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本網訊(侯玉春 通訊員 王婷)“之前辦事總是要去社區那邊,現在就方便多了,直接在我們小區里就能解決?!边@是近日未央湖街道很多群眾的共同感受,大家紛紛感慨小區工作站的建立為自己和家人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你“想”我“能”,多方舉力建“站”夯基礎
為提升社區治理水平和服務效能,更好地服務轄區居民,未央湖街道堅持從解決群眾“關鍵小事”做起,先后共計投入60余萬元建設轄區小區工作站,目前,街道共建立小區工作站43個,創建小區工作站示范點13個,通過“分管領導任指導員-包抓科長任聯絡員-支部書記任站長”的三級鏈條,層層壓實責任,以點帶面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全面發展。此外,在小區工作站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小區黨支部及“兩代表一委員”的引領核心作用,由小區黨員及在職黨員根據各自的愛好特長,引領小區居民,轄區“兩代表一委員”發揮專業領域優勢積極貢獻力量,共同為小區工作站的建設“添磚加瓦”。目前,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已形成了碧云天小區“1376”工作法、陳家堡小區“1+4+N”工作機制、錦云著小區”陽光“三人行”工作隊伍、橘泉苑小區“小橘燈”服務隊、西工新苑小區“西工微站”等特色品牌。
你“呼”我“應”,樓棟長到“站”解民憂
“您好,我是咱們樓棟長,這會兒排隊人不多,請盡快下樓做核酸。”“您好,我是咱樓棟長,請問您家里人是否已接種疫苗?”“您好,我是咱們樓棟長,請問您有什么需求?”“您好,我是咱們樓棟長……”,在小區內,我們隨處可見樓棟長為群眾服務時忙碌的身影,樓棟長是社區的“眼睛”,在自己所管理區域要了解民情社情,掌握社區動態,做好工作宣傳、及時阻止不穩定因素發生。自小區工作站建設以來,街道43個小區內629名樓棟長通過開展“敲門問需送關懷”行動,共走訪入戶225916人次、收集居民訴求5638條、化解居民矛盾糾紛385起、走訪特殊人群396人次,切實用實際行動打通社區治理的“最后一米”。
你“需”我“行”,優質服務出“站”聚民心
“兒女平常都不在家,家里就我和老伴兒兩個人,有時做飯嫌麻煩,自從小區有了人民食堂,我倆的吃飯問題全部解決了,而且10元就可以吃到四個菜,可實惠了!”家住陳家堡社區的李阿姨高興地向大家介紹小區內“人民食堂”為自己帶來的便利。陳家堡小區工作站建設人民食堂,以“1+N”助餐模式有效化解社區老人就餐難題,開業以來,已累計服務群眾超過9萬人次。自從未央湖街道小區工作站建設以來,還有很多像李阿姨這樣的受眾群體,小區工作站的建立切實為群眾辦了實事、解決了難題。碧云天小區工作站為每一戶居民建立家庭檔案臺賬,詳細登記每名家庭成員的基本信息、特殊情況、疫情管控記錄、相關業務資料等,做到情況全面掌握、信息有檔可查、問題對癥下藥。馨和居小區工作站打造日間照料室,針對獨居、空巢老人群體,設置養老服務、頤養醫療功能,讓更多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業養老機構的照護服務,現已服務老年群體百余人。錦云著小區工作站通過構建“‘兩代表一委員’+樓棟長+志愿者”的“三人行”工作模式,切實把居民的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贏得小區居民的信任和認同,形成群管群治的治理新格局。
在小區工作站建立以來,街道堅持以“黨建引領、空間共享、服務多元”為建設理念,緊貼群眾日常服務需求和黨員志愿服務陣地建設,一方面,將“未央驛小家”“紅色志愿隊”“社區養老”等與工作站建設深度融合,不斷擴大服務覆蓋面;另一方面,通過“心愿墻”“意見箱”廣泛聽取民聲民意,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解決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提升治理效能。自小區工作站建設以來,共計共建立499樓棟、56479人居住人員信息數據庫、開展幫扶慰問217人次、幫辦代辦業務632例,提出工作建議152條,監督物業工作492次,開展日常安全巡查1891次,排查安全隱患172處。
近年來,未央湖街道始終堅持“為民辦事不打折,服務群眾零距離”的工作理念,始終把小區工作站牢牢抓在手上,千方百計筑強基層服務的“戰斗堡壘”,全力以赴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全力以優異成績,獻禮黨的二十大。
責編:陳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