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張家峁礦業公司以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深化“全員雙創”工作,培養科研團隊,圍繞煤炭綠色、安全、高效、智能開采和提質升級發展需求,取得了豐碩的科技成果,在創建世界一流智慧煤礦的征程中,凸顯了科技創新強大推動力。
舉旗定向 機制優化強保障
點燃科技創新的“新引擎”,改革是必不可少的“點火器”。該公司把制度體系化建設作為提升科技工作精益化管理的主要途徑和有力抓手,優化了“172”科技制度化管理模式。圍繞轉型升級、創值增盈1條主線,以《科技工作管理辦法》《知識產權管理辦法》等7項管理制度為支撐,突出“高科技引領”和“實效化落地”2個管理重心。
課題從一線中來,成果到一線中去。“煤礦開采過程的礦壓數據可視化裝置”“煤礦井下隔爆水棚快速加水裝置”“一種氣動伸縮式井下孔深探測裝置”……一項項科技創新,如同撬動新事物的杠桿,總能迸發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強大力量。
截至目前,該公司共收集到創新項目754項,其中獲獎項目為361項,累計“雙創”成果已達7089項,經濟創效值累計近10億元。實現了職工成長成才和企業高質量發展“雙贏”格局。
集智攻關 創新“從0到1”
該公司推進科技創新自立自強、只爭朝夕突破“卡脖子”問題,牢牢扭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發揮科技創新的“增量器”作用,通過開展科學技術研究,解決了制約安全生產的實際問題,為礦井安全生產提供了技術保障。
如果說“從0到1”代表著科技創新的原始突破,那成果轉化投入生產就是“從1到無窮”的演變路徑。該公司“薄煤層智能化開采技術研究”,首創了14301薄煤層智能化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產,通過開展“智能化巨系統研究”礦井智能化管理初具成效,“智能通風開發”實現了一鍵測風和自動反風等多項首創技術,“生態環境重建技術”改善了地表塌陷區生態環境……這些科技成就,無不閃耀著每一名科技創新工作者不忘初心、接力前行的奪目光芒。
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近年來,該公司共承擔并完成重大科研項目23項,獲省部級以上榮譽10項,其中9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4項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發表核心期刊論文48篇。期間累計授權專利數量70件,發明公開專利34件。
厚植沃土 壯大新質生產力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源泉和支撐。該公司始終堅持人才強企戰略,通過搭建育才平臺,暢通成長通道,讓職工學習有平臺,創新有舞臺,激發了職工干事創業激情,越來越多的“千里馬”在創新沃土上競相奔騰,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該公司依托“劉小龍技能大師工作室”“劉寶明技能大師工作室”,緊緊圍繞“第四代無人化礦井、無人化綜采工作面”等重大生產經營課題,利用平臺優勢,重點攻關研究課題。并始終堅持注重發揮技能大師的引領作用,立足公司先進的設備和工藝,圍繞生產管理工作中技術攻關的難點、熱點問題,組織實施技術創新。
該公司職工創新隊伍中累計涌現出行業級技能大師2人、高級技師3人、技師56人、中高級以上技術員工602人、技術狀元39名、技術標兵45名、技術能手47名,其中員工王冬榮獲全國煤炭行業技術金獎、張瑞峰榮獲省級技術標兵。
科技創新,積跬步才能行千里,盡精微才能致廣大。張家峁礦業公司正集中優勢資源,瞄準重點項目,不斷加快科技創新的腳步,推動企業創新再攀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