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一個當年剛剛20出頭的農村青年,卻懷揣為革命老區培養十萬人才的夢想;一個普通的民辦職業學校,卻能引來諸多名家、院士走上講堂;20年默默耕耘,讓成千上萬老少邊窮地區孩子改變了命運。今天的【行進中國 精彩故事】,就讓我們來認識這家民辦學校的創辦人--楊波。
清華大學荷清苑,88歲的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黃克智正在和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的師生們座談。這樣的傳道授業20多年來就沒有間斷過,因為黃克智與這所民辦學校的創辦者楊波早就有不解之緣。
26年前,楊波來到北京求學創業,他做家教,辦外語培訓班,搞圖書翻譯,掙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從江西宜春農村走出來的楊波,為自己沒有受過正規大學教育而感到遺憾,更為老區落后的教育條件而揪心。他開始琢磨,能為老少邊窮地區的孩子做點什么。
從那時開始,楊波掙來的錢,除了寄給老家的父母補貼家用外,大部分都捐了出去。1992年,多次捐資助教的楊波受邀加入北京義務講師團,先后赴山東沂蒙山區、內蒙古巴彥淖爾、陜西延安等地講學調研,用教育改變老少邊窮地區孩子的命運,成為他最強烈的愿望。
促成首都中學和老區中學“手拉手”,楊波至今仍記憶猶新。
在楊波的奔波下,人人都覺得不可能的事居然辦成了。龍巖、呂梁、黃岡、百色等革命老區60個孩子坐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分赴北京的十五所學校上高中。
學費由各所高中免去,楊波承擔生活費,六十個孩子就是六十筆開銷,三年下來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20年里,楊波譯書稿、開飯店、搞經營,收入幾乎全部用在了辦學、助學上。
如今,他資助過的學生已遍及全國近二十個老區,他開辦的職教學校培養了近萬人,按照普通高校軟硬件建設和人頭費人均十二萬計算,他的學校為國家節省了數億元。
20年,幫助楊波實現夢想的人有的已經作古。楊波的忘年交季羨林先生曾說:小友楊波是個播種者,我潛心默祝,我們國家多出幾個這樣的播種者。
20年,因楊波而改變了命運的孩子們有的已學有所成。他們正籌劃著成立一個基金會,助力楊波早日實現他的“十萬工程”。
能幫助一個人,就已經是很可貴的好事了,更何況要用行動改變眾多貧困孩子的命運!十多年前,楊波邁出第一步,創業是為了有能力幫他人,賺錢是為了愛心不會斷流。到今天,這個公民個人發起的教育工程,已經聚合了無數人的能量,公益的力量因此更加壯大。我們這個社會的文明進步,需要這樣的志愿者精神,需要寶貴的公民參與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