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小说,女被男啪到哭的视频网站,色哟哟欧美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毛片,欧美狂猛专区,日本色区

《周易》前三十二卦

2012-12-06-16:13[來源:德孝網][作者:管理員][瀏覽量:2779]
 
周易六十四卦——第一卦
【原文】 乾①。元亨、利貞②。
【譯文】 乾卦:大吉大利,吉利的貞卜。
【注釋】 ①乾,卦名。《周易》以卦為單位,全書共六十四卦。每卦有四個組成部分。即卦畫、卦名、卦辭、爻辭。易卦的結構分為三個層次,最小的單位是爻,基本單位是經卦,每卦由二個經卦,或者說由六爻組成。經卦有八個,即乾,坤、坎、離、巽、震、艮、兌。它們分別代表八種類別的自然物質,如乾代表天文之事,坤代表地理之事,卦象是比較單純的。八個經卦互相重迭構成六十四卦。經卦兩兩相重就產生了具有內部關系的復合卦象。根據八個經卦所代表事物的物理屬性,從而形成了相制相克、相和相應的一系列矛盾,用以象征性地概括表示自然、社會的種種現象。卦辭、爻辭,以及《彖》、《象》,即是從不同角度對這些矛盾進行解說,從而判定物象人事的兇吉。組成各卦的兩個經卦,又依其位置稱為上卦與下卦。上卦又稱為外卦,下卦又稱為內卦。這種位置區分與卦象、爻位聯系起來,也是分析卦、爻意義的重要的結構關系。本卦是同卦相疊(乾下乾上)。六畫都是陽爻(陽爻,參見本卦初九爻題注),用以象天,喻龍,比喻有才德的君子。后人說《易》多附會,將其象征意義廣泛推衍,用以代表純陽剛健的事物,以及與此相關聯的人倫義理概念(可詳《說卦》各篇)·②元亨、利貞,是兩個貞兆辭。《易卦》的卦、爻之辭可以從很多角度上進行分析。大概可歸納為三種類型:一是貞事辭,它記錄著占筮的具體事情;二是貞兆辭,它指占筮時神靈感應的兆示,如吉、兇之類;三是象占辭,它記錄著日常生活中一些異常現象,比如說夢境中的現象,用以向神靈卜問其吉兇。元,大。亨,通。利貞,《說文》:“貞,卜問也。”利貞,猶言吉利的貞卜。
【原文】《彖》曰①:大哉乾元②,萬物資始③,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⑤。態呀終筆⑥,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⑦。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⑧。首出庶物,萬國咸寧⑨。
【譯文】《彖辭》說:偉大啊,上天的開創之功。萬物依賴它獲得生命的胚胎,它們統統屬于上天。云在飄行,雨在降灑,繁殖萬物,賦予形體。太陽運行,升上降下,出東沒西,向南朝北,六方位置,依太陽的軌跡而得以確定。太陽駕駛著六條飛龍在空中有規律的運行。這種運行變化,形成季節氣候,萬物從而在大自然中找到適合生存的地位。天的運行,保持、調整著全面和諧的關系,于是達到普利萬物,正常循環的境界。天的功德超出萬種
物類,給萬國帶來普遍的康寧。
【注釋】 ①彖(tuan團去聲),《周易正義》:“彖,斷也,斷定一卦之義,所以名為彖也。”古人以《彖》上下、《象》上下、《系辭》上下凡六篇和《文言》、《說卦》、《序卦》、《雜卦》凡四篇,合稱十翼。用十翼以釋經,故又稱《易傳》。②乾,天。元,始,猶言創始。③資,憑借,依賴。④統。統率。統天,猶言統屬于天。⑤品,品類。這里用如動詞,有繁殖義。品物,繁殖萬物。流,這里引申為賦予。流形,賦予形體。⑥大明,高亨說:“《集解》引侯果曰:‘大明,日也。’甚是。終,謂日入;始,謂日出。”⑦御,《集解》引茍爽曰:御者,行也。”上古神話,日乘著六條飛龍拉著的車子,以羲和為御,運行在天空。⑧保,保持。合,調整。大和,大讀為太。太和,指自然界的一種普遍調順諧和的關系。利,施利。貞,中正。《彖》、《象》釋貞多用此意,與經意有出入。⑨庶,眾。庶物,猶言萬物。首出庶物,當指天的功德超出萬種物類。咸,皆,周遍。
【原文】 《象》曰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②。
【譯文】《象辭》說:天道剛健,運行不已。君子觀此卦象,從而以天為法,自強不息。
【注釋】 ①象,《易·乾》疏:“圣人設卦以寫萬物之象。后人用文字以釋萬物之所象,故曰象。”《象》,易傳名,十翼之一。它主要是依據卦象、爻位對卦辭、爻辭進行解釋,評價,推衍。其內容貫穿著儒家政治倫理思想。②行,王引之說:“行,道也。天行謂天道也。”君子,指德才兼備的人。《象辭》釋卦辭,通常將卦象所表示的自然現象與人的品德行為勉強地聯系起來加以闡發。
【原文】
初九①:潛龍勿用②。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譯文】
初九:潛藏的龍,無法施展。
《象辭》說:潛藏的龍,無法施展,因為初九陽爻處在一卦的下位,所以壓抑難伸。
【注釋】
①初九:爻題。易卦的爻題,以“九”標示陽爻,以“六”標示陰爻。又以初、二、三、四、五、上標示從下至上各爻的順序。就各爻在全卦中的關系而言,初、三、五為陽位,二、四、上為陰位;而二、五又分為下卦與上卦的中位,初、四分為下卦與上卦的下位,三、上分為下卦與上卦的上位。《文言》還將二看作地位,五看作天位,三看作人位。陰爻、陽爻在這些位置上的分布構成了一定的爻位關系。爻位關系是分析各爻意義的一種重要依據(詳見各爻分析)。②潛龍勿用,比喻君子壓抑予下層,不能有所作為。
【原文】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①。
《象》曰:見龍在田,德普施也。
【譯文】
九二:龍出現在大地上,有利于會見貴族王公。
《象辭》說:龍出現在大地上,喻指君子走出了壓抑的低谷,正開始謀取能夠廣泛施予德澤的社會地位。
【注釋】
①見,讀若現,出現。見龍,系“龍見”的倒裝,猶言龍出現。在田,猶言出現在大地上。王弼說。‘出潛離隱,故曰‘見龍’,處于地上,故曰‘在田’。德施周普,居中不偏,雖非君位,君之德也。初則不彰。三則乾乾,四則或躍,上則過亢。利見大人,唯二五焉。”王弼對于《乾》卦整體結構的解說頗為有理。本卦陽爻,由初爻而升到上位,爻辭以龍在地下,人間,天空各個層次的變化來比擬這一爻象,從而附會出人在人生的不同際遇中的自我作用和命運。見龍在田,爻辭以龍出潛在田,表示初九陽爻升進一步,居于下卦中位。此位象極佳,比喻君子掙脫了壓抑的處境,開始步予社會生活,創造建功立業的條件o
【原文】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①,夕惕若,厲,無咎②。
《象》日: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譯文】
九三:有才德的君子始終是白天勤奮努力,夜晚戒懼反省,雖然處境艱難,但終究沒有災難。
《象辭》說:君子整日里勤奮努力,意思是反復行道,堅持不舍。
【注釋】
①乾乾,勤奮努力。②惕,警惕。若,助詞,無義。厲,危險。無咎,沒有災難。本爻為陽位,居下卦之極。根據《系辭》“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兇,五多功”的理論,可見本卦九三之爻,象征著君子處于既可大有作為而又充滿兇險的處境之中,如能倍加勤勉戒懼,可以沒有災難。
【原文】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①。
《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譯文】
九四:龍也許跳進深潭,沒有災難。
《象辭》說:龍也許跳進深潭,表示可以有所作為而沒有災難。
【注釋】
①或躍在淵,九四陽爻居上卦下位,根據《系辭》“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的理論,可見本卦九四之爻,象征著處于進可取譽,退可免難的轉折時期。爻辭以龍躍深淵為喻,龍躍入深潭,退可藏身于千仞之下,進可升騰于云天之外,進退有據,潛躍由心,喻指君子處境從容,故無災難。
【原文】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①。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②。
【譯文】
九五:龍飛騰在空中,有利于會見貴族王公。
《象辭》說:龍飛騰在空中,意味著君子大有所為。
【注釋】
①飛龍在天,喻君子處尊貴之位。②造,朱熹說:“造,猶作也。”大人造,猶言,(九五爻象表明)尊貴的君子大有所為,大有造化。九五之爻,居陽位,又處于上卦中位,可謂性象相合,所處得當,喻指君子處世得意,其事業如日中天。
【原文】 .
上九:亢龍有悔①。
《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譯文】
上九:升騰到極限的龍會有災禍之困。
《象辭》說:升騰到極限的龍會有災禍之困,這是警戒人們崇高、盈滿是不可能長久保持的。
【注釋】
①亢,王肅說:“窮高曰亢。”子夏《傳》:“亢,極也。”悔,《系辭》:“悔吝者,憂虞之象也。”亢龍有悔,以升騰到極高處的龍,喻指身居崇高地位的統治者,脫離臣民,孤高無輔,必遭災禍。因為上九之爻,居全卦之盡頭,在本卦系統中,乃是孤立無援之象。
【原文】
用九①:見群龍無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譯文】 群龍出現在天空,看不出首領,吉利。
《象辭》說:六爻全陽,純陽純剛正是天道之性,至高無上,不可能再有別的首領。
【注釋】
①用九,《乾》卦特有的爻題。漢帛書《周易》作“迥九”。迥,通。用九即為通九,猶言六爻皆九。屬陽性,表示全陽爻將盡變為陰爻。②用九天德,因《乾》卦六爻皆為九,屬純陽純剛之性,這正是天的品德的最為集中的反映。
【文言】
【原文】《文言》曰①: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②。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此四德者,故日。“乾。垂、亨、犁、客。”
【譯文】《文言》說:元,是眾善的首領。亨,是眾美的集合。利,是義理的統一。貞,是事業的主干主。君子履行仁義就足夠可以號令大眾,眾美的結合就足夠可以符合禮義,利人利物就足夠可以和同義理,堅持正道就足夠可以成就事業。君子身體力行這四種美德,所以說:“《乾》卦具有這四種品德:元、亨、利、貞。”
【注釋】 ①《文言》,十翼之一,專釋乾、坤兩卦的義理。②嘉,《說文》:“嘉,美也。”
【原文】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①,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中正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②,閑邪存其誠③,善世而不伐④,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⑤,可與言幾也⑥。知終終之⑦,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惰業,欲及時也。故無咎。”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譯文】初九爻辭說:“潛藏的龍,無法施展。”這是什么意思?孔子說:“龍是比喻有才德而隱居的君子。操行堅定不為世風所轉移,不求虛名,隱居避世而沒有苦悶,言行不為世人所賞識而沒有煩惱。樂意的事就施行它,憂患的事就避開它,堅定而不可動搖,這是潛龍的品德。”九二爻辭說:“龍出現在大地上,有利于會見貴族王公。”這是什么意思?孔子說:“龍是比喻有德行而秉性中正的君子。日常言論講究誠信,日常行為講究謹慎,防止邪惡的侵蝕,保持忠誠的秉性,引導世人向善而不夸耀,德行博大而能感化人民。《易經》上說:‘龍出現在大地上,有利于會見貴族王公。’就是說民間出現了有才德的君子。”九三爻辭說:“君子始終是白天勤奮努力,夜晚戒懼反省,雖然處境艱難,終究沒有災難。”這是什么意思?孔子說:“君子致力于培育品德,增進學業。以忠信來培養品德,以修飾言辭來建立誠信,這是操持自己事業的立足點。知道事業可以發展就發展它,從而努力去捕捉一瞬即逝的事機;知道事業應該終止就終止它,從而保持行為的道義。所以處于尊貴的地位而不驕傲,處于卑微的地位而不憂愁。所以君子勤奮努力,隨時提高警惕,雖然處境危險也沒有災害。”九四爻辭說:“也許跳進深潭,沒有災難。”這是什么意思?孔子說:“有時處在上位,有時處在下位,本來就是變動無常的,不是什么行為邪惡的緣故。有時奮進,有時退隱,本來就是應時變化的,不是什么喜愛離群索居的緣故。君子致力于培養品德增進學業,隨時準備著抓住時機全力以赴,所以沒有災難。”九五爻辭說:“龍飛騰在天,有利于會見貴族王公。”這是什么意思?孔子說:“聲息相同就互相應和,氣味相投就互相求助。水向低濕的地方流動,火向干燥的地方漫延。云縈繞著龍,風追隨著虎。圣人興起,萬物景仰。根基在天上的附麗于天空,根基在地上的依附著大地,萬物都歸屬于各自的類別當中。”上九爻辭說:“升騰到極限的龍,將有災禍之困。”這是什么意思?孔子說:“身份顯貴而沒有根基,地位崇高而沒有人民,有才德的壓抑在下層,不能獲得他們的輔助,因此有所行動必招禍殃。”
【注釋】 ①遯,本作遁,逃遁。悶,煩悶。遯世無悶,猶言甘心隱居,無所煩悶。②兩庸字,李鼎祚說:“庸,常也。”庸言、庸行,猶言日常的言行。③閑,《集解》引宋衷曰:“閑,防也.”④善世而不伐,善,這里用如動詞。善世,獬青明導世人向善。伐,夸耀。不伐,猶言不自稱其能。⑤知至至之,前至字,名詞,發展。后至字用如動訶。⑥今本無“言”字。阮元曰:“古本足利本與下有言字。”《集解》本亦有言字。依文意有言字是。今據補。幾,《系辭》下曰:“幾者,動之微,吉兇之先見者也。”即今所言事機、征兆。⑦知終終之,前終字,名詞,結果。后終字,用如動詞。
【原文】 “潛龍勿用”,下也①。“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②。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譯文】 “潛伏的龍,無法施展”,是說有才德的君子壓抑于底層。“龍出現在大地上”,是說君子暫時隱伏等待時機。“終日里勤奮努力”,是講君子刻苦修身自強不息。“也許跳進深潭”,是講君子投身社會自我考驗。“龍騰飛在天”,是講君子獲得地位治國治民。“升騰到極限的龍將有災殃”,是講事業極盛必由盛轉衰。“天的美德”“純陽全盛”,是講天下政治安定。
【注釋】 ①沙少海先生說:“‘下也’二字,意不完整;且與下文‘時舍也’、‘行事也’等句結構方式不同;‘下’字上疑脫‘處’,字。王弼注:‘潛龍勿用何乎?必窮處于下也。’似王本原有‘處’字。”②窮,極限,窮極。窮之災,猶盲事物發展到極限,必遭窮困之災。
【原文】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①。“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②。“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③。“亢龍有悔”,與時偕極④。“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譯文】 “潛伏的龍,無法施展”,初九陽爻居下位,象征萬物蟄伏,陽氣潛藏。“龍出現在大地上”,陽爻上升一位,象征萬物發生,大地錦繡,風光明媚。“終日里勤奮努力”,陽爻再進一位,象征萬物蓬勃,與時俱進。“也許跳進深潭”,陽爻又升上一位,象征陽氣更盛,天道發生變化。“龍飛騰在天空”,陽爻上升到崇高的地位,象征時值金秋,天的功德已圓滿完成。“升騰到極限的龍將有災殃”,陽爻上升到極限,象征陽氣極盛,將由盛轉衰。“天的美德”“純陽全盛”,陽爻依位次而上升,陽氣依時節面旺盛,六爻全陽,將盡變為陰爻,從而體現了天道運行的原則。
【注釋】 ①文,紋章,此處講草木生發,大地錦織有文采。明,明媚。②革,變化。乾道,天道。③位乎天德,九五之爻,處于上卦中位,此位又稱天位。此爻是全卦之主爻,集中體現了天的品德屬性。④偕,《說文》:“偕,俱也。”與時偕極,猶言陽爻依次上升,陽氣依時旺盛,一同達到了極限。⑤天則,天的法則。 ’
【原文】乾元亨者①,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②。時乘六龍,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譯文】《乾》卦的卦辭:元、亨,是講天具有生成之功,和諧之美。利、貞,是講天具有恩惠之情,永恒之性。乾為天,只有天才能把美滿的利益施予天下,而且從不提起它的恩德,偉大呀!偉大的上天!真正是剛強、勁健、適中、均衡,達到了純粹精妙的境地。六個陽爻發揮舒展,廣通天道、地道、人道。陽氣的結晶——太陽,駕駛著六條飛龍在空中飛行,分布著云彩,降灑著雨露,普天之下同享和平。
【注釋】 ①王念孫說:“乾元下亦當有亨字。”此說是,今據補。②六爻發揮,旁通情也,猶言周流錯綜于六個爻位之問的陰陽之爻,發動舒展,溝通反映出天道、地道、人道的情狀。
【原文】君子以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①,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②,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③;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圣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譯文】君子以養成自身的品德作為行為的目的,每天應該落實在行動上。“潛”的意義在于,隱伏而不顯露,當自身修養尚未達到成熟的程度,所以君子不能有所作為。君子通過學習來積累知識,通過詰疑來辨明是非,以遠大作為內心的目標,以仁義作為履行的責任。《易經》說:“飛龍出現在大地上,有利于會見貴族王公。”這就是說出現了有才德的君子。九三爻辭的含義是指,九三陽爻處在重疊的陽爻之上,沒有處在上、下卦的中位,既沒有占據天位,也沒有占據地位,還須勤奮努力,隨時提高警惕,不過處境雖然險惡,還沒有災難。九四陽爻處在重疊的陽爻之上,沒有處在上、下卦的中位,既沒有占據天位,又沒有占據地位,也沒有占據人位,所以有“也許”的說法。“也許”這個詞就是表示遲疑。但沒有災難。九五爻辭所講的“大人”,他的德行與天地相配合,生成萬物,他的光明與日月相配合,普照一切;他的政令與四季相配合,井然有序;他的賞罰與鬼神相配合,吉兇一致。他的行動先天而發,但上天不會背棄他,他的行動后天而發,那是依奉天時行事。上天尚且不背棄他,更何況人呢?更何況鬼神呢?“亢奮”這個詞意思是,自以為自己的事業只會發展不會衰敗,只會存在不會消亡,只會勝利不會失敗。也許只有圣人才能了解進退存亡的相互聯系,恰當地把握它們互相轉化的關系,做到這一點,恐怕只有圣人吧!
【注釋】 ①重剛而不中,九二陽爻為剛,九三陽爻為剛,所以說“重剛”。九三不在上下卦的中位,所以說“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上卦中位即第五爻為天位,下卦中位第二爻為地位,九三之爻即不處上卦中位,又不處下卦中位,所以說,“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田,即指地位。②中不在人位,下卦上位,即第三爻,為人位,九四之爻固不在人位。③合,配合,一致。
周易六十四卦——第二卦
坤為地第二
【原文】
坤①: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②。安貞吉。
【譯文】
坤卦:大吉大利。占問雌馬得到吉兆。君子前去旅行,先迷失路途,后來找到主人,吉利。西南行獲得財物,東北行喪失財物。占問定居,得到吉兆。
【注釋】
①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疊(坤下坤上)六畫都是陰爻,用以象地。代表純陰柔順之事物,以及與此相關聯的人倫義理概念。②朋,李鏡池說:“朋,朋貝。貨幣起先用貝,貝十枚一串為朋。”
【原文】
《彖》曰:至哉坤元①,萬物資生,乃順承天②。坤厚載物,德合無疆③。含弘光大④,品物咸亨⑤。牝馬地類⑥,行地無疆?柔順利貞⑦。君子攸行⑧,先迷失道,后順得常⑨。西南得朋⑩,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譯文】
《彖辭》說:崇高呵,大地的開創之功。萬物依賴它獲得生命的基礎。它順承著天道的變化。大地厚實,承載萬物,大地美德,廣大無垠。它蘊藏深厚,地面遼闊,各種物類皆得其所。牝馬陰性,與地同類,善于在無邊無際的大地上奔跑,生性柔和、溫順、便捷、執著。君子外出,先迷失路途,后來順利地找到歸宿。西南行得到朋友,于是與志同道合的友人同行。東北行喪失朋友,不過最后還是吉慶的。祥和貞吉,則無往而不吉利,正如大地隨處伸展不窮一樣。
【注釋】
①至,朱熹說:“至,極也。”坤,大地。元,始,創始。②承,《說文》“承,奉也。”乃順承天,猶言大地順承天道的變化而變化。③德,《易經》常用以表示事物的形態性質的—個哲理性概念。合,借為迨。《方言》:“迨。及也。”④,含,蘊藏。弘,深厚。光,借為廣。⑤品,品類。品物,犰言各種物類。咸,皆。亨,通泰。這里是生長順暢的意思。⑥牝馬,母馬,陰性之物,與地同類。⑦柔,柔和。順,溫順。利,便捷。貞,貞正,猶言執著。此四字講牝馬之性。所解“利貞”與經意有異。⑥攸,所。⑨常,常道,正路。⑩《彖辭》以“類”字釋“朋”,取“同類為朋”之意,與經意不合。凡傳意與經意不合之處,譯文中顯加區別,不另出注。
【原文】
《象》曰:地勢坤①。君子以厚德載物。
【譯文】
《象辭》說:大地的形勢平鋪舒展,順承天道。君子觀此卦象,取法于地,以深厚的德行來承擔重大的責任。
【注釋】
①坤, 《釋名?釋地》:“坤,順也,上順乾也。”
【原文】
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①,陰始凝也。馴致其道②,至堅冰也。
【譯文】
初六:踐踏著薄霜,可以推斷堅厚的冰層快要凍結成了。
《象辭》說:踐踏著薄霜,可以推斷堅厚的冰層快要凍結成了。這表明陰冷之氣開始凝聚了,遵循自然規律的推進,堅厚的冰層快要凍結而成了。
【注釋】 ①沙少海先生說:“履霜堅冰,《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許芝引作‘初六,履霜。’朱熹,項安世,惠棟等皆從之。《象》傳以‘陰始凝’釋‘履霜’二字,非釋‘堅冰’二字。若‘堅冰’則是陰已大凝,不得云‘陰始凝’。”履,踐踏。②馴,《集解》引《九家易》曰:“馴,猶順也。”致,推進。馴致其道,猶言遵循自然規律而發展推進。
【原文】
六二:直、方、大;不習①,無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②。
【譯文】
六二:平直、方正、遼闊是大地的特點。即使前往陌生的地方,也沒有什么不利的。
《象辭》說:六二的爻象是平直而且方正,即使前往陌生的地方,也沒有什么不利的,因為地道是廣大無邊的。
【注釋】
①習,熟習。 ②光,借為廣。
【原文】
六三:含章①,可貞③。或從王事③,無成有終④。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⑤。
【譯文】
六三:戰勝殷商。稱心的占卜。有人服役于戰爭,沒有取得戰績,但結局還是好的。
《象辭》說:戰勝殷商,稱心的占卜,說明能抓住時機采取行動。有人服役于戰爭(沒有取得戰績而有好的結局),因為他才智廣大。
【注釋】
①含,高亨說:“含當讀為*,*與戡同,克也,戰勝也。章,當讀為商,殷商也。”②可,稱心。可貞,稱心的占卜。③王事,李鏡池說:“王事,指戰爭。王訓大,王事即大事。古代國家以戰爭和祭祀為大事。這里說大事,就是指戰爭。”④終,古人講終,多指好的結局。⑤知,讀為智。光大,廣大。
【原文】
六四:括囊①,無咎無譽。
《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譯文】
六四:扎緊了口袋,如緘口不言,沒有指責,也沒有贊譽。
《象辭》說:扎緊了口袋,如緘口不言,是說謹慎才沒有禍害。
【注釋】
①括,收束,扎緊。囊,布袋。
【原文】
六五:黃裳①,元吉。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②。
【譯文】
六五:黃色的裙褲,大吉大利。
《象辭》說:黃色的裙褲大吉大利,因為“黃裳”象征著人內在的美德。
【注釋】
①黃裳,王弼說:“黃,中之色也。裳,下之飾也。”裳,即裙、褲。周人以黃裳為吉祥、尊貴之物。②文,《廣雅?釋詁》:“文,飾也。”衣與裳,都是身上的裝飾,這里的文比喻人的美德。
【原文】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①。
《象》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譯文】
上六。龍在大地上爭斗,血流遍野。
《象辭》說:龍在大地上爭斗,比喻人走到了窮困的絕境。
【注釋】
①玄黃,血流貌,借為泫潢。謂血流得多。
【原文】
用六①:利永貞。
《象》曰:用六永貞②,以大終也。
【譯文】
用六:占問得長久的吉利。
《象辭》說:用六爻辭說利在永遠貞正,于此則德業廣大。
【注釋】
①用六,《坤》卦特有的爻題。漢帛書《周易》作“迥六”。迥。通。用六即通六,猶言六爻皆六。屬陰性,表示全陰爻將盡變為陽爻。②爻辭“貞”為卜問之義。《象辭》釋為中正、正直。與經意有別。
【文言】
【原文】《文言》曰:坤至柔而動而剛,至靜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①,含萬物而化光②。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③。直其正也,方其義也④。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⑤,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⑥。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君子黃中通理⑦,正位居體⑧,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于事業,美之至也。陰疑于陽⑨,必戰,為其嫌于無陽也⑩,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注釋】 ①后得主,言地道順承天道,后于天道的變化而變化。常,常規,規律性。②化光,生化萬物,其道廣大。③順,循規律而推進發展。④直,正直,猶言存心不邪。方,端正,猶言存心不亂。⑤直內,直,用如動詞,矯正。直內,猶言矯正內心的僻邪。方外,方用如動詞,規范。方外,猶言規范行為上的悖亂。⑥地道無成而代有終,地道不能脫離天道單獨地完成生化萬物的功業,只能在時序的更替中,始終一貫地發揮作用。⑦黃中通理,《文言》作者以黃裳,比喻賢人才高德劭。黃中猶言內心美好。通理,通達情理。⑧正位,猶言忠于本份。居體,體借為禮,猶言守禮。⑨王引之曰:“疑之言擬也。”朱熹曰:“疑謂鈞(均)敵而無小大之差也。”⑩沙少海先生說:“《集解》引茍爽本無‘無’字,當據刪。《說文》:‘嫌,疑也。’這里,嫌應訓勢均力敵,訓擬。
【譯文】《文言》說:地道極為柔順但它的運動卻是剛健的,它極為嫻靜但品德是方正的,地道后于天道而行動,但運動具有規律性。它包容萬物,其生化作用是廣大的。地道多么柔順呵!順承天道而依準四時運行。積累善行的人家,必有不盡的吉祥;積累惡行的人家,必有不盡的災殃。臣子弒殺他的國君,兒子弒殺他的父親,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出現這種局面是逐步發展的結果。《易經》說:“踐踏著薄霜,堅厚的冰層快要凍結成了。”大概就是一種循序漸進的現象。直是存心的正直,方是行為的道義。君子通過恭敬謹慎來矯正思想上的偏差,用道義的原則來規范行為上的悖亂。恭敬、道義的精神樹立起來了,他的品德就會產生廣泛的影響。君子“正直、方正、廣博,這些品德不為人們所了解,也沒有什么不利的。”因為人們不會懷疑他的行為。陰比喻臣下,雖有美德,但宜深藏含隱,從而服務于君王,不敢自居有功。這是地道的原則,也是妻道的原則,同樣是臣道的原則。地道不能單獨地完成生育萬物的功業,但是在時序的交替中,它始終一貫地發揮作用。天地交通變化,草木就茂盛,天地阻隔不通,賢人就隱退。《易經》說:“扎緊了口袋,如緘口不言。沒有指責也沒有贊譽。”大概意在謹慎吧。君子內心美好,通達事理,整肅職守,恪守禮節,美德積聚在內心里,貫徹在行動上,擴大在事業中,這是最為美好的。陰與陽勢均力敵,必然發生爭斗。因為陰極盛而與陽均等,所以把陰陽一并稱作龍。其實陰并未脫離其屬類,所以又稱為血,血即陰類。所謂玄黃——天玄地黃——是天地交相混合的色彩。
周易六十四卦——第三卦
水雷屯第三
【原文】 屯①: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譯文】 屯卦。大吉大利,吉利的占卜。不利于出門。有利于建國封侯。
【注釋】 ①屯,卦名。本卦是異卦相疊(震下坎上)。震,表示雷。坎,表示雨。雷雨并作,環境險惡,故卦名為屯。屯,《說文》:“屯,難也。”“
【原文】《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①。動乎險中②。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③。宜建侯而不寧。
【譯文】《彖辭》說:屯的意思是,陰陽之氣始相交接,從而險象就產生了。一切生機產生子艱難之中。它具有廣大、通泰、貞堅的品德。屯的下卦為震,震為雷;上卦為坎,坎為雨,雷雨交加,充滿宇宙,于是生成草木。這種卦象表明,宜于建國封侯,但是危險而不安寧。
【注釋】 ①剛柔句。此釋卦名。古人認為剛柔相交,陰陽激蕩則產生雷雨,雷雨并作,險象環生,即為屯卦之象。②屯之內卦為震,震為動;外卦為坎,坎為險。所以屯卦之象,又是“動乎險中”。③草昧,章炳麟說:“草昧,借為草木。”
【原文】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經綸①。
【譯文】《象辭》說:屯的上卦為坎,坎為云,下卦為震,震為雷。云行于上,雷動于下,是屯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于云雷,用云的恩澤,雷的威嚴來治理國事。
【注釋】 ①經綸,《禮?中庸》朱熹注:“經者,理其緒而分之;綸者,比其類而合之也。《象辭》以治絲之事,比喻規畫大事。
【原文】
初九:磐桓①。利居貞。利建侯。
《象》曰:雖磐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譯文】
初九:徘徊難進。這是有利于居住的卜問。巫遇此爻,有利于建國封侯。
《象辭》說:雖然徘徊難進,但志行貞正。初九居六二陰爻之下,象征以尊貴而俯順于低賤,因而大得民心。
【注釋】
①磐,陸德明說:“磐,本亦作盤,又作槃。馬云:‘槃桓,旋也。’”猶徘徊。
【原文】
六二:屯如邅如①,乘馬班如②,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③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④。十年乃字,反常也。
【譯文】
六二:逡巡不前。行路躊躇,駕著馬車原地回旋,不是前來搶劫,而是迎娶新娘。占得這個女子不能孕育,十年才能懷孕。
《象辭》說:六二之爻預示艱難,因為處在初九陽爻之上。十年才能懷孕,這是反常現象。
【注釋】
①屯(zhūn諄)如邅(zhān沾)如,《文選?班固?通幽賦》:“紛屯邅與蹇連兮,何艱多而智寡。”屯邅與蹇連都是表示艱難的連綿詞。如,形容詞詞尾。②班,借為般,回旋。如,形容詞詞尾。③貞,卜問。字,妊娠。④乘,凌駕。六二陰爻處于初九陽爻之上,是為柔乘剛之象。
【原文】
六三:即鹿無虞①,惟入于林②,君子幾③,不如舍。往,吝④。
《象》曰:即鹿無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譯文】
六三:追捕野鹿,沒有充當向導的官員。思忖著鹿逃入山林。君子機靈,認為不如放棄。深入山林,認為會有危險。
《象辭》說:追捕野鹿,沒有充當向導的官員,意在追逐走獸。君子放棄那野鹿,知道深入山林會有危險,因而除此別無他法。
【注釋】
①即,孔穎達說:“即,就也。”鹿,《釋文》:“王肅作麓,云:山足。”今不從。虞,掌管山林之官。②惟,考慮,思忖。③幾,借為機,機智。④吝,貞兆辭,表示艱難。【原文】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譯文】
六四:駕著馬車原地回旋,這是尋求婿姻。放膽前進,必定吉利。
《象辭》說:敢于追求,勇于深入,因為其人深明形勢。
【原文】
九五:屯其膏①。小貞吉,大貞兇。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譯文】
九五:屯積肥肉。筮遇此爻,問小事則吉,問大事則兇。
《象辭》說:“屯積肥肉”,意思是施舍不廣。
【注釋】
①屯,借為囤,囤積。膏,肥肉。
【原文】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①。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譯文】
上六:駕著馬車原地回旋,哭泣無聲,滴淚漣漣。
《象辭》說:哭泣無聲,滴淚漣漣,這種情景怎能長久下去。
【注釋】
①泣血,淚盡而繼之以血。漣如,猶漣然。形容血淚長流不斷。
周易六十四卦——第四卦
山水蒙第四
【原文】蒙①:亨。匪我求童蒙②,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③,瀆則不告。利貞。
【譯文】蒙卦:通泰。不是我有求于幼稚愚昧的人,而是幼稚愚昧的人有求于我。第一次占筮,神靈告訴了他。輕慢不敬的再三占筮,輕慢不敬的占筮,神靈就不會告訴他。但還是吉利的卜問。
【注釋】 ①蒙,卦名。本卦是異卦相疊(下坎上艮)。本卦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坎,坎為險。山下有險,草木叢生,故卦名為蒙。②我,筮人自稱。童蒙。蒙昧愚蠢之人,指求筮之人。③瀆,輕侮不敬,這是指褻瀆占筮。
【原文】《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①。“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圣功也②。
【譯文】《彖辭》說:蒙,本卦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坎,坎為險,可見山下有險是蒙卦之象。艮義為止,因而又有遇險而止的意思。所以卦名叫蒙。蒙昧不明,但是通泰,因為以通達的態度采取了切合時宜的行動。“不是我有求于幼稚愚昧的人,而是幼稚愚昧的人有求于我”,這是講占筮者與求筮者的關系是相互和應的。“初次占筮,(神靈告訴了他)”是因為他信仰堅定而符合卜筮的原則。“輕慢不敬的再三卜筮,輕慢不敬地卜筮,神靈就不會告訴他”,輕慢不敬正是蒙昧無知的表現。將蒙昧無知的人培養成具有貞正之德的人,那是圣人的功業。
【注釋】 ①蒙,蒙昧,茫然。亨,通泰,通達。以,因為。蒙,亨,以亨行時中,猶言在蒙茫之中,以通達的態度處置進止,既得時宜,又中事機。②此句“蒙”,當指蒙昧之人。養,教養,培育。正,具有貞正之德的人。蒙以養正,猶言將蒙昧之人培養成具有貞正之德的人。
【原文】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①。
【譯文】《象辭》說:上卦為艮,象征山;下卦為坎,象征泉。山下有泉,泉水噴涌而出,這是蒙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于一往無前的山泉,從而以果敢堅毅的行動來培養自身的品德。
【注釋】 ①果,《集解》引包曰:“果,謂果敢決斷也”。
【原文】
初六:發蒙①,利用刑人。用說桎梏②,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③,以正法也。
【譯文】
初六:伐山墾荒,可以利用服罪的犯人。因為解除他們的桎梏前往,結果招來災難。
《象辭》說:以刑罰懲治罪人是有利的,可以以此來整肅法紀。
【注釋】
①發,借為伐。蒙,這里指山上蒙茸的草木。發蒙,猶言割草墾荒。②用,因為。說,同脫。桎梏,枷鎖。陸德明說:“在足曰桎,在手曰梏。”③利用刑人,本句“刑人”,刑,為動詞,懲罰。
【原文】
九二:包蒙①,吉。納婦,吉。子克家②。
《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譯文】
九二:包捆割倒的荒草。這是吉兆。筮遇此爻,娶迎妻子,吉利。男女能相配成家。
《象辭》說:男女相配成家,因為九二、六三兩爻相近,表示陰陽剛柔相交會。
【注釋】
①包,打包捆扎。蒙,荒草。②克,成。克家,猶言成家。
【原文】
六三:勿用取女①,見金夫②,不有躬③。無攸利。
《象辭》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譯文】
六三:不要搶劫女子為婚,會遭到武裝者的抵抗,丟掉性命,沒有什么好處。
《象辭》說:不能聘娶女子,六三之爻居于九二之上,這是以柔乘剛之象,象征著以女虐男,這是悖逆不順的。
【注釋】
①取,《說文》:“取,捕取也”。此處取女,不可徑解為娶女,而是搶奪女子成婚。《象辭》解取如娶。②金夫,手執武器的男予,武夫。③躬,身體。不有躬,猶言喪失性命。
【原文】
六四:困蒙①,吝。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②。
【譯文】
六四:困怠子伐山墾荒,將遇險。
《象辭》說:為蒙昧無知所困擾,因為離群索居,遠離生活。
【注釋】
①困,困怠。蒙,猶上文伐蒙之意。《象辭》釋困為困擾,蒙為蒙昧,與經意有異。②實,社會生活,社會交往。
【原文】
六五:童蒙①,吉。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②。
【譯文】
六五:砍伐山木,吉利。
《象辭》說:幼稚蒙昧的人之所以吉利,是因為柔順服從。
【注釋】
①童,借為撞,撞擊,砍伐。《象辭》釋“童蒙”,為幼稚蒙昧之義。②順,柔順。巽,謙遜,服從。《象辭》釋此爻辭,以六五爻象,爻位為據。因為六五陰爻得居上卦中位,又處上九陽爻之下,像人行為得體,服從強者。
【原文】
上九:擊蒙①。不利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順也。
【譯文】
上九:割草伐木。筮遇此爻,不利于充當盜寇,而有利于防御盜寇。
《象辭》說:有利于防御盜寇,因為上九陽爻居于一卦之首,說明臣下順從擁戴。防御盜寇之舉,獲得眾人支持,必能勝利。
【注釋】
①擊蒙,意同撞蒙,猶言伐木開荒。
周易六十四卦——第五卦
水天需第五
【原文】 需①:有孚②,光亨,貞吉③。利涉大川。
【譯文】 需卦:抓到俘虜。大吉大利,吉利的卜問。有利于涉水渡河。
【注釋】 ①需,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乾下坎上)。需的下卦為乾,乾為天,上卦為坎,坎為云。天空浮云積聚,正是降雨在即之象。所以卦名為需。需,等待。需,從雨從而。而是天宇的隸變。需從天雨亦與卦象相吻合。②孚,俘的本字。《周易》多處“有孚”,多指抓到俘虜。③光,借為廣。光亨,貞吉,貞兆辭。
【原文】《彖》曰:需,須也①。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②,位乎天位③,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譯文】《彖辭》說:需,意思是等待。危險在前,人有剛健之德,不會貿然陷入危險之中,照理也不至于困窘窮迫。“需卦具有誠信、正大、通達、貞正的品德”,因為九五之爻處在上卦的中位,具備至中至正的本性。所以有利于涉水渡河,所往必有功。
【注釋】 ①需,《彖辭》釋為須,猶待也。②《彖辭》釋“孚”為忠信,光為正大,亨為通達,貞為中正。與經意有別。③位乎天位,《彖辭》此解依九五爻象、爻位為據。需的下卦為乾,乾為天,九五居上卦中位,處天之上,故曰位乎天位。
【原文】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譯文】《象辭》說:需的上卦為坎,表示云;下卦為乾,表示天。云浮聚于天上,待時降雨是需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可以宴飲安樂,待時而動。
【原文】
初九:需于郊①,利用恒②,無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恒,無咎,未失常也。
【譯文】
初九:在郊外等侯,應該照舊等待下去,沒有危險。
《象辭》說:在郊外等候,是說不能冒險前進。照舊等待下去,沒有危險,這是因為待機而動沒有違反正常的原則。
【注釋】
①需,等待,停駐。②用,于。利用恒,猶言利于長久等待。
【原文】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①,終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②。雖小有言,以終吉也。
【譯文】
九二:在沙地上等待,稍微有過錯,最后還是吉利的。
《象辭》說:在沙地上等待,沙地軟柔難通行,將有延誤事機之失,這過失在自身。雖然稍微有過錯,最后的結果還是好的。
【注釋】
①沙,沙地。沙地難行。需于沙,喻指人處于待機之時而陷入不能迅速反應之境。言,借為愆,錯誤。②衍,孔廣森說:“衍,借為愆”。中,這里指自身。
【原文】
九三:需于泥①,致寇至②。
《象》曰:需于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③。
【譯文】
九三:在泥淖中等待,把強盜招引過來。
《象辭》說:在泥淖中等待,泥淖污穢,環境險惡,災難就在附近。由自己招致了強盜,但鄭重謹慎,隨機應變,就可不受損傷。
【注釋】
①泥,泥淖之地。需于泥,喻指人不善擇地,身處險惡之境,將會招來意外之禍。②致,招致,招惹。③敬,鄭重。
【原文】
六四:需于血①,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譯文】
六四:起初在血泊中滯留,后來從兇險的陷阱中逃脫出來。
《象辭》說:在血泊中滯留,坐等不測的命運降臨,六四之爻處在九五之爻的威逼之下,只得順從強者,聽從擺布。
【注釋】
①血,血污之地。需于血,喻指人身陷萬死之地。
【原文】
九五:需于酒食①,貞吉。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譯文】
九五:在酒宴上等待,這是吉利的占兆。
《象辭》說:有酒有肉,吉利之兆,因為九五之爻處于上卦中位,象征其人有中正的品德,自能擇善而居,處優容之境。
【注釋】
①酒食,這里指酒宴之上。比喻人處境優容,升騰待時。
【原文】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①,敬之,終吉。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②。雖不當位③,未大失也。
【譯文】
上六:進入地穴式的房屋,有三位不速之客來到,恭敬地接待他們,結果是吉利的。
《象辭》說:不速之客來了,恭敬地接待他們,結果是吉利的。因為全卦陽剛過甚,逼壓陰柔,但是上六處陰位,位置合適,所以有驚無險,沒有大的損失。
【注釋】
①速,召請,延請。不速之客,猶言不請自來的客人。②王念孫說:“吉下當有也字”。③雖不當位,高亨說:“按上六是陰爻,居陰位,正是當位,可見傳文有誤。疑雖當讀為唯。不當作其。篆文其作*,不作*,形近相誤”。此說甚是。
周易六十四卦——第六卦
天水訟第六
【原文】 訟①:有孚②,窒惕③,中吉,終兇。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譯文】訟卦:雖有利可圖(獲得俘虜),但要警惕戒懼。其事中間吉利,后來兇險。占筮得此爻,有利于會見貴族王公,不利于涉水渡河。
【注釋】 ①訟,卦名。本卦是異卦相疊(坎下乾上)。訟卦上卦為乾,乾為天;下卦為坎,坎為水。《集辭》引荀爽說:“天自西轉,水自東流,上下違行,成訟之象”。此言以物象而喻人事,如果人與人相舛,必生爭訟。訟,《說文》:“訟,爭也。”②孚,古俘字。易卦貞事辭本屬實際事務的零散記錄,后來拾掇成文,上下文多隔閡難通,為將此斷爛文字釋讀通順,譯文稍加添補。③窒,借為恎。《廣雅?釋詁》二:“恎,懼也”。窒惕,猶言懼警惕。
【原文】《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①,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②。“終兇”,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
【譯文】《彖辭》說:《訟》:上卦為乾,乾為剛,下卦為坎,坎為險。為人外剛健而內陰險,這是喜斗好爭之性,亦是訟的卦象。“訟卦辭說:人雖有誠信之德,但須警惕戒懼,之所以中間吉利”,因九五、九二之爻居于上下卦的中位,象征剛健之人得中正之道。“后來兇險”,因為訴訟終不獲勝。“有利于會見貴族王公”,因為九五、九二之爻象表明其人得中正之道,必獲貴人之助。“不利于涉水過河”,恐怕墜入深淵。
【注釋】 ①《彖辭》釋“孚”為誠信。②剛,指九二,九五之爻,陽性,為剛,所居分別為下卦中位,上卦
中位,故又曰“得中”,喻人有剛健之性而得中正之道。
【原文】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譯文】《象辭》說:上卦為乾,乾為天;下卦為坎,坎為水,天水隔絕,流向相背,事理乖舛,這是訟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以杜絕爭訟為意,從而在謀事之初必須慎之又慎。
【原文】
初六:不永所事①,小有言,終吉。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譯文】
初六: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稍有過錯,最后還是吉利的。
《象辭》說:做事不能持之以恒,說明官司不可能長久打下去。雖然稍有過錯,但爭訟雙方的是非曲直終將辨別清楚。
【注釋】
①永,久,持久。
【原文】
九二:不克訟①,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③。無眚②。
《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上訟下,患至掇也④。
【譯文】
九二:訟事失敗,歸到采邑,三百戶奴隸逃亡。沒有大的災禍。
《象辭》說:訟事失敗,逃竄回家,這是躲避反訟。小官與大官爭訟,敗訟而歸,勢在必然。幸好災難沒有進一步擴大。
【注釋】
①克,成功,勝利。不克,猶言失敗。②逋,逃亡。邑人,指邑中奴隸。③眚,災禍。④掇,借為輟,止。
【原文】
六三:食舊德①。貞厲②,終吉。或從王事,無成。
《象》曰:食舊德,從上吉也③。
【譯文】
六三:依賴先人遺業過活。卜問得險兆,但最后是吉利的。但是,如果服務于王事,謀取利祿,卻不會成功。
《象辭》說:依賴先人遺業過活,因為六三爻象表明,居于九四之下,只有憑借祖上余蔭才獲吉利。
【注釋】
①舊德,先人遺業。食舊德,喻指失勢貴族依賴先人遺業過活。②貞厲,貞兆辭。貞,卜間。厲,艱難。③上,先人,祖上。
【原文】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①。安貞②,吉。
《象》曰: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譯文】
九四:訟事失敗,敗訟回家,服從判決。卜問平安,得吉利之兆。
《象辭》說:敗訟回家,服從判決,安守本分,不失正道。
【注釋】
①復,返回。即,服從。渝,當讀為諭。《說文》:“諭,告也”。命渝,這里指判決。②安貞,貞安之倒裝。猶言卜向平安。《彖辭》釋“安”為恪守,釋“貞”為中正。與經意有出入。
【原文】
九五:訟,元吉。
《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譯交】
九五:爭訟,筮遇此爻,大吉大利。
《象辭》說:爭訟而大吉大利,因為九五之爻居上卦的中位,像人守中正之道。
【原文】
上九:或錫之鞶帶①,終朝三褫之②。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譯文】 年樟踢予人以紳帶,但不滿一天,
上九:王侯賜予人以紳帶,但不滿一天,三次賜予三次革奪。
《象辭》說:某人因為訟事而得到賜予紳帶的殊榮,這不是值得尊敬的事。
【注釋】
鞶(pán盤)帶,皮革制威的腰帶,大夫以上的官員始得系之。②終朝,猶言終日,即一整天。褫(chǐ齒),剝奪。
周易六十四卦——第七卦
地水師第七
【原文】 師①。貞丈人吉②,無咎。
【譯文】 師卦:占問總指揮的軍情,沒有災禍。
【注釋】 ①師,卦名。本卦是異卦相疊(坎下坤上)。本卦下卦為坎,坎為水;上卦為坤,坤為地。地下有水,數量無窮,水流所向,隨勢而行。這正是軍旅之象,所以卦名日師。②丈人,李鏡池說。“丈人,軍隊的總指揮。丈,古文作從手持杖形*,執杖指揮,也即杖本字”。
【原文】《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①,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②,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譯文】《彖辭》說:師,是眾多的意思。貞,是中正的意思。能夠使正人歸于正道,就可以成就王業。九二之爻居于下卦中位,叫做“剛中”,其余五陰爻和應一剛爻,叫做“應”。下卦為坎,坎表示險,上卦為坤,坤表示順,所以又有“行險而順”之象。以卦象所喻示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會服從。這是吉祥之象,哪有什么災禍呢?
【注釋】 ①剛中而應,此以九二爻象、爻位為據,九二陽爻,性剛,而居下卦中位,故曰剛中。應,和應。 ②毒,《釋文》引馬云。“毒,治也”。俞樾說:“毒,讀為督,治也”。
【原文】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①。
【譯文】《象辭》說:下卦為坎,坎為水;上卦為坤,坤為地,像“地中有水”,這是師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于容納江河的大地,收容和畜養大眾。
【注釋】 ①容民畜眾,同義異文,猶言收容、蓄養大眾。
【原文】
初六:師出以律①,否臧②,兇。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兇也。
【譯文】
初六:整軍出戰全憑紀律,不遵守紀律就會有兇險。
《象辭》說:整軍出戰全憑紀律,失去紀律的約束就會帶來兇險。
【注釋】
①師,師旅,軍隊。律,紀律。②否,漢帛書《周易》作“不”。臧,高亨說:“臧,讀為遵。”否臧,猶言
不遵守紀律。
【原文】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①。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②。王三錫命,懷萬邦也③。
【譯文】
九二:主帥身在軍中指揮,吉利,沒有災難。君王三次頒命嘉獎。
《象辭》說:主帥身在軍中指揮,吉利,因為得到上天的寵愛。君王三次頒命嘉獎,因為主帥能懷徠萬國。
【注釋】
①錫,借為賜。賜命,即頒命嘉獎。②承,接受。天寵,上天的眷愛保佑。③懷,《爾雅?釋言》:“懷,來也。”即懷柔招來。邦,國。
【原文】
六三:師或輿尸①,兇。
《象》曰:師或輿尸,大無功也。
【譯文】
六三:軍隊出征,有人載尸而歸,這是兇險之兆。
《象辭》說:軍隊出征,有人載尸而歸,這是前方吃了敗仗。
【注釋】
①輿,車輛。這里用動詞,意車載。
【原文】
六四:師左次①,無咎。
《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譯文】
六四:軍隊在左邊扎營,沒有危險。
《象辭》說:軍隊在左邊扎營,沒有危險,因為軍隊駐扎或左或右,唯視地理環境、敵我形勢而定,并沒有違背行軍常道。
【注釋】
①次,駐扎。《左傳?莊公三年》:“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左次,猶言較長時間內將軍隊駐扎在左邊。
【原文】
六五:田有禽①,利執言②,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兇。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③。弟子輿尸,使不當也。
【譯文】
六五:打獵時獲得獵物,作戰中捕獲俘虜,沒有災禍。長子指揮軍隊,次子戰敗陣亡,這是兇險的貞兆。
《象辭》說:以長子指揮軍隊,這是依正道行事。次子戰敗陣亡,這是因為差遣不當。
【注釋】
①田,通畋,打獵。禽,鳥獸總名。②言,聞一多謂當讀為訊。執言,猶執訊,即執俘。③中,正道。以中行,猶依循正道行事。此以六五爻象,爻位為據,六五居上卦中位。像人行中正之道。
【原文】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①。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譯文】
上六:國君頒發命令,有人被封為諸侯,享有封國,有人被封為大夫,享有采邑。但是不要重用無才無德的小人。
《象辭》說:國君頒發封賞功臣的命令,這是論功行賞。不要重用無才無德的小人,因為小人必定覆國亂邦。
【注釋】
大君,國君。國,這里與邑同義。開國,猶言封邑,即分封諸侯,便有封邑。家,卿大夫采邑。承家,即分封大夫,便有采邑。
周易六十四卦——第八卦
水地比第八
【原文】 比①:吉。原筮②,元永貞③。不寧方來④,后夫兇⑤。
【譯文】比卦:吉利。同時再卜筮,仍然大吉大利。卜問長時期的吉兇,也沒有災禍。不愿臣服的邦國來朝,遲遲不來者有難。
【注釋】比,卦名。本卦是異卦相疊(坤下坎上)。捌上卦為坎,坎為水;下卦為坤,坤為地。水附大地,地納江海,這是互柑依賴親密之象,所以卦名比。《說文》:“比,密也。”②原筮,一稱并筮,即同時再占。《廣雅?釋言》:“原,再也。”古時占卜之法,有三人同占者,則取決于多數。《書?洪范》:“立時人作卜筮,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③元下當有亨字。《左傳》昭公七年即引作“元亨”。元(亨)永貞,皆貞兆辭。④方,邦國。不寧方,猶言不愿臣服的邦國。⑤后夫,這里指遲遲不來的諸侯。
【原文】《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無咎也。”以剛中也①。“不寧方來”,上下應也②。“后夫兇”,其道窮。
【譯文】《彖辭》說:比卦吉利。比,意思是輔佐,下屬順從上司。“再次卜筮,大吉大利,卜問長時期的吉兇,沒有災禍。”因九五之爻居于上卦中位,像君王有中正之德。“反側不安的諸侯來朝”,因為眾陰爻圍繞一陽爻,象征眾諸侯擁贊王朝。“遲遲不來者有難”,因為形勢十分被動。
【注釋】 ①以剛中也,此以九五爻象、爻位為據。九五為陽爻,為剛,居上卦中位,所以說剛中。②上下應也,此以全卦之象為據,本卦九五陽居最尊之位,其余五陰爻圍繞于它,所以說群陰應剛,上下相應。
【原文】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譯文】《象辭》說:下卦為坤,上卦為坎,坤為地,坎為水,像地上有水,這是比卦的卦象。先王觀此卦象,取法于水附大地,地納江河之象,封建萬國,親近諸侯。
【原文】
初六:有孚,比之①,無咎。有孚,盈缶②。終來有它③,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
【譯文】
初六;捕獲俘虜,安撫他們,沒有災難。捕獲俘虜,滿盆滿罐的酒飯招待他們。雖然可能有意外之患,但最后是吉利的。
《象辭》說:筮遇初六之爻,雖有意外之患,但最后是吉利的。
【注釋】
①孚,古俘字。比,親近,安撫。②缶,瓦盆、瓦罐之類。盈缶,這是裝滿酒給俘虜吃。③來,當作未。于省吾說:“來,疑未字之訛。古文,來未二字形近。終未有它,故言吉也。”它,意外,變故。
【原文】
六二:比之自內①,貞吉。
《象》曰: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譯文】
六二:內部和睦團結,卜聞得吉兆。
《象辭》說:內部和睦團結,就不會失掉民心。
【注釋】
①比,團結。比之自內,內部團結統一。
【原文】
六三:比之匪人①。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譯文】
六三:跟敗類狼狽為奸。
《象辭》說:跟敗類狼狽為奸,不是很可悲嗎?
【注釋】
①比,阿比?指狼狽為奸。匪人,不正派的人,即敗類。
【原文】
六四:外比之①,貞吉。
《象》曰:外比于賢,以從上也。
【譯文】
六四:跟外邦聯盟親善,卜問得吉兆。
《象辭》說:外部親附于賢明的國君,像臣下服從君上。
【注釋】
①外,外部,指鄰國,鄰邑等。
【原文】
九五:顯比①。王用三驅,失前禽②,邑人不誡③,吉。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④。邑人不誡,上使中也⑤。
【譯文】
九五:普遍的和洽。君王采用三面包圍的方法狩獵,網開一面,有意放走逃奔的野獸。老百姓對君王狩獵毫不驚懼。筮遇此爻吉利。
《象辭》說:普遍的和洽是吉利的,因為九五之爻處于上卦中位,像人守中正之道。放走向前奔逃的,獵取迎面奔竄的,這就是“失前禽"的緣故。老百姓對君王狩獵毫不驚懼,因為君王平時行事端正。
【注釋】
①顯,外表,這里意為廣泛,普遍。②“王用”二句,君王命衛隊從左右后三方將野獸驅趕集中,只留下前
面一條路,讓野獸奔逃。③邑人,這里指獵區的老百姓。誡,借為駭。俞樾《群經平議》引《周禮》,“鼓皆誡。”《釋文》:“誡,本作駭。”④“舍逆”二句,舍,放棄。取,獵取。逆,背向。順,面向。君主狩獵,舍棄轉身逃竄的,捕殺迎面奔竄的,所以放走那些朝缺圍方向奔跑的野獸。⑤上,君上。使,役使,差遣。中,正當、合理。
【原文】
上六:比之無首①,兇。
《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注釋】
①比之無首,互相阿比,但勾心斗角,誰也不服誰。
【譯文】
上六:小人朋比為奸,勾心斗角,無法形成一個團結的中心,這是非常危險的事。
《象辭》說:小人朋比為奸,勾心斗角,無法形成—個團結的中心。當然沒有好下場。
風天小畜第九
【原文】 小畜①: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②。
【注釋】 ①小畜,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乾下巽上)。本卦下卦為乾,乾為天;上卦為巽,巽為風。有和風滿天,風調雨順之象,所以卦名為小畜。畜,《說文》重文作*,從田從茲。茲,益也。又解為“草木多益也”。可知畜為谷物滋生,草木茂盛之意。②卦辭以云氣積聚,雨水未悻比喻所占之事正在醞釀當中。
【譯文】 小畜卦:吉利。在西郊一帶濃云密布,但雨沒有下來。
【原文】《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①,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②。“密云不雨”,尚往也③。“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注釋】 ①“柔得位”句,此以六四爻象、爻位為據。六四陰爻為柔而居陰位,是為柔得位。本卦其余五爻為陽爻,為剛,圍繞六四,所以說上下應之。②。“健而巽”三句。此以全卦卦象為據。九二陽爻為剛,居下卦中位,九五陽爻為剛,亦居上卦中位,所以說“剛中”。③尚,讀為止。尚往,猶言上行、上升。
【譯文】《彖辭》說:《小畜》,六四之爻居陰位,其余五陽爻和應著它,這是《小畜》的卦象。下卦為乾,乾表示剛健,上為巽,巽表示謙遜。九二、九五居下卦、上卦中位。像君子有剛健、謙遜、正中之德因而獲得志通意行之境,前途亨通。“云氣密布而終不下雨”,說明云氣正上升聚積,“密布于西郊上空”,說明雨水尚停蓄未降。
【原文】 《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①。
【注釋】 ①懿,《集解》引虞翻曰:“懿,美也。”
【譯文】《象辭》說:上卦為巽,巽為風;下卦為乾,乾為天,和風拂地,草木低昂,勃勃滋生,這是小畜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催發萬物的和風,自勵風范,推行德教。
【原文】
初九:復自道①,何其咎?吉。
《象》曰:復其道,其義吉也。
【譯文】
初九:由原路返回,有什么災禍?吉利。
《象辭》說:由原路返回,其含義是吉利。
【注釋】
①復,回歸。
【原文】
九二:牽復。吉。
《象》曰:牽復,在中①,亦不自失也。
【譯文】
九二:牽引著返回,吉利。
《象辭》說:牽引著返回,吉利,因為九二之爻處于下卦中位,像人操行中正,自然不會有錯失。
【注譯】
①在中,此以九二爻位為據。九二居下卦中位,是得位處中。
【原文】
九三:輿說輻①。夫妻反目②。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③。
【譯文】
九三:車子壞了一個輪子。夫妻互相口角。
《象辭》說:夫妻口角,說明不能治理家庭。
【注釋】
①輿,車輛。說,同脫。輻,車輪上連接車輞與車轂的直條,這里指車輪。②夫妻反目,猶言夫妻口角。③正,用如動詞,使之端正。室,家庭。
【原文】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①,無咎。
《象》曰:有孚,惕出,生合志也②。
【注釋】
①孚,古俘字。血,借為恤,憂患。惕,警惕。血(恤)去惕出,猶言憂患雖去,但戒懼不除。②上,讀為尚,尚且。合,統一。志,思想,意志。
【譯文】
六四:捕獲了俘虜,戰爭危險暫時消除了,但仍須保持警惕,才能沒有災難。
《象辭》說:捕獲了俘虜,保持著警惕,說明尚能統一意志。
【原文】
九五:有孚攣如①,富以其鄰。
《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譯文】
九五:捕獲俘虜,串連擱縛,這些對物與鄰邑同享。
《象辭》說:捕獲俘虜,串連捆縛,財物與鄰邑同享,并非一人獨享。
【注釋】
①孚,古俘字。攣,拘系,捆綁。如,形容詞詞尾。攣如,拘系相聯的樣子。
【原文】
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①。婦貞厲。月幾望②,君子征,兇。
《象》曰:既雨既處,德積載也③。君子征,兇,有所疑也。
【譯文】
上九:久雨新停,還趕得上栽種作物。婦女占得此爻則兇險。夏歷某月十四日君子離家出行也有危險。
《象辭》說:久雨新停,未誤農時,當能豐登滿載。君子離家出行有兇險,因為對充滿危險的旅途缺乏了解。
【注釋】
①處,停止。德,借為得。載,借為栽。②月望,夏歷每月十五日。幾,接近。月幾望,猶言夏歷每月的十四
日。③《象辭》釋“德”為得,能夠。釋“載”如字,即運載。
周易六十四卦——第十卦
天澤履第十
【原文】 (履)①。履虎尾,不咥人②,亨。
【譯文】(履卦):踩著虎尾巴,老虎不咬人,吉利。
【注釋】 ①履字當重,原經文無,據補。履,卦名。本卦是異卦相疊(兌下乾上)。上卦為乾,乾為天;下卦為兌,兌為澤。上天下澤,尊卑顯別,從而以天喻君,以澤喻民,君民有別,這是封建社會禮節的重要體現,也是統治階級強制人民要履行的社會原則,所以卦名為履。履,《說文》:“足所依也。”即鞋,名詞,這里用如動詞,意踐履。②咥(dié碟),噬,俗語說咬。
【原文】《彖》曰:履,柔履剛也①。說而應乎乾②,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③,光明也。
【譯文】《彖辭》說:履,意為六三之爻居予九二之上,是為柔履剛。兌處乾下,意義是以和悅的態度對待強暴之人,所以卦辭說。“踩著虎尾巴,老虎不咬人”。“亨通”,因為九五之爻居于上卦中位,像其人有剛健中正之德。卦象還顯示:上卦為乾,乾為天,九五居乾卦中位,即天位,像君王品德正大,因而身居帝王之位而心安理得,自然前途光明。
【注釋】 ①柔履剛也,此以六三爻像、爻位為據。六三陰爻,為柔,處于九二,初九陽爻之上,所以說柔履剛。②“說而”旬,此以上下卦象為據。下卦為兌,兌義謙遜,喻軟弱無勢之人;上卦為乾,乾義剛鍵,喻指強暴有勢力的人。兌處乾下,喻指弱者以和悅的態度應和強暴之人。③疚,《釋文》引馬云:“疚,病也。”此處當指心病,即愧疚。或說疚,災害,譯文不取。
【原文】 《象》: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乾,為天,下卦為兌,為澤,上天下澤,尊卑顯別,這是履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分別上下尊卑,使人民循規蹈矩,安份守紀。
【原文】
初九:素履往①,無咎。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愿也。
【譯文】
初九:以樸素坦白的態度處世,沒有災害。
《象辭》說:以樸素坦白的態度處世,是說能獨行其志愿。
【注釋】
①素,白色無文采。履,用于名詞,猶言行為。素履,行為純潔。往,進入(社會)。
【原文】
九二:履道坦坦①,幽人貞吉②。
《象》曰:幽人貞吉③,中不自亂也。
【譯文】
九二:行道之人,胸懷坦蕩;隱居之人,長逢吉兆。
《象辭》說:隱居之人潔身守正,因為他們秉性中正,不被世俗所惑。
【注釋】
①履道,履行道義。②幽人,這里指隱居不仕者。③《象辭》釋“貞”為正,與經意有別。
【原文】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①,履虎尾,咥人,兇。武人為于大君②。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兇,位不當也③。武人為于大君,志剛
也。
【譯文】
六三:瞎了眼睛卻要看物,跛了腳卻要行走,這是勉為其難,猶如踩著虎尾巴,終將為虎所傷。這是兇險之事。武人纂奪國政,同樣是兇險之事。
《象辭》說:瞎了眼睛卻要看物,其視力不足以辨物。跛了腳卻要行走,其腳力不足以行路。老虎之所以傷人,因為六三陰爻而居于陽位,所處不當。武人纂奪國政,這是僭越犯上,以六三之位而行九五之志,必遭禍殃。
【注釋】
①眇(miǎo秒),目盲。能,讀為而。《集解》本作而?轉折連詞,猶卻。②大君,國君。武人為子大君,猶吉武人纂政稱君。③位不當也,此以六三爻象、爻位為據,六三,陰爻而居陽位(第三爻為陽位)是所處不當。
【原文】
九四:履虎尾,愬愬①,終吉。
《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譯文】
九四:踩著虎尾巴,但能遇險知懼,最后仍吉利。
《象辭》說:恐懼警惕,終歸于吉,說明雖歷磨難,但志愿得行。
【注釋】
①愬愬(sù訴),恐懼的樣子。
【原文】
九五:夬履①,貞厲。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譯文】
九五:行為急躁莽撞;卜其行事有危險之象。
《象辭》說:行為急躁莽撞,卜其行事有危險之象,但九五陽爻居上卦中位,正當其位。因而雖險不兇。
【注釋】
①沙少海先生說:夬(guai怪)是快的本字。從夬得聲的字,如決等字,大都含有快速的意思。
【原文】
上九:視履①,考祥其旋②。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③,大有慶也。
【注釋】 ’ 。
①視。察看,審慎。履,行為。視履,猶言行為申慎。②考祥,古本作考詳。鄭玄說:“詳,周密也,考詳,考察周密也。”其,猶而。旋,猶反復。③元吉在上,此以上九之爻位為據。上九居一卦之首,像人身居高位,登高招遠,意得志行。
【譯文】
上九:行為審慎,遇事周密面反復地考慮,大吉。
《象辭》說:大吉大利,因為上九之爻居全卦之首。預兆其人將有重大喜慶之事。
周易六十四卦——第十一卦
地天泰第十一
【原文】 泰①:小往大來,吉,亨
【譯文】 泰卦。由小而大,由微而盛,吉利,亨通。
【注釋】 ①泰,卦名。本卦是異卦相疊(乾下坤上)。本卦上卦為坤,為地,地屬陰氣;下卦為乾,為天,天為陽氣。陰氣凝重而下沉,陽氣清明而上升,陰陽交感,萬物紛紜,所以卦名曰泰。泰,通泰。
【原文】《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①,內健而外順②;內君子而外小人③,君長道長;小人道消也。
【譯文】《彖辭》說:“泰:由小而大,由微而盛,吉利,亨通。”因為上卦為坤為地為臣,下卦為乾為天為君。上坤下乾,表示天地交感,萬物各暢其生。君臣交感,志趣和同。內卦為陽,外卦為陰,預示陽氣充實而陰氣消散。乾卦有剛健之德,坤卦有柔順之性,所以說內秉剛健之德而外抱柔順之姿。乾卦喻君子,坤卦喻小人,內乾外坤,這種卦象又顯示君子在朝,小人在野。君子得勢其道盛長,小人失勢其道消退。
【注釋】 ①“內陽’句,泰的內卦為乾,乾為陽;外卦為坤,坤為陰。可見泰卦的卦象是陽氣入于字內,而陰氣退出宇外,所以說“內陽外陰’。②“內健”句,泰的內卦為乾,乾義為健;外卦為坤,坤義為順。像人內秉剛健之德,外抱柔順之態。③“內君子”句,泰的內卦為乾,乾喻君子;外卦為坤,坤喻小人,喻有德君子執政于朝,無德小人摒退于野。
【原文】《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①,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②。
【譯文】《象辭》說:天地交感,是泰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裁度天地運行的規律,輔助天地的造化,從而支配天下萬民。
【注釋】 ①后,《集解》引虞翻曰:“后,君也。”財,當借作裁,裁度。②輔,《集解》引鄭玄曰:“輔,相,助也。’左右,猶言支配。天地之宜,天以四時變化為人們提供耕耘獲藏之時宜,地以山川田澤為人們提供漁獵耕種之地利。《象辭》以人類生存的一切物質條件謂之天地之宜。
【原文】
初九:拔茅茹①,以其匯②。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譯文】
初九:連根撥掉茅草,及其同類。征伐敵人,吉利。
《象辭》說:連根拔掉茅草,徹底征服敵人,吉利,說明志在討伐敵國。
【注釋】
①茹,《集解》引虞翻日:“茹,茅根。”②以,王引之說:“以,猶及也。”匯,種類。
【原文】
九二:包荒①,用馮河②,不遐遺③。朋亡④,得尚于中行⑤。
《象》曰:包荒⑥,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譯文】
九二:用挖空的瓠瓜綁在身上波河,不至于沉沒。錢幣丟失了,在半路上得到別人的幫助。
《象辭》說:其人度量弘大,深得同路人的賞識,這是由于他光明正大呀。
【注釋】
①包,借為匏。荒,空。包荒,猶言將匏瓜挖空。②用,以,即用來。馮(píng憑),與淜聲通。《玉篇》“徒涉曰淜”。③不遐,不至于。《詩?抑》:“不遐有愆。”遺,墜,沉。④朋,朋貝。古人以貝為幣,十枚貝為一朋,朋亡,猶言錢幣丟失。⑤尚,幫助。中行,半道、中途。⑥《象辭》釋“包”為包含,指人的度量。荒,廣大。與經意有異。
【原文】
九三:無平不陂①,無往不復。艱貞②,無咎。勿恤其孚③,于食有福。
《象》曰:無往不復,天地際也④。
【譯文】
九三:平地終將變成坡地,離去必定復返。卜問艱難之事,爻象顯示必能渡過難關,不要擔心被人虜去,而且在飲食上尚有口福。
《象辭》說:離去必定復返,這是天地間的法則。
【注釋】
①平,平地。陂,斜坡。無平不陂,意為大地不是無限平展,總有起伏。②艱貞,是貞艱的倒裝。猶言卜問艱難之事。③恤,擔憂。孚,古俘字。④際,高亨說:“際,當讀為蔡。”《小爾雅?廣詁》:“蔡,法也。”
【原文】
六四:翩翩①,不富以其鄰②,不戒以孚③。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④。
【譯文】
六四:巧言欺人,將給鄰邑帶來災難;不加警戒,即將遇難被虜。
《象辭》說:巧言欺人,禍及鄰人,是說同受損失。不加警戒,遇難被虜,這是因為心地太忠厚了。
【注釋】
①翩翩,借為諞諞,巧言欺人,說大話。②富,借為福。不富,猶言遭殃。以,及,猶言連累。③戒,警惕。以,且,將要。孚,同俘。④愿,忠厚,老實。中心愿,猶言心地忠厚老實。
【原文】
六五:帝乙歸妹①,以祉②,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③。
【譯文】
六五:殷帝乙嫁女于周文王,因而得福,大吉大利。
《象辭》說:得福大吉,因為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行事得中正之道,所行必遂。
【注釋】
①帝乙,殷帝名乙,紂之父。歸妹,猶言嫁女。歸,嫁。妹,少女之通稱。②祉,福。以,及。③“中以行愿”句,此以六五爻位為據。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是謂得處其位,得行其志。
【原文】
上六:城復于隍①。“勿用師”②,自邑告命。貞吝。
《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譯文】
上六:城墻攻破倒塌在護城濠里。“停止進攻”,從邑中傳來命令。卜問得不祥之兆。
《象辭》說:城墻攻破倒塌在護城濠里(本應乘勢攻擊,反命停止進攻),這是邑中傳來的命令錯亂了。
【注釋】
①復,讀為覆,崩塌。隍,沒有水的護城濠。②師,軍隊。用師,猶言采取軍事行動。
周易六十四卦——第十二卦
天地否第十二
【原文】(否)①:否之匪人②,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譯文】 否卦:為小人所隔閡,這是不利于君子的卜占,事業也將由盛轉衰。
【注釋】 ①否字當重,原經文無,今補。否,卦名。本卦是異卦相疊(坤下乾上)。本卦結構正與泰卦相反。此種卦象表示,陽氣上升,陰氣下沉,互不相通,天地閉塞,萬物咽阻,所以卦名曰否。否,《釋文》“閉也,塞也。”②否,隔閡,蒙蔽。匪人,邪人,小人。
【原文】《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①,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譯文】《彖辭》說:“為小人所隔閡,這是不利子君子的卜問,事業也將由盛轉衰”。上卦為乾為天為君,下卦為坤為地為臣。上乾下坤,表示天地互不交感,萬物將閉塞窒息。君臣不交感,國家將要衰微滅亡。外卦為陽為剛,內卦為陽為柔,預示陰氣充沛而陽氣消散,這是外強中干之象。乾卦喻君子,坤卦喻小人,外乾內坤,這種卦象又顯示小人在朝,君子任野。小人得勢其道盛長,君子失勢其道消退。
【注釋】 ①“天地不交”等五句,此釋否卦之卦象所顯示的自然、社會意義,正與泰卦相反,可參見前注。
【原文】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①,不可榮以祿②。
【譯文】《象辭》說:天地隔閡不能交感,萬物咽窒不能暢釜,這是否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在國家政治否塞之時,應思隱居不仕,以崇尚儉約來躲避災難,不要以利祿為榮。
【注釋】 ①儉,儉約。以儉德,猶言以儉約為美德。辟,借為避。②榮,王引之說:“榮,讀為營,惑也。”此說可通。或說榮,這里用如動詞,榮以祿,猶言以利祿為榮。
【注釋】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①,貞吉,亨。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譯文】
初六:連根拔掉茅草,及其同類,占得此爻則吉利,亨通。
《象辭》說:連根拔掉茅草,占得此爻吉利,比喻其志在清理君側,為國盡忠。
【注釋】
①“拔茅”句,此與泰卦初九爻辭同,參見前注。
【原文】
六二:包承①,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譯文】
初六:廚中有肉,這對老百姓來說是吉利,對貴族來說并不是通泰的表現。
《象辭》說:貴族身處窘境,則能心懷懲戒,使其安守本分。
【注釋】
①包,借為庖,庖廚。承,高亨說:“借為脀,烝肉也。”
【原文】
六三:包羞①。 、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②。
【譯文】
六三:廚中有美味。
《象辭》說:心懷羞愧,因為才德不稱其位。
【注釋】
①包,借為庖。羞。饈本字,美味。《象辭》釋“包羞”為“抱羞”,其結構如今之抱恨,抱愧之類·與經意有別。②“位不當”,此以六三爻位為據,六三陰爻而居陽位(第三爻為陽位),是處位不當,像人才德不稱其位o
【原文】
九四:有命①,無咎,疇離祉②?
《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譯文】
九四:君王有賞賜之命,沒有災害,誰能得到賞賜呢?
《象辭》說:君王有賞賜之命,沒有災害,說明君王論功行賞,臣下盡職效力,各行其志。
【注釋】
①有命,君王有賞賜之命。②疇,誰。離,遭遇。社,福。
【原文】
九五:休否①,大人吉②,其亡,其亡,系于苞桑③。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④。
【譯文】
九五:警戒覆亡,貴族王公如此存心則吉利。危險呵,危險,國家命運好像系在柔弱的苞草、桑枝上一樣。
《象辭》說:九五爻辭講貴族王公安不忘危則吉利。因為九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其人憂國憂君,才德正當其位。
【注釋】
①休,高亨說:“休猶怵也,恐懼也。”否,與泰相反,危難。②大人,指貴族王公。③苞,苞草。桑,桑枝。其亡,其亡,系于苞桑,這是比喻的手法,說明國勢阽危,危危欲墜。④“位正當”,此以九五爻像、爻位為據。九五陽爻居上卦中位,是處位得當,喻人才德稱其職位。
【原文】
上九:傾否①,先否,后喜。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譯文】
上九:短暫的惡運,先遇惡運后交好運。
《象辭》說:惡運快終了,好運豈迢遙。命運交變之際,什么力量可以制止呢?
【注釋】
①頃,高亨說:“傾借為頃。頃,頃刻之時間。
周易六十四卦——第十三卦
天火同人第十三
【原文】(同人)①:同人于野②,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譯文】同人卦:聚眾于郊外,將行大事,吉利。有利于涉水渡河,有利于君子的卜問。
【注釋】 ①同人,原經文無,今補。同人,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離下乾上)。本卦上卦為乾,乾為天,為君;下卦為離,離為火,為臣民。此種卦象表明君處于上,而臣處于下,君王號令大眾,大眾擁戴其君。上天下火,喻君王居高臨下,洞察民情,所行皆得體,臣民齊贊同,故卦名曰同人。同人,《說文》:“合會也”。②同人于野,猶言聚眾于郊外,將行大事。
【原文】《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①,而應乎乾②,曰同人。同人曰:“同入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③。文明以健④,中正而應⑤,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譯文】《彖辭》說:同人,六二之爻居于下卦中位,而處于乾卦的下位,像臣民忠于職守,擁戴其君,這是同人的卦象。同人卦辭說:“聚眾于郊外。將行大事,吉利。有利于涉水渡河”,所以皆吉,因為能施行為君的原則。此卦上乾下離有文明剛健之象,九五陽爻居上卦中位,六二陰爻居下卦中位,互相應和,這說明君子光明正大,秉性中和,以正道為準則,以忠君為目的,體察天下的隱衷,統一人民的意志。
【注釋】 ①“柔得位”句,此以六二爻像、爻位為據。六二為陰爻,居陰位(第二爻為陰位),所處又為下卦中位,所以說“得位得中’。②“應乎乾’,本卦上卦為乾,六二居下卦,而擁戴、應和于乾卦,喻臣民擁戴其君。③“乾行”,本卦上卦為乾,乾為君,乾行,即君道。④“文明”句,本卦下卦為離,離為文明之像;上卦為乾,乾有剛健之性。⑤“中正而應”,本卦九五陽爻居上卦中位,六二陰爻居下卦中位,是所處得當,與性相符。
【原文】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①。
【譯文】《象辭》說:同人之卦,上卦為乾為天為君王,下卦為離為火為臣民,上乾下離象征君王上情下達,臣民下情上達君臣意志和同,這是同人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于火,明燭天地,照亮幽隱,從而去分析物類,辨明情狀。
【注釋】 ①類,甩如動詞,分析,區別。族,族類,種類。辨,辨別。物,物類,又統指物象人事。
【原文】
初九:同人于門①,無咎。
《象》曰:出門同人②,又誰咎也。
【譯文】
初九:聚集大眾于王門,將行大事,沒有災禍。
《象辭》說:君王走出王門與國人打成一片,誰又會遭受災禍呢?
【注釋】
①同人,聚合大眾。門,王門。《周札?司徒》:”若國有大故,則致萬民于王門。”大故,重大的變故、事情。此卦專講戰爭,初九及六二所記敘的場面當為戰前占筮決疑,卜禱吉兇。②《象辭》釋此句,與經意稍有區別。同人,猶言與大眾會同融洽。
【原文】
六二:同人于宗①,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②。
【譯文】
六二:聚同族于宗廟,卜禱兇吉,因為面臨艱難。
《象辭》說:僅僅聚同族于宗廟,這是狹隘的宗法原則。
【注釋】
①宗,宗廟。③吝,狹隘。
【原文】
九三:伏戎于莽①,升其高陵,三歲不興②。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③?
【譯文】
九三:將軍隊隱蔽在深山密林,并且占領了制高點,但長時期不能取勝。
《象辭》說:將軍隊隱蔽在深山密林,因為敵人太強大。長時期不能取勝,怎能有所作為呢?
【注釋】
①伏,埋伏。戎,武裝、軍隊。莽,草叢,這里泛指草叢密林。②興,起,舉,這里指克服,拔取。三歲,指多年。③安,疑問副詞,猶言怎能。行,耔為,作為。
【原文】
九四:乘其墉①,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②。
【譯文】
九四:爬上了敵人的城墻,城還沒有攻下來,繼續攻打才能獲勝。
《象辭》說:爬上了敵人的城墻,從道義上講應該停士攻城。之所以繼續攻打為吉利,因為困守之敵可能逞其狡詐。
【注釋】
①乘,登。墉,城墻。②則,借為側,反側,猶言反復無常。
【原文】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后笑①,大師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譯文】
九五:聚集起來的大眾先哭號后歡笑,因為大軍及時增援,大獲勝仗。
《象辭》說:聚集起來的大眾之所以先哭后笑(戰斗轉敗為勝),因為筮遇此爻,九五居上卦之中位,像人得貞正之道,勢必化兇為吉。大軍會師,是說我軍壓倒了敵人。
【注釋】
①號眺。嚎眺,哭號。
【原文】
上九:同人于郊,無悔①。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注釋】
①郊,邑外為郊。無悔,貞兆辭。侮,悔咎。本卦是講戰爭的專卦。初九、六二講戰前卜禱,九三、九四、九五講幾次戰斗的經過,依其結構發展。此處“同人予郊”,當為聚眾祭神,祝賀勝利。
【譯文】
上九:聚眾于郊外,致祭于神靈祝賀勝利,自然沒有悔咎。
《象辭》說:聚眾于郊外,援助不廣,尚不得行其志。
周易六十四卦——第十四卦
火天大有第十四
【原文】 大有①:元亨。
【譯文】 大有卦:昌隆通泰。
【注釋】 ①大有,卦名。本卦是異卦相疊(乾下離上)。上卦為離,離為火,下卦為乾,乾為天。喻火燭高舉,明鏡高懸,彰美忠善,洞察奸邪,如此則政治清明,國運昌盛,所以卦名曰大有。有,《詩?有駜》:“歲其有。”毛傳:“豐年也。”可知有,即豐收。
【原文】《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①,而上下應之曰大有②。其德剛健而文明③,應乎天而時行④,是以“元亨”。
【譯文】《彖辭》說:大有,六五之受居上卦中位,處尊貴之位得貞正之道,而且上下五陽爻與之和應,像人臣居極位,行事貞正,群僚和洽,事業有成。所以說大有。此種卦象顯示:人有剛健文明之德,順應天道,依時行事,所以說:“昌隆通泰”。
【注釋】 ①“柔得尊位”句,此以六五爻象、爻位為據。六五,陰爻,性柔順,居于上卦中位,乾之中位為尊貴之位,所以說,柔得尊位而大中。②“上下應之”句,此以全卦之象為據。大有六五陰爻居上卦中位,其余五陽爻圍繞于它,所以說上下應之。③“其德剛健”句,大有下卦為乾,乾性剛健,上卦為離,離義文明,像人品德剛健光明。④“應乎天”句,大有下卦為乾。乾為天。天之運行遵四時之序,像人所行遵天道而順時宜。
【原文】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①,順天休命②。
【譯文】《象辭》說:本卦下卦為乾為天,上卦為離為火,火在天上,明燭四方,這是大有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于火,洞察善惡,抑惡揚善,從而順應天命,祈獲好運。
【注釋】 ①遏,《爾雅?釋詁》:“遏,止也。”即制止。揚,表彰,發揚。②休,《爾雅?釋詁'。“休,美也。”休命,佳運。
【原文】
初九:無交害①,匪咎,艱則無咎。
《象》曰:大有初九,無交害也。
【譯文】
初九:不要彼此侵害,即沒有災禍,既使處于艱難之中,也沒有災禍。
《象辭》說:大有初九爻辭說,不要彼此侵害。
【注釋】
①無,用同毋。表示禁止的否定副詞。交害,彼此侵害。
【原文】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
《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①。
【譯文】
九二:用大車裝物載人,有明確的目的地,沒有災禍。
《象辭》說:用大車裝物載人,物積于車中不會散失。
【注釋】
①敗,失散,丟失。
【原文】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①。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譯文】
九三:天子宴請公侯。小人則不能參與。
《象辭》說:天子宴請公侯,(小人不能參與)因為小人參與國政,將是國家的禍害。
【注釋】
①公,這里指群臣。亨,即亨,當作饗,宴會。
【原文】
九四:匪其彭①,無咎。
《象》曰:匪其彭,無咎,明辯晰也。
【譯文】
九四:用曝曬男巫來求雨,旱情嚴重,但沒有災禍。
《象辭》說:反對壞人壞事沒有災禍,因為明于考察辨析。
【注釋】
①匪其彭,沙少海先生說:“匪,借為昲(fèi)。《廣雅?釋詁》‘昲,日暴也。’彭,借為尪(wāng)。虞翻本作尪,跛足男巫。古時天旱,往往把巫尪放在烈日下曬,甚至用火燒,叫他求雨。”《象辭》解“匪”為反對,
解“尪”為邪惡,匪其彭,猶言反對邪惡。為經意有出入。
【原文】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①,吉。
《象曰:厥孚交如②,信以發志也③。威如之吉,易而無備也④。
【譯文】
六五:來犯之敵被緊緊捆綁,嚴厲懲罰,吉利。
《象辭》說:其人誠信坦白,因為他以誠信來表現自己的志向。威服眾人之所以吉利,因為眾人敬畏,則能平安而不困憊。
【注釋】
①厥,其。孚,同俘。交,同絞,猶言捆綁。威,用如動詞,脅迫,懲罰。如,形容詞詞尾。②《象辭》釋“孚”為誠信,釋“交”為皎,潔白,坦白。③發,表明,發志,猶言表達志向。④備,借為憊,困憊。
【原文】
上九: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白天祐也。
【譯文】
上九:上天保祐,吉利,無所不順利。
《象辭》說:大有是大吉大利之卦,因為得到上天的保祐。
周易六十四卦——第十五卦
地山謙第十五
【原文】 謙①:亨。君子有終。
【譯文】 謙卦。通泰。筮遇此卦,君子將有所成就。
【注釋】 ①謙,卦名。本卦是異卦梧疊(艮下坤上)。本卦內卦為艮,艮為山;外卦為坤,坤為地。高亨說:“地卑而山高,地申有山,是內高而外卑。謙者才高而不自許,德高而不自矜,功高而不自譽,位高而不自傲,皆是內高外卑,是以卦名曰謙。”謙,《玉篇》:“讓也。”
【原文】《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①。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②,君子之終也。
【譯文】《彖辭》說:謙卑,則亨通。天的法則是,陽氣下降,生成萬物,使世界充滿光明。地的法則是,陰氣上升,與陽氣交感,使自然循環演化。天的原則是虧損那盈滿的,培補那虛缺的。地的原則是侵蝕那盈滿的,增益那卑微的。鬼神的原則是侵害那盈滿的,降福于謙虛的。人的原則是疾恨那盈滿的,喜歡那謙遜的。謙慮的品德,使尊貴者得到尊敬,使卑微者不可欺壓。這是君子獲得善報的原因。
【注釋】 ①濟,《爾雅?釋詁》:“濟,成也。”猶言生成。②光,光榮,榮耀。逾,跨越,這里指侵凌。
【原文】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①,稱物平施②。
【譯文】《象辭》說:本卦外卦為坤為地,內卦為艮為山,地中有山,內高外卑,居高不傲,這是謙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以謙讓為懷,裁取多余昀,增益缺乏的,衡量財物的多寡而公平施予。
【注釋】 ①裒(póu),《釋文》:“裒,鄭、荀、董、蜀才作捋。云,‘取也’。”②稱,《說文》:“銓也。”“衡也。”平,公平。施,施舍。
【原文】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①,吉。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②。
【譯文】
初六:謙讓,再謙讓,這才是君子的風度。具有這種品德,即使冒險涉水過河,也是吉利的。
《象辭》說:十分謙讓的君子,就是從謙讓入手進行自我修養。
【注釋】
①用,猶利。②卑,謙卑。牧,《說文》:“牧,養牛人也。”養牛謂牧,人的自身休養亦可稱牧。
【原文】
六二:鳴謙①,貞吉。
《象》曰:“鳴謙貞吉②”,中心得也③。
【原文】
六二:明智而謙讓,卜問得吉兆。
《象辭》說:明智而謙讓,心正而吉利,因為六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像人守中正之道。
【注釋】
①嗚謙,沙少海先生說:“嗚,聲假為明”。明謙,狁言明智的謙讓。②爻辭“貞吉”為貞兆辭。‘貞,卜問。《象辭》釋“貞”為中正。③中心得,猶言心得中。此以六二爻象、爻位為據。
【原文】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譯文】
九三:勤勞而謙讓,這樣的人將有好結果,凡事吉利。
《象辭》說:勤勞而謙讓的君子,萬民敬服。
【原文】
六四:無不利,撝謙①。
《象》曰:無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譯文】
六四:無所不利,只要奮勇直前而又謙虛謹慎。
《象辭》說:無所不利,只要奮勇直前而又謙虛謹慎,因為這樣才不會違犯法則。
【注釋】
①撝(huī),沙少海先生說:“聲借為揮。《說文》:‘揮,奮也。’”即奮勇。
【原文】
六五:不富以其鄰①,利用侵伐,無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譯文】
六五:貧窮是由于敵國的侵掠,應該對之討伐,無所不利。
《象辭》說:筮遇此爻有利于征戰討伐,因為是征討不服從王命的人。
①不富,即貧窮。以,因為。鄰,鄰邑,鄰國。
【原文】
上六:鳴謙①,利用行師征邑國②。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注釋】
①嗚謙,即明智而謙讓。詳見前注。②行師,猶言出征。邑國,諸侯封國。
【譯文】
上六:明智而謙讓,出兵征伐邑國自然獲勝。
《象辭》說:明智而謙讓,尚不能感化邑國得行其志,就可以出兵征討邑國。
周易六十四卦——第十六卦
雷地豫第十六
【原文】 豫①:利建侯、行師。
【譯文】 豫卦:有利于封侯建國,出兵打仗。
【注釋】 ①豫,卦名。本卦羿卦相疊(坤下震上)。本卦下卦為坤為地,上卦為震為雷。古人認為天暖之時,雷生予地,大**動,萬物破土萌芽;天寒之時,雷入于地,大地凝重,萬物伏蟄潛藏。雷依時而出入,預示春冬之來臨,所以卦名曰豫。豫,《廣雅?釋言》:“早也。”《禮記?學記》:“禁于未然之謂豫。”
【愿文】《彖》曰:豫,剛應而志行①,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②。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③。圣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④,義大矣哉。
【譯文】《彖辭》說:豫卦的結構為五陰爻和應一陽爻,象征著弱者服從強者,強者能夠貫徹實行自己的意志。下卦為坤為地,意味著順,上卦為震為雷,意味著動,豫卦的意義是順時而動。正因為豫卦的意義在于順時而動,所以天地尚能隨和其意,何況“封侯建國,出兵打仗”這類事情呢?天地能順時而動,日月運行無差錯,四時循環無訛誤。圣人能順時而動,刑罰清明,萬民服從。豫卦所蘊含的“順時而動”的哲理,其意義是偉大的。
【注釋】 ①“剛應”句,《彖辭》作者認為,豫之九四為陽爻,為剛,其余五爻為陰,為柔,上下五柔和應一剛,比喻強者有統領眾人,貫徹自己的意志。②如,《說文》:“如,隨從也。”③過,錯,差錯。忒,《釋文》引鄭注云:“忒,差也。”即訛誤。④豫之時,指豫卦所蘊含的順時而動的哲理。
【愿文】《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①,以配祖考②。
【譯文】 《象辭》說:本卦上卦為震,震為雷,下卦為坤,坤為地。春雷轟鳴,大**動,催發萬物,這是豫卦的卦象。先王觀此卦象,取法于聲滿大地的雷鳴,制作音樂,歌功頌德,光榮歸于上帝,光榮歸于祖考。
【注釋】 ①殷,《集解》引鄭玄曰:“殷,盛也。”薦,進獻。殷薦,猶言隆重地進獻。②配,猶獻。《漢書?藝文志》引配作享,享亦獻。考,父死稱考。祖考,泛指先人。
【原文】 初六:鳴豫①,兇。
《象》曰:初六鳴豫,志窮兇也。
【譯文】 初六:津津樂道于荒淫享樂,兇險。
《象辭》說:初六爻辭講,津津樂道于荒淫享樂,其人意志必消退,身名必敗裂。
【注釋】 ①鳴,鳴叫,猶言津津樂道,喋喋不休。豫,借為娛,享樂。
【原文】 六二:介于石①,不終日。貞吉。
《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譯文】 六二:夾在石縫中,幸而不到一天就被人救出。卜問得吉兆。
《象辭》說:磨難不足一日即解除,卜問得吉兆,因為六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像人得中正之道。
【注釋】 ①介,夾。終日,猶言一整天。
【原文】 六三:盱豫①,悔,遲②,有悔。
《象》:盱豫有悔,位不當也。
【譯文】 六三:懶散游樂,將招致后悔;再加上懈怠大意,那就后悔莫及。
《象辭》說:懶散游樂,將招致后悔,因為六三之爻居于陽位,是處置不當,像人之行事與所處地位不相稱。
【注釋】 ①盱,沙少海先生說:“盱(xū),通紆、迂等字,訓緩慢。”②遲,遲緩,懈怠。
【原文】 九四:由豫①,大有得。勿疑朋盍簪②。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譯文】 九四:田獵取樂,大獲鳥獸。筮遇此爻,勿疑友人多嘴而讒己。
《象辭》說:田獵取樂,大獲鳥獸,說明獵獲甚多,如愿以償。
【注釋】 ①由,高亨說:“由疑當作田,形似而誤。”②朋盍簪,高亨說:“朋,朋友。盍,借為嗑,多言也。簪借為譖,為讒,進惡言以毀人也。”
【原文】 六五: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貞疾①,乘剛也②。恒不死,中未亡也③。
【譯文】 六五:卜問疾病,長時間內不會死去。
《象辭》說:六五爻辭講患病,因為六五陰爻居于九四陽爻之上,犯了柔乘剛之象。“長時間不會死去”,因為六五之爻居于上卦中位,正當不死之象。
【注釋】 ①貞,《象辭》釋為中,貞疾,猶言患病,與經意不符。②乘剛,此以六五、九四爻象、爻位為據。六五陰爻,為柔,處于九四陽爻(為剛)之上,所以說乘剛。乘,凌駕。③中未亡,此以六五爻位為據。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其所處得當,得不死之象。
【原文】 上六:冥豫①,成有渝②,無咎③。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長也。
【譯文】 上六:末日將至尚且享樂,已成之事也將毀敗。
《象辭》說:末日將至尚且享樂,以此居上位,怎能長久。
【注釋】 ①冥,晚,這里指末日。②成,成就,指已成之事。渝,變,變故。③無咎,高亨說:“無咎二字疑是衍文。 《象傳》以‘何可長也’釋爻辭之‘成有渝’,未釋爻辭之‘無咎’,且‘何可長也’與‘無咎’競相矛盾,足證《象傳》作者所據《易經》本無‘無咎’二字。”此說有理。
周易六十四卦——第十七卦
澤雷隨第十七
【原文】 隨①:元亨,利貞,無咎。
【譯文】 隨卦:大吉大利,卜得吉兆,沒有災害。
【注釋】 ①隨,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兌上)。本卦上卦為兌,兌義為悅;下卦為震,震為動。君王有所舉動,而能取悅眾心。說明臣民擁裁君王。服從君王意旨,如影之隨形,如響之應聲,所以卦名曰隨。隨,《說文》:“從也。”《廣雅?釋詁》:“隨,順也。”
【原文】《彖》曰:隨,剛來而下柔①,動而說,隨。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
【譯文】《彖辭》說:隨卦:下卦為震,震為剛,上卦為兌,兌為柔,這是陽剛居于陰柔之下,君王下禮臣民,臣民擁戴君上,君王有所舉動,臣民樂于聽從,因而卦名為隨。隨卦具有盛大、亨美、利物、貞正的品德,因而無過失。天下萬事在于隨時而行,“隨時”的意義是偉大的。
【注釋】 ①“剛來”句,本卦下卦為震,為陽,為剛;上卦為兌,為陰,為柔。震下兌上,是剛居柔下,以喻尊貴君子降位屈尊,下禮臣民。
【原文】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①。
【譯文】《象辭》說:本卦下卦為震,震為雷,上卦為兌,兌為澤;雷入澤中,大地寒凝,萬物蟄伏,是隨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于隨天時而沉寂的雷聲,隨時作息,向晚則入室休息。
【注釋】 ①晦,《集解》引翟元曰:“晦者,冥也。”即暮夜。向晦,猶言向晚。宴,《說文》:“宴,安也。”宴息,猶言安息,休息。
【原文】
初九:官有渝①,貞吉。出門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初九:館舍時里發生事故,筮遇此爻則吉,出門同行都得好處。
《象辭》說:官吏把事情辦壞了,歸從正道則吉利。出門同行都得好處,這是不失正道的緣故。
【注釋】
①官,古館字.館舍。《象辭》解釋官如官吏。渝,變,變故。《象辭》釋“渝”為失敗,與經意有異。
【原文】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①。
《象》曰:系小子,弗兼與也。
【譯文】
六二:抓住了未成年的奴隸,跑了成年的奴隸。
《象辭》說:抓住了小的,跑了大的,意思是兩者不能兼得。
【注釋】
①本卦內容比較專一,多記錄商旅之事,主要是奴隸的販買情況。此爻為追捕奴隸的記錄。以下各爻則記錄了押送俘虜,將俘虜用作人牲的社會慘象。《象辭》作者不了解這一社會實際,用儒家理論,將各爻解釋成一般性生活道理的反映。
【原文】
六三:系丈夫,答小子。隨有求得①。利居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②。
【譯文】
六三:抓住了成年奴隸,跑了未成年奴隸。希望無失不如現得。筮遇此爻,卜問居處則吉利。
《象辭》說:抓了大的,跑了小的,其志在于追逐大的,舍棄小的。
【注釋】
①隨,追隨,這里指追求,占有。九四爻辭“隨有獲”,其意略同。②舍,舍棄。下,與上對言,價值高低大小之謂。
【原文】
九四: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①,以明②,何咎?
《象》曰:隨有獲,其義兇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注釋】
①孚,同俘。道,道路。《象辭》釋“孚”為忠信,“道”為正道、道義。②以,因為。明,明智。
【譯文】
九四:追名逐利,貪多務獲,卜問得兇兆。押送俘虜上路,明于約束,沒有災難。
《象辭》說:追名逐利,貪多務獲,這種人遭遇兇險是應該的。謹守信用,嚴守正道,這是明察事功的結果。
【原文】
九五:孚于嘉,吉①。
《象》曰:孚于嘉,吉,位中正也②。
【譯文】
九五:俘虜了不少嘉人,吉利。
《象辭》說:信守中正之道,諸事吉利,因為九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守中正之道。
【注釋】
①孚,同俘。《象辭》釋“孚”為信守。嘉,李鏡池認為是小國名。
《象辭》釋為嘉美,即中正之道。②位中正,此以九五爻象、爻位為據,九五,陽爻,居上卦中位,是謂得位。
【原文】
上六:拘系之,乃從維之①。王用亨于西山②。
《象》曰:拘系之,上窮也。
【譯文】
上六:將俘虜拘禁起來,緊緊捆綁,周文王將他們作為人牲在西山祭祀神靈。
《象辭》說:被捆綁拘禁,因為上六居一卦之盡頭,像人處于窮困之境地。
【注釋】
①拘系,拘禁。維,捆綁。之,指代俘虜。②王。周文王。西山,在鎬京之西,故稱西山。亨,即享字,祭祀。全句說同文王在西山用俘虜作人牲,祭祀神靈。
周易六十四卦——第十八卦
山風蠱第十八
【原文】 蠱①: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②。
【譯文】蠱卦:大吉大利。利于涉水渡河,但須在甲前三日之辛日與甲后三日之丁日啟程。
【注釋】 ①蠱,卦名。本卦是異卦相疊(巽下艮上)。本卦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巽,巽為風。高山沉靜,喻賢人穩居其位;風行山下,喻百姓蒙受教化。于是賢愚得位,風吹草偃,國事可為,功業可就,所以卦名曰蠱。蠱,《廣雅?釋詁》:“事也。”②先甲三日,即甲日前三天,即辛日。后甲三日,即甲日后三天,即丁日。高亨說:“我國上古歷法:每年十二月(有閏月,置歲末)。每月三旬。每旬十日,以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字記之。每旬之第一日為甲日,第二日為乙日,第三日為丙日,余以類推。據甲骨刻辭,殷代已用此歷法。”
【原文】《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譯文】《彖辭》說:蠱,上卦為艮,艮為剛,下卦為巽,巽為柔,所以說剛上而柔下。下卦為巽,義在謙遜,上卦為艮,義在靜止,所以說謙遜而沉靜,所以卦名為蠱。“蠱卦,弘大通泰”,這是天下大治之象。“利于涉水渡河”,此行乃有所事事。“甲前三日為辛日,甲后三日為丁日,從辛至丁共七日”,“七”正是易卦爻數的
循環周期,這是以天道運行為依據的。
【注釋】 ①天行,天道。卦辭“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其間為七日。高亨說:“《彖》傳以為天道至七而復,蓋以天道之四時為據。以古代之氣候學言之:春夏陽氣處于統治地位時期共為六個月。秋冬為陰氣處于統治地位時期,共為六個月。陰氣自正月起,退出統治地位,至七月(正月后第七個月)又進入統治地位,是陰氣至七而復。陰陽二氣皆至七個月而復,終則又始,循環不已,即《彖》傳所指‘終則有始,天行也’。”易卦爻數為六,依次上升至第七爻,則復于原爻,這也是依據至七而復的“天道”。
【原文】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巽為風,賢人如山居于上,宣布德教施于下,所謂山下有風,這是巽卦盼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于吹拂萬物的風,從而振救萬民,施行德教。
【原文】
初六:干父之蠱,有子考①。無咎,厲,終吉。
《象》曰:干父之蠱,意承考也。
【譯文】
初六:繼承父業,有一個孝順的兒子,固然沒有災害,即使遇到危險,最后乃吉利。
《象辭》說:繼承父業,意思是繼承其父遺志。
【注釋】
①干,借為貫。《爾雅?釋詁》:“貫,習也”。習,即繼承。蠱,《序卦》:“蠱者,事也。”考,于省吾說:“考、孝金文通用。有子考即有子孝。”《象辭》釋考為父,與經意有出入。
【原文】
九二:干母之蠱①,不可貞。
《象》曰:干母之蠱,得中道也。
【譯文】
九二:繼承母業,則吉兇不可卜問。
《象辭》說:繼承母業,九二處下卦中位,爻象顯示其人得中正之道。
【注釋】
①干母之蠱,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婦女沒有地位,受剄輕蔑歧視,兒子如果繼承母親的意旨則為不吉利。但《象辭》釋此爻辭顯與經意不合,蓋以九二爻位為據。
【原文】
九三:干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也。
《象》曰:干父之蠱,終無咎也。
【譯文】
九三:繼承父業,即使稍有過錯,也不會出大問題。
《象辭》說:繼承父業,最終不會遭逢災難。
【原文】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①。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②。
【譯文】
六四:光大父業,施行起來困難重重。
《象辭》說:光大父業(困難重重),施行之中未盡得當。
【注釋】
①裕,發揚,光大。吝,艱難。②得,得當。《禮記?大學》:“慮而后能得。”鄭注:“得,謂得事之宜
也。”
【原文】
六五:干父之蠱,用譽①。
《象》曰:干父用譽,承以德也。
【譯文】
六五:繼承父業,博得了贊譽。
《象辭》說:繼承父業而博得了贊譽,因為繼承了其父的美好品德。
【注釋】
①用,利。譽,贊譽,這里甩如動詞,猶博取贊譽。
【原文】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①。
【譯文】
上九:不服務于王侯,因為其人看重自身價值。
《象辭》說:不服務于王侯,這種志趣可以效法。
【注釋】
①則,榜樣,楷摸,這里用如動詞,猶言效法。
周易六十四卦——第十九卦
地澤臨第十九
【原文】 臨①: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兇②。
【譯文】 臨卦:大吉大利,吉利的卜問。到了八月,可能有兇險。
【注釋】 ①臨,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兌下坤上)。本卦上卦為坤,坤為地,為堤岸;下卦為兌,兌為澤。堤岸高出大澤,大澤容于大地,比喻君王親臨天下,包容萬民,治彈邦國。所以卦名曰臨。臨,居高臨下之謂。又,臨,《國語?周語》賈逵注:“治也。”②至于八月,有兇。易卦以至七而復為天地運行的循環周期。陰陽二氣各盛于七月,至第八個月則消退讓位。天道如此,國運人事亦如此,盛衰有期,興代不已。在易卦看來,元亨之貞,至于八月則轉亨為兇,這是一種普遍的原則。
【原文】《彖》曰:臨,剛浸而長①,說而順,剛中而應②。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兇”,消不久也。
【譯文】《彖辭》說:臨,就是說陽氣漸生漸長,漸漸居臨于上。下卦為兌,義為悅,上卦為坤,義為順,喻指秉性和平,態度溫順。九二為陽爻,居下卦的中位,六五為陰爻,居上卦的中位,兩同位爻互相和應。這種卦象綜合起來表現了臨卦弘大、亨美、貞正的品德和含蘊。也體現了天的原則。至于說“到了八月,可能有兇險”,因為盛勢不可能持久,陽剛不可能常盛。
【注釋】 ①浸,程頤說:“浸,漸也。”猶今言逐步發展。剛浸而長,此以初九、九二之爻象為據,初九陽爻為剛,漸次伸長,而致于第二位,像陽剛之氣漸漸生長,君子之道逐步得勢。②“剛中而應”句,《彖辭》認為九二陽爻性剛,居下卦中位,是謂剛中,六五陰爻性柔,居上卦中位,與九二陽位同處中位,是同位之爻相互和應。
【原文】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譯文】《象辭》說:本卦下卦為兌為澤,上卦為坤為地,堤岸高出大澤,河澤容于大地,這是臨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君臨天下,教化萬民,覃恩極慮,保容萬民,德業無疆。
【原文】
初九:咸臨①。貞吉。
《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譯文】
初九:以感化的政策治民。卜問得吉兆。
《象辭》說:以感化的政策治民,治道貞正,自然吉利,因為居心端正,作風正派。
【注釋】
①咸,聲假為感。王弼說:“咸,感也。”這里指感化政策。
【原文】
九二:咸臨①,吉,無不利。
《象》曰:咸臨,吉,無不利,未順命也。
【譯文】
九二:用溫和的政策治民,吉利,無不吉利。
《象辭》說:用溫和的政策治民,吉利,無不吉利,因為百姓尚未馴化從命。
【注釋】
①成臨,與初九爻辭有異。此“咸”當借為諴。《說文》“諴,和也。”即溫和,和洽。
【原文】
六三:甘臨①,無攸利。既憂之,無咎。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②。既憂之,咎不長也。
【譯文】
六三:用壓服的政策治民,沒有什么好處。如果有所憂悔,災禍可以消除。
《象辭》說:用壓服的政策治民,正如六三陰爻不當居陽位一樣,這樣的君王不是稱職的君主。如果能有所憂悔,其災禍則可消除。
【注釋】
①甘,當讀為鉗,鉗制壓迫。②位不當,此以六三爻象、爻位為據,六三陰爻而居陽位,是處位不當。
【原文】
六四:至臨①,無咎。
《象》曰:至臨,無咎,位當也②。
【譯文】
六四:親自理國治民,沒有害處。
《象辭》說:親自理國治民,沒有害處,正如六四陰爻居陰位一樣。這樣的君王是稱職的君王。
【注釋】
①至臨,猶言親臨,親自理政治事。②位當,此以六四爻象、爻位為據。六四陰爻而居陰位(第四位為陰位),
 
是為當位。
【原文】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①,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譯文】
六五:以明智治民,得君王之體,自然吉利。
《象辭》說:得君王之體,因為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行事得中正之道。
【注釋】
①知,同智,明智。大君,國君。
【原文】
上六:敦臨①,吉,無咎。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
【注釋】
①敦,惠棟說:“敦,厚也。”
【譯文】
上六:以敦厚之道治民,吉利,自然無災禍。
《象辭》說:以敦厚之道治民,吉祠,因為敦厚誠實之意存于內心。
周易六十四卦——第二十卦
風地觀第二十
【原文】 觀①。盥而不薦,有孚颙若②。
【注釋】 ①觀,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坤下巽上)。本卦下卦為坤,坤為地;上卦為巽,巽為風,風行大地,吹拂萬物,喻君王巡視邦國,觀察民情,施行德教,風化社會,所以卦名曰觀。觀,《說文》:“諦視也。”含觀察、觀看二義。②盥,當讀為灌,祭祀時用酒灌地以迎神。薦,獻,指獻牲。孚,同俘。颙(yóng),《說文》:“大頭也。”孚顧,指俘虜的頭被打腫了。
【譯文】觀卦:祭祀時灌酒降神而不獻人牲,因為用作祭祀的俘虜的頭部腫了,不能用作祭品。
【原文】《彖》曰:大觀在上①,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②,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③,下觀而化也④。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⑤。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譯文】《彖辭》說:君王在上,遍觀臣民。下卦為坤,義為柔順,上卦為巽,義為謙遜,觀卦有柔順謙遜的品德。九五、六二各居上、下卦的中位,像君臣守中正之道,而九五陽爻居于群陰爻之上,喻君王俯察民情,所以卦名為觀。“國君祭神,灌酒而不獻牲,但是虔誠而又肅敬。”臣民觀摹而感化。看到四時運行井然有序,就能觀察到上天神秘的原則。圣人根據神道來制定教化萬民的理論體系,天下就能馴化服從。
【注釋】 ①大觀,遍觀,普遍觀察。②中正以觀天下,此以九五、六二爻象爻位為據。觀的九五為陽爻而居上卦中位,六二為陰爻而居下卦中位,是為得位,像君臣各得其位,各司其職,所以說“中正”。九五陽爻之下分列四陰爻,像君臨萬民,俯祭民情,所以說“觀天下”。③《象辭》釋“孚”為誠信,釋“颙”為恭敬,與經意不符。④下,臣民。化,感化。⑤忒,《集解》引虞翻曰:“忒,差也。”
【原文】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①,觀民,設教。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巽為風,下卦為坤為地,風行大地吹拂萬物,這是觀的卦象。先王觀此卦象取法于周流八方的風,從而巡視邦國,觀察民情,推行教化。
【注釋】 ①省,《說文》:“省,視也。”方,邦國。
【原文】
初六:童觀①,小人無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譯文】
初六:愚蠢近視,對一般百姓來講尚無大礙,但對于擔負政治責任的君子來說,將會鑄成大錯。
《象辭》說:初六爻辭講,愚蠢近視,這正是小人們的思想特征。
【注釋】
①童,孩童,這里喻指幼稚無知。
【原文】
六二:闚觀①,利女貞。
《象》曰:闚觀女貞②,亦可丑也。
【譯文】
六二:囿于一孔之見,這是有利于女人的貞兆。
《象辭》說:女人窺視男人,即使操行貞正,亦屬可丑的行為。
【注釋】
①闚,寫窺同,窺觀,猶言從門縫或孔穴中視物,即一孔之見。②闚觀,《象辭》釋為女人暗中觀察男人,把經意中屬于認識論范疇的觀察狹隘化了。
【原文】
六三:觀我生進退①。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譯文】
六三:觀察親族的思想動向,從而決定為政的措施。
《象辭》說:觀察親族的思想動向,從而決定為政的措施,這才未失去用人行政的正道。
【注釋】
①我生,猶本姓,這里泛指親族。
【原文】
六四:觀國之光①,利用賓于王②。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③。
【譯文】
六四:觀察國家政績風俗的輝煌表現。筮遇此爻,有利于朝覲君王。
《象辭》說:觀察國家政績風俗的輝煌表現,此來者為國賓。
【注釋】
①國之光,國家最可寶貴,最可玄耀的東西。②賓,賓客。這里用如動詞,指作客。賓于王,猶言朝覲君王。
③尚,即上。尚賓,即上賓,猶言王室之賓客,國賓。
【原文】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譯文】
九五:善于觀察親族之意向,君子可以無過錯。
《象辭》說:觀察親族之意向,就是觀察天下萬民的意向。
【原文】
上九:觀其生①,君子無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注釋】
①其,他。其生,猶言他姓,與我生相對而言,泛指其他氏族,部落。
【譯文】
上九:觀察其他部族的意向,君子可以無過錯。
《象辭》說:觀察其他部族的意向,是因為尚未全面摸清情況,心不踏實,決心難下。
周易六十四卦——第二十一卦
火雷噬嗑第二十一
【原文】 噬嗑①;亨。利用獄。
【譯文】 噬瞌卦:通泰。利于訟獄。
【注釋】 ①噬嗑,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離上)。上卦為離,離為陰卦;下卦為震,震為陽卦。陰陽相濟,剛柔相交。像剛齒破物,柔舌試味,齒舌配合,去粗取精,比喻人恩威并用,嚴明結合。所以卦名曰噬嗑,即咀嚼。【原文】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①。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②。柔得中而上行③,雖不當位,“利用獄”也。
【譯文】《彖辭》說:口中含物而咀嚼之,所以卦名為噬瞌。其卦辭說:“通泰”。本卦下卦為震為雷為陽,上卦為離為電為陰,所以說剛柔相濟,雷電交合,光彩炳然。喻人敢于行動,而明察機宜。六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六五居上卦中位,陰柔居處恰當而漸次上升,雖六三、六五陰爻處于陽位,但無大礙,所以說:“訟獄仍能取勝”。
【注釋】 ①頤,腮。頤中有物,猶言口中含物而咀嚼之。②“雷電合”句,本卦下卦為震,震為雷,上卦為離,離為電。下震上離是為“雷電合”。章,顯明,此處指雷電閃熠。喻人行動明察。③“柔得中”句,本卦六二、六五陰爻為柔,分居上下卦的中位,是為柔得位。六二、六三、六五皆為陰爻,由六二而漸次上升至第五位是為柔上行。
【原文】 《象》曰:電雷①,噬嗑。先王以明罰勑法②。
【譯文】《象辭》說:本卦下卦為震為雷,上卦為離為電,雷電交合是噬嗑的卦象。先王觀此卦象,取法于威風凜凜的雷、照徹幽隱的電,思以嚴明治政,從而明察其刑罰,修正其法律。
【注釋】 ①電雷,原作雷電。據項安世引漢石經移正。本卦上卦為離為電,下卦為震為雷,先電后雷,詞序當如此。②勑,《釋文》:“勑,《字林》作敕。鄭云:‘勑猶理也。’一云‘整也’。”修正,整理。
【原文】 初九:屨校滅趾①,無咎。
《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
【譯文】初九:拖著刑具,磨破了腳趾,但沒有大的災難。
..《象辭》說:拖著刑具,磨破了腳趾,小懲則可大戒,使之不重犯過錯。
【注釋】①屨,漢帛書《周易》作“句’,屨、句古通用,均當作婁,曳、拖之意。校,術制囚人的刑具,加于頸者謂之枷,加于手者謂之梏,加于足者渭之桎,通謂之校。這里的校,指桎。滅,傷破、磨破。
【原文】六二:噬膚滅鼻①,無咎。
《象》曰:噬膚滅鼻,乘剛也②。
【譯文】六二:大吃鮮魚嫩肉,遭受割鼻之刑,但沒有大難。
《象辭》說:大吃鮮魚嫩肉,遭受割鼻之刑,因為六二之爻居于陽爻之上,像人享受非分之福。
【注釋】①噬,嚙,咀嚼。膚,《釋文》引馬融注:“柔脆肥美曰膚。”《儀禮?士聘禮》:“膚,鮮魚,鮮豬。”鮮美之肉皆可稱膚。滅鼻,遭受剖鼻之刑。②乘剛,此以六二爻象、爻位為據。六二陰爻為柔,凌駕予初九陽爻之上(陽爻為剛)。
【原文】六三: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
《象》曰:遇毒,位不當也。
【譯文】六三:吃臘肉,中毒。碰上了麻煩,但不十分嚴重。
《象辭》說:中毒,因為六三陰爻居于陽位,像人不稱其位
【原文】九四:噬干胏,得金矢①。利艱貞,吉。
《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譯文】九四:啃吃骨頭,發現骨頭中有金屬箭頭。卜問艱難之事,結果是吉利的。
《象辭》說:卜問艱難之事,結果是吉利的,但目前仍處于艱難之中,尚未進入光明之境。
【注釋】①胏(zǐ子),帶骨頭的肉。干胏,即干肉。金矢,金屬箭頭。
【原文】六五:噬干肉,得黃金①。貞厲,無咎。
《象》曰:貞厲,無咎,得當也。
【譯文】六五:吃干肉,發現金屬箭頭。卜問得危險之兆,但最終可以無災禍。
《象辭》說:卜問得危險之兆,但最終可以無災禍,因為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位象得當,可以化險為夷。
【注釋】①黃金:義與金矢同,此同義異文。
【原文】 上九:何校滅耳,兇①。
《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譯文】上九:肩上扛著大枷,磨破了耳朵,兇險。
《象辭》說:肩上杠著大枷,磨破了耳朵,因為其人不聽勸阻,觸犯了刑律。
【注釋】①何,借為荷,背負。校,指枷。加于頸脖上的刑具。滅,磨破。參見前注。
周易六十四卦——第二十二卦
山火賁第二十二
【原文】 賁①。亨。小利有攸往。
【譯文】 賁卦:通達。有所往則有小利。
【注釋】 ①賁(bì),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離下艮上)。本卦下卦為離,離為火,上卦為艮,艮為山。山下有火,一片艷紅,花木相映,錦繡如文。喻男婚女嫁,國政家制,都有儀禮制度,構成了復雜的社會人文關系,用以維護現存的社會秩序。這正是所謂賢德君子“觀乎天文,察乎時變”神道設教的結果。所以卦名曰賁。賁,《序卦》:“飾也。”
【原文】《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①。故以“小利有攸往”,剛柔交錯②,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譯文】《彖辭》說:賁,通達。此卦下卦為離,義為陰柔,上卦為艮,義為陽剛,所以說陰柔文飾陽剛,因此“通達”。柔、剛分布,剛為主而柔為襯,所以說“有所往則有小利”。剛柔交錯成文,這是天象。社會制度、風俗教化是人們生活的基礎,是社會人文現象。觀察天象,就可以察覺到時序的變化。觀察社會人文現象,就可以用教化改造成就天下的人。
【注釋】 ①“柔來而文剛”四句,文,文飾。本卦下卦為離為柔,上卦為艮為剛,柔居剛下,俯順于剛,所以說“柔來”,“剛上”。“文剛”、“文柔”,就是柔剛互為文飾,即以倫理、禮儀來規范人們的生活,用各種政治設施來維護社會制度的尊嚴。②今本無“剛粱交錯”四字。郭京本有。王弼、孔穎達所據本亦有。今據增。
【原文】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①,無敢折獄。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離為火,山下有火,火燎群山,這是賁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思及猛火燎山,玉石俱焚,草木皆盡,以此為戒,從而明察各項政事,不敢以威猛斷獄。
【注釋】 ①庶,眾。庶政,各項政事。
【原文】
初九:賁其趾①,舍車而徒。
《象》曰
【譯文】
初九:腳穿花鞋,舍車不乘,徒步而行。
《象辭》說:舍車不乘,徒步而行,為顯示鞋子之美麗,理應不乘車。
【注釋】
①賁,文飾。賁其趾,猶言用花鞋套腳。本卦多記錄婚嫁之事,禮聘迎娶都有生動的描寫,展現了對偶婚制的簡單的風俗圖景。讀者可從這個角度體察各爻意義。《象辭》附會大義,曲加解釋,以致面目全非。
【原文】
六二:賁其須。
《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譯文】
六二:修飾自己的胡須。
《象辭》說:修飾自己的胡須,說明老人不服老,幫助君王振興國家。
【原文】
九三:賁如濡如①。永貞吉。
《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②。
【譯文】
九三:奔跑向前,汗流浹背。卜問長時期的兇吉而得吉兆。
《象辭》說:永遠貞正,必吉利,因為決沒有人侵凌正人君子。
【注釋】
①賁,借為奔。濡,濕。如,形容詞詞尾。②《象辭》釋“貞”為誠信貞正。陵,侵凌。
【原文】
六四:賁如皤如①。白馬翰如②。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當位疑也③。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譯文】
六四:奔跑氣吁吁,太陽火辣辣。高頭白馬,向前飛奔。不是來搶劫,而是來娶親。
《象辭》說:六四陰爻居陰位,所處恰當。既知不是來搶劫,而是來娶親,疑慮冰釋,終無災禍。
【注釋】
①賁,借為奔。皤(pó婆),鄭玄本作燔,焚燒,這里指太陽當頭曬。②翰,黃穎注:“馬舉頭高昂也。”馬頭高舉即飛奔之狀。③當位,此以六四爻位爻象為據。六四,陰爻居陰位(第四位為陰位),是為當位。之所以稱“疑”,因為看到大批人馬奔馳而來,心中犯疑,難料吉兇。
【原文】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①。吝,終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譯文】
六五:奔向丘園,送上許多布帛,初遇困難,終則順利。
《象辭》說:六五爻辭說的吉利,是指有婚姻之喜。
【注釋】
①戔戔,馬融注:“委積貌。”即一大堆的樣子。
【原文】
上九:白賁①,無咎。
《象》曰:白賁,無咎,上得志也。
【注釋】
①賁,飾,這里指配色。白賁,猶言白底的布帛飾以各苞花紋。
【譯文】
上九:送上白底飾以諸色花紋的布帛,不會壞事。
《象辭》說:白底的布帛飾以諸色花紋,沒有災禍,因為上九居一卦乞首位,像人高高在上,志得意滿。
周易六十四卦——第二十三卦
山地剝第二十三
【原文】 剝①:不利有攸往。
【譯文】 剝卦:有所往則不利。
【注釋】 ①剝,卦名?本卦是異卦相疊(坤下艮上)。本卦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坤,坤為地。高山屹立于大地,風雨侵蝕,山石剝落。警誡君王提防小人與政,侵凌君子,剝蝕國家。所以卦名曰剝。剝,《釋文》引馬云:“落也。”
【原文】《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①。“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②。君子尚消息盈虛③,天行也。
【譯文】 《彖辭》說:剝,剝落,意思是陰柔太盛,使陽剛剝落。“有所往則不利”,因為爻象表明小人勢力正強。下卦為坤,義為順,上卦為艮,義為止,委曲求全,靜止無為,這是觀察形勢作出的結論。君子應該遵循消長盈虛的規律,因為這是天道。
【注釋】 ①柔變剛,本卦五陰爻在下,一陽爻在上,是陰柔太盛,足以壓倒陽剛。②象,卦象所顯示的恿義。③尚,遵循,尊尚。消,消散,消亡。息,生長。
【原文】 《象》曰:山附于地,剝。上以厚下安宅①。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坤為地,山在地上,風雨剝蝕,這是剝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以山石剝落,巖角崩塌為戒,從而厚結民心,使人民安居樂業。
【注釋】 ①下,指庶民百姓。厚下,猶言厚結民心。安宅,猶言安居。
【原文】
初六:剝床以足①。蔑貞②,兇。
《象》曰:剝床以足,以滅下也。
【譯文】
初六:床足脫落。無須占問,這是兇險之象。
《象辭》說:床足脫落,這是自毀根基。
【注釋】
①剝,脫落。剝床以足,王弼注:“猶云剿床之足也。”②蔑,《釋文》引馬云:“蔑,無也。”蔑貞,猶言無須卜問。或讀蔑為夢,蔑貞,夢之占問。譯文不取。此爻“剝床以足”及六二“剝床以辨”,六四“剝床以膚”皆為象占之辭,即這種現象皆夢中所見,為其異常,故拈蓍以占其兇吉。
【原文】
六二:剝床以辨,蔑貞,兇①。
《象》曰:剝床以辨,未有與也②。
【譯文】
六二:床板脫落。無須占問,這是兇險之象。
《象辭》說:床板脫落,這是自毀輔佐。
【注釋】
①辨,高亨說:“辨讀為牑,床板也。”余同初六爻辭。②與,助,輔佐。
【原文】
六三:剝之①,無咎。
《象》曰:剝之無咎,失上下也。
【譯文】
六三:割取鄰國鄰邑的土地人民,可以無災禍。
《象辭》說:割取鄰國鄰邑的土地人民,可以無災禍,因為鄰國鄰邑的統治者已失去了上下臣民的支持。
【注釋】
①之,猶言他,泛指代訶。
【原文】
六四:剝床以膚,兇①。
《象》曰:剝床以膚,切近災也。
【譯文】
六四:剝取床上的墊席,這是兇險之象。
《象辭》說:剝取床上的墊席,災禍就在眼前。
【注釋】
①膚,高亨說:“膚,席也。”
【原文】
六五:貫魚以宮人寵①,無不利。
《象》曰:以宮人寵,終無尤也。
【譯文】
六五:宮人依次當夕受寵,無所不利。
《象辭》說:宮人依次當夕受寵,秩序不亂,厚薄均勻,因而終無憂患。
【注釋】
①貫魚,猶今言魚貫,依次而進之意。寵,寵愛。
【原文】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①。
《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
【譯文】
上九:勞者不得食,不勞者得食;君子乘坐華麗的車子,小人的草屋不蔽風雨。
《象辭》說:君子乘坐華麗的車輛,這是老百姓沉重的負擔。小人的破屋不蔽風雨,這種取象表明終究難保平安。
【注釋】
①廬,草房。副,破爛。
周易六十四卦——第二十四卦
地雷復第二十四
【原文】 復①: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②。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譯文】復卦:通泰。出門、居處均無疾病。有錢可賺而可以無災禍。往返途中,七日可歸。有所往則有所利。
【注釋】 ①復,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坤上)。本卦外卦為坤,坤為陰為順,內卦為震,震為陽為動。內陽外陰,循序運動,往返無窮,所以卦名曰復。復,《說文》:“往來也。”②朋,朋貝,即錢幣。朋來,有錢可賺。
【原文】《彖》曰:復,亨,剛反①。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②。“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③。“利有攸往”,剛長也④。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譯文】《彖辭》說:復,通泰。因為內卦為震為陽,外卦為坤為陰,陽剛返復于內,所以卦名曰復。一切舉動符合正道,無往而不順利,所以“出門、居處均無疾病,又有友人相助,可以無災禍”。“反復循環,至七則為一周期”,這是天的原則。“有所往則有所利”,因為初爻為陽爻,表明陽剛已漸生長。復卦的卦象,體現了天地運行的實質性規律。
【注釋】 ①反,同返,猶言陽剛于內。②朋,《彖辭》釋朋為朋友之朋,與經意有別。③七日來復,《易》經、傳作者都認為“七”是天地循環的周期。陰陽之氣,至七個月則互相換位,易爻至第七爻則復原等,這是天的運行原則。④剛長,此以初九爻象為據,本卦上五爻為陰爻,唯初爻為陽爻,《彖辭》認為這是陽剛萌生發展之狀。
【原文】 《象》曰:雷在地中①,復。先王以至日閉關②,商旅不行,后不省方③。
【譯文】《象辭》說:本卦內卦為震為雷,外卦為坤為地,天寒地凍,雷返歸地中,往而有復,依時回歸,這是復卦的卦象。先王觀此卦象,取法于雷,在冬至之日關閉城門,不接納商旅,君王也不巡視邦國。
【注釋】 ①雷在地中,古人認為天寒之時,雷返歸地中,沉寂無聲,萬物蟄伏。②至日,冬至之日。關,城關。閉關,關閉城門。③后,君王。省,巡視。方,邦國。
【原文】
初九:不遠復,無祇悔①,元吉。
《象》曰:不遠之復,以脩身也②。
【譯文】
初九:出外不遠就返回,沒有大的過失,大吉大利。
《象辭》說:出外不遠就返回,比喻能時時反省,嚴于修身。
【注釋】
①不遠復,猶言沒走多遠就回歸。祗,大。本卦多卜旅行之事,事極簡單,語極樸素。《象辭》以“修身”、“下仁”、“從道”等儒家的倫理觀念進行解釋.顯系牽強。讀者細讀文義,不難辨析。②脩,借為修。《集解》本作修。修,治理。
【原文】
六二:休復①,吉。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譯文】
六二:圓滿而歸,吉利。
《象辭》說:圓滿而歸之所以吉利,是能夠去位讓賢。
【注釋】
①休,美。休復,指圓滿而歸。
【原文】
六三:頻復①,厲,無咎。
《象》曰:頻復之厲,義無咎也。
【譯文】
六三:愁眉苦臉地回來,是遇到了危險,知難而退可以無災禍。
《象辭》說:雖然愁眉苦臉地回來,但已脫離危險,理應沒有災禍。
【注釋】
①頻,借為顰,即皺眉頭。
【原文】
六四:中行獨復①。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譯文】
六四:中途獨自返回。
《象辭》說:中途獨自返回,這是返回到道義上來。
【注釋】
①中行,中途。半路。獨,獨自。
【原文】
六五:敦復,無悔①。
《象》日:敦復無悔,中以自考也。
【譯文】
六五:經過考察,決定返回,可以無悔。
《象辭》說:經過考察,決定返回,可以無悔,意思是從內心用正道檢察自己。
【注釋】
①敦,高亨說:“考察也。”并引《孟子?公孫丑》下篇:“使虞敦匠。”《荀子?榮辱篇》:“以敦比其事。”《疆國篇》:“則常不勝夫敦比小事者矣。”曰:“敦,皆考察之義。”
【原文】
上六:迷復,兇,有災眚①。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②。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復之兇,反君道也。
【譯文】
上六:迷途難返,兇險,有災禍。筮遇此爻,出兵打仗,終有大敗,連累國君遭遇兇險,元氣大傷,十年后還不能再舉征伐。
《象辭》說:迷途難返遭遇兇險,這是由于君王違反君道。
【注釋】
①眚(shěng省),災禍。②以,及。用如動詞,猶今言連累。
周易六十四卦——第二十五卦
天雷無妄第二十五
【原文】 無妄①: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譯文】無妄卦:嘉美通泰,卜問得吉兆。行為不正當,則有災殃,有所往則不利。
【汪釋】 ①無妄,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乾上)。上卦為丕丕乾,乾為天為剛為健,下卦為震,震為雷為剛為動。動健相輔,陽剛充沛,天空鳴雷,震動萬物,人心振奮,大有作為。但須遵循正道,不可妄行。所以卦名曰無妄。無妄,《說文》:“妄,亂也。”無妄,不可妄行非正之意。
【原文】《彖》曰:無妄。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內①。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無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譯文】《彖辭》說:無妄,外卦為乾為陽,陽剛之象自外而來,漸侵入內;內卦為震,初爻為陽,以初爻為主而定震卦的性質。下卦為震,義為動,上卦為乾,義為健,所以說無妄之卦具有“動而健”的品德。九五陽爻居上卦中位,有剛中之象,六二陰爻居下卦中位,處和應之地。元大、亨通、貞正,正是天命所在。“行為不正當,則有災殃,有所往則不利”,就是說妄行非正無路可通。上天不加保祐,還能行得通嗎?
【注釋】 ①“剛自外來”句,無妄之卦,外卦為乾,乾為純陽純剛;內卦為震,初爻為陽為剛,內卦之剛來自外卦,所以說“剛自外來。”又,易卦通例陽卦(震、坎、艮)為一陽爻而二陰爻,陰卦(巽、離、兌)為一陰爻二陽爻,陰陽之分以一爻為定。震之為陽,以初九陽爻為定。此為主爻,所以說為“主子內”。
【原文】 《象》曰:天下雷行,物與①,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②。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乾為天,下卦為震為雷,天宇之下,春雷滾動,萬物萌發,孳生繁衍,這是無妄的卦象。先王觀此卦象,從而奮勉努力,順應時令,保育萬物。
【注釋】 ①與,高亨認為:“讀為舒,伸展也。”②茂,高亨說:“讀為懋,勉也,努力也。”對,焦循說:“對,猶應也。”對時,猶言順應時令。
【原文】
初九:無妄往,吉。
《象》曰:無妄之往,得志也。
【譯文】
初九:不要妄行非正,吉利。
《象辭》說:沒有悖妄的行為,因為所有行動受到意志的控制。
【原文】
六二:不耕,獲;不菑,畬①。則利有攸往?
《象》曰:不耕,獲,未富也。
【譯文】
六二:不耕種就想收獲,不開荒地就想種熟地。這些妄謬的行徑怎能有利?
《象辭》說:不耕種而想收獲,這種空妄的念頭不能帶來財富。
【注釋】
①菑、畬,《爾雅?釋詁》:“田,一歲曰菑,二歲曰新田,三歲日畬。”菑,猶言新開荒地。畬,熟地。
【原文】
六三:無妄之災①。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
【譯文】
六三:意外的災難。比喻說有人將牛系在不該系的地方,行人順手牽牛獲意外之得,邑人失牛受到意外之災。
《象辭》說:行人意外得牛,邑人意外蒙災。
【注釋】
①妄。《釋文》引馬、鄭、壬肅皆云:“猶望。”無妄,猶今言沒有想到。無妄之災,即意外之災。
【原文】
九四:可貞①,無咎。
《象》曰:可貞無咎,固有之地。
【譯文】
九四:稱心的占問,沒有災難。
《象辭》說:具有貞正的品德,沒有災難,理應如此。
【注釋】
①可,可心,稱心。可貞,稱心的貞卜。《象辭》釋“貞”為貞正,與經意有別。
【原文】
九五:無妄之疾,勿藥有喜。
《象》曰:無妄之藥,不可試也。
【譯文】
九五:患意外之病,不要忙亂服藥,自可痊愈。
《象辭》說:出人意外的藥物,不可隨便服用。
【原文】
上九:無妄行!有眚,無攸利。
《象》曰:無妄之行,窮之災也。
【譯文】
上九:不要胡作妄行!將有災殃,沒有好處。
《象辭》說:謬妄的行為,是絕望無聊的表現。
周易六十四卦——第二十六卦
山天大畜第二十六
【原文】 大畜①。利貞。不家食②,吉。利涉大川。
【譯文】大畜卦:吉利的貞兆。不食于家,食于朝廷,吉利。筮遇此爻,有利于涉水渡河。
【注釋】 ①大畜,卦名。本卦是異卦相疊(乾下艮上)。內卦為乾,乾為天,外卦為艮,艮為山。太陽光照耀山中,像國家養賢,光耀朝廷,賢人養德,滋潤本身。所以卦名曰大畜。畜,《釋文》:“畜,積也,聚也。”大畜,猶言積蓄者大。②不冢食,猶言不食于家。
【原文】《彖》曰:大畜,剛健篤實①,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止健②,大正也。“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譯文】《彖辭》說:大畜,內卦為乾為天,性剛健;外卦為艮為山,性為厚實。天光山氣相映生輝,光景常新。它的含蘊是剛陽舒展,賢人得位,行為剛健,適而可止,正所謂品德偉大,行為貞正。“不在家里吃飯,吉利”,是說國家以厚祿養賢。“有利于涉水渡河”,是說能夠遵循自然規律涉渡大河。
【注釋】 ①剛健,下卦為乾,乾性剛健。篤實,上卦為艮為山,山性厚實。篤,厚。②能止健,《集解》本作能健止。高亨說:“當作‘健能止’,轉寫之誤。能讀為而。”
【原文】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必畜其德。
【譯文】《象辭》說:內卦為乾為天,外卦為艮為山,太陽照耀于山中,萬物攝取陽光雨露,各遂其生,這是大畜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廣泛地了解古人的嘉言善行,來培養自己的德行。
【原文】
初九:有厲,利巳①。
《象》曰:有厲,利巳,不犯災也。
【譯文】
初九:將有危險,祭祀鬼神則能化兇為吉。
《象辭》說:將有危險,停止所為則能化兇為吉,因為這樣就不會犯災觸難。
【注釋】
①厲,危難,危險。巳,聞一多說:“巳,當讀為祀。”《象辭》解“巳”為止,與經意不。
【原文】
九二:輿說輹①。
《象》曰:輿說輹,中無尤也。
【譯文】
九二:車輻脫落,車輪壞了。
《象辭》說:車輻脫落車輪壞了,九二之爻居下卦中位,這種爻象表明畢竟沒有憂患。
【注釋】
①輿,車。說,讀為脫。輹,借為輻,車輪上連接車輛和車轂的直條。
【原文】
九三:良馬逐①。利艱貞。日閑輿衛②。利有攸往③。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④。
【譯文】
九三:良馬交配。占問艱難之事吉利。每天練習防衛性車戰。有所往則有利。
《象辭》說:有所往則有利,所往必得,尚可符合心意。
【注釋】
①逐,沙少海先生說:“訓交配。”《集韻》:“逐,牝牡合也。”②日,聞一多說:“《釋文》引鄭本曰作日。注曰:‘日習車徒。’于義為長。”閑,通嫻,熟習,熟練。輿衛,車戰中的防衛作戰。③此爻共占四事:卜馬群交配,卜艱難之事,卜練習車戰,卜旅行。《易卦》將此配合在一起,系于本卦九三這一吉利的爻象之一,以示四事均利。文字間不可強為貫通。④上,讀為尚。志,心意。
【原文】
六四:童牛之牿①,元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譯文】
六四:將木棒橫縛在好斗公牛的犄角上。筮遇此爻,大吉大利。
《象辭》說:六四爻辭講的大吉大利,是指將有喜慶之事。
【注釋】
①李鏡池說:“童牛,公牛。童借為*。”牿,《集解》作告。引虞翻曰:“繩縛小木,橫著牛角。”《說文》告部引《易》作童之告。牛觸人,角著橫木,所以告人也。
【原文】
六五:豮豕之牙①。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譯文】
六五:將好奔突的大豬圈起來,吉利。
《象辭》說:六五爻辭講的吉利,是指有苦慶乏事。
【注釋】
①豮(fén),義為奔。豮豕,奔突的大豬。牙,《釋文》:“鄭讀為互。”沙少海先生說:“互加木為枑,訓豬欄,即今語所謂豬圈。”
【原文】
上九:何天之衢①。亨。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譯文】
上九:得到上天的福佑,大吉大利。
《象辭》說:得到上天的福佑,行事暢通無阻。
【注釋】
①何,當讀為荷,承受。衢,沙少海先生說:“這里聲假為休,訓福祿。見《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以禮承天之休。’按衢,從*聲。*,讀若拘(《說文》)。休,讀若煦(見《周禮考工記?弓人》‘休予氣’鄭注)。拘、
煦均從句聲。故衢、休聲近義通。”
周易六十四卦——第二十七卦
山雷頤第二十七
【原文】 頤①:貞吉。觀頤,自求口實②。
【譯文】 頤卦:占卜得吉兆。研究頤養之道,在于自食其力。
【注釋】 ①頤,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艮上)。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震,震為雷,雷出山中,正是春暖之際,天地養育萬物之時。在《易卦》看來正喻圣人依時養賢育民,賢人修德養身。所以卦名曰頤。頤,《爾雅?釋詁》:“頤,養也。”②口實,口糧,自求口實,猶言自謀口糧。
【原文】《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天地養萬物。圣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譯文】《彖辭》說:頤卦卦辭講,“貞正吉利”,意思是依循正道頤養人我則吉利。“觀審頤養”,就是觀察所頤養的對象。“自食其力”,就是觀察他怎樣養活自己。天地養育萬物,圣人頤養賢人,養育萬民。頤養物我不失其時,這是多么偉大。
【原文】 《象》曰:山下有雷①,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震為雷,雷出山中,萬物萌發,這是頤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思生養之不易,從而謹慎言語,避免災禍。節制飲食,修身養性。
【注釋】 ①山下有雷,古人認為天暖之時,雷生于地,震動萬物,萌發生長。
【原文】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①,兇。
《象》曰:觀我朵頤,亦不足貴也。
【譯文】
初九:自己儲藏著大量的財寶,還要羨嫉人家的財物,必遭兇險之事。
《象辭》說:羨嫉人家的財物,這不是高尚的行為。
【往釋】
①舍,放置。靈龜,李鏡池說:“代指財寶,財富。這原是占卜用的,十分貴重。”朵頤,李鏡池說:“頤頷豐滿,圓鼓鼓的,像花朵一樣。這是豐衣足食的象征。”
【原文】
六二:顛頤,拂經于丘①。頤征②,兇。
《象》曰:六二征兇,行失類也。
【譯文】
六二:為了餬口,就得在山坡上開荒種地。為了生計而去搶劫別人,這是兇險之事。
《象辭》說:六二爻辭說搶劫則兇,因為這種行徑違反道義。
【注釋】
①顛,高亨說:“借為填,塞也。填頤,納食物子腮中。”拂,李鏡池說:“借為刜,聲通。刜,擊也(《說文》),斫也(《廣雅?釋言》)。”經,《廣雅?釋言》:“徑也”,指阡陌。拂經,這里指墾荒開田。②頤,頤養。征,征伐,攻擊。頤征,猶言為了生計而去搶劫別人。
【原文】
六三:拂頤①,貞兇。十年勿用,。無攸往。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譯文】
六三:違背養生正道,靠歪門邪道過活,占問得兇兆。十年都得倒霉,永無好處。
《象辭》說:十年都得倒霉,因為這種行為大有悖于道義。
【注釋】
①拂,違背。頤,這里指頤養之道。
【原文】
六四:顛頤①,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②,無咎。
《象》曰:顛頤之吉,上施光也③。
【譯文】
六四:所求不過餬口,害人之心不可存,吉利。虎視眈眈,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樣就可以安享天年,悠然自得,無災禍。
《象辭》:所求不過餬口,之所以吉利,因為君上施舍甚廣,足以養民。
【注釋】
①顛,聲假為填。顛頤,猶言餬口。詳前注。②《釋文》:“逐逐,荀作悠悠”。安然自得之貌。③光,借為廣。上,君上。施,施舍。
【原文】
六五:拂經①,居,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貞之吉,順以從上也。
【譯文】
六五:開荒種地,平居度日,占問得吉兆。筮遇此爻,不可涉水渡河。
《象辭》說:平居守正,之所以吉利,因為其人安份循道,服從君上。
【注釋】
①拂,借為刜。經,即徑,阡陌。拂經,指開荒種地。詳前注。
【原文】
上九:由頤①,厲,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頤,厲,吉,大有慶也。
【澤文】
上九:遵循生活正道,先艱難而終吉利。筮遇此爻,有利于涉水渡河。
《象辭》說:遵循生活正道,先艱難而終吉利,因為善良之人終得善報。
【注釋】
①由,遵循。頤,頤養之道。
周易六十四卦——第二十八卦
澤風大過第二十八
【原文】 大過①:棟橈②。利有攸往,亨③。
【譯文】 大過卦:屋粱壓得彎曲了。有所往則有利,通泰。
【注釋】 ①大過,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巽下兌上)。上卦為兌,兌為澤;下卦為巽,巽為風為木。上兌下巽,有澤水淹沒木舟之象。兌、巽相迭,中間四爻為陽爻,初、上為陰爻,陽盛而陰柔,中壯而端弱,也兆示著折毀之象。喻人君人臣,行事大錯,則將有棟折粱摧之險。所以卦名曰大過。過,過失。②棟,屋正中最高的橫梁。橈,沙少海先生說:“原本作撓。《校勘記》曰:‘撓,各本作橈。’”今從之。橈,彎曲。③“利有攸往,亨。”此屬另外一次貞卜的記錄,文義上不過可強為貫通。《易卦》作者將這兇吉絕然相反的占卜之辭同系于一卦,意在反映大過的卦、爻之象預示著多種意義。《彖辭》正緣此意進行解釋。洋《彖辭》譯文。
【原文】《彖》曰:大過,大者過也。“棟橈”,本末弱也。剛過而中①,巽而說②行,“利有攸往”,乃“亨”。大過之時大矣哉。
【譯文】《彖辭》說:大過,意思是大而過當。_“棟梁彎曲”,就是因為橫梁中部太粗,兩頭太細,不堪負荷。本卦陽爻多,陰爻少,陽剛過盛;但是九二、九五之爻分居下卦、上卦之中位,像人得貞正之道,有謙遜而和悅的品德。秉此行事,“有所往則必有利”,所以又說“通泰”。大過之卦,并容兇吉之象,因此其意義是重大的。
【注釋】 ①剛過而中。本卦二、三、四、五,四爻為陽,初、九為陰,所謂陽剛過盛。“中”,以九二,九五之爻位為據。②巽而說,本卦上卦為兌,兌義為悅,下卦為巽,巽義為謙。
【原文】 《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兌為澤,下卦為巽為木,上兌下巽,澤水淹沒木舟,這是大過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以舟重則覆為戒,領悟到遭逢禍變,應守節不屈,穩居不仕,清靜淡泊。
【原文】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①。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譯文】
初六:恭敬地用白茅墊著祭品,可以無災禍。
《象辭》說:“恭敬地用白茅墊著祭品”,柔軟之物鋪墊在下面,正像初六陰爻居一卦之下位。
【注釋】
①藉,鋪墊。白茅,草名,柔軟潔白。
【原文】
九二:枯楊生稊①,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
《象》曰:老夫少妻,過以相與也②。
【譯文】
九二:枯楊發芽,老頭子娶少女為妻,并無不吉利。
《象辭》說:夫老妻少,年齡不當,這是錯誤的婚配。
【注釋】
①稊,借為荑,草木新生,發芽。②過,錯誤。相與,指婚姻。
【原文】
九三:棟橈,兇。
《象》曰:棟橈之兇,不可以有輔也①。
【譯文】
九三:屋梁彎曲,這是兇險之象。
《象辭》說:屋梁彎曲之所以兇險,因為棟曲即屋傾,無法支撐。
【注釋】
①輔,助。這里指支撐。
【原文】
九四:棟隆①,吉。有它②,吝。
《象》曰:棟隆之吉,不橈乎下也。
【注釋】
①隆,高聳。這里為挺直之意。②它,古語謂意外之患為它。
【譯文】
九四:屋梁挺直,吉利。但有意外之患則不好應付。
《象辭》說:屋梁挺直之所以吉利,因為屋梁不彎曲則房屋不傾倒。
【原文】
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
《象》曰:枯楊生華,但可久也。老婦土夫,亦可丑也。
【譯文】
九五:枯楊開花,老婦人嫁給一個年輕人,這件事不好也不壞。
《象辭》說:枯楊開花,其花怎能長開不謝。老婦人嫁給年輕人,這種事總不大光彩。
【原文】
上六:過涉滅頂①,兇,無咎。
《象》曰:過涉之兇,不可無咎也。
【譯文】
上六:盲目涉水,水深過頂,雖遇兇險,但終歸沒有災難。
《象辭》說:盲目涉水遭致危險,事已至此,譴責亦屬無益。
【注釋】
①過,錯,盲目。涉,徒步涉水。
周易六十四卦——第二十九卦
坎為水第二十九
【原文】 習坎①。有孚,維心,亨。行有尚②。
【譯文】 習坎卦。抓獲俘虜,勸慰安撫他們,通泰。途中將得到幫助。
【注釋】 ①習坎,卦名。本卦為同卦相疊(坎上坎下)。兩坎相重,坎為險為水,可見其卦象為重重險阻,又像水長流不息。所以卦名目習坎。習,孔穎達說:“習,重也。”②孚,古俘字。維,維系。維心,勸慰人心。行,這里指路途。尚,幫助。《彖辭》解“維”如惟,用法同其。解“尚”為賞。皆與經意有出入。
【原文】《彖》曰:習坎,重險也①。水流而不盈②。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譯文】《彖辭》說:習坎,就是指險阻相重。又指水長流而不停蓄。坎為險,人行險道而不違其信諾,可見其心亨美,因為爻象表明,九二、九五之爻居下卦、上卦之中位,像人有剛健中正之德。其秉心如此,“所行必獲賞”,所往必有功。天之險,在于無階可升,地之險,在于山川交錯,丘陵起伏。王公高筑城郭,深挖壕塹,設置險阻,其意在于保衛國家的安全。關山險阻,在關鍵的時刻所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
【注釋】 ①重險,坎為險,兩坎相重,故謂重險。②水流而不盈,坎為水,兩坎相重,謂水長流不息。盈,停滯,停蓄。
【原文】 《象》曰:水洊至,習坎①。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②。
【譯文】《象辭》說:坎為永,水長流不滯,是坎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尊尚德行,取法于細水長流之象,學習教化人民的方法。
【注釋】 ①洊(jiàn),《集解》引陸績曰:“洊,再也。”②常,當讀為尚,尊尚。
【原文】
初六:習坎,入于坎窞①,兇。
《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兇也。
【譯文】
初六:坎坑之中又有坎坑,陷入重坑之中,兇險。
《象辭》說:“坎坑之中又有坎坑,陷入重坑當中”,不行坦途,偏要走險道,必招致災殃。
【注釋】習坎,猶言重坎,意思是坎坑之中又有坎坑。窞(dàn旦),李鏡池說:“像人在兩坎之中,上穴下臼,穴臼都是坎坑。”
【原文】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譯文】
九二:坑坑坎坎,道有險阻。敢于行險道,或小有收獲。
《象辭》說:敢于行險道,或小有收獲,因為九二之爻居下卦的中位,像人尚未偏離正道。
【原文】
六三:來之坎①,坎險且枕②。入于坎窞,勿用。
《象》曰:來之坎坎,終無功也。
【譯文】
六三:向坑坎走來,這坑坎既險又深,陷入重坎之中,非常不利。
《象辭》說:來到這多坎之地,終無功利。
【注釋】
①之,動詞,義近于來。走向。②枕,古文作沈(《釋文》)。《莊子?外物》:“慰睯沈屯”,訓沈為深。
【原文】
六四:樽酒①簋貳②。用缶,納約自牗③。終無咎。
《象》曰:樽酒簋貳,剛柔際也④。
【譯文】
六四:用銅樽盛酒,用圓簋盛飯。然而對于關押在坎窖里的犯人,只須用瓦盆子就行了,牢飯從天窗里送進取出,其人遭此噩運,但最后還是沒有危險。
《象辭》說:“平時享受美食美器,此時用瓦盆子吃牢飯”,爻象表明六四陰爻處于九五陽爻之卞,像人被強者所壓,受此磨難。
【注釋】
①樽,盛酒的器皿,酒壺。②簋(guǐ鬼),盛飯的器皿,飯盒。貳,當作資,形似而誤。資,借為粢,米飯。 ③納,聞一多說:“猶取也。”又說:“酒食而必白牖納取之者,蓋亦就在獄者言之。”牖,窗。④際,交加,交接。剛柔際,此以六四、九五爻象爻位為據。
【原文】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①,無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譯文】
九五:坎坑雖沒有填滿,小山頭卻被鋤平。沒有災難。
《象辭》說:小山頭雖鋤平,但坎坑尚未填滿,說明道路不平,未成坦途。
【注釋】
①祗,《釋文》:“鄭云: ‘當為坻,小丘也。’”
【原文】
上六:系用徽纆①,寘于叢棘②,三歲不得,兇。
《象》曰:上六失道,兇三歲也。
【譯文】
上六:把犯人用繩索捆緊,投入周圍有叢棘的監獄中,三年不得釋放,這是兇臉之事。
《象辭》說:上六爻辭所描述的,正說明官吏違背正道,違法囚人,歷時三年之久。
【注釋】
①系,捆綁。徽纆,沙少海先生說:《釋文》:劉云:‘三股曰徽,兩股曰纆,皆索名。’”②叢棘,指監獄。古代獄外,圍種叢棘,以防囚犯逃竄,故叢棘指代監獄。寘,即置。
周易六十四卦——第三十卦
離為火第三十
【原文】 離①:利貞,亨。畜牝牛,吉。
【譯文】 離卦:吉利的占問,通泰。飼養母牛,吉利。
【注釋】 ①離,卦名。本卦為同卦相疊(離下離上)。兩離相迭,離為火為日,太陽反復升起,運行不息。日附麗于天,草木附麗于大地。喻人依乎正道,行道不已。所以卦名曰離。離,《彖辭》:“離,麗也。”麗,《爾雅》:“麗,附也。”
【原文】《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①,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②,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譯文】《彖辭》說:離,就是附麗的意思。日月附麗于天宇,百谷草木附麗于大地,太陽永遠從東方升起,是服從天道。由于太陽東升西沒,循環不已,從而造化萬物,形成世界。由于其人以柔和為秉心,附麗于正道,所以亨通。因此卦辭說:“飼養母牛,吉利”。
【注釋】 ①重明,明,太陽光輝。重明,猶言太陽反復升起。重明以麗乎正,猶言太陽反復升起,因為它服從天道的規律性運動。②柔麗乎中正,此以六二、六五爻象、爻位為據。六二、六五陰爻為柔,分別居于下卦、上卦的中位,所以說柔麗乎中正。中正,內外卦之中位,喻人得貞正之道。
【原文】 《象》曰:明兩作①,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譯文】《象辭》說:今朝太陽升,明朝太陽升,相繼不停頓,這是離卦的卦象。貴族王公觀此卦象,從而以源源不斷的光明照臨四方。
【注釋】 ①明,《彖》、《象》稱太陽為大明。作,升起。
【原文】
初九:履錯然①,敬之②,無咎。
《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
【譯文】
初九:聽到紛來沓至的腳步聲,立時警惕戒備,可以無災難。
《象辭》說:聽到紛至沓來的腳步聲,立時警惕戒備,可以避免災難。
【注釋】
①履,步履,這里指腳步聲。錯然,雜亂。②敬,聲訓為儆,警戒o
【原文】
六二:黃離①,元吉。
《象》曰:黃離,元吉②,得中道也。
【譯文】
六二:天空出黃霓,大吉大利。
《象辭》說:黃色附麗于身,大吉大利,因為六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像人得中正之道。
【注釋】
①離,高亨說:“按離皆借為螭,龍也。謂云氣似龍形者,虹之類也。音轉而謂之霓。黃螭即黃霓。古人認為黃霓出現天空,是大吉之兆。”②《象辭》釋“離”為附麗義。黃,《易卦》經、傳通認為是尊貴、吉祥之色。詳前注。
【原文】
九三:日昃之離①,不鼓缶而歌②,則大耋之嗟③,兇。
《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譯文】
九三:黃昏時分有霓虹出現在天空,這是兇兆,人們居然不擊鼓唱歌禳除它,老人感到悲哀,災殃快要來了。
《象辭》說:黃昏時分的霓虹,怎么會長留不散。
【注釋】
①昃(zè仄),《釋文》:“昃,王嗣宗本作仄。”日昃,指太陽偏西。離,螭。見前注。②不鼓缶而歌,古人認為日昃時霓虹在天是兇兆,應唱歌擊鼓以禳除之。缶,瓦器,古人亦用作樂器。③耋(dié),《釋文》:”馬云: ‘七十日耋。’王肅曰:‘八十日耋。’”
【原文】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①。
《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也。
【譯文】
九四:災難突然降臨,敵人見房屋就燒,見人就殺,此處變成一片廢墟。
《象辭》說:災難來得如此突然,人們無處藏身逃命。
【注釋】
①這里五個“如”字都用如助訶,無義。
【原文】
六五:出涕沱若①,戚嗟若②,吉。
《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③。
【譯文】
六五:災難過后,人們痛哭,人們悲嘆,然而吉利。
《象辭》說:六五爻辭所講的吉利,因為爻象表明,六五之爻處于上九之下,像人們能夠附麗于王公而得救。
【注釋】
①涕,眼淚。沱,淚如雨下的樣子。②戚,憂,悲戚。嗟,嘆,嗟嘆。若,語助,無義。③離,《象辭》釋“離”為附麗義。
【原文】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①,獲匪其丑②,無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獲匪其丑,大有功也③。
【譯文】
上九:國王出征,反擊敵人,將有嘉國的國君斬首,抓到了許多俘虜,無災無難。
《象辭》說:君王出兵反擊,以安定邦國。抓到了許多俘虜,是說大獲勝仗。
【注釋】
①有嘉,沙少海先生說:“有,語首助詞,無義。如虞稱有虞,夏稱有夏。有嘉。周初國名,這里指上文所說的侵略者。”折首,猶言斬首。②匪,這里當讀為彼。丑,丑類,這里指俘虜。③今本《象辭》無“獲匪其丑”兩句,《釋文》引王肅本有,今據補。
周易六十四卦——第三十一卦
澤山咸第三十一
【原文】 咸①:亨,利貞。取女②,吉。
【譯文】 咸卦:通達,吉利的貞卜。娶女,吉利。
【注釋】 ①咸,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艮下兌上)。上卦為兌,兌為澤,為陰;下卦為艮,艮為山,為陽。上兌下艮是為山中有澤,山氣水息,互相感應;上陰下陽,陰陽交會,萬物亨通。用以喻男女感悅,則家興,君臣感悅,則國興,君子感悅,則業成。所以卦名曰咸。咸,《彖辭》:“感也。“②取,借為娶。
【原文】《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①,男下女②,是以“亨利貞③,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上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也。
【譯文】《彖辭》說:咸,就是感應的意思。咸的上卦為兌,兌為陰為柔,下卦為艮,艮為陽為剛,所以說柔上而剛下。陰陽二氣互相感應而交融,像男女婚配融融共處而慕悅,所以卦辭說:“通達、吉利、貞正,娶女吉利”。天地以陰陽二氣相感應,而萬物化生。圣人以其德行感動人心,因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察其所應,天地萬物的情狀就可以知道了。
【注釋】 ①止而說,下卦為艮,艮義為止,止為共處;上卦為兌,兌義為悅,悅為慕悅,因而咸卦具有融洽共處互相慕悅的含蘊。②男下女,古時重男輕女,唯婚禮上有“男下女”的禮式,比如男親至女家迎親,女子登車,男子授綏,女子乘車,男子御車等。③亨利貞,《彖辭》分別釋為“通達、吉利、貞正”,與經意不符。
【原文】 《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
【譯文】《象辭》說:本卦下卦為艮,艮為山,上卦為兌,兌為澤,山中有澤,山氣水息,互相感應,是咸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于深邃的山谷,深廣的大澤,從而虛懷若谷,以謙虛的態度,接受他人的教益。
【原文】
初六:咸其拇①。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譯文】
初六。傷其大腳趾。
《象辭》說:大腳趾在動,說明其志在于出行。
【注釋】
①咸,這里解如傷。朱駿聲說:“咸,醎之古文,嚙也。從口從戍,會意。戍,傷也。”本卦各爻辭“咸”均作此解。《象辭》解“咸”為感,為動,與經意有出入。不另出注。拇,《釋文》:“拇,馬、鄭、薛云:‘足大指也’。子夏作*。”本卦多為夢占之辭,如初六爻辭所述,當為問卜者夢見其腳趾受傷(咸其拇),心感不安,問蓍以卜其吉兇。其余各爻,如咸其腓,咸其股,咸其脢,咸其輔、頰、舌,皆如此。《象辭》作者不肯就事論事,尋絲覓縫,發掘其“微言大義”,以致弄得玄之又玄,神乎其神。
【原文】
六二:咸其腓①,兇。居,吉。
《象》曰:雖兇,居,吉,順不害也。
【譯文】
六二:傷其腿肚子,這是兇兆。小腿負傷,不宜出門,安居不動,自然平安。
《象辭》說:雖遇兇兆,但安居不動,則可以轉兇為吉。順從貞卜之象可以避免災害。
【注釋】
①咸,傷。腓(féi肥),小腿,腿肚子。
【原文】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①,往,吝。
《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譯文】
九三:傷其股,并傷及股下之肉。帶傷出行,定遭災難。
《象辭》說:挪動其大腿說明他不安所處。但是其志向不過是追隨他人,可見他所持的主張也卑下不足取。
【注釋】
①執其隨?李鏈池說:“執,同咸,換辭同義。”意即傷。隨,聲假為隋。《集韻》:“隋,順裂肉也。”順裂肉,指股下隆起之肉。《象辭》解“隨”如字。與經意有別。
【原文】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①。
《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②。
【譯文】
九四:貞卜吉利,無所悔恨。紛沓往來,朋友們都順從你的意旨。
《象辭》說:貞正,吉利,無所悔恨,因為沒有蒙受損害。雖然有幾個朋友紛沓往來,但變游還很狹窄。
【注釋】
 
①憧憧,《釋文》:“王肅云:‘往來不絕貌’。”朋,這里當指友人。②感,受,蒙受。光,借為廣。
【原文】
九五:咸其脢①,無悔。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譯文】
九五:傷其背肉,但沒有災禍。
《象辭》說:聳動其背,作出背負重物的反應,看來其志在卑微之事。
【注釋】
①脢(méi梅),《說文》:“背肉也。”
【原文】
上六:成其輔、頰、舌。
《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①。
【譯文】
上六:傷其腮幫、臉頰、舌頭。
《象辭》說:傷其腮幫、臉頰、舌頭,這是翻騰口說招引的災禍。
【注釋】
①滕,《說文》:“水超涌也。”意如翻騰之騰。
周易六十四卦——第三十二卦
雷風恒第三十二
【原文】 恒①: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
【譯文】 恒卦:通達,沒有過失,吉利的卜問。有所往則有利。
【注釋】 ①恒,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巽下震上)。上卦為震,震為雷,下卦為巽,巽為風。從自然界看,風雷激蕩,使宇宙常新。從社會上看,震為陽,巽為陰,陽上陰下,正像君貴民賤,男萼女卑,所謂永恒不變的封建綱常。“君子”應該堅守此道,持之以恒。所以卦名曰恒。恒,《說文》:“恒,常也。”
【原文】《彖》曰: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①,剛柔皆應②,恒。恒“亨無咎,利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③。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譯文】《彖辭》說:恒,就是恒久的意思。恒卦的上卦為震,震為雷,性為剛;下卦為巽,巽為風,性為柔,上剛下柔,雷風相交,這是恒卦的卦象。謙遜而且敢為,是恒卦的品格。同位之爻剛柔相應,是恒卦的基本結構。恒卦的卦辭說:“通達,沒有過失,吉利、貞正”,正是由于君子堅守正道,恒久不棄。卦辭說:“君子出行獲利”,終則又始,至而又返,正是體現了天地之道恒久不已的義理。日月運行遵循永恒之道,所以光輝不息;四時運行遵循永恒之道,所以季節變化永不停息,圣人福國利民,堅持不懈,則可以教化天下,移風易俗。人們只要能洞察宇宙間一切事物的永恒規律,就可以了解天地萬物瞬息萬變的情況。
【注釋】 ①巽而動,上卦為震,震義為動,下卦為巽,巽義為遜。因而本卦具有謙遜而又敢為的義蘊。②剛柔皆應,本卦初六為陰爻,為柔;九四為陽爻,為剛,初,為下卦第一位,四,為上卦第一位,是為同位爻,兩爻剛柔相應。九二為陽爻,為剛;六五為陰爻,為柔。又,九三為陽爻,為剛;上六為陰爻,為柔。九二與六五同位,分居下卦與上卦的中位。九三與上六為同位,分居下卦與上卦的上位。它們都是剛柔相應。③高亨說:“‘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一句與‘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一句當互移其位,蓋傳寫之誤。‘終則有始’之有讀為又。”
【原文】 《象》曰: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①。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震,震為雷,下卦為巽,巽為風,風雷蕩滌,宇宙常新,這是恒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立于正道,堅守不易。
【注釋】 ①方,孔穎達說:“方,猶道也。”
【原文】
初六:浚恒①,貞兇,無攸利。
《象》曰:浚恒之兇,,始求深也②。
【譯文】
初六:掘進不止,卜問兇險,沒有什么好處。
《象辭》說:掘進不止之所以兇險,因為冒險求深,必遭崩塌之禍。
【注釋】
①浚,挖土。浚恒,恒浚的倒裝,猶言不停地挖土。②始,高亨說:“始,疑借為殆。《說文》:‘殆,危也。’”這里指冒險,用如動詞。
【原文】
九二:悔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①。
【譯文】
九二:沒有悔恨。
《象辭》說:九二爻辭說沒有悔恨,因為能堅守中正之道。
【注釋】
①能久中也,此以九二爻位為據。九二居下卦中位,像人堅守正道。
【原文】
九三:不恒其德①,或承之羞②,貞吝。
《象》曰:不恒其德,無所容也。
【譯文】
九三:不能保持其德行,必然蒙受恥辱。卜問得艱難之兆。
《象辭》說:不能保持其德行,反復無常,無人信任,必然落到無所容身的地步。
【注釋】
①恒,常。這里用如動詞,猶言堅持不懈,保守不怠。②承,蒙受。之,用如其。羞,羞辱。
【原文】
九四:田無禽①。
《象》曰:久非其位②,安得禽也?
【譯文】
九四:畋獵無所獲。
《象辭》說:長久處于不適宜的環境,怎會有收獲?
【注釋】
①田,通畋,狩獵。禽,泛指獵獲物。②久非其位,此以九四爻象爻位為據。九四陽爻而居陰位(第四爻為
陰位)是處位不當。
【原文】
六五: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兇。
《象》曰:婦人貞吉①,從一終也②。夫子制義,從婦兇也。
【譯文】
六五:操行一貫。卜得婦人吉利,丈夫財兇險。
《象辭》說:爻辭講婦人操守貞潔則吉利,這是符合從夫以終其身的道理。丈夫則因事制義,其道多方,如果以婦德來約束男子,則必遭兇險。
【注釋】
①爻辭“貞”為貞卜之義。《象辭》釋為“貞正’。②從一終也,猶言從夫即終身從之。
【原文】
上六:振恒①,兇。
《象》曰:振恒在上,大無功也。
【譯文】
上六:久動不息,兇險。
《象辭》說:統治者朝令夕改,政令無常,其結果必所向無功。
【注釋】
①振恒,恒振的倒裝。振,振動。
    
 
   本文鏈接:www.8-jie.com
 
                                                        (責編:翟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