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加加食品,為雅安加油
啟動儀式上董事長楊振發言。
“加加食品,我的美味生活!”這是加加食品2013年的理念定位語。了解加加食品的人都知道,這句口號傳遞的并不僅僅是公司產品的特質,更是其“感恩、回報”的企業文化。
董事長楊振說,正如加加醬油“飛入尋常百姓家”一樣,“美味生活”的正能量也能夠一直守候在每一個普通的家庭,即使遭遇災難……
為此,加加食品一直在不遺余力地努力。
五年前發生汶川地震,加加食品在兩天之內募集了123萬元現金與兩車物資;如今雅安地震悲慟全國,加加食品第一時間裝載物資送往災區;公司還在四川修建希望小學、在寧鄉創辦教育基金……
有人說,在這個與普通老百姓柴米油鹽“打交道”的上市公司里,“關愛身邊每一位”不是一句假大空的口號,而是公司給每一位股東、員工、合作伙伴以及消費者帶來“美味生活”的事實。
捐贈120萬糧油食品支援雅安災區
4月20日8時02分,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各方悲慟之余,救援行動也火速展開。
4月21日,湘股加加食品緊急召開了“雅安救災”籌備會,決定捐贈盤中餐·伊能營養面2000箱、盤中餐食用油2000箱、加加面條鮮醬油6000箱,合計價值120萬元的糧油、調味品給災區。
董事長楊振表示:“目前,災區最缺的就是食物,面條煮熟配上食用油和面條鮮即可食用,所以我們緊急調度,以最快速度安排物資裝車并出發趕往雅安,希望能解災區燃眉之急。”
21日晚,公司組織員工連夜加班準備賑災物資;22日上午,由公司高層領導劉永交、莫文科、劉賽群帶隊,裝滿救災物資的四輛大卡車從長沙寧鄉出發趕往雅安。
4月24日11點30分,由加加食品集團捐贈給雅安災區的120萬糧油食品及調味品,在民政部中央救災物資成都儲備庫辦理交接手續,并由民政部門于當日下午送達寶興和蘆山災區。
“一看就知道加加食品是用了心的,送來的物資有營養面、有食用油,還有面條鮮,三者放在一起只要再加一口鍋生一爐火,就可以吃飽吃好;而且公司的高層領導也幫忙一起上卡車搬東西,一點都沒有所謂的領導氣派。”在物資儲備庫幫忙搬運的一位志愿者說。
“感恩、回報”
是 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如今每個企業都在喊承擔企業公民責任,但企業公民責任不僅僅是做善事那么簡單。積極捐款捐物是緊迫任務;隨后,盡力支援災區人民重建家園、捐助困難人士(孤兒、殘疾人士、老人等)的生活是重要工作。
“ 感恩、回報”是加加食品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在加加人的概念里,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甚至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壯大的基礎,“只有得到認可,才會有市場基礎,而是否承擔社會責任,就好像一個人的人品好壞一樣,最終會關乎生死存亡。”
還記得2008年那場傷慟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加加食品是湖南省最早采取賑災措施的企業之一,災后兩天內便募集123萬元現金與兩車物資,并于5月16日抵達災區。
2013年3月16日,加加食品應邀請,走訪了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加加希望小學、什邡市湔氐加加幼兒園。原來,這兩所學校是“5.12”汶川地震后,加加食品全體員工和經銷商捐助建成的。
如果說突如其來的災難考驗的是公司慈善的速度,那么日常捐贈就是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誠意。
在加加食品所在地,公司創辦了“寧鄉縣實驗中學農村貧困學生教育基金”,并積極資助湖南省婦聯組織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建設工作;2011年,捐款100萬元用于寧鄉縣教育基金……
據統計,加加食品創建15年來,先后捐資1300余萬元用于幫殘、扶貧、助教、搶險救災、鄉村公路建設、軍民共建等公益事業。
其實,加加食品的“感恩、回饋”并不僅僅體現在公益事業上,據統計,早在2009年時,加加集團下游產業如物流、包裝業等就業人員為5000多人,總產值達3億多元,并帶動了當地物流、印刷、包裝業、玻璃制品等相關產業發展。
出于責任,
詮釋企業公民角色
2012年11月,加加食品獲得了華中地區最佳企業公民大獎,評選委員會給予它的頒獎辭是:“十多年前,語文老師楊振創業時,從醬油開始,后又發展到以茶油為主的食用油,成就了中國醬油、茶油第一股。帶動合作伙伴致富,回饋股東高額分紅,創建希望小學,加加食品一路走來,只為引領美味生活的同時,也為創造美好社會貢獻自己的綿薄力量。”
企業公民行為意味著企業的商業經營能夠同時滿足善待股東、善待員工、善待客戶、善待資源和環境、善待合作伙伴、善待社會的要求。
對于一個以食品為主營業務的企業來說,企業家時時都有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加加食品董事長楊振說,再造一個醬油王國,為的是讓消費者吃到更健康、更美味的優質醬油,“它引導消費,引導人們走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研究人員如是稱。
雖然2012年初才進入資本市場,但2011年度即以10轉2派6的分紅措施回報股東,合計金額9600萬元;2012年擬實施每10股轉增2股并派發6元的利潤分配預案。“加加食品是一只好股票,”一位資深投資者這樣評論公司,“上市前兩年連續給每一位投資者高分紅。”
對待公司員工,加加食品不僅依法與每一個新聘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并購買五險一金,并且將CPI參考指標納入工資體系,保證員工的生活品質。以去年為例,隨著物價上漲,公司主動提高員工工資10%-15%不等。而且自2011年起,每年提取利潤的2%作為公司工會的活動經費,主要用于扶助困難職工家庭、組織員工開展活動等。
馬云曾經在一個富豪云集的非公開場合說過:做企業有幾百萬元的時候是有錢,有幾個億的時候是有資本,有十幾個億的時候就是社會資源,應該把這些社會資源用好。加加目前的資產總額近20億,它本著“品質贏得市場,真誠贏得顧客”的價值觀,正在譜寫屬于湘企的又一個傳奇。
■黃利飛
記者手記
企業公民責任
僅僅依法納稅還不夠
五年前,時任國家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王振耀曾表示:“汶川地震使中國慈善整整提高了一個年代,中國已進入一個偉大的公益時代。”
五年后,雅安地震再一次讓國人沉浸在悲痛與感動交織的情緒之中。實際上,我們不僅有悲情與感動,更有對生命與責任的思考。
地震發生后,中聯重科、三一重工等擁有起重機、挖掘機等大型救災設備的上市公司,紛紛派出專業的救援設備與隊伍,奔赴現場;“兩桶油”免費為雅安“加油”,搶險設備開到哪油就運到哪!這是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喊出的口號;藥企捐藥、乳企捐奶、飲料企業捐喝的、食品企業捐吃的……我們看到的,是一幅“抗震救災,眾志成城,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畫面。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企業在巨災面前的捐贈行為,延承了五年前“5·12”汶川地震所激發的愛心能量,成為中國慈善的主體力量。“如果說這是愛心的又一次接力,其間更多的主角是企業公民。”
在以前,“只要我依法納稅,不偷稅漏稅就是好企業”;如今當孟子提出的在“義”與“利”二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應“舍生而取義”的思想,成為評判企業公共形象的企業文化觀念時,“企業公民責任”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其中就包括在關鍵時期承擔經濟責任之上的社會責任,僅僅依法納稅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