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小说,女被男啪到哭的视频网站,色哟哟欧美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毛片,欧美狂猛专区,日本色区

蘆山地震中公益慈善組織的“是與非

2013-04-28-08:38[來源:德孝網][作者:管理員][瀏覽量:1983]

 

“信任是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不要輕易地賦信于人,更不要輕易負了別人的信任。”原本用來揭示人與人之間相處之微妙的這句話,現在用來形容雅安蘆山地震發生后中國公益慈善組織與公眾之間的關系,再合適不過了。

自4月20日四川雅安蘆山地震發生后,與災情、救援工作一道,中國各類公益慈善組織一直受到輿論強烈關注。一些具有官方背景的慈善機構和民間公益組織第一時間啟動災害反應機制,救援災區。與此同時,公眾對于一些慈善組織在救援中的籌資能力、資金管理、形象管理、甚至細到一頂帳篷的采購價格、一張發票的開具,都投以極大的關注和監督熱情。中國公益慈善組織與公眾之間進入前所未有的“高頻互動期”和“信任磨合期”。

郭美美陰影

2011發生的郭美美事件讓中國公益慈善組織深陷信任危機的“泥潭”。在雅安蘆山地震中,這名“小女子”的影響力仍然“揮之不去”。“慈善組織還能信嗎?”“公眾的愛心會不會又拿給郭美美李美美買愛馬仕包了?”“我寧可自己費點力去郵局郵寄也不把錢交給他們……”類似的網言網語自地震發生后就持續散布在網絡輿論場。不僅如此,網民還與媒體聯合,以網絡爆料、直接舉報、組織調查等方式,直接參與到慈善組織災害救援的一舉一動之中。

地震發生后42分鐘,中國紅十字總會在其官方微博轉發地震消息。然而,和接下來發布的多條賑災信息一樣,紅會卻收獲了滿屏的“滾”。20日,紅會關于總會工作組正趕赴災區“考察”的微博被網友痛斥“官氣熏天”;21日,有微博怒斥,“紅會領導大搞面子工程,撇下志愿者趕去接受采訪”;22日,媒體在重災區寶興縣拍攝的擺出“架式”號召募捐的當地紅會工作人員,被網友斥為“要飯的”。

一位在地震發生后跟蹤報道中國紅十字會的資深媒體人曾感嘆,“老太太這幾天不容易。”“老太太”指的是現年61歲的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在地震發生當天下午,趙白鴿飛赴災區參與紅十字系統一線救災工作,與此同時,她不得不拿出很大一部分精力面對來自各個層面的質疑,甚至包括一些事后被證實了的無理的刁難。

和趙白鴿有相同遭遇的還包括李連杰和他的壹基金,后者近年在網民中擁有較好口碑。蘆山地震后,從壹基金與中國紅十字會的關系問題,到其收取管理費的問題,再到壹基金官方網站關于其獨立性中英版說法不一的問題爭議不斷,李及其團隊不得不一一做出說明。即便如此,也還是逃不過一些網民“壹基金會成為第二個紅會嗎?”的猜疑。

此間一些觀察人士指出,在郭美美事件發生后的兩年間,包括紅十字會在內的中國公益慈善組織為重塑形象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恰如毀樹之易與種樹之難,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慈善組織還要繼續背負陰影前行。

“再也輸不起了”的自救

一個重要事實是,不管公眾持何種情緒,突如其來的緊急救援任務和可以預期的龐雜災后重建工作再一次將中國慈善組織推至臺前,而多數慈善組織也將“420救援”視為向公眾展示“革新后的自我”的一次重要機會。無怪乎一位網友感嘆:“其實大可不必盯那么緊,他們(慈善組織)自己會管住自己的,因為他們再也輸不起了!”

除在第一時間派出專業救援隊伍和運送緊缺物資到災區,中國紅十字會于地震當日組成工作組赴災區評估災情,并呼吁各類社會組織和公眾根據災區實際需求科學、理性、有序組織救援。一些有過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救援工作經歷的人士和部分微博意見領袖發聲,肯定紅十字會此次表現“專業和理性”。

23日,在地震發生72小時之際,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等35家公募、非公募基金會聯合發起的非營利性網站基金會中心網公布了國內66家基金會的捐款總額及善款流向。基金會中心網理事長徐永光說,面對災難,中國民間不缺乏愛心和支持力量,缺的是對愛心的呵護。顯然,賬目公開、管理透明、確保每一筆捐款都向捐款人做出交代,是慈善組織對公眾愛心最有效的“回應”。

除了在組織救援和自我管理上“埋頭苦干”,和公眾頻繁開展互動也是多家慈善組織“自救”法則之一。中國紅十字會一度一日內4次公開回應網民質疑,并請第三方調查“不捐500萬就不能進入災區”、“虛開發票”、“浪琴表”等負面傳聞,調查結果表明這些事件多屬謠言。壹基金李連杰也數度在其個人微博回答網民疑問。

另據中國紅十字會社會監督委員會委員、新聞發言人王永透露,近期,中國紅十字會還擬聯合某互聯網站以“向網民征集意見”的方式開展2000萬元救災物資的采購工作。

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原司長王振耀近日評點中國公益慈善界在此次救災中總體表現時指出,“迅速進入角色積極賑災的同時,更注重信息公開透明,及時回應輿論關切。”

然而,是否互動增多、透明度增加就能挽回那些“愛心被傷到了”的人們?日前有關方面表示要重查郭美美事件,重查一個過去兩年的事件是否能還慈善組織的“清白”?當前救援工作仍在繼續,接下來的過渡安置和災后重建任重道遠,社會建設中來自基層不同群體需求凸顯,慈善組織能走多遠,能否實現自我救贖,相信很多人和記者一樣“拭目以待”。

危,還是機?

25日9時,北京,某會議室,一場主題為抗震救災、協同合作的討論會正在進行,與會的有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相關負責人、河仁慈善基金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等多家非政府組織、中國紅十字會社會監督委員會部分委員、國際組織和一些學者代表。此外,成立于蘆山地震發生后、超過50家民間公益組織加入的“成都市公益組織420聯合救援聯盟”,其召集人郭紅也出現在會議現場。郭紅及其團隊負責協調地震后涌入災區救援的各類非政府組織、志愿者及企業救援隊,通過互通信息、精準定位、分工合作,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救援中的盲目和無序。

據部分參加會議的人士透露,會議現場氣氛熱烈,“平等”、“協同”、“合作”、“有序”是現場被提及最多的詞匯。

在此之前,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針對紅會與民間慈善組織的關系,曾公開強調:“紅會和所有慈善組織是合作伙伴關系,不存在競爭關系。”

記者還了解到,被稱為中國目前資產規模最大的公益慈善基金會河仁慈善基金會日前通過中國紅十字會向雅安災區捐款1000萬元,這也是迄今紅會收到的單筆額度最高的捐贈之一。河仁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汪李萍25日向記者表示:“河仁慈善基金有資金優勢,紅十字會具備較成熟的項目實施能力,二者合作能更好的實現支援災區的目的。”

無論是紅十字會的公開表態、河仁慈善基金拋出的合作“橄欖枝”,還是來自官方和民間慈善組織面對面的會商,這些都昭示著,以互通而非隔閡實現資源共享、以合作而非競爭形成最大合力,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公益慈善組織的共識。

一位參加上述商討會的人士告訴記者,根據初步商討,一個面向全國慈善組織,以實現信息共享、協同合作以及資金透明、高效利用的全國性公益組織救援聯盟,有望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成立,“合作的意愿早就存在,雅安蘆山地震是一個推動。如果這個平臺成立,將改變長期以來公益慈善組織各自為戰、效率不高的狀態,實現各盡所能,互相學習、借鑒和監督,共同服務老百姓現實需要。”

中國之大、老百姓需求之急,決定了中國的慈善組織,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決定了慈善事業也絕非一個人或某一個慈善組織的舞臺,而是救死扶傷的平臺。危急時刻,可能是危,也可能是“絕處逢生”的機會,希望“420雅安蘆山救援”能成為中國公益慈善組織發展的契機。(編輯  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