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神十三乘組返回地球
據新華社消息,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至此,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已經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
長劍發蒼穹,壯士半載歸。去年10月16日,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搭乘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成為中國空間站第二批“住戶”。如今,半年時間倏忽而過,三位航天員終于要回到地球家園了。在這個地球上,祖國和人民都翹首期盼他們順利歸來。
在過去的半年時間里,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驗證了空間站建造和運營所需的最后幾項關鍵技術,為中國建造“天宮”打下重要基石。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地球的這一刻,也意味著中國空間站構建第一階段關鍵技術驗證圓滿成功。權威信息顯示,2022年,我國空間站將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年內預計有6次飛行任務。
可見,此番“神十三”航天員回家只是一次中場小憩,是追逐飛天夢想接力過程中的一次調整,中國探索太空的步伐將永不停歇。
回顧駐留太空的時光,有太多值得紀念的“第一次”,也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是一次大國形象的太空展示。
我們看到,去年11月7日,三位航天員第一次出艙。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剛和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王亞平一起出艙的畫面令人記憶猶新;第一次利用空間站機械臂操作大型在軌飛行器進行轉位試驗;第一次在軌通過手控遙操作設備控制貨運飛船與空間站對接;還舉辦了中國人首次天宮畫展。
不僅如此,去年12月9日,三位航天員第一次太空授課,向青少年們演示失重條件下的神奇現象。其間,王亞平拿出一朵和女兒在地面一起制作的花朵折紙,輕輕放進水膜中,原本小小的折紙在水中“綻放”開來,贏得一片掌聲。
今年元旦當天,神舟十三號乘組第一次在太空跨年,并與來自北京、香港、澳門的大學生“面對面”談夢想、講奮斗;而近日,航天員們又與美國中小學生視頻連線答疑,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空間站開放包容的友好姿態。
一次長達6個月的停駐,固然會寫進歷史,成為日后我們講說、翻檢時的珍貴記憶,也會成為對這一代青少年的現場教學和價值引領。三位航天員的行動如春雨潤物,告訴人們太空并不遙遠,什么是仰望星空,什么是追求卓越,什么是放飛夢想,答案就在人類一次次不停歇的勇敢探索中。
此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曾表示,“神十三”任務結束后,我國將對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各項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全面評估,滿足要求后,我國將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這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的重要目標,必將促進中國空間科學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貢獻。
從1883年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發表了使用火箭發射太空船的偉大構想起,人類就開啟了探索星空的夢想。到今天,中國人已經能夠在太空停留半年,并將建成自己的空間站,這無疑是一次偉大的突破,也是人類在探索太空中留下的堅實腳印。相信隨著中國人不斷進取的步伐,在未來的星辰大海中,這樣的突破會越來越多。
(編輯 丹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