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以德孝治企業(yè)
管理方式,是指企業(yè)管理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而最好的管理方式,最高的思想境界,是以德容人,以誠待人。何以故?德是企業(yè)管理的根本也。德是人們心靈深處抒發(fā)的良知良能的天性,即是善業(yè)潛能轉化為顯能善行的標志。古人云:“以德服人者,心悅而誠服也。”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足也。”又云:“富潤屋,德潤身。”“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古住今來,圣賢或有德行的人,用崇高的道德和循規(guī)蹈矩的善法,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孝治企業(yè),則增加企業(yè)的凝聚力,增強員工的團隊精神。德孝綜合,乃是企業(yè)管理和生存的根本。 用現在的話說,道德是提升自我品質的明燈。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guī)范。道德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都是和諧的。惟賢法師認為:“道德本是依靠人們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形成的習慣、信仰、輿論,來調節(jié)人和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孟子曾說:‘不依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所謂規(guī)范,就是說個體的行為必須循規(guī)蹈矩,有禮有節(jié)。推之于人與人、集體與集體之間.應該互相尊重,遵守公共秩序,維護公共利益。這樣,大眾安寧,生活不受破壞。這是道德行為的基本效益”。 前幾年,江澤民先生提出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政策,中央出臺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那么作為企業(yè),若能以德治企業(yè),那是最得人心的事。當前社會,拜金主義流行,功利主義嚴重,道德淪喪、丑惡現象沉渣泛起,人們追求享樂,是非和價值觀混亂。我想,這些也是整個社會的共業(yè)所感,許多人對此只是議論,感到束手無策,不知如何轉染成凈,喚醒人們反省人生,凈化人心。 或許有人問,大凡辦企業(yè)的人,多是希望其所辦企業(yè),能令經營風險降低,經營成功,能擴大產銷規(guī)模,其利潤一年比一年增長,管理人員和員工的人心穩(wěn)定,企業(yè)不但在市場中能站穩(wěn)腳跟,而且其企業(yè)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能逐步擴大市場份額。那么,追求企業(yè)利益,做好企業(yè)管理和奉行企業(yè)德孝是否矛盾呢?應該說,追求企業(yè)利益和奉行德孝并不矛盾。因為利人才能利己,損人必然損己。善的行為和利益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承的。善的行為不僅能使我們的現世得益,還能有益未來的生命。有一位仁者認為,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做無損于他人利益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在追求個人利益時,做兼顧他人或社會利益的人,就是高尚的人。那么,如何才能看出一個人是否真正有德行與孝義了?第一,要親近這個人,了解這個人,而不能道聽途說,聽信他人之言;第二,當外部環(huán)境不順心的時候,看這個人能否把握自己的準則,凡事不生氣,看他是否能保持平靜、安祥的心態(tài)和言行,看他是否能看得破、放得下。如果能做到這兩點,這個人就稱得上有德行、有修養(yǎng)的人。 按照佛教的觀點,行善必有善果,做惡必有惡果。善惡的業(yè)果、因果通于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在社會上,好人的生命,多會受到大家的祝福,希望他健康長壽。壞人則遭到大家的詛咒,希望他早得報應。做好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人,人生才有意義、有價值。所以德孝是一個人價值實現的源泉。所以,無論是企業(yè)經營管理者,還是一般的員工,應該在正道思想的指導下去做人做事,勤奮地經營企業(yè),做好生產本職工作,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為他人、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人生。 德孝中國—你的孩子為何叛逆? 而當道德教育比較缺損的時候,有的人的人格修養(yǎng)一旦有問題,就容易步入歧途。2004年春,曾經被國家公安部通緝的的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因為犯有故意殺人罪,已被法院判處死刑。當時有些人不明白的是,馬加爵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為何如此兇殘地殺死四位同學,然后逃離現場。據報道,當馬加爵被抓獲審訊時,公安人員審問其殺人動機,他說,他與被殺者玩牌時,因為同學懷疑其作弊而生氣,懷恨在心,伺機報復,于是將四名同窗同學殺死。這個案件,發(fā)人深省。 當前對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值得大家重視。據說,馬加爵平時學習很用功,又聰明,能夠考上大學生物學專業(yè)。可是他心胸狹窄,敏感多疑,憎恨心強,導致于走上犯罪的道路。人,生存于世間,不是孤立的,所以做人必須修德孝。不能忍,有時就禍患無窮。像馬加爵因一點小事忍不了,動輒殺人,既害人又害己。 當今社會,孩子早戀,吸毒,叛逆,關鍵因素就是德與孝的修養(yǎng)不夠,如果德孝能夠做到,孩子就會尊重父母,聽父母的話,知道什么是好的德行,什么該摒棄。 我們提倡自利利他,自覺覺他,也就是關愛自己,關愛別人,關愛生命。故此,社會、家長和學校應做好青少年的道德思想教育。不可只看分數,不重品德教育。家長也應該教育孩子孝義,知道孝義的孩子,必心存善意。我國古代的人們非常注重道德修養(yǎng),甚至強調寧可有德無才,不愿有才無德。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說明人們每日生活做好道德反省的過程。如果一個人道德敗壞,甚至做了違法犯罪的事,不但自己沒有好下場,危害社會,連父母的名聲也受到玷污。以上特殊的案例,再一次提醒人們:當今社會做好道德思想宣傳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一家企業(yè)內,大家能共事在一起,是一種難得的緣分。大家細想一下,我們認識的人可能還不到全球人口的千萬分之一。因此,企業(yè)的領導、管理者和員工之間,或是平級的同事之間,應該珍惜相聚的時光,相互提升生命的內涵與思想境界,以誠懇心、包容心來察覺自己:在對待每一個人、事、物時是否做到尊重他人,包容他人,是否斤斤計較? 既然說同事相處在一起,是一種難得的緣分,那么同事之間,以及對待客戶,就要保持誠實和平等的心,大家在一起做事,要勇挑重擔,敢于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有難共擔,有福共享,沒有爭執(zhí),多稱贊別人的優(yōu)點,不看別人的缺點,心無傲慢之意,多尊重別人,保持謙虛謹慎的心態(tài)。做到以上幾點原則,就能保持時常快樂。但話雖然這么說,說者容易,做到卻難也。但作為正道的思想,我們還是要予以推廣和弘揚。 而今日社會的人心浮躁,人與人的關系存在商業(yè)味道的傾向,人與人的來往多以金錢為中心,功利目的明顯。有的人為了物質利益,不擇手段,相互欺詐,不怕因果的報應。有的人的工作、生活整天忙碌,忙應酬,生活壓力很大,顧不及親情的溝通。對于今天的社會的風氣,許多人感到擔憂。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更應該做好優(yōu)良傳統道德思想的宣傳和教育。 世上的人千姿百態(tài)。君看古與今都近乎一樣,只是今天的程度嚴重一些而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較多的是出于功利目的。大部分人喜歡錦上添花,而能在雪中送炭者少,因而有些人的關系看起來非常親近,但事實上他們是建立在對方的財富上,或建立在對方的權勢上。對于朋友的往來,佛經中描述了四種朋友的情形:“有友如花、有友如稱、有友如山、有友如地。何謂如花?好時插頭,萎時捐之;若富貴附,貧*則棄,是花友也。何謂如稱?物重頭低,物輕則仰;有與則敬,無與則慢,是稱友也。何謂如山?譬如金山,鳥獸集之,毛羽蒙光,貴能榮人,富樂同歡,是山友也。何謂如地?百谷財寶,一切仰之,施給養(yǎng)護,恩厚不薄,是地友也。” 白云禪師也說過,人生于世,人與人之間,關系最為密切。有所謂親情、愛情、友情、恩情等,近親遠疏總在一個“情”字。基于情的交流,不免產生許多利害;自然,利害所及,問題重重,隨著發(fā)動的便是各型不同的是是非非。涉及是非,關系利害,人與人之間的“情”也就變得復雜了。所謂好壞、順逆、喜厭、恩怨等等,弄得手忙腳亂,加上許多的無奈,使人感慨萬千。而正確的處世之道應該是:“不傷害他人,也不可以傷害自己;盡心盡力去幫助他人,愛惜自己。” 企業(yè)中人員的組合,大多是以業(yè)緣(做事)為紐帶,大家才組合在一起,所以做人做事,要以正道為指引,保持寬闊的胸懷,看人的優(yōu)點和缺點,不要把焦點放錯,只看到白紙上一點點的黑點,沒有看到人家的優(yōu)點和長處,沒有看到黑點以外的一大片白紙。在待人接物時,如遇到不順心的事,不要生氣,要注意尊重對方的想法,設身處地,交換立場,管住自己的言行舉止,保持安祥。要時常想著時間總會過去的,太陽每天總是東升西斜的。要記住人和事都不是永恒存在的,人生70古來稀,做人盡量與人為善,盡量與人結善緣,以誠待人,問心無愧,做人、做事自然就自在了。
本文只代表博友個人觀點,版權歸作者和央視國際網絡有限公司共同擁有,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以德治企,增強企業(yè)軟實力 以德治企”,是否行之有效?相信每個企業(yè)、管理者都有自己不同的觀點和體會。在當今這個信息科技飛速發(fā)達的時代,企業(yè)的生存與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司的管理層面上。管理制度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企業(yè)的生存與發(fā)展,因此,企業(yè)要想要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經濟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認真總結歷史的經驗以求新求變。 歷史的車輪在時間的長河中不斷地輾轉,一批批曾經不可一世的百年企業(yè)在歷史的車輪下都紛紛倒去!縱觀企業(yè)的發(fā)展史,每一個企業(yè)在成長之初,其發(fā)展都是困難重重,坎坷崎嶇的。但大多數敢于堅持的企業(yè)基本上都會獲得發(fā)展和進步,甚至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國家尚且如此,企業(yè)何嘗不是!怎樣才能夠使企業(yè)長盛不衰,怎樣才能使企業(yè)在危難中不至于一敗涂地?事實證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實行“仁政,以德治企”才是企業(yè)穩(wěn)根固基的一劑良藥! 2009年的一場經濟危機使大量企業(yè)紛紛倒閉,在危機來臨之際,許多企業(yè)臨陣慌亂,手足無措。這些深刻暴露了企業(yè)軟實力的脆弱。關于“企業(yè)軟實力”這一概念,我認為:“在企業(yè)里,與設備、廠房、資本、盈利等硬實力相對應的管理制度、研發(fā)創(chuàng)新、文化理念、品牌形象、員工的忠誠度等稱為企業(yè)的軟實力”。軟實力要求企業(yè)按照一定的文化理念把相關資源要素(包括硬實力)整合起來,形成核心能力,因而直接關系到企業(yè)生存力的強弱和生命力的持續(xù)。具體而言,企業(yè)的軟實力就是企業(yè)文化彰顯出的實力和競爭力。我認為:“決定企業(yè)成敗的最關鍵的因素不是企業(yè)的硬件而是企業(yè)的軟實力。”經濟危機下倒閉的企業(yè)群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公司,成立于1908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擁有284 000名員工。迄今在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汽車制造業(yè)務,成為全球汽車業(yè)的領導者已有76年的歷史。但是在這次經濟危機中這位“巨人”頃刻倒下了!據美聯社1日報道,美國東部時間6月1日早上,通用汽車公司正式向美國政府申請破產保護。規(guī)模如此巨大的通用公司何以在經濟危機下頃刻間破產呢?眾所周知,通用汽車公司的硬件在全球還沒有幾家公司能與之相比,很明顯通用公司的破產充分暴露出其軟實力的不足。經過分析,通用的軟實力也是非常有力的,我認為其最主要的薄弱點是在于它的管理制度上。當然,通用公司的管理制度在經過百年的發(fā)展改進中逐步趨于完善,其制度涵蓋了公司的各個方面,大到公司決策,小到員工每一個動作。如此完善的制度應該說是無懈可擊,但是在這種無懈可擊的管理制度下隱藏了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陷。制度化的管理使公司一切按章辦事,從而缺少一種人本關懷意識,仁愛情面意識。這樣的管理制度只能是讓員工效勞而不是效忠。一旦公司員工的忠誠度降低,那么這個公司就是在繁榮的同時也給自己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國家需要德治,而作為國家“細胞”的企業(yè)更需要德治。把“以德治國”落實到企業(yè),就要在全體員工中牢固樹立“以德治企”的觀念。“以德治企”是增強企業(yè)市場競爭力的現實需要,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同時也是一種道德經濟。因為現代市場經濟制度都是以相應的道德意識、道德習慣和價值觀念為前提的。這種觀念形態(tài)的東西,規(guī)范著企業(yè)及其員工的行為和價值取向,在潛移默化中成為社會大多數人認同的自律準則。人文關懷,仁愛意識往往更能夠提升員工的忠誠度,如果能夠達到讓員工感受到企業(yè)是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程度,那么這種企業(yè)即便想倒下都是非常困難的!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仁愛、仁政”觀念自古有之。因此國內企業(yè)在規(guī)范管理制度的同時,始終都會存有這種意識。但是一些企業(yè)未能重視沒有去發(fā)揮其作用, 因此一個個都隨經濟危機之風飄去。其實,只要企業(yè)在平時善于運用這一管理意識,完全可以在危難中發(fā)揮關鍵性的作用! 位于黃山市歙縣經濟開發(fā)區(qū)的高立亞照明電器有限責任公司以其基本制度為依托,在日常管理工作時充分運用“人文關懷,以德治企”這一管理模式,在09年經濟危機中平穩(wěn)順利地渡過難關。該公司是以生產“日光燈啟輝器”主的民營企業(yè),今年,該公司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1至4月份產值同比下降50%,公司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zhàn)。然而,該公司員工上下齊心,頑強拼搏,發(fā)揚不拿工資、拯救企業(yè)家園的精神,以自己的行動來報答公司的“知遇之恩”。經過員工們的刻苦努力,公司研發(fā)生產國內最新的氙氣燈安定器產品,該項技術已經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認證。目前該公司生產量和業(yè)務量正在回升,企業(yè)度過了09年的一個嚴冬。 與美國通用公司有著天壤之別的高立亞公司何以能在經濟危機這個“嚴冬中”安全度過,經考察發(fā)現:該公司根本沒有完備的管理制度,僅有最基本的公司章程,沒有管理組長,沒有車間巡視人員的身影,只有員工們自發(fā)的主動的熱情的工作!經了解,員工與領導關系相處十分和諧,領導因才施用!調離程序異常簡單,只要員工申請,在董事長面前說一句:“我保證我能行!”就會獲得批準。可見“信任管理意識”在這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墻壁上的意見箱是他們之間溝通的一座“心橋”。在這里,員工的事就是企業(yè)的事,企業(yè)就像是員工的家。由此可見,企業(yè)最關鍵的因素在于軟實力中的員工因素,如何增強這一因素,無疑“以德治企”正是最好的選擇! 前車之鑒,后事之師,企業(yè)的制度化管理終究會被歷史的車輪輾碎,取而代之的必將是“以德治企”的企業(yè)管理模式。是是非非,意見百態(tài),“以德治企”是否能夠使企業(yè)做大、做強、坐穩(wěn)?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