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湯頭歌訣》
內容提要 《湯頭歌訣》一書為清代著名醫家汪昂編著,共選名方205首,分門別類,將組成、功用、主治等,用韻語編成詩歌賦體,言簡意賅,讀之朗朗上口,便于使用記憶,深受廣大中醫學春的歡迎。近人嚴云又在原著基礎上增補常用方劑近百首,作為增輯,使其內容更加完整豐富。但由于文體所限,原著使人難以深悟,故人民衛生出版社于20 世紀60年代出版了白話解本,一經刊行,深受歡迎,已先后修訂3版。為使原著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本書進行第4版修訂。 本次修訂后使之更臻完善,對每首方劑均說明出處,然后分歌訣、注釋、組成、用法、功能、主治、方析、附方8個部分論述。內容全面、豐富、實用。功用、主治更為規范準確。方義按君臣佐使詳加分析,揭示了組方用藥規律。適當增補的附方,拓寬了主方的應用范圍,使方劑增至445首。全書詳略得當,主次分明,通俗易懂,更便于讀者學習、掌握和應用。
前言 湯頭,原為湯劑的俗稱,此處為方劑的代名詞。湯頭歌訣,即是用詩歌體編寫的方劑書籍。 從古至今方劑之多浩如煙海,至明代《普濟方》已載方 61739首,到現在已遠不止于此。為了便于學習掌握,由博返約早已成了歷史的發展趨勢。清代汪昂選名方205首,分門別類,將其組成、功用、主治等用詩歌體熔為一爐。300年來,使廣大中醫初學者受益匪淺,深受歡迎。 近人嚴云(蒼山)又在原書基礎上,增補了一部分常用方和幼科方劑作為增輯,使其內容更加豐富。 由于原書限于詩歌文體,文詞過簡,而原注又用古文,不易為當代讀者完全理解,為此北京中醫藥大學方劑教研室于 1961年始,由王綿之教授主持編寫一、二版,并用白話注解, 1999年又在前兩版基礎上進行了三版修訂,為初學者提供了較大方便。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本學科在不斷發展,內容不斷更新,人們學習的要求也日漸提高,本書雖經三次修訂,仍不能滿足現代讀者需求。為此,根據現代讀者的需求進行了第四次修訂。 本次修訂首先對每首方劑均注明出處。每方均分歌訣、注釋、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析、附方八個部分論述。歌訣,照錄原文。注釋,對歌中難懂的字詞,進行注音和注譯,使之通俗易懂。組成,注明原書用量(供現代參考)。用法,均注明現代用法,原書用法刪去。功用,既參考原書,也對照教材,進行重新歸納。主治,參照原書和教材編寫。方析,為本次修訂的重點,首先明確“君臣佐使”的概念:1.君藥:是指對主證起主要作用的藥物,也是方劑歸類的依據。2.臣藥:是輔助和加強君藥作用的藥物。3.佐藥:意義有三,一是制約君藥毒副作用的佐制藥;二是協助君藥治療兼證和次要癥狀的佐助藥;三是病證危重出現拒藥現象時,使用的與君藥藥性相反的反佐藥。4.使藥:意義有二,一是協助君藥,引諸藥直達病所的引經藥;二是使方中諸藥藥力溶為一體的調和藥。為了揭示組方用藥規律,書中方劑均用統一標準分析,務使前后一致。本部分特別突出了對主證、兼證和次要癥狀的分析,真正做到法隨證立。主證,即主要證候,是標志疾病主要病因、病性、病位的一組癥狀群。兼證,即次要證候,是標志疾病次要病因、病性、病位的一組癥狀群。次要癥狀,是伴隨主證和兼證出現的不標志疾病病因、病性的個別癥狀。書中對主證予以綜述,對兼證和次要癥狀,略加分析,望讀者細心領會,以提高對疾病的認識能力,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若有需前后比較的方劑,或說明的問題,均在此項加按。附方,將書中附方列于此,注明出處,必要時加按語進行比較說明。 本次修訂我們結合教學體會進行了一些新的嘗試,希望提供給大家更多的思路和學習方法,由于水平所限,恐怕難盡人意,敬希讀者提出寶貴意見,為進一步修訂提供參考。 此外,經絡歌訣,也是本書原著內容,故也分歌訣、注釋、語譯三部分列于書后,以便讀者參閱。 李慶業 2006年12月
目錄 湯頭歌訣輯錄 一、補益之劑 二、發表之劑 三、攻里之劑 四、涌吐之劑 五、和解之劑 六、表里之劑 七、消補之劑 八、理氣之劑 九、理血之劑 十、祛風之劑 十一、祛寒之劑 十二、祛暑之劑 十三、利濕之劑 十四、潤燥之劑 十五、瀉火之劑 十六、除痰之劑 十七、收澀之劑 十八、殺蟲之劑 十九、癰瘍之劑 二十、經產之劑
本文鏈接:www.8-jie.com (責文編輯: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