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清華簡《保訓》在《文物》2009年第6期刊布以來,引起了世界范圍研究古代中國學者的極大關注。很明顯,當清華簡全部發表之后,它們必將大大改變我們對于中國歷史和思想史發展的認識。雖然這些竹簡的含義幾代學者可能都無法完全研究清楚,但它們對于研究古代中國的學者來說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在這里,我想就《保訓》談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到目前為止,學者關注較多的還是“中”的含義問題。李學勤認為“中”是“中道”,李零提出是“地中”,子居視為“眾”的借字,邢文則看作是《河圖》或《周易》之數。然而,若是這樣,簡文的另外一個方面仍然令人費解。文王在對其子的訓示中提到了兩個歷史范例:舜,他從堯的禪讓中得到了統治權;上甲微,商人的祖先之一。雖然《尚書》是以包括了堯和舜故事的《堯典》開篇的,但是《尚書》的其他章節并沒有提到舜。實際上,據我所知,傳世文獻中并沒有文王(或其他周代早期的君王)談論舜的記載。而且,《尚書》中完全沒有提及上甲微,他和周的統治也沒有明顯的關系。
我認為理解竹簡中這些不同尋常方面的關鍵在于,從整體上和從文王即將去世的視角來解釋《保訓》簡文。雖然我們不知道《保訓》簡的實際創作年代,但是它至少是對某一歷史時刻富于想象的重構。從傳世文獻來看——雖然不同典籍在受命的具體時間和天命是怎樣顯現的記載上有稍許的差別——周最早獲得天命的君王是文王,而不是他的兒子武王;而且,文王是在去世前獲得天命的。所以,在文王逝世的時候,他已經獲得了天命,但他還沒有完全控制天下。商朝最后的君王紂辛繼續統治著安陽和黃河流域的中心區域。在這種情況下,文王沒有必要告訴他的兒子怎樣獲得天命或者怎樣調整周的統治。相反,他需要告訴武王怎樣使天命成為現實,怎樣取得實際的王權。從這個角度,文王對于其子的建議應是:為了成為君王,必須“得中”。
我的想法是:“中”是從地理和宇宙意義上說的。如李零所言,它是大地的中心。但是這個宇宙的中心不僅是一種簡單的象征,而且有著地理上的實際所指。大致上說,這個中心就是指河南省的偃師縣和登封縣以及周邊地區。在這個區域,有一座位于中心的山脈,即河南省登封縣的嵩山。嵩山也以“五岳”的“中岳”聞名于世。我以前曾提出甲骨文中的“岳”字就是指嵩山。在甲骨文中,它往往受到祭祀。根據可能鑄造于武王時期的青銅器天亡簋的銘文,武王在牧野克商之后,在返回周的途中,在“天室”舉行祭祀文王和上帝的儀式。林沄已經指出“天室”就在嵩山。在很多文化中都有這樣的觀念:山是世界的中心,是最便于人神交流的地方。在古代中國,中心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概念,而嵩山這個中心山脈正有著這樣的角色。
從考古上看,這個區域也是中國早期文明發展的中心。位于嵩山腳下的登封縣正位于新石器時代有墻定居點的區域,而這里則被“夏商周斷代工程”視作夏代最早的首都。這個地區也發現了戰國時期的遺跡,其中包括“陽城”字樣的瓦當。“陽城”通常被認為是治水英雄禹的首都。偃師縣是中國早期青銅文明發展區域的中心。它包括二里頭文化遺址和早商時期有墻定居遺址——偃師商城。雖然商代最后的都城在安陽,但是商代的統治者曾在這個區域維持自己的統治。偃師當擁有戰略和象征的雙重角色。
如果我們將“中”既看成是地理中心,又看成是宇宙中心,那么,要想成為“天子”,統治者就必須控制這個地區。可想而知,將“中”視作通往道德君主的“中道”的想法也是這種視角隱喻的發展。
從這個角度看,《保訓》簡文就很好理解了。文王對其子的訓示包括兩個部分。在第一部分,文王把舜塑造成楷模,供其子模仿。在第二部分,他提到了商代的一個政治先例,其通過統治中心區域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根據《保訓》,舜曾是“小人”,后來成為了君王。他曾經在歷山耕地。歷山的地點不是很確定,不同地區的多個地點都有可能,但它好像并不在河南地區。然而,舜“求”中并“得”中。因為他遵從人們的愿望和自然世界的模式,結果兩個方面都實現了。這個中心是地理的,也是象征性的。舜作為人和天下統治者的角色也實現了。言下之意就是,如果發遵循舜的例子,遵守“中道”,也會像舜一樣成為“天子”。
文王同時告訴他的兒子,要想成為君王就必須取得中心地區。周的故國是在西方,位于今天的陜西省西安市一帶。河南地區“中”的那個地方與商代王權有密切的關系。文王提及的微——應當就是上甲微。上甲在甲骨文中作為有權勢的祖先,地位非常崇高。它是名字里最早帶有干支的祖先。然而,他在周代文獻中只是個微不足道的角色。《保訓》說道:上甲微與河聯合起來,與有易進行戰爭。在傳世文獻中,這些事跡見于《今本竹書紀年》,發生在夏代早期君王泄的統治時期。《山海經》中也提到了這樣的故事。然而,它們并沒有多少朝代更替的意義。《保訓》簡提到“昔微假中于河”。對于這段簡文意思的理解,有很多的爭論。如果我的解釋正確的話,這句話就是說:微向河“借得”,也即暫時占據中心區域。“假”字也可理解為“不是真的”,就是說微不是中心區域真正的君王。在打敗了有易之后,微撤退回去,并將中心區域歸還給河(“追[歸]中于河”)。到了湯的時候,微的雄心終于實現了。湯“受大命”,并建立了商朝。我們知道,在父親死后,武王與商紂在牧野進行了決戰,終于控制了中心地區。
總之,因為文王已經接受了天命,所以他對兒子的訓示只能是怎樣實現天命。為了做到這點,他必須取得中心地區。取得中心區域是獲取王權的辦法——因為這樣可以得到人們的擁護;也可以作為一種戰略力量。(作者:艾蘭 王進鋒 譯)
本文鏈接:www.zhongguodexiao.com
(責編:孫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