了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
建設教育基地,弘揚紅色精神。該縣對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安平縣烈士陵園進行了遷建,對楊各莊烈士墓進行了修緝擴建。目前,該縣正積極籌劃建設總投資4000多萬元、建筑面積8300平方米的冀中軍區司令部舊址修復項目——冀中革命紀念館。該館設計方案在保留了中心建筑群嚴整性的同時,兼顧紀念館的現代性質、現代氣息,為紅色文化注入了嶄新的時代內涵。據悉,此項目已經列入《河北省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2012—2015)》。 (編輯 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