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打油詩是中唐時期南陽一個秀才張打油創造的詩體。那廝雖然熟通詩法,但天生反骨,勇于創新,并不熱衷于當時盛行的格律詩,反而愛上了街頭巷尾、鄉村田間的俚歌,從收集到創作,非常投入。隨著時間推移,張打油肚子里的俚歌日積月累,越來越多,創作靈感也愈發敏銳,據傳能指什么吟什么,出口成章。
他的成名據說與張貼小廣告有關,有一天他用木炭在墻上寫了一首詩:
六出飄飄下九霄,
街前街后盡瓊瑤。
有朝一日天晴了,
拿掃帚的拿掃帚,
拿鐵鍬的拿鐵鍬。
不料被城管拿住,以毀壞市容罪拿去見官。秀才說我是知識分子,受過高等教育,怎么能寫這么俗氣的詩啊。縣官就讓他以當時的政治形勢為題寫一首雅詩。這個鳥人端得厲害,張口就來:“十萬天兵下南陽。”大家一聽很雅啊!但他接著寫道:
十萬天兵下南陽
也無救援也無糧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
哭娘的哭娘
把個縣官看的哭笑不得。于是,他就這樣出名了。
列位,休看張打油的這種詩貌似格律不對、對仗不講、內容低俗、不求煉字,不登大雅之堂。但細細推敲,仍不失去詩之根本,也是屬于舊體詩的一種,正名應叫“俳諧體詩”。其特點是內容和詞句通俗詼諧,不拘于平仄格律,但一般地要求押韻。
后來,很多文人墨客都取其幽默的特點開始寫打油詩了,連現代大學者胡適,也寫過一首“打油詩”贈給外號“楊大鼻子”的好友楊杏佛:
鼻子人人有,
惟君大得兇。
直懸一寶塔,
倒掛兩煙囪。
由此可見,打油詩也是受大詩人、大才子歡迎的。究其原因,打油詩的個性突出是其中之一,而萬變不離其宗,打油詩體并未偏離古體詩軌道更是主要原因。
那么,是不是隨意寫出幾句押韻的話就是打油詩了呢?非也!打油詩的特點就是詼諧,而達到詼諧二字,則須要懂得古體詩之章法。古體詩的章法不外四個字:起承轉合。其中這個“轉”字,就是要起到相聲里的包袱作用。
古體詩講究詩味,沒有詩味就不叫詩。我認為其語言可以白,但不能直,過直有傷蘊藉,失去詩之味道。現在有人以為打油詩好寫,所以張口就來,沒有轉折,沒有包袱,直白如水,味同嚼蠟,充其量不過是順口溜罷了,絕然不敢稱做是“打油詩”。
張打油的打油詩是比古體詩更前衛、更自然,就像繪畫里的漫畫,書法里的草書一樣,貌似很亂,其實最尊章法。沒有工筆的基礎畫不好漫畫,不會楷書難以寫好草書。列位油友要想打好油,非得練好古體詩不可。(何永利)
本文鏈接:www.zhongguodexiao.com
(責編:孫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