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小说,女被男啪到哭的视频网站,色哟哟欧美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毛片,欧美狂猛专区,日本色区

《周易》后三十二卦

2012-12-06-16:34[來源:德孝網][作者:管理員][瀏覽量:4740]
 
周易六十四卦——第三十三卦
天山遁第三十三
【原文】 遁①:亨。小利貞。
【譯文】 遁卦:通達。小有利之占問。
【注釋】 ①遁,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艮下乾上)。上卦為乾,乾為天;下卦為艮,艮為山。天下有山,天高山遠,正是賢人君子擺脫桎梏,避免災害,掛冠懸笏,退隱山林的理想境界。所以卦名曰遁。遁,《說文》:“遁,逃也。”
【原文】《彖》曰:“遁”、“亨”,遁而亨也。剛當位而應①,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②。遁之時義大矣哉。
【譯文】《彖辭》說:“遁”、“亨”,即是退隱則通泰的意思。九二陽爻為剛,居外卦而處中位,六二陰爻為柔,居內卦而處中位,像小人盤踞于內,志得意滿;君子退隱于外,明哲保身,這是時勢造成的局面。君子退隱守貞,有利于自身,而無利于國事。小人之勢漸浸增長,當此時君子及時退隱,意義是重大的。
【注釋】 ①剛當位而應,本卦九五陽爻,為剛,居外卦中位(外卦即上卦),是為剛當位。六二陰爻,為柔,居內卦中位(內卦即下卦),同位之爻,剛柔相應。像君子在野,而小人在朝,針鋒相對,激烈斗爭。②浸而長,此以初六、六二爻象為據。初六陰爻,升進一位,居于第二爻,像陰柔之勢漸漸生長。沙少海先生說:“浸上當有‘柔’字,蓋轉寫誤脫。浸,訓漸。”
【原文】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乾,乾為天,下卦為艮,艮為山,天下有山,天高山遠,是遁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不用以惡報惡的方法對付小人,而是采取嚴厲的態度,掛冠懸笏,自甘退隱,遠離小人。
【原文】
初六:遁尾①,厲。勿用有攸往。
《象》曰:遁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譯文】
初六:君子全部隱退,國家就危險了。不能有所作為了。
《象辭》說:逃遁隱藏仍未脫離危險,若能堅持苦斗,設法取勝,有什么災難?
【注釋】
①尾,《方言》十二:“尾,盡也。”《象辭》解“尾”為微,意隱匿,隱藏。與經意有出入。
【原文】
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①。
《象》曰:執用黃牛,固志也。
【譯文】
六二:抓來用黃牛革繩緊緊捆綁,這樣就不能解脫了。
《象辭》說:用黃牛革繩捆綁,表示意志堅固。
【注釋】
①勝,能,可能。說,讀為脫。莫之勝說,猶言沒有什么能夠解脫出去。
【原文】
九三:系遁①,有疾,厲。畜臣妾,吉。
《象》曰:系遁,厲,有疾憊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譯文】
九三:被拖累而不能決然隱退,就像身染重病,情形危險。在這種情況下,蓄養奴婢或可有利。
《象辭》說:被拖累以至不能決然隱退所造成的危險,有如被疾病折騰得疲憊不堪,所以說蓄養奴婢則吉,意思是暫且養疾療傷,不可貿然行動。
【注釋】
①系,拘系,拖累。系遁,猶言被拖累而不能退隱。
【原文】
九四:好遁①,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譯文】
九四:喜愛隱居,這對君子是吉利的,對小人則未必。
《象辭》說:君子不以利祿為心,喜愛隱居;小人以利祿為心,不甘退隱。
【注釋】
①好,讀如愛好之好。
【原文】
九五:嘉遁,貞吉。
《象》曰:嘉遁,貞吉,以正志也。
【譯文】
九五:退隱以時,值得贊美,卜問前程,通泰吉利。
《象辭》說:退隱以時,值得贊美;遵循正道,所以吉利,因為他存心正直,品德崇高。
【原文】
上九:肥遁,無不利①。
《象》曰:肥遁,無不利,無所疑也。
【譯文】
上九:遠走高飛,退隱山林,無不利。
《象辭》說:上九爻辭講遠走高飛,退隱山林,無不利,說明其人善觀形勢,急流勇退。
【注釋】
①肥,沙少海先生說:“肥,當借為飛,古本亦作飛。肥遁,猶言遠走高飛,退隱山林。《淮南子·師道訓》:‘遁而能飛,吉莫大焉。’《后漢書·張衡傳》:‘利飛遁以保名。’都說明同一意義。”
周易六十四卦——第三十四卦
雷天大壯第三十四
【原文】 大狀①:利貞。
【譯文】 大壯卦:吉利的卜問。
【注釋】 ①大壯,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乾下震上)。上卦為震,震為雷;下卦為乾,乾為天。天上鳴雷,聲威顯赫。云雷涌動,群陽盛壯,以喻國威顯赫,則臣民振作;陽氣盛壯,則萬物生長,所以卦名曰壯。壯,《釋文》:“威盛強猛之名。”
【原文】《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譯文】《彖辭》說:大壯,意即大者強壯。大壯之卦,內卦為乾,性為剛,外卦為震,性為動,剛健而有力故卦名為壯。大壯卦辭說:“吉利、貞正”,因為大者正的緣故。如天道正則萬物正,君道正則臣民正,父道正則家人正,標正影直。君子識“正大”之理,則可知天地萬物之情狀。
【原文】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①。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震,震為雷,下卦為乾,乾為天,天上鳴雷是大壯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以迅雷可畏,禮法森嚴,從而畏威知懼,唯禮是遵。
【注釋】 ①履,行,實行。
【原文】
初九:壯于趾①。征,兇,有孚②。
《象》曰:壯于趾,其孚窮也。
【譯文】
初九:傷于腳趾。筮遇此爻,出征則兇,但尚有收獲。
《象辭》說:自恃兵強,侵略他國,雖有收獲,但信用掃地。
【注釋】
①壯,借為戕,傷。《象辭》訓壯為強,又以趾代兵,壯于趾,猶言強于兵,與經意不同。②孚,古俘字。《象辭》解“孚”為忠信,與經意異。
【原文】
九二:貞吉①。
《象》曰:九二貞吉,以中也。
【譯文】
九二:卜問得吉兆。
《象辭》說:九二爻辭講貞正吉利,因為九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像人守中正之道。
【注釋】
①貞,卜問。《象辭》釋“貞”為貞正,與經意有異。
【原文】
九三:小人用壯①,君子用罔②。貞厲。羝羊觸藩③,羸其角④。
《象》曰:小人用壯,君子用罔也⑤。
【譯文】
九三:小人捕獸憑氣力,君子捕獸靠網圍。卜問得險兆。公羊以角撞藩,結果被籬笆卡住。
《象辭》說:小人捕獸憑氣力,君子捕獸靠網圍。
【注釋】
①小人,指奴隸。壯,強壯有力,這里用如名詞,猶言氣力。②君子,指貴族。罔,古網字,指圍捕獸之網。
③羝(dī低)羊,公羊。觸,沖撞。藩,藩籬。④羸(léi),當借為累,即拘系。本卦九三爻辭當為兩次占卜記載,文義不可強為溝通。⑤“罔”上原無用字。《校堪記》說:“古本,罔上有用字。”今據補。《象辭》只重述經文,未加解說。
【原文】
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①,壯于大輿之輹②。
《象》曰:藩決不羸,尚往也。
【譯文】
九四:卜問得吉兆,沒有悔恨。因為公羊沖決籬笆,擺脫了拘系,但又被車輪撞傷,不能亂沖亂撞了。
《象辭》說:沖決籬笆,擺脫掏系,恐其沖撞別處。
【注釋】
①決,決裂。羸,拘系。不羸,猶言擺脫拘系。②壯,傷。輿,車。輹,《釋文》:“輹,本又作輻。”輹借為輻,車輪的輻條。
【原文】
六五:喪羊于易。無悔①。
《象》曰:喪羊于易,位不當也。
【譯文】
六五:喪羊于狄。筮遇此爻,沒有大的災禍。
《象辭》說:喪羊于狄,因為六五陰爻而居處陽位,是所處不當,像人所處環境不適當,將蒙受損失。
【注釋】
①易,聲假為狄,即狄人。李鏡池說:“這是因飼羊而聯系到周人的一件歷史大事。周人居豳(邠)時,被狄人侵迫,太王以皮幣、犬馬、珠玉送給狄人而求和。但狄人不肯,一定要占領周人的土地,太王只好帶領周人遷居歧山。在避狄遷居中,狄人搶掠了大量的牛羊。”周人遷歧山后,牛羊更加發展了,彌補了以前的損失。所以爻辭借此故事,表示了筮遇此爻可以無悔。《象辭》則以為“喪羊于易”,預兆將會蒙受損失,因而以六五爻象、爻位“不當”加以解釋,故與經意稍異。
【原文】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①,無攸利②。艱則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詳也③。艱則吉,咎不長也。
【譯文】
上六:羊角插進了籬笆,退不了,進不了,處境不利。但是,目前雖處于艱難之中,最終可以化解逢吉。
《象辭》說:不能退,不能進,陷入進退維谷之中,這是遭逢不祥。雖陷入艱難之中,最終可以化解逢吉,是說災難不會長久。
【注釋】
①遂,進。②攸,所,代詞。③詳,借為祥。
周易六十四卦——第三十五卦
火地晉第三十五
【原文】 晉①: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②。
【譯文】 晉卦:康侯用成王賜予的良馬來繁殖馬匹,一天多次配種。
【注釋】 ①晉,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坤下離上)。上卦為離,離為日;下卦為坤,坤為地。太陽照大地,萬物欣欣向榮;君子沐德業,操行天天向上。所以卦名曰晉。晉,《說文》:“晉,進也。日出而萬物進。”②康侯,名封。周武王弟。初封于康,故稱康侯或康叔。后封子衛。錫,借為賜,賜予。晝,聲假為周。晝日,猶言周日、終日、整日。三接,指多次交配。
【原文】《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①。順而麗乎大明②。柔進而上行③,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譯文】《彖辭》說:晉,就是進取的意思。晉的上卦為離,離為日;下卦為坤,坤為地,可見晉卦的卦象是太陽高懸,出于大地之上。大地卑順,處于太陽照耀之下。陰柔之爻由初位排列上升至第五爻位,所以晉卦的基本結構是“柔進而上行”,象征著臣子的事業蒸蒸日升,所以“康侯能夠用成王賜予的良馬繁殖馬匹,一日之內多次配種”。
【注釋】 ①明,太陽。下句“大明”亦指太陽。②順,下卦為坤,坤為大地,大地卑伏順從。麗,附麗,依附。③柔進而上行,本卦初、二、三、五均為陰爻,為柔,陰爻由初位上升到第五位,故曰:“柔進而上行”。
【原文】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離,離為日;下卦為坤,坤為地。太陽照大地,萬物沐光輝”,是晉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光大自身的光明之德。
【原文】
初六:晉如①,摧加,貞吉。罔孚裕②,無咎。
《象》曰:晉如,摧如,獨行正地。裕無咎,未受命也。
【譯文】
初六:攻擊敵人,打垮敵人,卜問得吉兆。勝利之師沒有捕捉俘虜,沒有搶掠財物,不會有災難。
《象辭》說:攻擊敵人,打垮敵人,這是因為將帥能遵循正道,所以取得了勝利。從容部署,克敵制勝,沒有災難,說明將帥能因勢制宜,獨斷于心。
【注釋】
①晉,進,這里指進攻。如,猶之,作代詞,指代敵人。下“如”同。②罔,無。孚,同俘。裕,《說文》:“衣物饒也。”罔孚裕,意即沒有捕捉俘虜,沒有搶奪財物。《象辭》于此斷句有別,且解“裕”為從容,與經
意有別。參見譯文。
【原文】
六二:晉如,愁如①,貞吉。受茲介福于其王母②。
《象》曰:受茲介福,以中正也。
【譯文】
六二:攻擊敵人,壓倒敵人,卜問得吉兆。因為得到了先祖母的庇佑獲得大福。
《象辭》說:之所以受此大福,因為六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像人得中正之道。
【注釋】
①愁,高亨說:“借為遒,迫也。”如,猶之。見前注。②茲,此。介,大。王母,祖母。
【原文】
六三:眾允①,悔亡。
《象》曰:眾允之,志上行也。
【譯文】
六三:萬眾一心,全力進攻,無所悔恨。
《象辭》說:眾人信任,其志向就會實現。
【注釋】
①允,當借為*。沙少海先生說:《說文》:‘*,進也。’這里*與晉通,指戰爭的進攻。”從本卦的各爻辭看,這是一個講戰爭的卦,依其整體結構分析,此說有理。《象辭》釋“允”為信任,與經意不符,又緣此解說為“志上行也”,顯系牽強。
【原文】
九四:晉如鼫鼠①,貞厲。
《象》曰:鼫鼠貞厲,位不當也。
【譯文】
九四:攻擊敵人而膽小如鼠,卜問得兇兆。
《象辭》說:攻擊敵人而膽小如鼠,卜問得兇兆,因為九四陽爻而居陰位,像人處于不利的地位。
【注釋】
①鼫,《子夏傳》作碩。鼫鼠五技:一、能飛不能過屋;二、能游不能渡谷;三、能**不能掩身;四、能緣不能窮木;五、能走不能先人。(蔡邕《勸學篇》王注)
【原文】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①。往,吉。無不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慶也。
【譯文】
六五:無所悔恨,吃了敗仗,不要氣餒。只要再接再厲,終必轉敗為勝。無所不利。
《象辭》說:受到挫失,不要氣餒,勇往直前,定有喜慶降臨。
【注釋】
①失得,猶言失利。勿恤,不要擔心,不要氣餒。
【原文】
上九:晉其角①,維用伐邑②。厲,吉,無咎,貞吝。
《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
【譯文】
上九:攻擊敵人,必須較量敵我雙方的力量,可以考慮攻擊敵人的城邑。但其結局難料:或許危險,或許吉利,或許沒有災難,或許正踐兇兆。
《象辭》說:考慮到攻擊敵人的城邑,這說明王道未能廣泛實行,以致屬邑叛亂。
【注釋】
①晉其角,沙少海先生說:“其,這里用同則。角,訓較量。《孫子?虛實篇》:‘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處。’”②維,考慮。用,采取。
 周易六十四卦——第三十六卦
地火明夷第三十六
【原文】 明夷①:利艱貞。
【譯文】 明夷卦:卜問艱難之事則利。
【注釋】 ①明夷,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離下坤上)。上卦為坤,坤為地;下卦為離,離為日。上坤下離,是日沒入地中之象。太陽既沒,天地黑暗,前途莫測,喻君子處艱難之中,既要守正不阿,又要遵時養晦,所以卦名曰明夷。夷,《廣雅.釋詁》:“夷,滅也。”明夷,意即陽光隱退。
【原文】《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柔順①,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②,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③,箕子以之④。
【譯文】《彖辭》說:明夷的內卦為離,離為日;外卦為坤,坤為地,太陽隱沒于地中,是明夷的卦象。離為文明,坤為柔順,然則明夷的品格是內文明而外柔順。周文王內秉光明之德,外行柔順之道,三分天下而有其二,猶服事于殷,蒙受羑里之辱,正與明夷卦象相似。“在艱難之中,堅貞守正,終能有利”,正如太陽隱沒地中,晦其光明,但終有燦然脫出之時。箕子內秉光明之德,外處艱難之境,仍能堅持正道,至死不渝,正與明夷的卦象
相似。
【注釋】 ①“內文明”句,本卦內卦為離,離義為文明;外卦為坤,坤性柔順。這既是明夷之卦的義蘊,同時又是喻周文王的品德。②《彖辭》釋“利”為吉利,釋“艱”為艱難,釋“貞”為堅貞。③內難,內,指本質,內在美德。難,指艱難,外部環境。④兩“以之”,《釋文》:“以之,鄭、茍、向均作似之。”
【原文】 《象》曰:明入地中①,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譯文】《象辭》說:本卦內卦為離,離為日,外卦為坤,坤為地。太陽沒入地中,是明夷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治民理政,不以苛察為明,而是外愚內慧,容物親眾。
【注釋】 ①明入地中,太陽西沉,古人認為是隱入大地之中,其光明不顯于外而存于地中,取這外晦內明之象,故有“蒞眾用晦而明”之說。
【原文】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①。”有攸往,主人有言②。
《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譯文】
初九:“鵜鶘在飛翔,停棲在沼畔。君子離家走,三日無食糧。”筮遇此爻,有所往,則必遭主人譴責。
《象辭》說:君子在旅途中,依禮義不能蒙羞受食。
【注釋】
①“明夷于飛”四句,是引詩作占。其中三句是四言,“垂其翼”不應獨少一字。漢帛書《周易》翼字上有“左”字,當從之。明,借為鳴。夷,借為鴺,即鳴鴺。鴺聲假為鵜,鳴鵜,即叫著的鵜鶘。鵜鶘,一種水鳥,俗名淘河。(采沙少海先生說)②言,譴責,刁難。
【原文】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①,用拯馬壯②,吉。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③。
【譯文】
六二:鵜鶘,鵜鶘,傷于左股,君子負傷,因馬獲救。吉利。
《象辭》說:六二爻辭所講的吉利,是因為六二陰爻處于九三陽爻之下,正像馬順從主人善體人意。
【注釋】
①夷,傷。②用,因。用拯馬壯,猶言因馬強壯善跑而獲救。此旬當與“明夷,夷于左股”連看,取此以譬某人負傷因馬獲救。③順以則,此以六二、九三爻象、爻位為據,六二陰爻為柔,九三陽爻為剛,六二居九三之下,所以說“順‘。則,法則。《詩經》:”此物四驪,閑之維則。”即指馳驅的法則。此處當指御者的心意。順以則,特指馬面言,馬地類,陰物,正當六二陰爻之像。猶言馬順從,善體人意,故拯救了受傷的主人。
【原文】
九三:明夷于南狩①,得其大首②。不可疾貞③。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④。
【譯文】
九三:在南方的獵區,拉弓射箭,獲得一些大野獸。筮遇此爻,占問疾病則不利。
《象辭》說:決心在南方狩獵,大稱其意。
【注釋】
①“明夷”句,沙少海先生說:“夷,從大從弓會意(《說文》)。這里指弓。明夷,即鳴夷,猶言拉弓發射。南狩,即南方獵區。”②大首,即大頭,這里指大頭的野獸。③可,聞一多說:“可,亦利也。”④大得,原作得大,轉寫誤倒。據阮元《校堪記》所列各古本改正。
【原文】
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門庭①。
《象》曰:入于左腹,獲心意也。
【譯文】
六四:回到深隱之處吧!走出居室,進入社會,就感到環境的險惡,退隱的念頭油然而生。
《象辭》說:回到深隱之處,就滿足了退隱的心意。
【注釋】
①此爻較難解。李鏡池說:“左腹,左室。腹,借為*。古代半地下式的房屋,有復室。左*,即左室。明夷,大弓。心,心本,又叫朱或柘。朱、柘一聲之轉。這是一種質地堅硬的制弓的上等材料。意謂一出門就找到了制大弓的心木,回到左室開始制作。”高亨說,此爻當讀為:“‘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明夷即鳴雉。腹讀為夜,山洞也。之當作小,古文小作↓,之作*,形似而誤。”爻辭言:鳴雉入于左邊之山洞,君子乃得此雞雉。(此亦記君子獵逐鳴雉之故事)君子獵逐鳴雉,曾歷艱難,故筮遇此爻,出門庭宜小心謹慎。舊注認為此指殷紂王兄長微子,他看到紂王殘暴傷明,屢諫不聽,知道紂王心意如此,不可挽回,就離開宮庭,逃往周朝避難,以存段商裔胄。這三種說法各有道理,舊注于訓詁未免疏失,不及李、高之精。然其大意似有可取之處。作者認為本卦內容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講出行狩獵,即初九、六二、九三所述,備道其艱辛,喻言入世之難。二是講隱退,強調退隱守潔是消除災禍的良策,并以箕子的行為作為佐證。一出一隱即構成本卦的主要矛盾關系。《彖》、《象》所闡述的卦義、爻義突出的強調了隱退的意義,即是以六四、六五、上六三爻為本。六五爻辭說:“箕子之明夷”,確切地講,這便是箕子隱退去東方鄰國避難的故事。此處“明夷”解如隱退是沒有問題的。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同樣是順著這個意思說的。以太陽的升降比喻貴族的進退。順此逆推,六四爻辭“獲明夷之心”當解釋為退隱之意初萌于心了。從六四爻“獲明夷之心”到六五爻“箕子之明夷”,再到上六爻“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表現出意念的產生,到付諸行動,最后上升為一般性總結,有一條明顯的思想發展脈絡和一個合符邏輯的思辯過程。易卦的絕大多數卦中都具有內容的統一,主題的統一和思想的統一這種明顯的特點。對這些特點的分析把握是解《易》的一個重要方法。因而明夷仍當解釋如卦名所表示的意義,即隱退。左腹,解如字,比喻深隱之處。
【原文】
六五:箕子之明夷①,利貞。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譯文】
六五:殷亡后,箕子逃到東方鄰國避難,卜問得吉兆。
《象辭》說:箕子退隱守正,他的光輝形像千古不滅。
【注釋】
①此處“明夷”如前注所釋退隱。
【原文】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國也。后入于地,失則也①。
【譯文】
上六:陽光消失了,天黑了。太陽初升,君子進仕之象;太陽隱沒,君子退隱之象。
《象辭》說:太陽初升,君子進仕,光照四方。太陽隱沒,君子引退,國無楷模。
【注釋】
①則,學習的榜樣。
周易六十四卦——第三十七卦
風火家人第三十七
【原文】 家人④:利女貞。
【譯文】 家人卦:卜問婦女之事吉利。
【注釋】 ①家人,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離下巽上)。本卦專講家庭之事,所以卦名曰“家人”。
【原文】《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譯文】《彖辭》說:家人的爻象顯示,六二陰爻居內卦的中位,像婦女在內,以正道守其位,九五陽爻居外卦的中位,像男人在外,以正道守其位。男外女內,皆能以正道守其位,則是天地間的大義。家庭有尊嚴的家長,那就是父親、母親。父親像個父親,兒子像個兒子,兄長像個兄長,弟弟像個弟弟,丈夫像個丈夫,妻子像個妻子,家道就端正了。能夠正其家,天下也就安定了。
【原文】 《象》曰: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譯文】《象辭》說:本卦外卦為巽,巽為風;內卦為離,離為火,內火外風,風助火勢,火助風威,相輔相成,是家人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省悟到言辭須有內容才不致于空洞,德行須持之以恒才能充沛。
【原文】
初九:閑有家①,悔亡。
《象》曰:閑有家,志未變也。
【譯文】
初九:防范家庭出現意外事故,沒有悔恨。
《象辭》說:防范家庭出現意外事故,就是警惕未然事變。
【注釋】
①閑有家,沙少海先生說:“閑,訓防。有,用法同于。閑有家,即防于家,是說一個人對有關家庭的意外事故,都須未雨綢繆,預作防范。”
【原文】
六二:無攸遂①,在中饋②,貞吉。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巽也③。
【譯文】
六二:婦女在家中料理家務,安排饍食,沒有失誤,這是吉利之象。
《象辭》說:六二爻辭之所以稱吉利,因為六二陰爻居九三陽爻之下,像婦人對男人順從而又謙遜。
【注釋】
①遂,借為墜,意為失誤。②饋,準備飲食以招待人。中饋,即內饋,即家庭饍食。③順以巽,此以六二、九三爻象、爻位為據,六二陰爻喻婦人,九三陽爻喻男人,六二居九三之下,像婦順于夫。巽,謙遜。
【原文】
九三:家人嗃嗃①,悔,厲,吉②。婦子嘻嘻,終吝。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婦子嘻嘻,失家節也③。
【譯文】
九三:貧困之家,眾口嗷嗷待哺,這是愁苦之事,但能辛勤勞作,可以脫貧致富。而富貴之家,驕奢淫逸,妻室兒女只知嬉笑作樂,終將敗落。
《象辭》說:貧困之家,而能辛勤勞作,未失正派家風。富貴之冢,一味嬉笑作樂,則有失勤儉之道。
【注釋】
①嗃嗃(hè),通嗷嗷。《說文》:“嗷,眾口愁也。”②悔,愁苦。厲,借為勵,意為勤苦勞作。③節,猶風。家節,家風,家道。
【原文】
六四:富家,大吉①。
《象》曰:富家大吉,順在位也②。
【譯文】
六四:幸福家庭,大吉大利。
《象辭》說:幸福家庭,大吉大利,因為六四陰爻居于九五陽爻之下,像家人和順而各守其職。
【注釋】
①富,當借為福。經傳中,富福二字常通借。李鏡池說:“上爻說的是富裕之家而‘終吝’;此言‘大吉’,可證富不是富裕之意,而是借為福。”②順在位,此以六四、九五爻象、爻位為據,六四陰爻居于陰位(第四爻為陰位),是為在位。六四陰爻處于九五陽爻之下,是陰柔順予陽剛。像家人順從家長,各守其職。
【原文】
九五:王假有家①,勿恤,吉。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愛也。
【譯文】
九五:君王到家廟祭祀祖先,不要憂慮,祖先福佑家人,凡事吉利。
《象辭》說:君王到臣民之家,說明君臣交相愛護。
【注釋】
①王假有家,沙少海先生說:“假,這里當假為格,訓到。有,這里用法同于。家,這里指家廟,同于《萃》、《渙》卦中‘王假有廟’之‘廟’;因本卦名《家人》。故改‘廟’稱‘家’。家廟是人們祭祖先的地方。”《象辭》解“家”為臣民之家,與經意不合。
【原文】
上九:有孚威如,終吉①。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
【譯文】
上九:君上掌握殺罰之權,威風凜凜,權柄不移,終歸吉利。
《象辭》說:上九爻辭講殺罰立威,終歸吉利,因為君上能夠內省己身,外樹威望。
【注釋】
①孚,高亨說:“罰也。”如,猶然。
周易六十四卦——第三十八卦
火澤睽第三十八
【原文】 睽①:小事吉。
【譯文】 睽卦:筮遇此卦,小事吉利。
【注釋】 ①睽,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兌下離上)。上卦為離,離為火;下卦為兌,兌為澤。上離下澤,正像水火相克,相克則相生,循環無窮盡,這是自然和社會的普通現象。所以卦名曰睽。睽,《序卦》:“睽,乖也。”意即矛盾。
【原文】《彖》曰: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①,其志不同行。說而麗乎明②,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③,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④,男女睽而其志通也。睽之時,用大矣哉。
【譯文】《彖辭》說:睽的上卦為離,離為火,下卦為兌,兌為澤,可見睽卦的卦象是火焰騰沖于上,澤水流動于下。離又為中女,兌又為少女,二女同居共事一夫,其勢必妒,志不相投。離為日,兌性悅,象征著臣下以和悅的態度,附麗于君上的光明。睽的六三陰爻,為柔,升進至第五位,可見睽的爻位基本結構是“柔進而上升”,像臣下守中正之道,擁戴君王,附驥騰達。所以筮遇此卦,“做小事吉利”。天陽地陰,則有陰陽交感而生萬物。男女異性,則有男女相慕而成眷屬。萬物具形,則各具秉性而成物類。異中有同,同中有異,異同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
【注釋】 ①二女同居,《易》傳認為兌為少女,離像中女,睽的卦象是二女同事一夫,其勢必相嫉妒。②說而麗乎明,本卦上卦為離,離為日,像君王,下卦為兌,兌義為悅,像臣下以和悅順從的態度服事君王。③得中而應乎剛,此以六五、九二爻象、爻位為據。六五陰爻,為柔,處上卦中位,九二陽爻,為剛,處于下卦中位,所以“得中”。六五陰爻與九二陽爻,兩同位之爻,剛柔相應,所以說“應乎剛”。④睽,乖離,分開,劃分。事,功,功能。
【原文】 《象》曰: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①。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離,離為火;下卦為兌,兌為澤。上火下澤,兩相乖離,是睽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綜合萬物之所同,分析萬物之所異。
【注釋】 ①同而異,同、異均用如動詞。同,綜合同類,異,析別異類。
【原文】
初九:悔亡,喪馬,勿遂,自復①。見惡人,無咎。
《象》曰:見惡人,以辟咎也②。
【譯文】
初九:不必悔恨,丟失了馬匹,不必尋找,它自會回來,途中碰見壞人,也不會有災禍。
《象辭》說:遇見壞人之所以無災禍,意在消除惡人的惡意。
【注釋】
①遂,追趕,尋找。復,回來。本卦各爻記錄了一個旅人在外旅行所歷所聞之事,是實際生活的寫照,初無深義。《象辭》穿鑿附會,以爻象、爻位的復雜關系,進行了神秘性的解釋。②辟,借為避。《集解》本作避。這里意為消除。
【原文】
九二:遇主于巷,無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譯文】
九二:遇著了熱情好客的主人,沒有災難。
《象辭》說:遇著了熱情好客的主人,這說明沒有迷失道路。
【原文】
六三:見輿曳①,其牛掣②,其人天且劓③。無初有終。
《象》曰:見輿曳,位不當也。無初有終,遇剛也。
【譯文】
六三:看見一輛拉貨的車,拉車的牛一俯一仰拉得很費勁,趕車的人是—個烙了額,割了鼻的奴隸。起初車子陷著不動,后來終于拉動了。
《象辭》說:看見一個烙額割鼻的奴隸在拉車,爻象表明:六三陰爻而居于陽位,所處不當,像人落入了悲苦的境地。起初不順,結局倒好,因為六三陰爻上進遇到九四陽爻,像人得到強者的幫助。
【注釋】
①輿,大車,曳,拖。輿曳為曳輿的倒裝。②掣(chè),李鏡池說:“掣,《說文》作*,鄭玄本作*。制、切聲同。從手制掣,為別體字,正體應作*或觢,義為牛角一俯一仰,拉得很吃力的樣子。”③天,李鏡池說:“通顛,額。這里指烙額。《釋文》:‘天,剠也。’馬云:‘剠鑿其額曰天。’”劓(yì),割鼻。
【原文】
九四:睽孤①,遇元夫,交孚②。厲,無咎。
《象》曰:交孚無咎,志行也。
【譯文】
九四:旅人孤單地行路,遇上一個踱子,一同被抓住,情形危險,但終無災禍。
《象辭》說:交相信任,必無災難,說明其志得行,目的達到。
【注釋】
①睽孤,沙少海先生說:“睽,訓乖離,這里指旅人。睽孤,猶言旅人孤單地走路。”②元夫,聞_多說元應讀為兀。兀夫,即跛子。交,俱。乎,同俘,猶言被抓。《象辭》解“孚”為信,與經意不合。
【原文】
六五:悔亡。厥宗噬膚①。往,何咎?
《象》曰:厥宗噬膚,往有慶也。
【譯文】
六五:沒有悔恨。瞧見同族宗人在吃肉,孤單的旅人欣然結伴同行,一路平安無事。
《象辭》說:同族宗人在吃肉,前往,必有喜慶之事。
【注釋】
①“厥宗”一句,沙少海先生說:“厥,同其,表領屬關系,這里指代旅人。厥宗,猶言跟旅人同族的宗人。噬,訓吃。膚,這里訓肉。”
【原文】
上九:睽孤,見豕負涂①,載鬼一車②:先張之弧,后說之弧③。匪冠,婚媾。往,遇雨,則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譯文】
上九:旅人孤單地行路,見一頭大豬伏在路上,又遇上一輛大車,上面滿載著打扮得奇形怪狀的人。旅人搭弓欲射,后來又放下弓箭。因為這伙人不是強盜,而是去訂婚的。旅人照常行進,遇上大雨,但一切平安。
《象辭》說:上九爻辭講的旅人途遇婚媾之人,開始相互猜疑,幾致動武,后來相安無事,照常旅行。這是因為雙方疑懼消失了。
【注釋】
①睽孤,孤獨的旅人,見前注。豕,大豬。負,借為伏。涂,當讀為途,道路。或說涂為泥。負涂,猶言背上有泥。亦通。②鬼,這里指打扮奇特的人。③弧,弓。張,指開弓。說,借為脫,指放下弓箭。
周易六十四卦——第三十九卦
水山蹇第三十九
【原文】 蹇①。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
【譯文】蹇卦:筮遇此卦,利西南行,不利東北行。利見貴族王公,獲吉祥之兆。
【注釋】 ①蹇,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艮下坎上)。上卦為坎,坎為水;下卦為艮,艮為山。山上有水,山石嶙峋,水流曲折。山高水險,喻人行路艱難,修業不息,所以卦名曰蹇。蹇,《彖辭》“難也。”
【原文】《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①。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大人”,往有功也。當位“貞吉”②,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
【注釋】 ①“見險而能止”二句,本卦上卦為坎,坎有險義;下卦為艮,艮有止義。所以蹇卦體現了見險能止的義蘊。知,借為智。②當位貞吉,此以六二,九五爻象、爻位為據。六二陰爻居陰位(第二位為陰位),九五陽爻居陽位(第五位為陽位)是為得位。貞,《彖辭》釋為“貞正”,以配六二,九五之爻象,與經意不符。
【譯文】《彖辭》說:蹇,艱難的意思。蹇的上卦為坎,坎為險;下卦為艮,艮為山。“險阻在前”是蹇卦的卦象。見險而能停止不前,這是明智之舉。蹇卦辭說:“利于西南行”,因為西南為坤方,坤為地,地平坦,西南之行是行于正道。卦辭說:“不利于東北行”,因為東北為艮方,艮為山,山險峻,東北之行則困窮不通。卦象又顯示,“會見貴族王公則有利”,所往有功。六二之爻與九五之爻各居陰陽之位,有得位之象,像君臣各正其位,各持中正祥和之德,從而國家能得到治理。蹇的卦義是見險而止,進止得時,在生活中意義是重大的。
【原文】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予以反身修德。
【譯文】《象辭》說:上卦為坎,坎為水;下卦為艮,艮為山,山石磷峋,水流曲折,是蹇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悟行道之不易,從而反求諸己,修養德行。
【原文】
初六:往蹇來譽①。
《象》曰:往蹇來譽,宜待也。
【譯文】
初六:出門艱難,歸來安適。
《象辭》說:出門艱難,歸來安適,知難而退,坐待時機。
【注釋】
①譽,聞一多說:“譽,讀為*。”《說文》:“*,安行也。”
【原文】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①。
《象》曰:王臣蹇蹇,終無尤也。
【譯文】
六二:王臣之所以屢犯艱難,并不是為自身私利。
《象辭》說:王臣出以公心屢犯艱難,其自身始終沒有過失。
【注釋】
①蹇,難。蹇蹇,前一蹇字為動詞,猶言犯難,冒險。后一蹇字用如名詞,艱難。蹇蹇猶言屢犯艱難,冒險履難。匪,當讀為非。
【原文】
九三:往蹇來反。
《象》曰:往蹇來反,內喜之也。
【譯文】
九三:出門困難重重,歸來笑逐顏開。
《象辭》說:出門困難重重,歸來笑逐顏開,這是發自內心的喜悅。
【注釋】
①反,高亨說:“借為昪。昪,喜樂也(昪與忭同)。”
【原文】
六四:往蹇來連①。
《象》曰:往蹇來連,當位實也。
【譯文】
六四:出門步履艱難,歸來時卻有車可乘。
《象辭》說:出門步履艱難,歸來時卻有車可乘,因為六四陰爻居陰位,像人才正當其位,德符其名。
【注釋】
①連,《集解》引虞翻曰:“連,輦也。”《周禮?地官?鄉師》:“大軍旅會同,正治其徒役與其輂輦。”鄭注:“輦,挽車也。”《說文》:“連,負車也。”連、輦有相通之處。沙少海先生說:“來輦,猶言來時乘車。”
【原文】
九五:大蹇,朋來①。
《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譯文】
九五:經歷了很多艱難困苦,終予獲得大利。
《象辭》說:大難當前,得到友人相助,因為九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節操貞正自能獲救。
【注釋】
①朋,這里指朋貝。朋來,猶言賺了錢。《象辭》解“朋”如朋友,與經意有別。
【原文】
上六:往蹇來碩①,吉。利見大人。
《象》曰:往蹇來碩,志在內也。利見大人,以從貴也。
【譯文】
上六:出門困難重重,歸來歡喜跳躍。筮遇此爻,吉利,利于會見貴族王公。
《象辭》說:出門困難重重,歸來歡喜跳躍,說明志氣高昂,奮勇取勝。爻辭說:利于會見貴族王公,說明追隨貴人,必獲福利。
【注釋】
①碩,漢帛書《周易》作石。碩,石均借為蹠。高亨說:“碩,借為蹠。《說文》:‘蹠,楚人謂跳躍曰蹠。’《方言》一:‘蹠,跳也。楚曰蹠。’(此朱駿聲說,見《說文通訓定聲》豫部碩字下)來蹠,謂其來跳躍而行,喜之至也。”
周易六十四卦——第四十卦
雷水解第四十
【原文】 解①:利西南,無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②,吉。
【譯文】解卦:利于西南行,但是,若沒有確定的目標,則不如返回,返回吉利。如果有確定的目標,則宜早行,早行吉利。
【注釋】 ①解,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坎下震上)。上卦為震,震為雷;下卦為坎,坎為雨。雷雨交加,蕩滌宇內;陰陽交合,驚蟄震伏。從而萬象更新,萬物育生,所以卦名曰解。②夙,早。
【原文】《彖》曰: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解“西南”,往得眾也。“其來復,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①。解之時,大矣哉。
【譯文】《彖辭》說:解的內卦為坎,坎為險;外卦為震,震為動;遇險而動,積極行動方可擺脫危險,這就是解卦所昭示的意義。卦辭說“利于西南行”,因為西南方為坤方,坤為眾,西南之行必得眾人之助。卦辭說“返歸亦吉利”,因為此行合符正道。卦辭說“有確定的目標,則宜及早行,早行吉利”,因為所往必有功利。解的上卦為震,震為雷;下卦為坎,坎為雨,因而解的卦象是天地開啟而雷雨并作。雷雨并作,則百果草木出土發芽。天地開啟,化育萬物,其作用是偉大的。
【注釋】 ①甲,篆文作寧,甲文、金文作十,象草木種子出土發芽之形。坼,《釋文》:坼,馬、陸作宅。”王引之說:“坼、宅皆借為乇,草木生葉也。甲坼,猶言破土發芽,生枝長葉。
【原文】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震,震為雷;下卦為坎,坎為雨,雷雨并作,化育萬物,是解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赦免過失,寬宥罪人。
【原文】
初六:無咎①。
《象》曰:剛柔之際,義無咎也②。
【譯文】
初六:筮遇此爻,沒有災難。
《象辭》說:初六與九二相接,為剛柔相應之象,喻君臣、夫妻和衷共濟,其義自無災難。
【注釋】
①本爻無貞事辭。只有貞兆辭。②剛柔之際,際,交際,交會。此以初六、九二爻象、爻辭為據。初六陰爻,為柔,處于九二陽爻(為剛)之下,是剛柔交際之象,喻君臣、夫妻和衷共濟。
【原文】
九二:田獲三狐,得黃矢①。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得中道也。
【譯文】
九二:畋獵獲得三只狐貍,獵物身上帶著銅箭頭。卜問得吉兆。
《象辭》說:九二爻辭講的卜問得吉兆,因為九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像其人行事遵循正道。
【注釋】
①田,借為畋,狩獵。黃矢,銅箭頭。
【原文】
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咎。
《象》曰:負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
【譯文】
六三:帶著許多財物,又是背負,又是車拉,招搖惹盜,自然招致盜寇搶劫,卜問有災禍之象。
《象辭》說:帶著許多財物,又是背負,又是車拉,招搖惹盜,這是愚蠢可恥之事,由于自已慢藏誨盜,招致盜寇,又能譴責誰呢?
【原文】
九四:解面拇①,朋至斯孚②。
《象》曰:解而拇,未當位也③。
【譯文】
九四:賺了錢,而懶怠不想走,結果被人虜去。
《象辭》說:懶怠不想動,說明其人怠于職守,不稱其位。
【注釋】
①解而拇,沙少海先生說:“解,聲借為懈,訓懈怠。而,漢帛書《周易》作其,當從之。拇,通*,訓腳大指,這里代腳。解而拇,猶言懶動腳,即不想走。”②朋,朋貝。朋至,猶言獲得朋貝,即賺了錢。斯,用如則。孚,同俘。本爻當為商旅之人一次生活遭遇的記錄,《象辭》則將其抹上政治色彩。③未當位,此以九四爻象、爻位為據。九四陽爻而居陰位,亦喻人不稱其位。
【原文】
六五:君子維有解,吉①,有孚予小人②。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譯文】
六五:君子被拘囚后又獲釋,吉利;小人貝!j將受罰。
《象辭》說:君子解除了小人的職務,說明小人被摒退。
【注釋】
①維,聞一多說:“維猶系也。解,釋也。‘維有解’即系而得釋。”《象辭》釋“有解”與經意不合,詳譯文。②孚,懲罰。
【原文】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①,獲之,無不利。
《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②。
【譯文】
上六:在高高的城墻上,王公射中一只鷹,并且抓到了,這沒有什么不吉利的。
《象辭》說:王公射鷹,意在除強去暴。
【注釋】
①隼(sǔn損),即鷹。墉,城墻。②悖,《爾雅?釋詁》:“悖,強也。”《釋言》:“強****也。”悖,即****。
周易六十四卦——第四十一卦
山澤損第四十一
【原文】 損①:有孚,元吉,無咎,可貞②。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③,可用享④。
【譯文】損卦:筮遇此卦,將有所俘獲,大吉大利,沒有災難,是稱心的卜問。而且所往將獲利。將有人送來兩盆食物,可享口福。
【注釋】 ①損,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兌下艮上)。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兌,兌為澤。上山下澤,有大澤浸蝕山根之象。所以卦名曰損。用以警戒社會:剝民則損害國基,損人則傷于德行,損益之問,不得不慎。②孚,同俘。貞,卜問。可貞,稱心的卜問。③曷,高亨說:“借為饁,饋食也。”簋(guǐ),盛飯的圓器,如同飯
盆。④卦辭記錄三占:有孚。稠有佼往。曷之用二簋。雖事不相關,但主題統一,表示損中有益,同屬吉利。
【原文】《彖》曰:損,損下益上①,其道上行。損而“有孚②,元吉,無咎,可貞③。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亨。”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注釋】 ①損下益上,本卦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兌,兌為澤。《彖辭》以山比喻統治者,以澤比喻下層群眾。它認為剝損人民奉養統治者,是天經地義之事。下文“損剛益柔”其義與此同。②孚,信,中。這里當指適中而言,即節度。與經意不同。③貞,《彖辭》釋為中正,猶言穩定。
【譯文】《彖辭》說:損,征賦于百姓而奉養貴族王公,這是國家法度,由統治者制定而廣泛施行。征賦百姓,但能“有所節度,則大吉大利,太平無事,可以穩定社會。有所舉動必獲其利。祭祀鬼神,也可以只用兩簋食品,因為這是依豐歉而定”。征賦百姓,奉養王公貴族,雖然是國家法度,但有時也裁抑王公貴族的利益,而賑濟民困。總之損上益下,損下益上,應因時制宜,制衡得當。
【原文】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欲。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兌,兌為澤,可見山下有澤是損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以澤水浸蝕山腳為戒,從而制止其忿怒,杜塞其貪欲。
【原文】
初九:巳事遄往①,無咎。酌損之②。
《象曰:巳事遄往,尚合志也。
【譯文】
初九:祭祀大事,得趕快去參加,這才不會有災難。祭品過豐,可以酌情減損。
《象辭》說:“祭祀大事,得趕快去參加”,這是體現了敬畏鬼神的心意。
【注釋】
①巳,《釋文》:“巳,虞作祀。”《集解》本作祀。遄(chuán),《釋文》:“遺,速也。”②酌損之,此當針對祭品而言,祭品過豐,即剝民過甚,酌損之,亦屬無咎。
【原文】
九二:利貞。征,兇。弗損,益之。
《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譯文】
九二:吉利的卜問。征伐他國則兇。因為這樣作對于他國非但不能損傷,反而有利。
《象辭》說:九二爻辭講的吉利的卜問,因為九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像人行事以處正守貞為心。
【原文】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①。
【譯文】
六三:三人同行,難免意見分岐,必有一人被孤立。一人獨行,孤單無助,則主動邀人作伴。
《象辭》說:一人獨行,凡事自作主張,事無掣肘。三人同行,遇事各持己見,滋生疑惑。
【注釋】
①—人行,高亨說:“行上疑脫志字。志行,謂其主張得以實行。疑,謂主張分岐,不得不實行,意見相對。”可備一說。無“志”字與文義亦無礙。
【原文】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①,無咎。
《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譯文】
六四:要消除疾病,趕快求巫祭神,病就會有好轉,必無災難。
《象辭》說:“求巫祭神消除疾病”,也是可喜之事。
【注釋】
①使,使人祭祀。李鏡池說:“卜辭說使人于某,是使人往祭之意。如‘使人于沚’(《乙1355》), ‘使人于河’(《粹36?46》)。”有喜,高亨說:“古人謂病愈為有喜,因其為可喜之事也。”
【原文】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①,弗克違,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譯文】
六五:有人送給他價值十朋的大龜,這不能拒而不收,得龜用于占卜這是大吉之事。
《象辭》說:六五爻辭講的大吉大利,因為上天保佑他,賜以靈龜,所以大吉。
【注釋】
①朋,朋貝,即錢幣。其時以貝十枚為一串,稱朋,十朋,即貝一百枚。十朋之龜,言價值昂貴。
【原文】
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①。
《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譯文】
上九:不要減損,不要增益,一任其舊,沒有災難,卜問得吉兆。筮遇此爻,有所往則必獲利,將得到一單身奴隸。
《象辭》說:不要減損,不要增益,公允執中,如此行事,平生志愿當能實現。
【注釋】
①臣,這里指奴隸。銅器銘文每說錫臣多少家,知奴隸以家計算。無家,當為單身奴隸。
周易六十四卦——第四十二卦
風雷益第四十二
【原文】 益①: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譯文】 益卦:筮遇此爻,利于有所往,利于涉水渡河。
【注釋】 ①益,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巽上)。上卦為巽,巽為風;下卦為震,震為雷。風雷激蕩,其勢愈增。所以卦名曰益。與損卦之義,互相對立,構成一個統一的組卦。參見前注。
【原文】《彖》曰:益,損上益下①,民說無疆②,自上下下③,其道大光④。“利有攸往”,中正有慶⑤。“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⑥,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⑦。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譯文】《彖辭》說:益,就是指減輕賦役,蘇解民困,這樣老百姓就會歡喜無邊。君上謙卑,深入民間,體察民意,那么他的道義廣庇四方。益卦辭說“利于有所往”,因為九五、六二分別居于上卦下卦中位,像君臣百姓,各守其道,所以吉慶安寧。卦辭又說“利于涉水渡河”,因為益的上卦為巽,巽為木,下封為震,震義為動,這一卦象表示刳木為舟,浮水而行,平安順利。巽義為謙遜,敢于作為而心懷謙遜,其事業必定與日俱進,不可限量。上天澤潤萬物,大地生育萬物,天地對于萬物一視同仁,澤惠無邊。天地對于萬物,君上對于百姓,施恩布惠的主要原則是:貴在及時,要在應急。
【注釋】 ①損上益下,正與損卦《彖辭》“損下益上”對待而畝,參見前注。②說,借為悅。無疆,猶言無邊。③下下,前一“下”為動詞,猶言深入;后一“下”用如名詞,即下層,猶言民間。④光,借為廣。⑤中正有慶,此以六二、九五爻象、爻位為據。六二陰爻居陰位(第二位為陰位),處下卦中位。九五陽爻居陽位(第五爻為陽位),處上卦中位,是正得其位。《彖辭》又以六二喻臣民,九五喻君王,像君臣百姓各安其位。⑥益動而巽,益指益卦。上卦為震為動,下卦為巽為謙。敢為而謙遜,是益卦的義蘊。⑦方,《廣雅?釋詁》:“方,類也。”無方,猶言不分種類,不分地域,一視同仁。
【原文】 《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巽,巽為風;下卦為震,震為雷,風雷激蕩,是益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驚恐于風雷的威力,從而見善則從之,有過則改之。
【原文】
初九:利用為大作①,元吉,無咎②。
《象》曰:元吉,無咎,下不厚事也③。
【譯文】
初九:筮遇此爻,利于大興土木,大吉大利,并無災禍。
《象辭》說:大吉大利,并無災禍,因為百姓努力工作,加快了工程進度。
【注釋】
①用,這里用法同于。大作,猶言大興土木。②沙少海先生說:“《益》卦則根據周室興衰的史實,著重闡述周室由興到衰,即由益到損的變遷情況。”驗之各爻辭,其說甚是。此爻所指,李鏡池說:“聯系下文及周人的歷史看,這個‘大作’似指太王遷岐后作廟筑城,文王作豐,周公營建洛邑等。這些‘大作’必然要占卜。《周易》即根據占卜材料編選入書。《象辭》作者則沒有顧慮這些史料的特指意義,只作了一般性的解說。③下,這里指庶民。厚,俞樾說:“厚讀為后。”厚事即后事,猶言拖拉了工程進度。
【原文】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①。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來也。
【譯文】
六二:有人賜予價值十朋的大龜,不可拒違其命。卜問得長久的吉兆。君王祭祀天帝,吉利。
《象辭》說:有人賜予我們以寶龜,說明這大寶龜是從外面送來的。
【注釋】
①“或益之十朋之龜”二句,與損卦六五爻辭同。但與下文連看,似與文王有關。《書?大誥》:“予不敢閉予天降威,用寧王遺我大寶龜,紹天明。”意即文王送我們大寶龜,命我們繼承天命。錄此以備考。
【原文】
六三:益之用兇事①,無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②。
《象》曰:益用兇事,固有之也。
【譯文】
六三:因為武王逝世,增加祭祀鬼神的祭物,沒有災禍。武庚乘國喪作亂,周公發兵征討,大獲勝仗,抓獲俘虜。中衍向周公報告,從而舉行祭祀。
《象辭》說:因為有喪事,增加祭祀鬼神的祭物,這是自然之理。
【注釋】
①兇事,猶言喪事。此處似指武王逝世。用,因。②中行,高亨說:“似為人名,疑即仲衍。行字古文作衍,從人從行……*、衍形近,因誤為衍。仲衍乃微子啟之弟。”圭,即珪。祭祀時要執珪,故以“用圭”指代祭祀。此句疑敘同公征討武庚之事。
【原文】
六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①。
《象》曰:告公從,以益志也。
【譯文】
六四:中衍向周公報告了處理殷室遺民之事,周公聽從了,順利地將殷商遺民分封給各封國。
《象辭》說:周公聽從了王命,說明君臣上下團結更加鞏固。
【注釋】
①中行,即六三爻辭所講的仲衍,又稱微仲。依,即殷o《康誥》“殪戎段”,《中庸》引作“壹戎衣(依)”,可證衣、依,殷古音相同。此句疑講周公聽從成王之命將殷商遺民分封給各侯國之事。
【原文】
九五:有孚,惠心勿問①,元吉。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譯文】
九五:捕獲了很多俘虜,安撫他們,不必追究,大吉大利。這些俘虜,將感戴我的恩德。
《象辭》說:捕獲了很多俘虜,安撫他們,不要追究他們的責任,使他們感戴我的恩德,說明這樣可以籠絡人心。
【注釋】
①惠,賈誼《新書?道篇》:“心省恤人謂之惠。”惠心,好心。勿問,不必追問。惠心勿問,猶言安撫俘虜,不追究其罪責。
【原文】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①,立心勿恒,兇。
《象》曰:莫益之,偏辭也②,或擊之,自外來也。
【譯文】
上九:沒有人幫助他,還有人攻擊他。在這種情況下,立志不堅定,就要壞事。
《象辭》說:沒有人幫助他,這是周遍之辭,表示根本沒有相助者。有人攻擊他,說明這攻擊來自外部。
【注釋】
①莫,不定代詞.猶言沒有人。益,幫助。或,不定代詞,猶言有人。擊,攻擊。②偏,當讀為遍,即周遍。
周易六十四卦——第四十三卦
澤天夬第四十三
【原文】 夬①:揚于王庭,孚號②:“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③。”利有攸往④。
【譯文】夬卦:王庭里正跳舞作樂。有人呼告:“有敵人來犯。”邑中傳來命令:“出擊不利,要嚴陣以待。”筮遇此爻,出外旅行則吉利。
【注釋】 ①夬(guài),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乾下兌上)。上卦為兌,兌為澤;下卦為乾,乾為天,兌上乾下,有洪水漲上天之象。洪水滔天,必沖決堤防,所以卦名曰夬。夬,《序卦:“夬者,決也。”②揚,《禮記?樂記》:“樂者非謂黃鐘、大呂、弦歌、干揚也。”干,兵器,今猶干戈連語。干揚,即以兵器為道具起舞。即所謂武舞。孚號,即呼。③戎,武裝,這里指軍事行動。即戎,猶言投入戰斗。④利有攸往,李鏡池說:“是占行旅,不連上讀。”
【原文】《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①。健而說,決而和。“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②。“孚號有厲”③,其危乃光也④。“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⑤。
【譯文】《彖辭》說:夬,就是決斷的意思。夬卦剛眾柔弱,剛能決勝于柔。上卦為兌,兌義為悅;下卦為乾,乾義為健。剛健而又和悅,敢于決斷而又能和睦相處,這是夬卦的品德。“小人被舉用于王庭”,這是因為上六陰爻居于全卦陽爻之上。“小人竊位,發號施令,聲厲詞嚴”,小人得勢,蘊藏著危機,而且是普遍的危機。“邑中傳來命令說出擊不利”,因為發兵出戰,崇尚武力,這是窮困之道。“利有所往”,是說上六之爻,孤懸獨立,陽剛之爻再增進一步,則全卦純陽,意味著小人消退,君子得勢。
【注釋】 ①剛決柔,本卦初、二、三、四、五爻均為陽爻,為剛;僅第六爻為陰爻,為柔。陽剛強盛,陰柔弱小,故曰“剛決柔”。②“揚于王庭”二句,《彖辭》認為本卦上六為陰爻,居于五陽爻之上,是小人凌駕群賢,陰柔凌駕群剛之象。③孚號有厲:《彖辭》解“孚號”為號令。解“厲,為嚴厲。正緣它所理解的小人“揚于王庭”的意思而來。④危,危險。⑤長,增長。夬卦下五爻皆為陽爻,為剛,再上進一位,則全卦之爻皆陽,陰柔徹底消退。比喻去盡小人,留得滿朝君子。
【原文】 《象》曰:澤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兌,兌為澤;下卦為乾,乾為天,可見澤水上漲,澆灌大地,是夬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澤惠下施,不敢居功自傲,并以此為忌。
【原文】
初九:壯于前趾①,往,不勝為咎。
《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譯文】
初九:腳趾受傷,仍然繼續前進,將因為腳力不勝而遭致災難。
《象辭》說:腳力不勝而繼續行進,將遭災難。
【注釋】
①壯,借為戕,即傷。
【原文】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①。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譯文】
九二:恐懼地驚叫,夜間有敵來犯,但不足為患。
《象辭》說:有敵來犯,不足為患,因為九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像人得中正之道。
【注釋】
①惕號,驚礙。莫,古暮字。戎,這里指兵戎之災。恤,擔憂。
【原文】
九三:壯于頄①,有兇。君子夬夬獨行②,遇雨若濡,有慍③,無咎。
《象》曰:君子夬夬,終無咎也。
【譯文】
九三:顴骨受傷,這是兇象。君子匆匆忙忙地獨個兒行路,碰上了雨,全身淋濕了,令人很不快,但沒有災難。
《象辭》說:君子匆匆忙忙地獨個兒行路,但最后沒有災難。
【注釋】
①壯,借為戕。頄(qiú求),顴骨。②夬夬,借為趹趹,急定貌。③濡,濕。慍,惱怒。
【原文】
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①。牽羊悔亡,聞言不信。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譯文】
九四:臀部受傷,走起路來踉踉蹌蹌。牽羊上路,悔恨丟失了羊兒,這是由于對別人的告誡不相信。
《象辭》說:行路艱難,因為九四陽爻而居陰位,像人處境不利。對于別人的告誡不相信,說明聽覺雖好,但不明事理。
【注釋】
①次且,借為趑趄。馬融說:“卻行不前也。”
【原文】
九五:莧陸夬夬中行①,無咎。
《象》曰:中行無咎,中未光也②。
【譯文】
九五:細角山羊在道路中間蹦蹦跳跳,筮遇此爻無災難。
《象辭》說:行中正之道,僅稱無災難,大概是沒有將中行之道推廣施行。
【注釋】
①莧,王夫之《周易稗疏》:“莧字當從*,而不從艸,音胡官切。山羊細角者也。”《說文》莧部:“山羊細角者,從兔足。”陸,借為踛,跳而跑。中行,道路中間。②中行無咎:《象辭》解“中行”為行中,猶言行中正之道,與經意有異。光,借為廣。
【原文】
上六:無號①,終有兇。
《象》曰:無號之兇,終不可長也。
【譯文】
上六:狗在哭叫,預兆著終將有兇險之事。
《象辭》說:國無號令,其勢必遭兇險,說明國運衰微,終不可保。
【注釋】
①無號,高亨說:“無,當作犬,形似而誤。號,哭號。古人以犬號為兇兆。《器子?兼愛》下篇:‘昔者三苗大亂,犬哭于市。’是其例。故爻辭言:‘犬號,終有兇。’”《象辭》認為無號即無號令,與經意有別。
周易六十四卦——第四十四卦
天風姤第四十四
【原文】 姤:女壯,勿用取女①。
【譯文】 姤卦:夢見女子受傷。筮遇此卦,不利于娶女。
【注釋】 ①垢(gòu),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巽下乾上)。上卦為乾,乾為天;下卦為巽,巽為風。天下有風,吹拂萬物;陰陽交遇,萬物盛壯。在《彖》、《象》看來,用喻君王在上,頒教命于下,風行天下,洽合人意,治道大行,所以卦名曰姤。姤,當讀為遘,《說文》:遘,遇也。”即交合之意。姤卦與夬卦卦象相對,構成了一個統一的組卦。壯,借為戕,傷。取,借為娶。女壯,當為夢占辭,即求筮的人以夢中之事求占吉兇。
【原文】《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①,“勿用取女,”不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②。剛遇中正③,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哉。
【譯文】《彖辭》說:姤,就是相遇的意思,即指初六陰爻與其余五陽爻相遇。卦辭所講的“不利于娶女”,因姤卦的卦象是一陰爻與五陽爻相遇,像一女遇五男,他們之間是不能長久相處的。卦象又顯示:天地相構,陰陽交流,萬種物類成長壯大。九二陽爻、九五陽爻分別居于下卦、上卦之中位,像君臣分居其位,秉行中正之道,因而正道大行于天下。天地相構,陰陽交流,合乎時宜,循乎時序,其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注釋】 ①柔遇剛,本卦的基本結構是,初六陰爻居于下,其余五陽爻居于上。意為陰爻初生,即所遇者皆為陽爻,故曰“柔遇剛”。②品,種類。品物,猶言物類,萬物。咸,皆。章,猶言茂盛。③剛遇中正,本卦九二陽爻,為剛,居下卦中位,九五陽爻,為剛,居上卦中位,均得其位。像君子得位,行貞正之道。
【原文】 《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①。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乾,乾為天;下卦為巽,巽為風,可見天下有風,是姤卦的卦象,君王觀此卦象,從而效法于風之吹拂萬物,施教化于天下,昭告四方。
【注釋】 ①后,君。誥,告。
【原文】
初六:系于金柅①。貞吉。有攸往,見兇。贏豕孚蹢躅②。
《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牽也。
【譯文】
初六:細柔之線牽附于黃銅柅子之上。這是吉利的貞兆。若占問有所往,則必逢兇險,就象瘦弱的豬被不情愿地拖回來。
《象辭》說:細柔之線牽附于黃銅柅子上,是說柔物被牽制于剛物,以像柔弱者依附于剛強者,則獲吉利。
【注釋】
①金,這里指黃銅。柅(nǐ尼),高亨說:“織布帛的一種工具,纏線于其上,線之一端系于機,此物東北人呼為‘鬧子’,鬧即柅之轉音。”系于金柅,是夢中之象,求筮者以此求占吉兇。本卦六爻皆以夢象為占。夢中之象多為日常生活中現象的反映,無深義。《象》不甘以平易解之,故作高深之辭,這是布道者慣用的手法。②羸,瘦弱。豕,豬。孚,讀為桴(fú),牽引。蹢躅(zhízhú),徘徊不前的樣子。
【原文】
九二:包有魚①,無咎,不利賓②。
《象》曰:包有魚,義不及賓也③。
【譯文】
九三:廚中有魚。占得此爻,沒有災禍,但不利宴請賓客。
《象辭》說:廚中有魚,有魚無肉,乃小康之象,不宜大肆宴請賓客。
【注釋】
①包,《釋文》:“包,本亦作庖。”即廚。包有魚,夢占之辭。②賓,這里用如動詞,猶言宴請賓客。③義,讀為宜。
【原文】
九三:臀無膚,其行次且①。厲,無大咎也。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牽也。
九三:臀部負傷,行走困難。占得此爻,有危險,但尚無大的災難。
《象辭》說:行走困難,因為沒有人扶持。
【注釋】
①膚,肉,臀無膚,猶言臀部負傷。次且,借為趑趄。馬融說:“卻行不前也。”此句為夢占辭。
【譯文】
【原文】
九四:包無魚。起兇①。
《象》曰:無魚之兇,遠民也。
【譯文】
九四:廚中無魚。筮遇此爻,有所動作必遭兇險。
《象辭》說:廚中無魚之爻,顯示其人必遭兇險。因為九四陽爻而居陰位,像君王失其權位,脫離民眾。
【注釋】
①起,孔穎達說:”起,動也。”
【原文】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殞自天①。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殞自天,志不舍命也②。
【譯文】
九五:匏瓜纏著杞樹生長,隱印的瓜紋很好看。忽然從頭頂上方掉下一個瓜來。
《象辭》說:九五爻辭講的隱含文彩,即指九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秉含中正之德。自天上殞落,說明高尚的志行不得施行,故舍命而殉志。
【注釋】
①“以杞”三句,沙少海先生說:“以,這里通倚,訓纏著。包,這里通匏。包瓜,猶言匏瓜。章,訓文彩。含章,猶言很有文彩。天,這里聲假為顛,訓頭頂。殞,訓掉下。”天,《象辭》解如字,與經意不合。此句記
夢中之象,但無貞兆之辭。②不,高亨說:“當讀為否,否,閉塞不通也。舍,借為捨。志不舍命,即志否捨命,謂其志閉塞不得行,則舍棄生命也。”
【原文】
上九:姤其角①,吝,無咎。
《象》曰:姤其角,上窮吝也。
【譯文】
上九:遭遇野獸,處于它的角鋒之下,不是好兆頭,但沒有大的災難。
《象辭》說:遭遇野獸,處于它的角鋒之下,因為上九陽爻居一卦之盡頭,像人處于窮困之境地。
【注釋】
①姤,遭遇。“姤其角”也是夢象。
周易六十四卦——第四十五卦
澤地萃第四十五
【原文】 萃①:亨。王假有廟②。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③,吉。利有攸往。
【譯文】萃卦:通泰。王到宗廟舉行祭祀。占得此卦,利于會見貴族王公,亨通,這是吉利的貞兆。用牛牲祭祀,也很吉利,并且出行吉利。
【注釋】 ①萃,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坤下兌上)。上卦為兌,兌為澤;下卦為坤,坤為地。有澤淹大地,洪水橫流之象。用比喻政事叢雜,危機四伏。以警戒君子順天任賢,防范未然,所以卦名曰萃。萃,《彖辭》:“萃,聚也。”②假,《集解》引虞翻曰:“假,至也。”有,高亨說:“猶予也。”③大牲,牛。古代以牛為大牲。
【原文】《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①。“王假有廟”,致孝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譯文】《彖辭》說:萃,就是聚積的意思。萃卦的下卦為坤,坤義為順;上坤為兌,兌義為悅,而且九五陽爻居上卦中位,這是萃卦的卦象。它昭示人們:順應事理,取悅人心,君子各守中正之道,互相和應,這樣必能團結大眾。“王到宗廟祭祀”,這是君王致孝先祖的享祭。“利于會見王公貴族,亨通”,這是說君子團結聚集,是本著光明正大的原則,并非以私邪互相交通。“用牛牲祭祀,吉利,并且出行吉利”,這是順應天命的舉動。君子相聚則相勵以正道,小人相聚則相推入禍門,綜觀天地間人類、物類的類聚群分,它們的吉兇禍福就可以知道了。
【注釋】 ①“順以說”三句,本卦下卦為坤,坤義為順,上卦為兌,兌義為悅。所以柔順而又和悅是萃卦的義蘊。九五陽爻,為剛,居于上卦中位,所以說“剛中”。它與居于下卦中位的六二陰爻,同位相應。這些從不同角度反映出的綜合性的卦、爻之象,就組成了萃卦的卦象。它的哲理的和社會的含義則表現為“聚”。聚,聚積,團結。
【原文】 《象》曰:澤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①。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兌,兌為澤;下卦為坤,坤為地。澤水淹地,是萃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以洪水橫流,禍亂叢聚為戒,從而修治兵器,戒備意外的變亂。
【注釋】 ①《集解》引虞翻曰:“除,修。戎,兵也。”不虞,意外之患。
【原文】
初六:有孚不終①,乃亂乃萃②,若號③,一握為笑④,勿恤。往,無咎。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譯文】
初六:捕獲了俘虜,卻又逃跑了,引起紛亂和憂慮,大家呼喊著四處追捕。終于追回了,又高興得嘻嘻哈哈,用不著擔憂了。占得此爻,大膽前往,沒有災難。
《象辭》說:混亂呵,憔悴呵,其人神志昏亂。
【注釋】
①不終,猶言抓來后又逃跑。②亂,紛亂。萃,當讀悴,憂慮。《象辭》解“萃”如悴,憔悴。③若,高亨說:“若,猶而也。”號,呼號。④一握,聞一多謂同嗌喔、咿喔,笑聲(見《周易義證類纂》)。
【原文】
六二:引吉①,無咎。孚乃利用禴②。
《象》曰:引吉,無咎,中未變也。
【譯文】
六二:占得此爻,長時間吉利,沒有災難。占問祭祀,貞兆顯示:春祭要用俘虜作人牲才好。
《象辭》說:“長時間吉利,沒有災難”,因為六二陰爻居于下卦中位,象人堅守正道,絕不改變。
【注釋】
①引吉,沙少海先生說:“引,聲假作永,訓長期。引吉,猶言永吉,即長期吉利。同于‘永貞吉’、‘利永貞’。”②孚,同俘,這里指用作人牲的俘虜。禴(yuè),經傳作禱,春祭名。
【原文】
六三:萃如嗟如①。無攸利。往,無咎,小吝。
《象》曰:往無咎,上巽也②。
【譯文】
六三:憂愁嗟嘆。占得此爻,無所利。出行則無災難,但有小小的麻煩。
《象辭》說:出行無災難,因為六三陰爻居于九四陽爻之下,像臣下順從君上,行為謹慎。
【注釋】
①萃,借為悴,憂慮。如,形名詞詞尾,無義。②巽,通遜,服從。上巽,巽上的倒裝,猶言順從上面的人。
【原文】
九四:大吉,無咎。
《象》曰:大吉,無咎,位不當也。
【譯文】
九四:大吉大利,沒有災難。
《象辭》說:貞兆本來是大吉大利,但結果僅僅是沒有災難,因為九四陽爻而居陰位,像人才小德薄而忝高位,論其官運則謂亨通,論其居官則求無災禍而已。
【原文】
九五:萃有位,無咎①。匪孚,元永貞,悔亡②。
《象》曰:萃有位,志未廣也。
【譯文】
九五:瘁心力于其職守,沒有災禍。不輕易責罰別人,卜問長期的吉兇,貞兆顯示:沒有大的悔恨。
《象辭》說:瘁心力于其職守,結果僅僅是沒有災禍,因為才具駑下,不能有所建樹。
【注釋】
①萃,借為瘁。有,這里用法同于。②孚,高亨說:“罰也。”元,大。永,長久。
【原文】
上六:赍咨涕洟,無咎①。
《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譯文】
上六:嘆息流涕,憂心忡忡,但沒有災難。
《象辭》說:嘆息流涕,憂心忡仲,因為上六之爻居于一卦的盡頭,孤懸無據,像人雖居高位,但如履薄冰,驚恐度日。
【注釋】
①赍咨(jīzī),即咨嗟,嘆息。涕,眼淚。洟,鼻涕。
周易六十四卦——第四十六卦
地風升第四十六
【原文】 升①:元亨②,用見大人③,勿恤。南征吉④。
【譯文】升卦:非常亨通,有利于會見王公貴族,不用擔憂。占得此爻,出征南方吉利。
【注釋】 ①升: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巽下坤上)。外卦為坤,坤為地;內卦為巽,巽為木。木植于地,由小到大,由低到高,年年生長,所以卦名曰升。②元,大。亨,亨通。③用見,《釋文》:“用見本或作利見。”漢帛書《周易》亦作利見,當據改。④南征,據李鏡池說,似指穆王伐楚之事。
【原文】《彖》曰:柔以時升①,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②,“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
【譯文】《彖辭》說:本卦的初爻為陰,它依時演進,逐次上升,這是升卦的基本結構。升卦的上卦為坤,坤義為順;下卦為巽,巽義為遜。而且九二陽爻居于下卦的中位,六五陰爻居于上卦的中位,這是升卦的卦像。它向人們顯示:內有謙遜的美德,外抱柔順的態度,君臣各居其位,秉行貞中之道,團結統一,所以國運通泰,功業完滿。卦辭所說的“利于會見王公貴族,不必擔慮”,是指將有喜慶之事。卦辭又說:“出征南方吉利”,表示出征有利,志得意行。
【注釋】 ①《彖》,今本作象。阮元《校勘記》曰:“石經、岳本,宋本、閩本、監本、古本、足利本,象作彖,按象字誤也。”今據改。柔以時升,升卦的初爻為陰爻,為柔,第四、第五、第六爻均為陰爻,這種結構有陰爻逐次上升之像。②“巽而順”三句,本卦上卦為坤,坤義為順;下卦為巽,巽義為遜,所以謙遜而又和順是升卦的義蘊。九二陽爻,為剛,居下卦中位,所以說“剛中”。六五陰爻,為柔。居上卦中位,與九二為同位之爻,剛柔相應。象征君臣各守其位,互相和應。這些卦、爻之象綜合起來就是升卦的卦象。它的哲理的社會的意義則表現為升。因其象征著不斷發展,所以前途遠大,功業完滿。亨,完美。
【原文】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順德,積小以高太。
【譯文】《象辭》說:本卦外卦為坤,坤為地;內卦為巽,巽為木。可見木植于地中,是升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遵循德義,加強修養,從細小起步,逐步培育崇高的品德。
【原文】
初六:允升,大吉①。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②。
【譯文】
初六:前進發展,大吉大利。
《象辭》說:前進發展,大吉大利,是說尚能契合心意。
【注釋】
①允,沙少海先生說:“通*。《集韻》:‘*,余準切。本作*,訓進。會意。’升,這里訓發展。允升,猶言前進發展。” ②上,當讀為尚。
【原文】
九二:孚乃利用禴,無咎①。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譯文】
九二:春祭宜用俘虜作為人牲,則無災禍。
《象辭》說:九二爻辭講祭祀鬼神必以忠信,從而將有喜慶之事。
【注釋】
①孚,即俘。禴,春祭名。此句又見于萃卦六二之爻,詳見前注。《象辭》解“孚”如忠信,與經意不合。
【原文】
九三:升虛邑①。
《象》曰:升虛邑,無所疑。
【譯文】
九三:登臨于建立在大丘之上的城邑。
《象辭》說:登臨于建立在大丘之上的城邑,登高望遠,所見甚明,故無所疑惑。
【注釋】
①虛,高亨說:“大丘也。虛邑,邑在大丘之上者也。”邑,城邑。此爻無貞兆辭。
【原文】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①。吉,無咎。《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也。
【譯文】
六四:周王在岐山祭祀鬼神。筮遇此爻,吉利,并無災禍。《象辭》說:周王在岐山祭祀鬼神,之所以吉而無災禍,因為這是順乎天理之事。
【注釋】
①王,周壬。亨,即享字,祭祀。_岐山,西周境內的地名,在今陜西岐山縣東北。據李鏡池說,享祭歧山,可能是指太王遷于岐山時事,也可能指文王遷于豐之前的事。
【原文】
六五:貞古,升階①。
《象》: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譯文】
六五:占得吉兆,所占之事將逐步發展。《象辭》說:信守正道,自然吉利,其事業必然逐步發展,說明其志愿得伸,目的達到。
【注釋】
①升,登。階,梯。升階,猶言拾級而升。②貞,貞卜。《象辭》釋貞為忠信,與經意不合。
【原文】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貞①。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②。
【譯文】
上六:深夜不眠,勤勉不息地工作則符合此吉兆。《象辭》說:上六爻辭講深夜不眠,因為上六之爻據一卦之首,爻位孤懸,其人雖處高位,但環境不利,不過,勤于職守則可以消災得福。
【注釋】
①冥,夜晚。升,興,’這里作不寐講。貞,卜問,貞兆。利于不息之貞,猶言這是利于勤勞不息的人的貞兆。②富,高亨說:“富字義可通,但不確切,疑富當借為福。”
周易六十四卦——第四十七卦
澤水困第四十七
【原文】 困①: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②。
【譯文】困卦:通泰。卜問王公貴族之事吉利,沒有災難。筮遇此爻,有罪之人無法申辯清楚。
【注釋】 ①困,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番(坎下兌上)。上卦為兌,兌為陰,為澤;下卦為坎,坎為陽,為水,大澤漏水,水草魚蝦,處于窮困之境。陽處陰下,剛為柔掩,像君子才智難展,處于困乏之地。所以卦名曰困。②言,李鏡池說:“借為愆,罪。”信,伸,這里指申述清楚。
【原文】《彖》曰:困,剛揜也①。險以說,困而不失其其所,“亨”,其為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②,尚口乃窮也。
【譯文】《彖辭》說:困卦的上卦為兌,兌為陰;下卦為坎,坎為陽。陽剛掩壓于陰柔下,這是困卦的卦象。困卦的上卦為兌,兌義為悅;下卦為坎,坎義為險。處境困苦而內心和平,是困卦的品德。雖然身處困境,但不失其操守,窮中求通,恐怕只有德才兼備的君子才具有這種信念。卦辭說:“王公貴族占卜得吉兆”,因為九二、九五陽爻居于下卦、上卦的中位,這一爻位顯示王公貴族行事中正,自然吉利。卦辭又說:“講話別人不相信”,因崇尚空談,不務實際,無人信任,自致窮困。
【注釋】 ①揜,《釋文》:“揜,本作掩,虞作弇。”《集解》本亦作弇。揜、弇、掩古通用。《說文》:“弇,蓋也。掩,覆也。”②有言不信,《彖辭》釋“言”如字,釋“信”為信任,與經意有別。
【原文】 《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①。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兌,兌為澤;下卦為坎,坎為水,水滲澤底,澤中干涸,是困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以處境艱難自勵,窮且益堅,舍身捐命,以行其夙志。
【注釋】 ①致命,猶言獻出生命。遂志,猶言實行志愿。
【原文】
初六:臀困于株木①,入于幽谷②,三歲不覿。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譯文】
初六:臀部被獄吏的刑杖打傷,被投入黑暗的牢房中,三年不見其人。
《象辭》說:進入了幽深的山谷,自然幽暗不明。
【注釋】
①困,此處猶今語挨打。株木,木棍,這里指官吏所用的刑杖。②幽谷,這里指牢獄。《象辭》解“幽谷”如字,與經意有別。
【原文】
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①,利用享祀。征,兇。無咎②。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慶也。
【譯文】
九二:酒醉未醒,穿著紅色服裝的蠻夷前來進犯,憂患猝臨,宜急祭神求佑。至于占問出征,則有危險。其他事無大的災禍。
《象辭》說:酒醉未醒,天予命賜公卿之服,因為九二之爻居下卦中位,這是將有喜慶之事的兆頭。
【注釋】
①朱紱。李鏡池說:“紅色的服裝。代指穿紅色服裝的民族。不是國名。紱借為祓。《說文》:‘祓,蠻夷衣。’”《象辭》則解為天子所賜的侯王公卿之服。②無咎,此為另一占之貞兆辭。
【原文】
六三:困于石①,據于蒺藜②,入于其官,不見其妻,兇。
《象》曰:據于蒺藜,乘剛也。入于其宮,不見其妻,不祥也。
【譯文】
六三:被石頭絆倒,被蒺藜刺傷,歷難歸家,妻子又不見了,這是兇險之兆。
《象辭》說:被石頭絆倒,被蒺藜刺傷,之所以屢遇艱難,因為六三陰爻居于九二陽爻之上,像弱者攀附于****之人,必受其挾持威凌。回到家中,妻子又不見了,這是不祥之兆。
【注釋】
①困,絆倒,困于石,猶言被石頭絆倒。②蒺藜,草名,一種有刺的植物。
【原文】
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①。吝,有終。
《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雖不當位,有與也②。
【譯文】
九四:其人被關押在囚車里,慢慢地走來。真不幸,但最后還是被釋放。
《象辭》說:行走緩慢,不求速進,志向卑微的表現。九四之爻居于九五之下,像人甘居下位,因為態度謙卑,倒能得人幫助。
【注釋】
①金,《釋名?釋天》:“金,禁也。”金車,即指禁車,猶言囚車。②《象辭》不解“困子金車”,孤立地解釋“來徐徐”,與經意顯別。
【原文】
九五:劓刖①,困于赤紱②,乃徐有說③,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譯文】
九五:割了鼻子,斷了腿,被身著紅色服裝的蠻夷虜去。后來慢慢找到脫身的機會,終于逃脫回家。宜急祭神酬謝。
《象辭》說:割了鼻子,斷了腿,是說其人不得志,身處險境。后來慢慢地脫離了險境,因為九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立身正直,自能化險為夷。宜祭祀鬼神,因為爻象指示:祈求鬼神保佑,承受其福蔭。
【注釋】
①劓(yì),割鼻。刖(yuè),斷腿。②赤紱,參見前注“朱紱”。③說,借為脫。
【原文】
上六:困于葛藟①,于臲卼②,曰動,悔有悔。征,吉③。
《象》曰:困于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譯文】
上六:被葛藟絆倒,被小木樁刺傷,處境如此艱難,不宜有所行動,否則悔上加悔。至于占問出征則吉利。
《象辭》說:被葛藟絆倒,因為行為不得當。悔悟到動則招悔,必能謙慎行事麗逢吉利。
【注釋】
①葛藟(lěi),蔓生植物,有刺,又叫葛針。②于臲卼(nièwù),高亨說:“以六三爻辭例之,此文當作‘困于葛藟,據于臲卼。’脫‘據’,應據補。”臲卼,小木棨。③有,當讀為又。征,吉,當屬另占附載。《象辭》所釋與經意有出入,詳見譯文。
周易六十四卦——第四十八卦
水風井第四十八
【原文】 井①: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至②,亦未繘井③,羸其瓶④,兇。
【譯文】井卦:改建邑落而不改建水井,等于什么也沒有干。人們往來井邊汲水,水井干涸淤塞,不去加以淘洗,反而將吊水罐打破,這是兇險之象。
【注釋】 ①并,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巽下坎上)。上卦為坎,坎為水;下卦為巽,巽為木。上坎下巽,有樹木得水滋潤而蓬勃生長之象。水為人類生存的重要條件,水井是居民的重要生活設施。《易卦》以井為卦名,用來集中反映勞動與生活,自然條件與人類生存的依賴關系。這種關系用《易經》的語言,可以概括為“養”。在《彖辭》與《象辭》看來“養”具有著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指自然對人類提供的生養條件,另一方面批人類對自然生存環境的愛惜養護,形成了“并養”與“養井”這一對特殊的概念。②汔(qì),《說文》:“水涸也。”至,借為窒,淤塞。③繘(jú),借為矞,《廣雅?釋詁》:“矞,穿也。”繘井,即挖井,淘井。④羸,藺一多、高亨說當讀為儡。《說文》:“儡,相敗也。”羸其瓶,猶言將打水的瓶弄破了。
【原文】《彖》曰:巽乎水而上水①,井。井養而不窮也②。“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兇也③。
【譯文】《彖辭》說:本卦下卦為巽,巽為木;上卦為坎,坎為水。水下浸而滋潤,樹木得水而生長,這是井卦的卦象。井以水養人,經久不竭,這是井卦的品德。卦辭說“改進邑落而不改建水井”,因為九二、九五陽爻分居下卦、上卦的中位,位象相合,像水井適用,不用改造。“眾人往來井邊汲水,水井干涸淤塞,也不去加以淘洗”,是說長此以往水井將對人們失出功用。“打破吊水罐”,自毀壞生活用具,所以是兇險之象。
【注釋】 ①高亨說:“巽上當有木字,轉寫脫去。”當據補。②井養而不窮,井以養人,所以說“井養”,,人們從井中汲水飲用,用之不窮,所以說井養而不窮。③王弼本無“往來井井”四字,《集解》本有,當據補。
【原文】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譯文】《象辭》說:本卦下卦為巽,巽為木;上卦為坎,坎為水。水下浸而樹木生長,這是井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于井水養人,從而鼓勵人民勤勞而互相勸勉。
【原文】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①。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無禽,時舍也。
【譯文】
初六:井水混濁不可食用。墤塌的陷阱已關不住野獸。
《象辭》說:井水混濁不可食用,因為泥土落入其中。墤塌的陷阱已關不住野獸,是說人們已將這陷阱舍棄不用了。
【注釋】
①爻辭所言兩井字,字同義殊。“井泥”之“井’,為水井。“舊井”之“井”為陷阱。泥,水中含泥。本卦各爻所寫都是村邑中勞動與生活的情景,如汲水、修井之類,事極簡單。編者將它們收集在一起,系于井卦之下。利用卦象系統的神秘含義,賦予它一種不同尋常的色彩。《象辭》作者則向隅虛構,從這些平凡生話記錄當中竭力尋覓高深的道理,附會種種玄妙的象征性意義。封建學者更是進一步添枝加葉,以致經文樸素的本來面目長時期以來被這些東西所掩蓋,讀者綜觀各卦爻辭與《象辭》便會有進一步的了解和體會。
【原文】
九二:井谷射鮒①。甕敞漏②。
《象》曰:井谷射鮒,無與也。
【譯文】
九二:在井口張弓射井中小魚。甕瓶又破又漏。
《象辭》說:在井口張弓射井中小魚,如此謀食求生,可見其人無依無靠。
【注釋】
①井谷,井口。鮒,《集解》引虞翻曰:“鮒,小鮮也。”指小魚。水并淤塞,長期不用,以致井中生長出小生物。②本爻無貞兆辭o
【原文】
九三:井渫不食①,為我心惻②。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譯文】
九三:君上看見井水污濁不能食用,為我們感剄傷心。淘洗干凈,就可汲飲。君上英明呵,眾人都獲得他們的好處。
《象辭》說:井水污濁不能食用,這是觸景生情的感嘆。盼求君王英明,是企望獲得好處。
【注釋】
①渫(xiè),《漢書?王褒傳》張晏注:“渫,污也。”②惻,《說文》:“痛也。”猶今語痛心,傷心。
【原文】
六四:井甃①,無咎。
《象》曰:井甃,無咎,修井也。
【譯文】
六四:用磚石壘筑井壁,進行順利。
《象辭》說:用磚石壘筑井壁,進行順利,這是講修井之事。
【注釋】
①井甃(zhòu晝),用磚石壘筑井壁。
【原文】
九五:井冽寒泉①,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譯文】
九五:水潔泉寒,清涼可口,可以食用。
《象辭》說:九五爻辭講水潔泉寒,清涼可口,因為九五之爻居上卦中位,象征人得中正之道。
【注釋】
①冽,《說文》:“冽,水清也。”井冽,猶言井水清涼。
【原文】
上六:井收勿幕①,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譯文】
上六:陷阱下寬上窄,十分隱蔽,甚至可以不加偽裝。果然捕獲了野獸,大吉大利。
《象辭》說:上六爻辭講大吉大利,因為上六之爻處一卦之首位,說明其人爵位高登,大有成就。
【注釋】
①爻辭所講的井,當為陷阱。井收,指陷阱下寬上收。幕,《釋文》:“覆也。”孚,古俘字,這里指獵獲物。
周易六十四卦——第四十九卦
澤火革第四十九
【原文】 革①:巳日乃孚②,元亨,利貞。悔亡。
【譯文】 革卦:祭祀之日用俘虜作人牲,亨通,吉利的卜問。沒有悔恨。
【注釋】 ①革,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離下兌上)。上卦為離,離為火;下卦為兌,兌為澤。水下澆而火上騰,水火相克,在水火的斗爭中,萬物變化,有生有滅。然而生者又復滅,滅者又復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以社會言,夫妻不睦則家庭變故,君臣不睦則王朝更替,然而,家庭還將延續,王朝還有代興。都體現了出陳布新的規律,所以卦名曰革。革,《雜卦》:“去故也。”②巳,借作祀,祭祀。孚,古俘字。這里用如動詞,意為用俘虜為人牲。
【原文】《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孚”①,革而信之。文明以說②,大“亨”必正③。革而當,其“悔”乃“亡”④。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譯文】《彖辭》說:革卦的上卦為兌,兌為澤;下卦為離,離為火。又兌為長女(?),離為中女。這一卦象昭示的意義是:水火相聚則互相克制,二女共事一夫則互相爭妒,矛盾著的雙方,都力圖克制對方,所以卦名為革。卦辭說:“祭祀之日,將美政善行稟告于鬼神”,王侯既能施行文明政教,民眾自然喜悅擁戴,因而他的道德稱得上是偉大、完美、貞正。除舊布新,改革得當,隱伏的災禍就會消除。天地變革時令而成四季之氣候。湯武取代桀紂,這是順天應命的義舉。依時變革,就能使天地常新,顯示出偉大的作用。
【注釋】 ①巳日乃孚,《象辭》釋“巳日”為祭祀之日。釋“孚”為忠信,與經意有異。參見前注。②文明以說,《象辭》認為革卦的下卦為離,離義為文明,像侯王施行文明政教,下卦為兌,兌義為悅,像人們喜悅擁戴。③大“亨”以正,此句是對卦辭“元亨,利貞”的改造,改變了它原來的意義和語法結構。此句為并列結構,以,連詞。大,偉大。亨,完美。正,貞正。④悔,災難。亡,消亡,消除。
【原文】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厤明時①。
【譯文】《象辭》說:本卦外卦為兌,兌為澤;內卦為離,離為火。內蒸外煏,水涸草枯,如同水澤之中,大火燃燒,這是革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了解到澤水漲落,草木枯榮的周期變化,從而修治歷法,明確時令。
【注釋】 ①厤,《集解》本作歷,即后起之曆字。
【原文】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①。
《象》曰:鞏用黃牛,不可以有為也。
【譯文】
初九:用黃牛的皮革束緊加固(戰車)。
《象辭》說:用黃牛的皮革束緊加固,說明其人被緊緊束縛不能有作為。
【注釋】
①鞏,緊固。用,用同如以。本卦專講戰爭之事,從這個角度分析各爻之辭,與《象辭》對爻辭的解說,大相徑庭。對《周易》經、傳應進行比較分析,既要注意了解《易傳》的哲學的倫理的理論體系,又要沖破它在解釋經文過程中摻揉進去的種種高深莫測的道理和玄妙的穿鑿附會的意義,以了解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經文原有樸素的義蘊。本爻所講的“鞏用黃牛之革”,既指用黃牛之革加固戰車,既備戰之意,《象辭》卻賦予了不同的意義。本卦以下各爻同樣存在類似情況。
【原文】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無咎①。
《象》曰:巳日革之,行有嘉也。
【譯文】
六二:祭祀的日期要改變。隨之要重新卜問征戰的日期,結果卜得吉兆,沒有災難。
《象辭》說:祭祀的日期要改變,大概是因為將有喜慶之事。
【注釋】
①巳日,既祭祀之日.參見前注。古人戰前必祭祀。祭祀之日改變了,意味作戰日期也要改變。
【原文】
九三:征,兇,貞厲。革言三就①,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②。
【譯文】
九三:出征,吃了敗仗,卜問得兇兆。但是,只要振奮精神,整頓裝備,重新開戰,則能轉敗為勝,生擒強敵。
《象辭》說:犯人屢次推翻供辭,只得反復進行審訊,這說明抵賴無用,只能招出實情。
【注釋】
①革言,聞一多說:“言,讀為靳。”《說文》:“靳,當膺也。”既指馬胸帶。革言,指皮革制成的馬胸帶。三就,猶言三重。《士喪禮》:“馬纓三就。”注:“纓,當胸,以削革為之。三就,三匝三重也。”革言三就,喻指整頓裝備,振奮精神,重新開戰。②就,《象辭》解“就”為鞫,審訊。認為爻辭“革言三就”,是說犯人
更改供辭,以致于經過多次審訊。
【原文】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①,吉。
《象》曰:改命之言,信志也②。
【譯文】
九四:沒有悔恨。至于占問戰爭,則小有戰果,如果改帥易將,則將大吉。
《象辭》說:九四爻辭講改帥易將之所以吉利,因為這樣能使有才德的人施展抱負。
【注釋】
①改命,改變任命。②信,借為伸。信志,猶言施展抱負。
【譯文】
九四:沒有悔恨。至于占問戰爭,則小有戰果,如果改帥易將,則將大吉。
《象辭》說:九四爻辭講改帥易將之所以吉利,因為這樣能使有才德的人施展抱負。
【原文】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譯文】
九五:王公大人赫然斯怒,化柔弱為威猛,不用卜占,即知將大獲勝仗。
《象辭》說:王公赫然斯怒,威猛如虎,說明其人儀表威嚴,光采照人。
【原文】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①。征,兇。居貞吉。
《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譯文】
上六:君子精神振奮,但基層官兵一反常態。筮遇此爻,占問征伐,則兇險。卜問居處則吉利。
《象辭》說:君子精神振奮,說明其儀態清朗雍容。小人洗心革面,說明小人去惡從善,服從君上。
【注釋】
①豹變,與上文“虎變”結構相同,大發威怒的意思。革面,革,改變。革面,猶言變臉,指基層官兵情緒發生了不利于戰斗的激劇變化。《象辭》釋“革面’,則是站在有利于統治者角度講話,與經文樸素的記錄有別。
周易六十四卦——第五十卦
火風鼎第五十
【原文】 鼎①:元吉,亨。
【譯文】 鼎卦:大吉大利,亨通。
【注釋】 ①鼎,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巽下離上)。上卦為離,離為火;下卦為巽,巽為木。木材燃燒,火焰騰騰,是炊煮之象。炊煮用鼎,鼎為古人極為重視的器皿,用于莊重的場合,賦予它豐富的象征性意義。鼎煮食
物,有養賢之意。化生為熟,有變革的意思。鼎為三足,又有穩重之象。觀《篆》、《象》的解說,《易卦》作者正是在這些意義上以之為卦名的。
【原文】《彖》曰:鼎,象也①。以木巽火,亨飪也②。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圣賢。巽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③,是以“元亨”④。
【譯文】《彖辭》說:鼎,是法象之器。鼎的內卦為巽,巽為木;外卦為離,離為火。木被火籠罩燃燒,這是烹飪食物的基本條件。圣人烹飪食物來祭祀上帝,君王烹飪大量的食物來供養圣賢。臣下則態度謙遜,以其聰明才智服務于君王,因而他的志愿能逐步地舒發,地位不斷地升進。臣下秉守貞正之道,和應于君王,其前途必然無限,大吉大利,通泰平安。
【注釋】 ①鼎,象也,程頤說:“鼎,大器也,重寶也。……以形言,則耳對植于上,足分峙于下,周圓內外,高卑厚薄,莫不有法而至正,至正然后成安重之象,故鼎者法象之器,卦之為鼎,以其象也。”意思就是,鼎,不僅僅是一種具有實際用途的器皿,而且是具有某種象征意義的并起著提醒警戒作用的陳設品。②此文三“亨”字,《釋文》:“亨,本又作*,同普庚反,煮也。”亨、享、*本一字。亨,訓煮,后起字作烹。亨又有祭祀義,字或作享。此文其后的“以享上帝”,即其義。④“巽而耳目聰明”三句,本卦下卦為巽,巽義為謙遜;上卦為離,離義為聰明。用以喻臣下品質謙遜,以其聰明才智服務于君王。本卦初爻為陰為柔,升至第五爻,六五之爻居于上爻中位,所以說“柔進而上升”,像臣下以聰明才干取悅于君,地位不斷升進。本卦九二、六五分居下卦、上卦中位,兩同位之爻,陰陽相呼應,所以說“得中而應乎剛”,像臣下秉行正道,和應其君。這些卦象、爻象所顯示的意義是為臣之道的高度概括。④高亨說:“‘元’下當有‘吉’字,轉寫脫去。經文曰:‘元吉,亨’,傳文亦
當曰:‘元吉,亨’,明矣。卦辭云‘元吉,亨’者,元,大也;亨,通也。此言大吉而亨通也。”
【原文】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①。
【譯文】《象辭》說:本卦下卦為巽,巽為木;上卦為離,離為火。可見木上有火,以鼎烹物,這是《鼎》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于鼎足三分,正立不倚,從而持正守位,為君上所倚重,不負使命。
【注釋】 ①凝,《釋文》引鄭云:“凝,成也。”
【原文】
初六:鼎顛趾①,利出否②。得妾以其子,無咎。
《象》曰:鼎顛趾,未悖也。利出否,以從貴也。
【譯文】
初六:將鼎傾覆,鼎足向上,筮遇此爻,利于清除惡人。以無子而納妾。因納妾而得子,沒有災禍。
《象辭》說:將鼎傾覆,這不是悖亂之舉。清除朝中惡人,這是聽從了上面的旨意。
【注釋】
①顛,倒。鼎顛趾,即言鼎足向上,這是象占辭,以夢中之象占卜其吉兇。全卦六爻,均以夢象為占。《象辭》或許不解此層意思,斷章取譬,攀附大義。②出,清除。否,指惡人。
【原文】
九二:鼎有實①。我仇有疾,不我能即②。吉。
《象》曰:鼎有實,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終無尤也。
【譯文】
九二:鼎中有食物。筮遇此爻,家里有飯吃,仇家有疾病,再沒有什么東西困擾我,吉利。
《象辭》說:家里有飯吃,家境優裕,猶宜重其身家,慎其出處。仇家有疾病,我可以安亨清福,終于沒有災禍。
【注釋】
①實,實物,食物。鼎有食,猶今言鍋里有飯,比喻吃飯不用發愁。這是夢中之象。②仇,仇家。即,義為靠近,這里指騷擾。不我能即,猶言不能即我,這是上古漢語中賓語倒裝的現象。
【原文】
九三:鼎耳革①。其行塞②。雉膏不食,方雨,虧③,悔,終吉。
《象》曰:鼎耳革,卷其望也④。
【譯文】
九三:鼎耳脫落了。筮遇此爻,打獵無所獲。野味莫吃光,老天要下雨,不知何日能出獵,坐吃山空,食物將匱乏,節約渡難關,終于得吉利。
《象辭》說:鼎耳脫落,意在說其人行動失宜。
【注釋】
①革,脫落。求筮者夢見鼎耳脫落,占其兇吉。②行,這里指外出打獵。塞,指打獵無獲。③雉膏,猶言肥野雞肉。虧,減少。④義,借為宜。
【原文】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①,其形渥②,兇。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譯文】
九四:鼎足太輕,不堪重負,以致折斷,傾覆王公的珍饈美味,弄得汁液滿地,形容狼藉。這是兇險之兆。
《象辭》說:傾覆了王公的珍饈美味,這是喻指其人德薄而位尊,力小而任重,以致敗壞軍國大事,其結果如何呢?
【注釋】
①折,斷。餗(sù),呂祖謙《音訓》引虞云:“八珍之具也。”②渥,湯汁濡地。形渥,猶言湯汁傾翻遍地狼藉。呂祖謙《音訓》說:“形,九家、京、荀悅、虞作刑,一行、陸希聲亦作刑。渥,鄭作剭。晁氏曰:‘九家、京、虞作剭,重刑也’。”此說可作參考。此三句均為象占之辭,述夢中之象。
【原文】
六五:鼎黃耳、金鉉①。利貞。
《象》曰:鼎黃耳,中以為實也。
【譯文】
六五:豪華之鼎,上面裝配有銅耳、銅鉉。筮遇此爻吉利。
《象辭》說:豪華之鼎,上面裝配著銅耳、銅鉉,這樣的食鼎,理應盛著佳霉美味。
【注釋】
①黃耳,這里指銅耳。鉉,鼎上關蓋的橫杠。金鉉,即銅橫杠。求筮者夢見豪華的食鼎,求占其吉兇。
【原文】
上九:鼎玉鉉①。大吉,無不利。
《象》曰:玉鉉在上,剛柔節也②
【譯文】
上九:金屬之鼎配以玉石之鉉。占得此爻,大吉,無所不利。
《象辭》說:上九爻辭講玉石之鉉配在金屬之鼎上面,表明剛柔相接,上下安分,沒有凌亂侵奪的現象。
【注釋】
①象占之辭。玉鉉,以玉石為鼎蓋之橫杠。②剛柔節,節,節度。此爻以六五、上九爻象、爻位為據。六五陰爻,為柔,居上九之下,上九陽爻,為剛,居六五之上。剛上柔下,喻君臣各安其位。
周易六十四卦——第五十一卦
震為雷第五十一
【原文】 震①: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②。震驚百里,不喪匕鬯③。
【譯文】震卦:臨祭之時,雷聲傳來,有的人嚇得渾身發抖,片刻之后,才能談笑如常。巨雷猝響,震驚百里,有的人卻神態自若,手里拿著酒勺子,連一滴酒都沒有灑出來。
【注釋】震,卦名。本卦為同卦相疊(震下震上)。震卦為雷,兩震相疊,有巨雷連擊,震驚百里之象,所以卦名曰震。用以喻天威莫測,災禍難料,警戒人們敬天修德,省身遠惡。②高亨說:“‘震來虩虩,笑言啞啞’兩句,與初九爻辭重復,此當是衍文”。虩虩(xìxì),通愬愬,聲通。恐懼的樣子。亨,這里作享,祭祀。③匕,勺子。鬯(chàng)用黑黍與香草釀成的灑曰鬯,盛鬯酒的器皿也叫鬯。此用前義。
【原文】《彖》曰: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后有則也①。“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不喪匕鬯”,出可以守宗廟社禝,以為祭主也。
【注釋】 ①高亨說:“‘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后有則也’四句,與初九《象》傳重復,此處當是衍文。”
【譯文】《彖辭》說:震卦說,臨祭之時,“雷聲傳來嚇得渾身發抖”,是因為相信:敬畏重大的天象可以免罪而得福。“后來聽到雷聲仍能談笑如常”,是說后來對這類事情有了些經驗。“巨雷猝響,震驚百里”,表明百里之內,遠近皆懼。“猝聞驚雷,態度鎮靜,不喪匕鬯”,其人則可以出任艱巨,保宗廟,守社稷,作為祭祀的主人。
【原文】 《象》曰:洊雷,震①。君子以恐懼修省。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下卦都為震,震為雷。可見巨雷連擊,是震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戒懼恐懼,修省其身。
【注釋】 ①洊(jiàn),孔穎達說:“洊者,重也。”
【原文】
初九:震來虩虩,后笑言啞啞,吉。
《象》曰:震來虩虩,恐致福也。后笑啞啞,后有則也。
【譯文】
初九:雷聲傳來,嚇得渾身發抖,后來聽到雷聲,仍談笑如常,吉利。
《象辭》說:雷聲傳來,嚇得渾身發抖,是因為相信敬畏重大的天象可以免罪得福。后來聽到雷聲仍能談笑如常,是說后來對這類事情有了些經驗。
【原文】
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①。“勿逐,七日得。”
《象》曰:震來厲,乘剛也②。
【譯文】
六二:雷電交加,十分危險,驚慌之中丟失了錢幣,翻山越蛉,走了很遠的路程去尋找也沒有找到。筮者告訴他:“不必追尋了,七八日內,這損失可得補償。”
《象辭》說:雷電交加之時,翻越九重山,爻象顯示其人觸犯雷電,處境危險。
【注釋】
①億,沙少海先生說:“這里用法同唯,助詞,無義”。貝,古人以貝為貨幣。臍,登。躋于九陵,猶言翻越了九重山,極言其遠。②乘剛,此以六二、初九爻象、爻位為據。六二陰爻,為柔,初九陽爻,為剛,六二處于初九之上,是陰柔凌駕陽剛之上。
【原文】
六三:震蘇蘇①。震行,無眚。
《象》曰:震蘇蘇,位不當也。
【譯文】
六三:出門時遇到電閃雷鳴,感到疑懼不安。繼續前進,不會有災禍。
《象辭》說:出門時遇到電閃雷鳴,感到疑懼不安,因為六三陰爻而居陽位,像人處境不利。
【注釋】
①蘇蘇,《釋文》:“蘇蘇,疑懼貌。鄭云:不安也”。
【原文】
九四:震遂泥①。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②。
【譯文】
九四:雷電下擊,接觸到地面。
《象辭》說:其人猝聞驚雷,嚇得墜入泥中,說明其人見識不廣,膽量不大。
【注釋】
①遂。《釋文》:“遂,荀本作隊”。遂,借作隊,隊即古墜字。爻辭講:“震遂泥”,猶言雷電下擊于地。此爻無貞兆辭。《象辭》則解釋成人墜于泥中,與經意有出入。②光,借為廣。
【原文】
六五:震往來厲。意無喪有事①。
《象》曰:震往來厲,危行也。其事在中,大無喪也。
【譯文】
六五:巨雷轟鳴,危險在前。只要小心謹慎,不至于釀成災禍,亦無損于事。
《象辭》說:巨雷轟鳴,危險在前,喻指人的行動將有危險。但是其事合符義理,故能沒有大的損失。
【注釋】
①意,《集解》本作億。亦發語詞,猶惟也。
【原文】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①,征兇②。震不于其躬,于其鄰。無咎,婚媾有言③。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④。雖兇無咎,畏鄰戒也。
【譯文】
上六:雷電交加,其人行動謹慎,警戒四顧,因為行路艱難,危險四伏。但是雷電不會擊在他身上,而是落在鄰人的頭上。因為他本人沒有什么過錯,而其他鄰人卻犯有罪責。
《象辭》說:雷電交加,行動謹慎,因為內心虛空,精神緊張。雖然兇險但畢竟沒有災禍,因為對于鄰人的遭遇有所警戒,從而能遠惡近善。
【注釋】
①索索,《釋文》:“索索,鄭云:猶縮縮,足不正也”。《論語?鄉黨》:“足縮縮如有循。”縮縮,即腳步很小,像謹慎畏戒有所遵循的樣子。矍矍(jué),《說文》:“鷹隼之視也。”②征兇,征,出行。兇,危險。③婚媾,聞一多認為猶今言親戚。言,這里意為愆,罪過。④中未得也,此以上六爻象、爻位為據。上六陰爻處于一卦之盡頭,位象不佳,像人孤立無依。
周易六十四卦——第五十二卦
艮為山第五十二
【原文】(艮)①:艮其背不獲其身②,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譯文】(艮):卸掉責任,掛笏隱退,朝列之中已看不到他的身影,在他的庭院中尋找,也沒有找到。其人遠走高飛,自無災禍。
【注釋】 ①艮(gèn亙)字當重。上艮字系卦名。不能省,據補。艮,卦名。本卦為同卦相疊(艮下艮上)。艮為山,山為退穩之處,又有靜止穩重之象,喻人進而思退,明哲保身,所以卦名曰艮。艮,《序卦》:“艮者,止也。”②艮,《彖卦》:“艮,止也。”猶言歇息,止息。艮其背,猶言歇背,今語有歇腳,歇手,歇肩之類,其結構相同。此處比喻其人開脫責任,卸職引退。獲,找到,看到。
【原文】《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①,止其所也②。上下敵應,不相與也③。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
【譯文】《彖辭》說:艮,就是靜止如山的意思。時宜止*止,時宜行則行,行止不失其時,則其道光明。卸掉負荷,歇息其背;離官去職,居家休息。因為上下左右相與為敵,無法協同。連自身也無法保全,于是棄官遠遁,既不在朝,也不在家,所以卦辭說“在他的庭院中尋找,也沒有找到”。其人明哲,自然無災禍。
【注釋】
①艮其止,高亨說:“朱熹(引晁說之)說、俞樾說,朱駿聲說:艮其止當作艮其背。蓋背古字作北,因形近誤為止,或背字筆畫損缺成北。因形近誤為止也。”卦辭背字,漢帛書《周易》作北,可證古本作北。艮,當如《彖
辭》所釋“止也。”②止,止息。止其所,猶言在家休息。③“上下敵應”兩句,本卦三同位爻,都是陰與陰對應,陽與陽對應,所以說上下敵對相應,比喻人處于敵對環境之中,無有相助者(初六與六四為兩陰爻,六二與六五為兩陰爻,九三與上九為兩陽爻,都是同位之爻象相對立)。與,助也。
【原文】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譯文】《象辭》說:本卦為兩艮卦相重,艮為山,可見艮卦的卦象是高山重立,淵深穩重。君子觀此卦象,以此為戒,謀不踰位,明哲保身。
【原文】
初六:艮其趾①,無咎,利永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譯文】
初六:歇腳養息,不要輕舉妄動,自然無災難,這是長期吉利的貞兆。
《象辭》說:歇腳養息,不要輕舉妄動,遠離不義,不失正道,自然永遠吉利。
【注釋】
①艮其趾。猶言歇歇腳。趾,代腳。
【原文】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①,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譯文】
六二:停立不行,但腿部肌肉還是負傷。心里很不愉快。
《象辭》說:腿部肌肉還是負傷,因為其人固執己見,沒有退回來,聽取別人的意見。
【注釋】
①腓,腿肚。艮其腓,與初六爻辭艮其趾同義而詞異,仍是歇腳之意。拯,拯救,保護。隨,借為隋,垂肉。不拯其隨,猶言沒有保護好腿部肌肉。此兩句比喻其人身處險境,未能迅速走避,反而停立不行,所以遭受災害。
【原文】
九三:艮其限①,列其夤②,厲,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譯文】
九三:卸掉重擔,保護腰部,但是脅間肉卻已裂開了,引退不及時,則罹兇險。這是由于為名利所惑,不能迅速引退卸職所招致的災禍。
《象辭》說:“卸掉重擔,保護腰部,脅間肉卻已裂開了,引退不及時,則罹兇險”,危險是由為名利迷惑所致。
【注釋】
①限,《釋文》:“馬云:限,要(腰)也。鄭、荀、虞同。”艮其限,猶言卸肩護腰。②列,裂本字。《集解》本作裂。夤(yín),《釋文》:“馬云:夾脊肉也。鄭本作*。”夾脊肉即脅部肌肉。此兩句,仍是順六二爻辭的意思說下來,言其人引退不及以致身罹災禍。
【原文】
六四:艮其身,無咎。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譯文】
六四:引退保身,沒有災禍。
《象辭》說:引退保身,是說其人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身的安危上,所以不會招惹災難。
【原文】
六五:艮其輔①,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譯文】
六五:閉口少言,講話有分寸,自然沒有悔恨。
《象辭》說。閉口少言,講話有分寸,沒有悔恨,因為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謹守中正之道。
以下內容需要帖子數達到80才可以瀏覽
【注釋】
①輔,借為*,頰腮,今語謂嘴巴。艮其輔,猶言閉口少育。今猶有嚼舌頭之俗語,比喻多言。
【原文】
上九:敦艮,吉①。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譯文】
上九:注意保護自己的腦袋,首級不失,自然吉利。《象辭》說:爻辭講以忠厚為歸宿之所以吉利,因為上九之爻為一卦之終爻,像人秉守忠厚,必得善終。
【注釋】
①敦,李鏡池說:“敦,借為耑,聲通。《說文》:‘耑,物初生之題也。’徐灝《說文注箋》:‘耑之言,顛也。頁部:題,*也。*亦顛也。’段注:‘耑,猶頭也。’統言之,耑指頭,分言之,耑指額。”《象辭》作者釋敦為厚,釋艮為止。認為爻辭“敦艮”,猶言以忠厚為歸宿。與經意不合。
周易六十四卦——第五十三卦
風山漸第五十三
【原文】 漸①:女歸吉②。利貞。
【譯文】 漸卦:女大當嫁,這是好事。這是吉利的貞卜。
【注釋】 ①漸,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艮下巽上)。上卦為巽,巽為木;下卦為艮,艮為山。木植于山上,不斷生長。喻人立身于道義,培養其德行,進而影響他人,移風易俗。所以卦名曰漸。漸,就是漸進的意思。②歸,古代以女子出嫁為歸。
【原文】《彖》:漸之進也①。“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②。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③。止而巽,動而不窮也④。
【譯文】《彖辭》說:漸,就是漸進的意思。本卦初爻為陰,進而升為第二爻、第四爻,皆以陰爻而居陰位,這種卦象顯示,女子出嫁,可得主婦之位,能持家庭之政。推而廣之,君王能正其位,治其國。漸的下卦為艮,艮義為止;上卦為巽,巽義為遜。像人沉著而謙遜,無往不利,永不困窮。
【注釋】 ①漸之進也,朱熹說:“之字疑衍。”朱說是。此句當為“漸,進也”。②“進得位”兩句,本卦初爻為陰爻,居陽位,升進而至于第二爻、第四爻,皆居陰位,是位像相得,喻女子出嫁夫家,得主婦之位。③其位剛得中也,此以九五爻象、爻位為據。九五陽爻,為剛,居上卦中位,第五位又為陽位,是性相合而位得中。喻君王正其位,治理其邦國。④止而巽,本卦下卦為艮,艮為山,其象為靜止;上卦為巽,巽義為遜。沉著謙遜是漸卦的品德。
【原文】 《象》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①。
【譯文】《象辭》說:本卦下卦為艮,艮為山;上卦為巽,巽為木,木植山上,不斷生長,是漸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于山之育林,從而以賢德自居,擔負起改善風俗的社會責任。
【注釋】 ①善俗,《釋文》:“善俗,王肅本作善風俗。”善,改善。
【原文】
初六:鴻漸于干①。小子厲,有言②,無咎。
《象》曰:小子之厲,義無咎也。
【譯文】
初六:鴻雁走進了山澗。筮遇此爻,警惕小孩頑皮,遭遇危險,應該加以譴責,則沒有災難。
《象辭》說:小孩頑皮遭遇危險,因為有家長呵責制止,理應不會出事故。
【注釋】
①鴻,王弼說:“鴻,水鳥也。”漸,進,走到。干,《釋文》“荀、王肅云:山間澗水也。”即山澗。鴻漸于干,這是象占之辭。本卦六爻均以鴻雁為占,所占多為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象辭》則附會解釋。②小子,指小孩。育,沙少海先生說:“當借為*。篆文言與*,形近而訛。《說文》:“*,語相訶拒也。訓訶責、譴責。”
【原文】
六二:鴻漸于磐,飲食衎衎①。吉。
《象》曰:飲食衎衎,不素飽也。
【譯文】
六二:鴻雁走上水邊高地,飽飲飽食,自得喜樂。筮遇此爻,吉利。
《象辭》說:飽飲飽食,自得喜樂,喻指其人,自食其力,從不白吃白喝。
【注釋】
①磐,本作般。王引之說:“《史記?孝武紀?封禪書》、《漢書?郊祀志》并引武帝詔曰:‘鴻漸于般’。孟康注曰:‘股,水涯堆也。’其義為長。”水涯堆,猶言水邊高地。衎衎(kàn),《禮記?檀弓》上。“飲食衎爾。”鄭玄注:“衎爾,自得貌。”
【原文】
九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兇。利御寇。
《象》曰:夫征不復,離群丑也①,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利御寇,順相保也。
【譯文】
九三:鴻雁走到旱地上。筮遇此爻,丈夫出征可能不再回返,婦女懷孕可能流產,這是兇險之兆。但有利于抵御敵寇。
《象辭》說:丈夫出征不再回返,說明其人掉隊遇險。婦女懷孕而流產,說明其人失其保胎之道。利于抵御敵寇,說明國人能夠同心同德,保家衛國。
【注釋】
①丑,《爾雅?釋詁》:“丑,眾也。”
【原文】
六四:鴻漸于木,或得其桷①,無咎。
《象》曰:或得其桷,順以巽也②。
【譯文】
六四:鴻雁飛到樹木上,有的停息在河邊堆放的桷木上。筮遇此爻,沒有災難。
《象辭》說:有的鴻雁停息在河邊堆放的桷木上之所以沒有災難,因為六四陰爻居于九五陽爻之下,像人有馴服而又謙遜之德。
【注釋】
①桷(jué),《說文》:“榱也。椽方曰桷。”圓的叫椽,方的叫桷,房屋頂上承瓦的木條。②順以巽,此以六四、九五之爻象、爻位為據。順,順從。巽,謙遜。
【原文】
九五:鴻漸于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①,吉。
《象》曰:終莫之勝,吉,得所愿也。
【譯文】
九五:鴻雁走到山陵上。筮遇此爻,妻子多年不能懷孕,但始終不會被人取代,吉利。
《象辭》說:始終沒有被人取代,吉利,妻子實現了與其丈夫和諧白頭的愿望。
【注釋】
①勝,勝過,取代。莫之勝,是說沒有人能取代她。
【原文】
上九:鴻漸于阿①,其羽可用為儀②,吉利。
《象》曰:其羽可用為儀,巖,不可亂也。
【譯文】
上九:鴻雁走到山頭上,它的羽毛可用來編織舞具。這是吉利之兆。
《象辭》說:鴻雁的羽毛可用來編織舞具,這是吉利之兆,編織舞具的羽毛應該純而不雜,像人心志不亂。
【注釋】
①阿,原訛為陸。恒作陸不僅與九三爻辭重復,且不協韻。江永、王引之、俞樾均說是阿之訛。阿、儀古為韻。今據改。《說文》:“阿,大陵也。”②儀,古人文舞的道具,用鳥羽編織。
周易六十四卦——第五十四卦
雷澤歸妹第五十四
【原文】 歸妹①:征,兇。無攸往。
【注釋】 ①歸妹,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兌下震上)。上卦為震,震為動;下卦為兌,兌義為悅。上震下兌,則喻男女動心而生愛慕之情,男女愛慕則有婚姻之動,所以卦名曰歸妹。歸,出嫁。妹,少女的總稱o
【譯文】 歸妹卦:筮遇此爻,出征兇險。無所利。
【原文】《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說以動,所歸妹也①。“征兇”,位不當也。“無攸利”,柔乘剛也。
【譯文】《彖辭》說:歸妹,即男女婚配,這是天地間的大義。天地不相交,則萬物不生育。男女婚配,是人類自身繁衍的起點。歸妹之卦,下卦為兌,兌義為悅;上卦為震,震義為動,可見男子悅慕女子,女子入嫁男家,這就是歸妹卦的含義。卦辭說“出征則兇險”,因為九二、九四陽爻而居陰位,六三、六五陰爻而居陽位,所處皆不當。卦辭又說“無所利”,因為下卦六三陰爻處于初九、九二陽爻之上,上卦上六、六五陰爻處于九四陽爻之上,這是陰柔凌駕陽剛之象,像弱者冒獨強者,自然無所利。
【注釋】 ①所歸妹也,《釋文》:“所歸妹也,本或作所以歸妹。”有以字,文意較順。
【原文】 《象》曰: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①。
【譯文】《象辭》說:歸妹之卦,下卦為兌,兌為澤;上卦為震,震為雷。可見澤上雷鳴,雷鳴水動,用以喻男女心動相愛而成眷屬。這是歸妹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在長期的婚姻生活中,體察到婚姻的成功與失敗。
【注釋】 ①終,始終,全過程。永終,猶言貫穿全過程。敝,當****,弊病。
【原文】
初九:歸妹以娣①。跛能履。征,吉。
《象》曰:歸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也②。
【譯文】
初九:嫁女而將其妹妹一同陪嫁。跛腳而能行走。筮遇此爻,出行吉利。
《象辭》說:嫁女而將其妹妹一同陪嫁,是說姊妹共嫁一夫,這是古代貴族婚嫁的常規。跛腳而能行走,出行吉利,因為跛者獲得別人的幫助。
【注釋】
①娣,女弟,俗稱妹妹。姊妹同嫁一夫,以妹為陪嫁,謂之滕,是群婚制的遺跡,先秦尚有此風俗。②承,幫助。
【原文】
九二:眇能視①,利幽人之貞②。
《象》曰:利幽人之貞③,未變常也。
【譯文】
九二:眼睛瞎了而能看得見。這是冪IJ于囚徒的貞卜。
《象辭》說:這是利于囚徒的貞卜,因為身處囚籠尚不失正道,故能重見光明。
【注釋】
①眇,目盲,眇能視,此為象占之辭。是求筮者夢中之象。喻其人脫離牢獄,重見天日。②幽人,囚徒。③貞,卜問。《象辭》釋貞為正。
【原文】
六三:歸妹以須①,反歸以娣。
《象》曰:歸妹以須,未當也。
【譯文】
六蘭:嫁女而用其姊陪嫁,隨后又與其妹妹返歸父母家。
《象》曰:嫁女而用其姊陪嫁,這件事不妥當。
【注釋】
①須,借為媭。高亨說:“媭,姊也。”以須,猶言以姊為陪嫁。
【原文】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①。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②。
【譯文】
九四:出嫁時超過了婚齡,遲遲不嫁是因為有所等待。
《象辭》說:超齡而不嫁,因為她決意找到合意的郎君。
【注釋】
①愆,過,過期。時,《谷梁傳?隱公七年》范注引作待。時當作待。②行,高亨說:“行,猶嫁也。古語謂婚曰行,后人謂嫁曰適,均以女嫁是行往夫家也。”
【原文】
六五:帝乙歸妹①,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②袂良。月幾望③,吉。
《象》曰: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貴行也④。
【譯文】
六五:帝乙嫁女于周文王,以其次女陪嫁。論嫁妝姊的不如妹的好。良辰擇在某月十四日,吉利。
《像辭》說:帝乙嫁女于周文王,姊的嫁妝不如妹的好。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女嫁夫家處于尊貴之位。
【注釋】
①帝乙,殷帝名乙,紂王之父。歸妹,此處當指帝乙嫁女子周文王。②袂,衣袖,這里代指嫁妝。③望,每月陰歷十五日為望。幾,接近。月幾望,約指每月十三、十四日。④其位在中。此以六五爻象、爻位為據。六五陰爻,女子之象,處上卦中位,是得其位象。喻女子嫁往夫家處尊貴之位。
【原文】
上六:女承筐,無實①;士刲,無血②。無攸利。
《象》曰:上六無實,承虛筐也。
【譯文】
上六:獻祭之時,新娘捧著盛祭品的筐具,但筐中無物;新郎以刀刺羊,但羊不流血。此不祥之兆,無所利。
《象辭》說:上六之爻居一卦之盡頭,孤懸無所依賴,正宜其捧著空空的筐具。
【注釋】
①承。捧。承筐,狁言捧著盛祭品的器具。實,實物。②士,男未娶稱士。刲(kuī),宰割,刺殺。古代貴族結婚有獻祭家廟之禮。爻辭所講,“女承筐,士刲羊”即為行獻祭之禮。
周易六十四卦——第五十五卦
雷火豐第五十五
【原文】 豐①:亨②,王假之③。勿憂,宜日中④。
【譯文】豐卦:舉行祭祀,君王將親臨宗廟。不要擔心,最佳時刻當在正午時分。
【注釋】 ①豐,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離下震上)。上卦為震,震為雷;下卦為離,離為電。電閃雷鳴,是上天垂示的重大天象。人們因雷鳴而敬戒修身,因閃電而明察事理,其成就必巨,所以卦名曰豐。②亨,當作享,祭祀。③假,當讀為格,至,到。之,指代祭祀之所。④宜日中,君王到廟中祭祀宜在中午時分。
【原文】《彖》曰:豐,大也。明以動①,故豐。“王假之”,尚大也②。“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月盈則食③,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于人乎?況於鬼神乎?
【譯文】《彖》說:豐卦,就是指豐大的意思。人能洞察事物之理,明照一切,則行動成就必大,所以卦名叫豐。“君王親臨宗廟祭祀”,說明對祭祀大事的重視。“不要擔憂,最佳時亥6在正午時分”,因為正午太陽當頭,普照天地,正如君王居天下之首,如日中天。不過,太陽當頂,然后開始偏斜,月亮圓滿,然后開始虧缺。天地間萬物萬事不可能久盈不虛,一切都是隨著時序而消長的。何況人,他的事業怎能長盛不衰?何況鬼神,它怎能長享一姓之祭祀呢?
【注釋】 ①觀以動,本卦上卦為震,震為雷;下卦為離,離為電。電閃雷鳴,光滿天地是豐卦最突出的卦像。喻人明于事理,依理而行,成就必大。②尚,尊尚,重視。大,大事,這里指祭祀。③*,與昃同,日西斜曰昃。食,《釋文》:“食,或作蝕。”蝕,侵蝕。月食,意指月虧,與月圓相對而言。
【原文】 《象》曰: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①。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震,震為雷;下卦為離,離為電。電閃雷鳴,是上天垂示的重大天象,這也是豐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有感于電光雷鳴的精明和威嚴,從而裁斷訟獄,施行刑罰。
【注釋】 ①折獄,斷獄。致刑,施刑。
【原文】
初九:遇其配主①,雖旬②,無咎。往有尚③。
《象》曰:雖旬無咎,過旬災也④。
【譯文】
初九:旅途之中受到一位女主人的接待,與這位寡居的女人結成夫妻。占卜結果顯示:不會遭人議論,而且能得到人們的贊同。
《象辭》說:十日之內沒有災難,意思是超過一旬就有災了。
【注釋】
①配,《釋文》:“鄭作妃。云嘉偶曰妃。”配主,猶言女主人。此卦歷來解說紛紜,莫衷一是。作者認為此卦是講述商旅之事的專卦。卦中分別記錄了同行商旅之人的不同遭遇,有的與舊主人的寡妻結合,棄商而別謀生計;有的則在辛苦的旅途中精神錯亂,寄住在老店主家里,幾年后店主一家遭遇災禍而不知所終;有的則賺到美玉發了大財。各爻之間具有內容上的統一性和結構上的內在聯系,各爻辭中還不乏典型性的細節描述,使這一群商人悲歡苦樂躍然紙上。讀者細讀各爻,自可分析得知。《象辭》的解說則望文生義,多為空洞之辭。②旬,李鏡池說:“借為姰,《說文》:‘姰,男女并也。’指男女姘居結合。”③尚,助,贊同。④《象辭》以十日釋旬,與經意有異。
【原文】
六二:豐其蔀①。日中見斗②。往得疑疾③。有孚發若④。吉⑤。
《象》日:有孚發若⑥,信以發志也。
【譯文】
六二:將小席拼綴起來,躺下休息。正午時分,有人說看見北斗星。看來旅伴之中有人精神錯亂。對他加以刺激,或許可以使他清醒。
《象辭》說:存心誠信,一言一行都能表現出來,因為這是坦白直率地表達了自己的心愿。
【注釋】
①豐,大,這里用如動詞,加大。蔀,《釋文》:“鄭、荀作菩,云小席。”豐其蔀,猶言將小席拼綴起來。 ②斗,北斗星。日中見斗,這是幻覺。③往,出外,這里指同行之人,旅伴。疑疾,高亨說:“多疑之病,精神病之一種。”④孚,罰。這里當指刺激。發,借為化,化解,清醒。若,他,指精神錯亂者。⑤吉,這里當指病愈。 ⑥孚,《象辭》釋為誠信。發,釋為表達。若,詞尾無義。與經意有別。
【原文】
九三:豐其沛①,日中見洙②。折其右肱③。吉。
《象》曰:豐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終不可用也。
【譯文】
九三:將鋪草加厚,躺下休息。正午時分,此人又說看見鬼魅。將他的右臂折斷。經此一嚇,或許他能清靜。
《象辭》說:將鋪草加厚,這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將其右臂折斷,那他就終身殘廢了。
【注釋】
①豐,大,用如動詞,增多。沛,《子夏易傳》作芾。芾亦作茇,聲通。《說文》:“茇,草根也。” ②洙,借為魅,鬼怪。③肱(gōng工),手臂。
【原文】
九四:豐其蔀,日中見斗。遇其夷主①,吉。
《象》曰:豐其蔀,位不當也。日中見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譯文】
九四:將小席拼綴起來,躺下休息。正午時分,此人還在說看見北斗星,看來還未恢復正常。幸好遇著了他的老店主,把他托付給老店主,這一下可清靜平安了。
《象辭》說:將小席拼綴起來,隨地休息,是所處不得當,正如九四陽爻而處于陰位一樣。正午時分看見北斗,也許天空迷暗不明的緣故。遇著他的老店主,這是吉利之行。
【注釋】
①蔀(pǒu?bù)。小席。斗,北斗星,參見前注。夷,常。夷主,大概是經常接待這些旅人的老店主。
【原文】
六五:來章①,有慶譽。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譯文】
六五:賺得美玉,大家都慶賀夸獎他。這是吉利之兆。
《象辭》說:六五爻辭所講的吉利,是因為有吉慶之事。
【注釋】
①章,借為璋.美玉。來,賺來。
【原文】
上六:豐其屋①,蔀其家②,闚其戶③,闃其無人④,三年不覿⑤,兇。
《象》曰:豐其屋⑥,天際翔也。闚其戶,闃其無人,自藏也。
【譯文】
上六:房子空蕩蕩的,屋頂上散亂蓋著草席,從門縫里探視,寂無一人。看樣子這里多年未住人了。這是不祥之兆。
《象辭》說:增修擴建房屋,看來此人如鳥飛藍天,志得意滿,發財不小。從門縫里探視,寂無一人,看來財多害身,橫遭災禍,他逃生去了。
【注釋】
①豐,大,意為空敝,這里用如動詞。豐其屋,猶育這所房子空空蕩蕩的。②蔀,小席。這里用如動詞。蔀其家,猶言屋頂上散亂蓋著草席。③闚,與窺同,探視。④闃(qù去),虛空寂靜。⑤覿(dí),見。⑥豐,《象辭》釋為增修擴建。
周易六十四卦——第五十六卦
火山旅第五十六
【原文】 旅①:小亨。旅貞吉。
【譯文】 旅卦:稍見亨通。貞卜旅行,吉利。
【注釋】 ①旅,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艮下離上)。上卦為離,離為火;下卦為艮,艮為山。山中燃火,是野居途宿之象,所以卦名曰旅。
【原文】《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①,而順乎剛②,止而麗乎明③,是以“小亨,旅貞吉”也。旅之時,義大矣哉。
【譯文】《彖辭》說:旅卦有稍見亨通之義。因為六五陰爻居外卦中位。處于上九陽爻之下,像旅人行中正之道,得到強者的庇護,如高山正直,處在陽光的普照之中,所以卦辭說:“稍見亨通,出行合乎道義,必逢吉祥”。浪跡四海,萍蹤飄泊,本是艱難叢雜,因而依義順時,是出行的首要原則。
【注釋】 ①柔得中乎外.此以六五爻象、爻位為據。六五陰爻,為柔,居外卦中位,是謂“得中乎外”。像旅行在外之人,能依正道行事。②順乎剛,此以上九、六五爻像、爻位為據。上九陽爻,為剛,處于六五陰爻之上,是陰柔順乎陽剛。像羈旅人依托于強者的庇護。③止而麗乎明,本卦下卦為良,良為山,山有靜止之象;上卦為離,離為日,因而說大山靜止處于陽光的普照之下。
【原文】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①。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離,離為火;下卦為艮,艮為山。山上有火,洞照幽隱,這是旅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明察刑獄,慎重判決,既不敢濫施刑罰,也不敢延宕滯留。
【注釋】 ①留獄,辦案拖拉,滯留案件。
【原文】
初六:旅瑣瑣①,斯其所②,取災。
《象》曰:旅瑣瑣,志窮災也。
【譯文】
初六:旅人三心二意,進退猶豫,最后還是離開住所,結果自遭災禍。
《象辭》說:旅人三心二意,說明其人四處碰壁,精神疲憊。
【注釋】
①旅,商旅。瑣瑣是**的假借,多疑之謂。《說文》:“*,心疑也。”②斯,毛奇齡《仲氏易》說:“斯,本作分析解,故《說文》以斯為分,《爾雅》以斯為離。”所,處所。斯其所,離開住處。
【原文】
六二:旅即次①,懷其資,得童仆,貞②。
《象》曰:得童仆,貞,終無尤也③。
【譯文】
六二:旅人來到市場,帶著錢財,買來一男仆,卜問得吉兆。
《象辭》說:買一男仆,卜問得吉兆,看來這筆買賣沒有問題。
【注釋】
①次,借為肆,市場。旅即次,猶言旅人來到市場。②貞,高亨說:“貞下當有吉字,轉寫脫去。”此說有理。貞,卜問。古時買仆買妾常卜問。③《象辭》引爻辭,貞下亦應有吉字。尤,過失。
【原文】
九三:旅焚其次①,喪其童仆,貞厲。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傷矣。以旅與下,其義喪也②。
【譯文】
九三:旅人來到著火的市場上,新買的男仆乘亂跑掉。卜問得險兆。
《象辭》說:旅人來到著火的市場,豈不遭受損失。因為旅人帶著男仆同往,男仆乘亂跑掉是很自然的。
【注釋】
①次,市肆,見前注。②下,當指新買之男仆。義,借為宜。
【原文】
九四:旅于處①,得其資斧②,我心不快。
《象》曰:旅于處,未得位也③。得其資斧,心未快也。
【譯文】
九四:旅人回到客居之處,因為賺了不少錢,心中不踏實。
《象辭》說:旅人回到客居之處,這不是恰當的住處。賺了不少錢,恐怕搶劫,自然心中不踏實。
【注釋】
①處,猶所,住處。②資斧,錢財。資,資財。斧,仿農具的一種錢幣,故名。③未得位也,此以九四爻象、爻位為據。九四陽爻而居陰位,像人所處環境不利。
【原文】
六五: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①。
《象》: 終以譽命,上逮也②。
【譯文】
六五:射野雞,一發命中,其人因而博得善時的美名。
《象辭》說:終于博得善射的美名,眾口傳譽,上面的人也知道了。
【注釋】
①譽,贊譽。命,命中,猶言善射。②逮,及。上逮,猶言名聲傳到上面去了。
【原文】
上九: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咷,喪牛于易①。兇。
《象》曰:以旅在上,其義焚也②。“喪牛于易”,終莫之聞也③。
【譯文】
上九:鳥兒的巢窠被焚燒,周人的邑落被搶劫,四處流落的周人呵,美好的生活已成往事,悲慘的現實即在眼前,狄人牽著牛羊去,往后的日子怎么過。
《象辭》說:以商旅身分而身登高爵,非分之極,其居室被焚毀是意料之中的事,牛羊在易地被搶劫,也沒有人來體恤安慰,是理所應當。
【注釋】
①易,通狄。李鏡池說:“這是寫周人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說大王被人侵迫,從邠遷到岐山周原,狄人侵犯時,燒殺搶掠,周人像鳥被燒了巢一樣,無家可歸,全族遷徙,成了旅人。他們原先生活過得很快樂,后來就夠悲慘了,呼號哭泣,不但家園被毀壞,連牛羊等牲畜也給狄人搶了去。這真是一次大災難。”②上,上位,高爵。以旅在上,《象辭》釋此爻是順著六五爻辭的解釋而來的,前面講其人善射,名聲上達,此處則講其人因此而博得高爵,以旅人而居高爵是所得非分。《象辭》釋此爻,又是以上九爻象、爻位為據。上九陽爻居一卦之首,像人身居上位,遭人疾恨。義,借為宜。③聞,王念孫說:“聞,讀為問,相恤問也。”
周易六十四卦——第五十七卦
巽為風第五十七
【原文】
巽①: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譯文】
巽卦:稍見亨通。利于出行,利于會見王公貴族。
【注釋】 ①巽(xùn訓),卦名。本卦是同卦相疊(巽下巽上)。巽為風,兩巽相重,有長風相隨之象。卦名之所以為巽,據李鏡池研究,巽字篆文象二人跪于地上,表示順伏之意。
【原文】《彖》曰:重巽以申命①。剛巽乎中正而志行②。柔皆順乎剛③,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譯文】《彖辭》說:巽義為順。兩個巽卦相重,意在強調申述這個倫理原則。本卦九二、九五陽爻分居于下卦與上卦的中位,像君王行事合于正道,因而志得意行,臣民順從君王,因而“稍有亨通之象”。“利于出行,利于會見王公大人”,就是“小亨”之象的具體表現。
【注釋】 ①重巽,本卦為兩巽相重。申,申述.表明。命,意旨。②剛巽乎中正,本卦九二、九五陽爻。為剛,分別居于下卦與上卦的中位,所以說“剛巽乎中正”。巽,《說卦》:“巽,入也。”這里為入居之意。此種爻象表明,行為合于正道,自然志得意行。③柔皆順乎剛,本卦初六、六四陰爻,為柔,分別居于二陽爻之下,是陰柔俯順于陽剛之象。像臣民俯順于君上,所以為“小亨”之兆。
【原文】 《象》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譯文】《象辭》說:本卦為巽卦相迭而成,巽為風,因而長風相隨,吹拂不斷,是巽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于長吹不斷的風,從而不斷地申明教義,反復地頒行政令,灌輸綱常大義。
【原文】
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
《象》曰:進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貞,志治也①。
【譯文】
初六:進退聽命,這是利于武人的占卜。
《象辭》說:進退聽命,是因為自己沒有成見。武人具有堅定的意志是應該的,因為只有意志堅定,才能勇敢無畏,臨危不亂。
【注釋】
①貞,卜問。《象辭》釋為堅定。志治,猶言意志堅定而不慌亂。
【原文】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①,吉,無咎。
《象》曰:紛若之吉,得中也②。
【譯文】
九二:病人臥床不起,祝史巫士降神祭祀,禳災驅鬼,忙碌不停。病情有好轉,災難消除了。
《象辭》說:祝史巫士禳災驅鬼忙碌不停,之所以使病情有好轉,因為九二陽爻居下卦中位,爻象既得,災難自退。
【注釋】
①巽,俯順,俯臥。史、巫都是古代從事迷信活動的人。祝史司祭,巫以降神,清除不祥。紛若,紛雜混亂的樣子,若,形容詞詞尾。高亨說:“紛,疑借為釁。釁是一種巫術,用牲血涂人身或器物等,以驅逐鬼魅,清除不祥。”可備一說。②得中,此以九二爻象、爻位為據,九二陽爻居下卦中位,是得中其位。在此處喻人病情有好轉之兆o
【原文】
九三:頻巽,吝①。
《象》曰:頻巽之吝,志窮也。
【譯文】
九三:勉強順從,其心必不順暢。
《象辭》說:勉強順從,而內心不順暢,說明這是出于無可奈何。
【注釋】
①頻,借為嚬,皺眉,喻指愁眉不展。巽,順從。吝,艱吝,心中不順暢。
【原文】
六四:悔亡,田獲三品①。
《象》曰:田獲三品,有功也。
【譯文】
六四:沒有悔恨,狩獵獲得各種獵物。
《象辭》說:狩獵獲得各種獵物,說明狩獵大有收獲。
【注釋】
①田,同畋,狩獵。三品,猶言多種多類。
【原文】
九五:貞吉,悔亡,無不利。無初有終。先庚三日,后庚三日①,吉。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②。
【譯文】
九五:貞卜得吉兆,沒有悔恨,無所不利。雖沒有良好的開端,但有良好的結局。時日定在丁日或癸日,其事一定成功。
《象辭》說:九五爻辭之所以講吉利,因為九五陽爻居上卦中位,像人事合于正道,自然吉利。
【注釋】
①先庚三日,即庚日之前三日,即丁日,后庚三日,即庚日之后三日,即癸日。上古歷法,每旬十日,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記之。從丁日到癸日共七日,周人占時日,多以七日為度。可參見蠱卦、復卦注。②位正中也,此以九五爻象、爻位為據。九五陽爻居上卦中位,此位象極佳,故曰“正中”。
【原文】
上九:巽在床下,喪其資斧①,貞,兇。
《象》曰:巽在床下,上窮也②。喪其資斧,正乎兇也。
【譯文】
上九:人隱伏在床底下,錢財則被洗劫一空。卜問得兇兆。
《象辭》說:隱伏在床底下,正是上九陽爻窮途末路之象。錢財被洗劫,不正是兇險之事嗎?
【注釋】
①巽,伏。資斧,資財。此爻似記錄失褒的情形。②上,指上九之爻。上九居一卦之盡頭,是窮途末路之象。
周易六十四卦——第五十八卦
兌為澤第五十八
【原文】 兌①:亨。利貞。
【譯文】 兌卦:亨通。吉利的貞卜。
【注釋】兌,本卦為同卦相疊(兌下兌上)。兌為澤,兩兌相疊,有兩澤相連,兩水交流之象,喻上下相和,則團結一致,朋友相慕,則切磋講習,這是一個令人歡欣的場面,所以卦名曰兌。兌,《彖辭》說:“兌,說也。”說,即悅。
【原文】《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①,說以“利貞”②,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③,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譯文】《彖辭》說:兌,就是喜悅的意思。君子內秉剛健之德,外抱柔和之姿,以團結協和為愿望,以利人利物為存心,堅持正道,所以能夠順乎天意而合乎人心。以悅民之道引導大眾前進,大眾將不顧勞累而追隨,以悅民之道引導大眾冒險,大眾也會不顧生死而赴之。悅民之道的偉大作用就在于大眾因此而勸勉奮進,共濟時艱。
【注釋】 ①剛中而柔外,本卦九二、九五陽爻,為剛,分居下卦、上卦中位,是為“附中”。六三、上六陰爻,為柔,分居下卦、上卦外位,所以說“柔外”。這種卦象顯示,君子內秉剛健之德,外抱柔和之姿。堅行正道。②說,取悅于民。利,與人謀利。貞,貞正,猶言堅持正道。以,連詞。③先民,引導大眾。
【原文】 《象》曰:麗澤①,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譯文】《象辭》說:本卦為兩兌相疊,兌為澤.兩澤相連,兩水交流是兌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廣交朋友,講習探索,推廣見聞。
【注釋】 ①麗,王弼說:“麗,猶連也”。
【原文】
初九:和兌,吉。
《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①。
【譯文】
初九:和睦歡喜,吉利。
《象辭》說:和睦歡喜之所以吉利,因為人際邦交無所猜疑。
【注釋】
①疑,高亨說:“疑,借為礙。《說文》:‘礙,止也。’即阻止之義。”可備一說。
【原文】
九二:孚兌,吉,悔亡①。
《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②。
【譯文】
九二:優待俘虜,吉利,沒有悔恨。
《象辭》說:以誠信待人,人亦熱忱待之,之所以吉利,因為互相之間有了信任。
【注釋】
①孚兌,被俘而不恐懼,猶言優待俘虜。②《象辭》釋“孚”為誠信,與經意不合。志,沙少海先生說:“借志為之.用如代詞。”
【原文】
六三:來兌,兇①。
《象》曰:來兌之兇,位不當也②。
【譯文】
六三:以使人歸服為樂,蘊藏著兇險。
《象辭》說:以使人歸服為樂,蘊藏著兇險,因為力小而任大,德薄而欲多,所行必不當。
【注釋】
①來,招來,歸服。②位不當,此以六三爻象、爻位為據。六三陰爻而居陽位,喻人所行與其地位不相稱。
【原文】
九四:商兌未寧①,介疾有喜②。
《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譯文】
九四:商談恢復邦交之事,尚未達成協議,但兩國的矛盾分歧有了愈合的趨勢。
《象辭》說:九四爻辭所講的喜,即是指將有喜慶之事。
【注釋】
①商,商談。商兌,猶言商談互相和好,恢復邦交。寧,定。未寧,猶未達成協議。②介,小。介疾,小毛病。這里喻指兩國間的矛盾分歧。喜,猶言病愈,愈合。
【原文】
九五:孚于剝①,有厲。
《象》曰:孚于剝②,位正當也③。
【譯文】
九五:被剝國俘虜。剝國無理挑釁,必遭懲罰(對我方而言,壞事將變為好事)。
《象辭》說:當被侵剝之時,仍以誠信待人,正如九五陽爻所象,其人秉行中正之道,必能逢兇化吉。
【注釋】
①孚于剝,李鏡池說:“句式同《隨?九五》‘孚手嘉’,意即被剝國所俘虜。”從本卦各爻辭所記錄的內容看,這是一個講邦交的專卦,李說可采。《象辭》釋此句為“位正當”,據其通例,“有厲”之下當脫一“吉”字。②《象辭》釋“孚”為誠信。剝,剝落,侵削。③位正當,九五陽爻處上卦中位,是得其位。
【原文】
上六:引兌①。
《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②。
【譯文】
上六:引導大家和睦相處。
《象辭》說:上六爻辭講引導大家和睦相處,用意雖佳,但上六陰爻處一卦之盡頭,像其人未必能一呼百應。
【注釋】
①引,引導。兌,歡喜,和睦。②未光,此以上六爻象、爻位為據。上六處一卦盡頭,是孤立之象。
周易六十四卦——第五十九卦
風水渙第五十九
【原文】 渙①:亨,王假有廟②。利涉大川。利貞。
【譯文】渙卦:亨通,因為君王親臨宗廟,禳災祈福。并利于涉水過江河。這是吉利的貞卜。
【注釋】 ①渙,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坎下巽上)。下卦為坎,坎為水;上卦為巽,巽為風。風行水上,推波鼓瀾,四方橫流,所以卦名曰渙。渙,《說文》:“水流散也。”用以喻君王乘德教之舟,乘風破浪,宣布四方。②假,借為格,至。有,漢帛書《周易》作于。此處有亦用同于。
【原文】《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①,柔得位乎外而上同②。“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③。
【譯文】《彖辭》說:渙卦,有亨通之象。因為九二、九五之爻分別為內外卦之主爻,像君王居位,大權在握,指揮靈通,而且百僚守職,順從君王。“王親臨宗廟祭祀”,說明眾星拱衛,君王處于天樞之地。所謂“利于涉水渡河”,比喻君王以“德教”為舟,破浪穿行,所向有功。
【注釋】 ①剛來而不窮,本卦九二陽爻,為剛,居下卦中位,九五陽爻,為剛,居上卦之中位,分居內外卦之主位,是中正其位而四向可通之象。像君王居位用權,安穩靈便。②柔得位乎外而上同,本卦六四陰爻,為柔,居外卦之陰位(第四位為陰位),是柔得位而處于外。初六、六四陰爻,分別處于九二、九五陽爻之下,有柔剛相應之象,所以說“上同”。像百僚守職,擁戴君上。③乘木有功,本卦上卦為巽,巽為木,下卦為坎,坎為水,乘舟渡
水,平安無事。
【原文】 《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巽,巽為風;下卦為坎,坎為水。風行水上,是渙卦的卦象。先王觀此卦象,從而享祭天帝,建立宗廟,推行尊天孝祖的“德教”
【原文】
初六:用拯馬壯,吉①。
《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譯文】
初六:洪水突來,因而乘馬逃避,匆促跌傷,幸免淹亡之禍,吉利。
《象辭》說:初六爻辭講的吉利,是因為初六陰爻居九二陽爻之下,有陰柔順從陽剛之意。像馬順從人意。
【注釋】
①用,因。拯,聲假作乘,乘騎。壯,借為戕,傷。沙少海先生說:本卦“是一個講水災的專卦。……全部爻辭,都講與水災有關的事情,首先講洪水成災,沖毀房屋。中間提到殃及人畜。最后提到人們要吸取教訓,加強防范,以免災難重臨。”細繹各爻,此說有理。《象辭》所釋與此大有出入。
【原文】
九二:渙奔其機①,悔亡。
《象》曰:渙奔其機②,得愿也。
【譯文】
九二:洪水奔涌,沖毀房基。性命無虞。不章中之萬幸。
《象辭》說:蕩滌沖刷其污垢,正是心中所愿。
【注釋】
①渙,洪水。奔,借為崩,沖毀。(采沙少海先生說)。機,惠士奇《易說》謂當作兀。《說文》:“兀,下基也。”這里指房基。②渙,《象辭》釋為沖洗,沖散。機,當借為跡,污跡。與經意有別。
【原文】
六三:渙其躬,無悔。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譯文】
六三:洪水沖到身上,幸免于難,尚可慶幸。
《象辭》說:沖刷他的身體,說明其人志在教育他人,治理國家。
【原文】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①。
《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②。
【譯文】
六四:洪水沖向人群,然而十分幸運,因為人群聚集在山丘上,洪水只能淹到山腳,否則其后果是平常難以想像的。
《象辭》說:沖刷大眾百姓,說明君王德教廣施,教化大行。
【注釋】
①群,人群。丘,山丘。匪,讀為非。夷,平常。匪夷所思,猶言不是平常可以想見的。②光,借為廣。
【原文】
九五:渙汗其大號①,渙王居②,無咎。
《象》曰:王居無咎,正位也。
【譯文】
九五:洪水橫溢,淹沒國都,淹及王宮,牽好人員早巳撤走,沒有大的災難。
《象辭》說:王宮沒有遭遇災難,因為九五陽爻居上卦中位,位尊且正,自然無災難。
【注釋】
①渙汗,水勢盛大貌。大號,國都。②渙王居,猶言洪水淹及王宮。
【原文】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①,無咎。
《象》曰:渙其血,遠害也②。
【譯文】
上九:洪水退去,憂患消除,但仍須警惕,加強防范,這樣就沒有災難。
《象辭》說:有血光之災,走開,遠遠地走開,這樣就可遠離災害。
【注釋】
①血,借為恤,憂患。去,清除。逖,通暢,警惕。出,產生。②《象辭》以“遠害”釋此句,蓋其句讀有異。當理解為:“渙其血,去,逖出。”釋血,為血光之災。釋逖為遠。
周易六十四卦——第六十卦
水澤節第六十
【原文】 節①:亨。苦節②,不可貞。
【譯文】 節卦:亨通。如果以節制為苦,其兇吉則不可卜問。
【注釋】 ①節,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兌下坎上)。上卦為坎,坎為水;下卦為兌,兌為澤。水滿溢于澤外,務必高筑堤防以約束之,所以卦名曰節。節,節制。用以警惕人們:天地有節度,才能常新,國家有節度,才能安,個人有節度,才能全性。②苦,用如動詞。節,節制。苦節,猶言以節制為苦,即所渭以放肆為樂。
【原文】《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①。“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說以行險②,當位以節③,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譯文】《彖辭》說:節卦,有亨通之象。因為剛柔分別而位象恰當。像君臣各正其位,各守其分。卦辭說:“如果以節制為苦,其兇吉不可卜問”,因為違反綱常大義,胡作妄為,必然走向窮途末路,節卦具有臨難不茍,威武殉道的義蘊,同時又體現了恪守本分,遵禮守義的原則,因而能達到中立不倚通行無阻的境地。天地有節度而寒來暑往,形成四時節氣。國家有節度,因而制定了君子教庶民,庶民養君子的社會通則。君子不可以驕奢暴殄天物,不可以殘暴傷害人民。
【注釋】 ①剛柔分而剛得中,本卦上卦為坎,坎為陽卦,為剛;下卦為兌,兌為陰卦,為柔。上陽下陰,是為“剛柔分”。九二、九五陽爻,為剛,分居于下卦、上卦的中位,是“剛得中”。像君臣王位,各守其分民。②說以行險,本卦內卦為兌,兌義為悅,外卦為坎,坎義為險。臨難不茍,敢行險道是節卦的義蘊。③當位以節,本卦上六陰爻居陰位,九五陽爻居陽位,六四陰爻居陰位,剛柔得當,爻象相通,以像君臣各遵節度,有條不紊。
【原文】 《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①,議德行。
【譯文】《象辭》說:本卦下卦為兌,兌為澤;上卦為坎,坎為水。澤中水滿,因而須高筑堤防,這是節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建立政綱制度,確立倫理原則。
【注釋】 ①數度,猶言制度。
【原文】
初九:不出戶庭,無咎。
《象》曰:不出戶庭,知通塞也①。
【譯文】
初九:筮遇此爻,杜門不出,沒有災禍。
《象辭》說:杜門不出,因為其人知道所行必不通。
【注釋】
①通塞,義在塞。猶好歹、緩急之類偏義復詞。塞,阻塞不通。
【原文】
九二:不出門庭,兇。
《象》曰:不出門庭,兇。失時極也。
【譯文】
九二:筮遇此爻,杜門不出,也有兇險。
《象辭》說:杜門不出,也有兇險,因為坐失良機,錯誤已極。
【原文】
六三:不節若,則嗟若①,無咎。
《象》曰:不節之嗟,又誰咎也?
【譯文】
六三:不節儉則困窮,處困窮則知悔過,知悔過則可以無災難。
《象辭》說:奢侈帶來了悔恨,這是誰之過?
【注釋】
①節,節制,節儉。嗟,悔嘆。若,語末助詞無義。
【原文】
六四:安節①,亨。
《象》曰:安節之亨,承上道也②。
【譯文】
六四:安于節儉遵禮的生活,通泰。
《象辭》說:安于節儉遵禮的生活之所以吉利,是因為順從了君上的旨意。
【注釋】
①安節,安于節儉遵札的生活。②承,遵從。上道:君上之道。
【原文】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①。
《象》曰:甘節之吉,居位中也②。
【譯文】
九五:以節儉遵禮為樂,吉利。秉此而行,所往必得別人資助。
《象辭》說:以節儉遵禮為樂之所以吉利,因為九五之爻,所居恰當,像人居德行義,自然獲得人家資助。
【注釋】
①甘,甜。甘節,猶言以節儉遵禮為樂。尚,幫助。②居位中,此以九五爻象、爻位為據。九五陽爻居上卦中位,像人守中正之道。
【原文】
上六:苦節,貞兇,悔亡①。
《象》曰:苦節,貞兇,其道窮也。
【譯文】
上六:以節儉遵禮為苦,卜問得兇兆,其人將為家道敗落而悔恨。《象辭》說:以節儉遵禮為苦,卜問得兇兆,正如上六陰爻孤懸一卦之盡頭,像人走入窮困不通的境地。
【注釋】
①苦節,以節儉遵札為苦。悔,用如動詞。悔亡,為敗落而悔恨。
周易六十四卦——第六十一卦
風澤中孚第六十一
【原文】 中孚①:豚魚吉②。利涉大川。利貞。
【譯文】中孚卦:豚魚獻祭,雖物薄但心誠,吉利。并利于涉水過河。這是吉利的貞卜。
【注釋】 ①中孚,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兌下巽上)。下卦為兌,兌為澤;上卦為巽,巽為風。澤上有風,風起波涌,君子居高臨下,以誠信為本,施教于下,教化人民。所以卦名曰中孚。中孚,《雜卦》說:“信也。”意為誠信。②豚(tún屯)魚,王引之說:“豚魚者,士庶人之禮也。《士昏禮》:‘特豚合升去蹄,魚十有四。’《士喪禮》:‘豚合升,魚鱏鮒九,朔月奠用特豚魚臘。’《楚語》:‘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魚炙之薄。’《王制》:‘庶人夏薦麥,秋薦黍。麥以(與)魚,黍以豚。’豚魚乃禮之薄者,然茍有中信之德,則人感其誠,而神降之福。故曰‘豚魚吉’,言雖豚魚之薦亦吉也。”
【原文】《彖》曰: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①,說而巽②,孚乃化邦也③。“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④,中孚以“利貞”⑤,乃應乎天也。
【譯文】《彖辭》說:中孚之卦的基本結構是陰柔之爻居于內,陽剛之爻居于外;其基本品質是和悅而謙遜。像人具有柔順、剛健、和悅、謙遜四種美德,秉此而行德教,則可以教化全國。卦辭說:“豚魚獻祭,尚且吉利”,就是說,豚魚物雖薄,但表現了他的一片誠心。卦辭又說:“利了涉水渡河”,因為本卦下卦為兌,兌為澤;
上卦為巽,巽為木。刳木為舟,行于水上,自然平安暢達。好比人內心誠信,利人利物,堅持正道,與天理相符合,又何懼于人間的驚濤駭浪。
【注釋】 ①柔在內而剛得中,本卦內兩爻為陰,為柔,外四爻為陽,為剛。所以說:“柔在內”。九二、九五陽爻,為剛,分別處于下卦、上卦的中位,所以說“剛得中”。②說而巽,本卦下卦為兌,兌義為悅;上卦為巽,巽義為遜。和悅而謙遜是中孚之卦的基本品質。③孚,誠信。化,教化。邦,國。化邦,猶言改造全國人民的思想行為。④乘木舟虛,本卦下卦為兌,兌為澤;上卦為巽,巽為木。刳木為舟,行于水上,也是本卦的卦象。虛,虛空中立。⑤中孚,內心誠信,利,利人利物。貞,行道中正。以,連詞。
【原文】 《象》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巽,巽為風;下卦為兌,兌為澤,澤上有風,風起波涌。這是中孚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有感于風化邦國,唯德教為先,因而審議訟獄,不輕置重典。
【原文】
初九:虞①,吉。有它不燕②。
《象》曰:初九虞吉,志未變化。
【譯文】
初九:行安神之禮,吉利。有這樣的變故,自然不行讌禮。
《象辭》說:初九爻辭講行安神之禮,吉利,因為慕戀先人的心愿未變。
【注釋】
①虞,《公羊傳?文公二年》何休注:“虞,猶安神也。”即今所謂安葬。安神之禮,屬喪禮。②它,意外之事。燕,讌之省文,通宴。讌飲之禮,屬吉禮。
【原文】
九二:鶴鳴在陰,其子和之①。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②。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譯文】
九二:老鶴在樹蔭下鳴叫,小鶴在旁邊附和。我有美酒,與你共享用。
《象辭》說:小鶴和應老鶴,這是心靈相通的表現。
【注釋】
①陰,樹蔭。和,應和。②爵,古人飲酒之器,形似小雀,即今所得酒杯。靡,共同。這里用如動詞,猶言同飲。
【原文】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①;或泣,或歌。
《象》曰:或鼓或罷,位不當也。
【譯文】
六三:擊敗了敵人,有的擊鼓追擊,有的凱旋報捷;消息傳來,有的高興得熱淚盈眶,有的放聲高歌。
《象辭》說:有的人擊鼓追擊,有的凱旋報捷,但從爻象看來,六三陰爻而處于陽位,勝利之中,恐怕隱伏著不測之禍。
【注釋】
①得,《說文》:“得,取也。”得敵,猶言克敵。或,不定代詞,意為有的人。鼓,擊鼓進攻。罷,休。猶言班師。
【原文】
六四:月幾望①,馬匹亡,無咎。
《象》曰:馬匹亡,絕類上也②。
【譯文】
六四:月中的時候,馬匹丟失了,但無大的災禍。
《象辭》說:馬匹丟失了,此后要加倍警惕,防止再發生類似事情。
【注釋】
①幾望,猶育每月韻十三、十四日。②絕,杜絕。類上,類似上次的事情。
【原文】
九五:有孚攣如①,無咎。
《象》曰:有孚攣如②,位正當也③。
【譯文】
九五:俘虜成群,串連捆綁。沒有災難。
《象辭》說:存心誠信,始終如一,正如九五爻象所顯示的,其人行事與其地位大合符節。
【注釋】
①攣如,相串連的樣子。②《象辭》釋“孚”為誠信。攣如,猶言相連一貫。③位正當,此以九五爻象、爻位為據。九五陽爻居上卦中位,是為位正當。
【原文】
上九:翰音登于天①,貞兇。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長也?
【譯文】
上九:雞飛到天空。卜問得兇兆。
《象辭》:雞飛到天空,它怎能長久飛翔呢?
【注釋】
①翰音,《禮記?曲禮》:“雞曰翰音。”雞飛上天,這是以異象為占。古人以為雞飛狗竄預示兇險。
周易六十四卦——第六十二卦
雷山小過第六十二
【原文】 小過①: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②,不宜上,宜下,大吉。
【譯文】小過卦:亨通,這是吉利的貞卜。但是只適宜于小事,不適宜大事。飛鳥空中過,叫聲耳邊留,警惕人們:登高必遇險,下行則吉利。
【注釋】 ①小過,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艮下震上)。下卦為艮,艮為山;上卦為震,震為雷。人過山頂,天上鳴雷。危險垂臨,不可不懼。所以卦名曰小過。②《說卦》說:“震為鵠。”(《釋文》引荀爽《九家集解本》有此句,今本無。)飛鳥過山,也是小過之卦象。
【原文】《彖》曰:小過①,小者過而亨也。過以“利貞”,與時行也。柔得中②,是以小事吉也③。剛失位而不中④,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飛鳥”之象焉。“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
【譯文】《彖辭》說:小過之卦,有亨通之象,意思是小事錯誤,無礙大局,仍能亨通。小事錯誤,但能存利人之心,行中正之道,進退合時,還是可以通行無阻。本卦六二陰爻居下卦中位,像人才力雖弱,但遵循正道,做力所能及的事,自然吉利。但是九三、九四兩陽爻所處不當,像人才力雖大,但不遵循正道,如果圖謀大事,必不能成功。本卦上震下艮,有飛鳥過山之象。“飛鳥空中過,叫聲耳邊留,警戒人們:攀高將遇險,下行則吉利”,因為向上鉆營攀附,是逆理而行,安分守己則是順理之舉。
【注釋】 ①小過,王念孫說:“小過下當有‘亨’字。”當據補。②柔得中,本卦六二陰爻,為柔,居下卦中位。像人才力雖弱,但能遵守正道。③小事吉,郭京本作“可小事”,與經文合,當從。④剛失位而不中,本卦九四陽爻為剛,居于陰位(第四位為陰位),是為剛失位。九三、九四陽爻,不居下卦、上卦的中位,是所居不中。
【原文】《象》曰: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譯文】《象辭》說:本卦下卦為艮,艮為山;上卦為震,震為雷,山上有雷,是小過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懼畏天雷,不敢有過失。因而行事不敢過于恭謙,居喪不敢過度哀傷,用度不敢過于節儉,唯適中而已。
【原文】
初六:飛鳥以兇。
《象》曰:飛鳥以兇,不可如何也。
【譯文】
初六:飛鳥經過空中,預兆著兇險。
《象辭》說:飛鳥經過空中,預兆著兇險,這是無可奈何之事。
【原文】
六二:過其祖,遇其妣①;不及其君,遇其臣。無咎。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過也②。
【譯文】
六二:錯過了他的祖父,但遇著了他的祖母;沒有趕上國君,還是遇著了臣僚。雖有差遲,但非徒勞,因而無災難。
《象辭》說:沒有趕上國君,因為臣子固不宜超越國君。
【注釋】
①過,錯過。祖,祖父。妣,祖母。②《象辭》釋此句以君臣大禮,與經意有異。
【原文】
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①,兇。
《象》曰:從或戕之,兇如何也。
【譯文】
九三:不要過分指責,但要制止他的錯誤發展,如果聽任放縱,反而害了他,必遭兇險。
《象辭》說:昕任放縱反而害了他,兇險已極,不可言狀。
【注釋】
①弗,讀為不。過,指責。從,借為縱,放縱,聽任。
【原文】
九四:無咎,弗過,遇之①。往厲,必戒。勿用永貞②。
《象》曰:弗過,遇之,位不當也。往厲,必戒,終不可長也。
【譯文】
九四:沒有過錯,不要指責他,但要防止發生錯誤。前去冒險,則必須立即加以警告,無須乎卜問往后的吉兇。
《象辭》說:不要過份指責,但要防止發生錯誤,因為九四陽爻處于陰位,像人處境不利,容易出錯。前去冒險,必須加以警告,因為明知而故犯,只能加速自己的失敗。
【注釋】
①咎,錯誤。無咎,此處不是貞兆辭,猶言沒有過錯。遇,猶迎面遏止。②厲,危險。往厲,猶言冒險。戒,警戒。永,長,這里指不遠的將來。貞,卜問。
【愿文】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①。
《象》曰:密云不雨,已上也。
【譯文】
九五:在我西郊的上空,云氣密布,降雨在即。王公本是去射鳥,可是在洞穴捉到野獸。
《象辭》說:云氣密佈,降雨在即,因為雨云已聚集在空中。
【注釋】
①弋(yì義),射鳥。彼,指代野獸。本爻兩句似無聯系,實則“密云”句講求占之事已初露端倪。“公弋”句講,施行之中,成功卻出乎意料。
【原文】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①,兇,是謂災眚②。
《象》曰:弗遇,過之,已亢也③。
【譯文】
上六:不加制之,因而犯下過失,好比飛鳥鉆入羅網,兇險
呵,這叫做災難。
《象辭》說:不加制止,因而犯下過失,正如上六陰爻位象所示,其人太猖狂了。
【注釋】
①遇,遏止。過,過失,這里用如動詞。離,借為*,遭遇。之,指代羅網。②眚,災。與災同義。③亢,王肅云:“窮高也。”已亢,此以上六爻象、爻位為據。上六陰爻居一卦之首,凌架一切,喻小人放肆,猖狂已極。
周易六十四卦——第六十三卦
水火既濟第六十三
【原文】 既濟①:亨。小利貞。初吉,終亂②。
【譯文】 既濟卦:亨通。這是小見吉利的貞卜。起初吉利,最后將發生變故。
【注釋】 ①既濟,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離下坎上)。上卦為坎,坎為水;下卦為離,離為火。水處火上,水勢壓倒火勢,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所以卦名曰既濟。既,已經。濟,《爾雅?釋言》:“濟,成也。”既濟,猶言事情已經成功。②亂,變故。
【原文】《彖》曰:既濟,“亨”,小者亨也。“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①。“初吉”,柔得中也②。“終”止則“亂”,其道窮也③。
【譯文】《彖辭》說:既濟之卦,有亨通之象,意思是小事亨通,大事則未必。卦辭講本卦具有“利人利物,行道中正”的征兆,因為本卦基本結構顯示:上剛下柔,像君臣正位,上下安分,陰陽各爻所處恰當,像君臣各盡其職,遵循君道臣道。所謂“起初吉利”,因為六二爻象顯示,權臣初仕,以媚順為事,其力尚不能為惡,所謂“最后有變亂”,因為上六爻象顯示:權臣竊柄,欺君亂政,最終陷入絕境,歸于滅亡。
【注釋】 ①剛柔正而位當也,本卦上卦為坎,坎為陽卦,為剛;下卦為離,離為陰卦,為柔,剛上柔下是“剛柔正’。初九、九三、九五均為陽爻,居陽位;六二、六四、上六均為陰爻,居陰位,是剛柔“位當”。《彖辭》以此釋“利貞”。利,利人利物。貞,中正。②柔得中,本卦六二陰爻,為柔,處下卦中位,是“柔得中”。③其道窮也,本卦上六陰爻處于一卦之盡頭,像臣子權勢太盛,終于陷入窮困之地。
【原文】 《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①。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坎,坎為水;下卦為巽,巽為火。水上火下,水澆火熄,是既濟之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有備于無患之時,防范于未然之際。
【注釋】 ①患,災患。豫,借為預。
【原文】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①,無咎。
《象》曰:曳其輪,義無咎也②。
【譯文】
初九:提著腰帶過河,打濕了衣尾。沒有大問題。
《象辭》說:提著腰帶過河,打濕了衣尾,理應無災難。
【注釋】
①曳,拉,拖。濡,沾濕。尾,衣后之假尾,西周人尚以假尾為飾。②輪,借為綸,腰帶之穗。義,讀為宜,理應。
【原文】
六二:婦喪其茀①,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譯文】
六二:婦人丟失了頭巾,不用尋找,七日內可以不尋而得。
《象辭》說:七日內可以不尋而得,因為六二陰爻居陰位,位象既得,失物將還。
【注釋】
①喪,丟失。茀,漢帛書《周易》作發。弗改、發均借為祓,頭巾。
【原文】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①。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憊也。
【譯文】
九三:高宗討伐鬼方,費時三年才打敗它。筮遇此爻,不可重用小人。
《象辭》:費時三年才打敗它,因為鬼方這時已疲憊不堪。
【注釋】
①高宗,名武丁,廟號高宗,盤庚后第三代。鬼方,國名,嚴允部落之一。
【原文】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①。
《象辭》曰:終日戒,有所疑也。
【譯文】
六四:撐著用敗絮塞罅漏的船,整日里提心吊膽。
《象辭》說:整日里提心吊膽,說明心中疑慮重重。
【注釋】
①編有衣袽(rú),王弼說:“繻宜曰濡,衣袽所以塞舟漏也。”袽,《說文》作絮。古無棉花,富者以亂絲為絮,貧者以亂麻為絮。戒,小心,警惕。
【原文】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礿祭①,實受其福。
《象》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②。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譯文】
九五:殷人殺牛厚祭鬼神,不如周人簿祭鬼神,周人倒是得到鬼神的福佑。
《象辭》說:殷人殺牛厚祭鬼神,不如周人薄祭鬼神的用意美善,周人得到鬼神的福佑,將有重大的吉慶降臨。
【注釋】
①“殺牛”下,漢帛書《周易》有“以祭”二字。礿(yuè鑰),古代祭名。這里的東鄰、西鄰當指殷人與周人。②時,《廣雅?釋詁》:“時,善也。”
【原文】
上六:濡其首,厲。
《象》曰:濡其首,何可久也?
【譯文】
上六:涉水過河,水拍濕其頭部,危險。
《象辭》說:水拍濕其頭部,怎能呆很久的時間呢?
周易六十四卦——第六十四卦
火水未濟第六十四
【原文】 未濟①:亨。小狐汔濟②,濡其尾。無攸利。
【譯文】未濟卦:亨通。小狐貍快要渡過河,卻打濕了尾巴。看來此行無所利。
【注釋】 ①未濟,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坎下離上)。上卦為離,離為火;下卦為坎,坎為水。火處水上,火勢壓倒水勢,救火之事,大功未成。所以卦名曰未濟。此卦與既濟卦構成一個相對統一的組卦。《周易》六十四卦,以乾、坤兩卦開始,以既濟、未濟兩卦結束。乾坤絪蘊,萬物化生,繁衍不已,變化不息。既濟、未濟,代謝無疆。六十四卦這一編排組合,是《易經》變化發展思想突出的反映。②汔(qì氣),聲假作幾,將要。濟,渡水。
【原文】《彖》曰:未濟“亨”,柔得中也①。“小狐汔濟”,未出中也②。“濡其尾,無攸利”,不續終也。雖不當位,剛柔應也③。
【譯文】《彖辭》說:未濟卦有亨通之象。因為六五陰爻居于上卦中位,位象相得。但是庸材任重事,必至中途顛仆。好比“小狐過河,打濕尾巴,所行無所利”,沒有好結果。不過庸材雖居大位,但能順從君上,不至為害過深,一切尚可補救。
 
【注釋】 ①柔得中,本卦六五之爻為陰爻,為柔,居上卦中位,是陰柔得位。②中,中正之道。未出中,猶言所行不合事理。此句針對“小狐汔濟”而言,比喻庸材任重事,必至中途顛仆。③雖不當位,剛柔應也,本卦初六、六三、六五均為陰爻,而居陽位,是“不當位”。但是九二、九四、上九均為陽爻,為剛,與三陰爻相互呼應,所以說“剛柔應”。
【原文】 《象》曰: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①。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離,離為火;下卦為坎,坎為水。火在水上,水不能克火,是未濟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有感于水火錯位不能相克,從而以謹慎的態度辨辯事物的性質,審視其方位。
【注釋】 ①辨物居方,俞樾說:“辨物者,分別其物品也。居方者,處置其方位也。”
【原文】
初六:濡其尾,吝①。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極也②。
【譯文】
初六:涉水渡河,沾濕了衣尾,前進有困難。
《象辭》說:涉水渡河,沾濕了衣尾,見微知巨,再冒險前進,是不知儆戒。
【注釋】
①濡,沾濕。尾,衣尾,參見前注。吝,艱難。②極,高亨說:“當作儆,形近而誤。儆與下文正字諧韻。《說文》:‘儆,戒也。’”
【原文】
九二:曳其輪①,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中以行正也②。
【譯文】
九二:提著腰帶涉水過河。卜問得吉兆。
《象辭》說:九二爻辭講貞吉,因為九二陽爻處下卦中位,像人行事遵循正道。
【注釋】
①曳,拉,拖。輪,借為綸。參見前注。②中以行正,此以九二爻象、爻位為據。九二居下卦中位,像人行事,合符中正之道。
【原文】
六三:未濟,征,兇,利涉大川①。
《象》曰:未濟,征兇,位不當也。
【譯文】
六三:渡不了河,出行有兇險。不利于涉水渡河。
《象辭》說:渡不了河,出行有兇險,因為六三陰爻居陽位,像人處境不利。
【注釋】
①高亨說:“利上當有不字,轉寫脫去。(訟云:‘不利涉大川。’此文當與彼文同。)”當據補。
【原文】
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①。
《象》曰:貞吉,悔亡,志行也。
【譯文】
九四:吉利的貞卜。沒有悔恨。大動干戈,助殷討伐鬼方,費時三年,打敗了它,獲得殷國的獎賞。
《象辭》說:吉利的卜問,沒有悔恨,說明志得意行。
【注釋】
①震,高亨說:“震,當是人名,周君或周臣也。”李鏡池說:“震,動。”譯文從李說。伐鬼方,參閱前卦“高宗伐鬼方”注。大國,措殷國。
【原文】
六五:貞吉,無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暉吉也①。
【譯文】
六五:吉利的貞卜,沒有悔恨。打了勝仗,捕獲了俘虜,這是君子的光榮,吉利。
《象辭》說:君子光榮,君子光明正大,自然吉利。
【注釋】
①暉,意義同輝。《釋文》:“暉,又作輝。”孔穎達說:“象曰:‘其暉吉’者,言君子之德,光輝著見,然后乃得吉也。”
【原文】
上九:有孚于飲酒,無咎。濡其首。有孚,失是①。
《象》曰: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
【譯文】
上九:捕獲了俘虜,飲酒慶賀。沒有災難。但酗酒鬧事,頭發都淋濕了。俘虜乘機作亂,將他們殺了。
《象辭》說:酗酒鬧事頭發都淋濕,也太不知節制了。
【注釋】
①是,借為題,本義為額,這里指腦袋。
 
 
    本文鏈接:www.8-jie.com      (責編:翟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