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專訪婁煩縣委書記李樹忠
【《人民論壇》專訪】近日,山西省太原市婁煩縣委書記李樹忠就“如何把黨史學習教育的具體成效轉化為擔當作為、攻堅克難的強大動力,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如何加強黨建引領”“如何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切實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的具體問題”等話題接受人民論壇專訪。
人民論壇: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起步之年。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婁煩縣是如何引導全縣黨員干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的?
李樹忠: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婁煩縣創新方式方法,突出“三個抓”,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有力有序開展。全縣7個鄉(鎮)黨委、6個縣直黨工委、13個黨總支、319個基層黨支部、7500名黨員全員參學,實現了全縣黨組織、黨員黨史學習教育“兩個全覆蓋”。
高點站位抓組織。第一時間成立由縣委書記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并下設5個工作組,統籌協調推進全縣黨史學習教育。堅持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在縣融媒體中心開設專題專欄,借助抖音、視頻號、今日頭條等網絡平臺,建立“紅色”微信視頻號,推出“黨史學習快問快答”等系列短片,立體化、多角度宣傳報道800余次,總閱讀量累計超過11萬次。此外利用農村紅色大喇叭、懸掛標語、設立宣傳墻等形式,濃厚黨史學習教育氛圍。
創新方式抓學習。充分發揮婁煩縣高君宇故居紀念館、米峪鎮戰斗紀念地、八路軍358旅指揮部舊址等紅色資源優勢,聯合北京大學舉辦高君宇事跡資料展,與團省委共建山西省團校婁煩學院(高君宇青年學院),會同北大團委、團省委、市委宣傳部、團市委,開展“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尋訪記憶中的火花”主題實踐教育活動,舉辦山西省首屆紅色研學旅行論壇暨婁煩縣研學旅行課程發布儀式,舉行“獻禮建黨百年”婁煩縣非遺成果展,制作“走進高君宇故居紀念館”系列微視頻10期,錄制“晉西北革命根據地、余秋里率部南峪整編、劉少奇過婁煩”微黨課9期,編排情景劇《紅色婁煩》,拍攝紅色微電影《燎原》,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學思踐悟抓實效。為把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到的新思想、新力量轉化到為民精準辦實事上,全縣32個單位梳理建立“項目清單、問題清單、整改清單”。圍繞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重點推進了老舊小區改造48棟樓、庫區移民新區29棟住宅樓墻體保溫及美化,扎實開展農村環境“六亂”整治專項行動,建設完成全縣血液透析科和全民健康體檢中心,全面實施冬季農村“煤改電”清潔取暖項目等,讓老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獲得實實在在的實惠。
人民論壇:“十三五”期間,婁煩縣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交出合格“總賬”,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邁上了新臺階。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婁煩縣目前的發展思路和要求是什么?將從哪些方向著手擘畫“十四五”發展藍圖?
李樹忠:婁煩縣是省城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態屏障、省級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縣域、太原市唯一的地表飲用水水源地。著眼這一現實,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婁煩發展的歷史方位和功能定位,提出了生態優先、綠色引領、融合發展“三位一體”的總體思路和要求,確立了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為主目標及打造鄉村振興先行示范縣、全域旅游示范縣、城鄉融合發展示范縣“一主三翼”的戰略目標,以及“水民縣,園地吧”六字具體定位,努力把婁煩建成生態更優、發展更快、生活更幸福的“省城后花園、避暑清涼地、綠色大氧吧”,這是婁煩“十四五”時期發展的總體思路和要求。
生態優先是前提。婁煩縣的特殊地理位置和重要功能賦予我們特別使命,必須把生態保護置于全縣發展的首要位置來抓,這既是婁煩謀劃和推進發展的“第一關卡”、必答之題,更是有別于太原市其他縣(市、區)的加試之題,必須以高標準、嚴要求來作答。可以說,“生態優先”刻在了婁煩骨子里,融入了婁煩血脈中,將貫穿發展全過程乃至更長時期,這不是想不想、愿不愿、能不能的問題,而是必須扛起的政治任務,是小我服從大我、小局服從大局的職責使命。沒有“生態優先”,婁煩的一切將無從談起,生態的底色、生態的任務、生態的要求只能提高不能降低,可以說“生態優先”必須作為婁煩所有發展的前提來謀劃、來推進、來思考、來落實。
“綠色引領”是路徑。生態建設方面,我們以前也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建設標準檔次低、后續管理缺位等問題,仍然存在不少問題。現在我們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就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深入貫徹,“兩山”理論的縱深推進,婁煩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地利”就是婁煩獨特的地理位置,今年省委、市委在“創森”中明確要求“省城飲用水源地綠化率必須達到70%以上”;“人和”就是新的一屆縣級領導班子換屆之后,和衷共濟、團結干事的力量正在凝聚。婁煩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科技支撐、提升水平,尋求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目前來講,綠色發展就是高質量發展,就是要積極發展綠色農業、綠色循環產業,建設綠色循環園區、綠色智慧礦山,倡導綠色出行、綠色生產方式、綠色生活方式等。堅持綠色引領,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
“融合發展”是目標。縱深推進融合發展,無論是今年中央1號文件,還是國家發改委印發的《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都作了重點部署。對于婁煩來講,至少從三個層次進行融合。第一個層次,產業融合發展。就婁煩的現狀、發展的條件和區域的定位,單一的就農業抓農業、就二產抓二產、就三產抓三產,出路不大、希望不大,效果也不會太好,我們必須發揮農產品和獨特的生態環境優勢,在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旅游開發帶全局中蹚新路、向前行。通過“旅游+”,把小雜糧等農特產品做優做精的同時變成旅游地商品,并延伸產業鏈,帶動整體發展。第二個層次,城鄉融合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基礎設施需進一步提升。我們縣要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各類要素向縣城集聚,向縣城發展,促進城鄉基礎設施現代化、生活設施便利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第三個層次,保護和開發的融合發展。不能簡單的為了保護而保護,要突出增綠增收增景、綠化彩化財化一體推進。歸根結底一句話,綠色發展就是融合發展的集中體現。
人民論壇:“三位一體”總體思路必然要求婁煩縣要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加強統一思想。貴縣在加強黨的建設和加強黨建引領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創新之處?
李樹忠: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婁煩縣各級黨組織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勝脫貧攻堅戰、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保證。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差距、問題和不足。為此,我們堅持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樹立了“工作出問題、黨建找原因”的黨建方法,促進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
增強黨建融合的思想動力。通過建立價值共融機制,引導幫助機關黨員干部從思想上認識到黨建融合的重要性。聚焦思想教育,將黨員的黨性教育與干部培訓有機結合,內化共融理念;聚焦實踐鍛煉,將機關黨建政治功能與服務功能有機結合,強化共融理念,不斷增強黨建融合的思想動力。
形成黨建融合的工作合力。牢牢牽住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建立健全各級機關黨建工作責任體系,堅決整治機關黨建“燈下黑”,狠抓主體責任、第一責任人責任、直接責任人責任和一崗雙責責任的落實,形成層層抓落實,齊抓共管、共同促融的良好局面。明確牽頭單位,把準方向,強化制度設計,把機關黨建工作納入目標考核;明晰落實機關工委、機關黨委和機關黨的基層組織之間的職責,形成了既分工明確又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提升黨務干部能力,打造能融、會融、善融的機關黨建骨干隊伍,夯實黨建融合的人才保障。
激發黨建融合的發展活力。正確處理黨建和業務的關系,堅持黨建引領,推進黨建與業務同謀劃、同部署、同考核,促進目標融合、過程融合、結果融合,既抓好發展“第一要務”,又抓好黨建“最大政績”,切實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黨建活力轉化為發展活力,推動黨建業務相融共促、同頻共振。
提升黨建融合的學習能力。在我任職婁煩縣長期間,實行了政府系統每月一次學法會制度,旨在不斷強化領導干部法治意識、不斷提升依法行政能力,這也是我們加強黨建引領的創新之處。從2016年1月開始,通過定期召開學法會議,發出一個信號——必須強化依法行政;形成一種習慣——營造濃厚學習氛圍;夯實一個基礎——補齊知識短板;展示一個形象——樹立領導干部良好形象。截至目前,累計舉辦61場次,干部隊伍學習氛圍逐步濃厚,依法行政意識不斷增強,能力本領有了明顯提升。
2021年2月我任職縣委書記以后,進一步加強干部素質能力建設,推陳出新擴大培訓范圍。從3月開始實行了每月一期(集中三個晚上每次三小時)全縣領導干部大講堂,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培訓,著力解決能力不足、素養落后、本領恐慌等問題,做到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主要采取縣級領導帶頭領學、鄉鎮和部門主要負責人專題講解、邀請專家學者培訓學等方式,著力提高領導干部駕馭市場經濟引領發展的能力、履職盡責狠抓落實的能力,不斷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截至8月份,已舉辦6期,共計2650人次參與,全縣黨員干部“四個意識”進一步樹牢、“四個自信”進一步增強、“兩個維護”更加堅決,共同思想基礎進一步鞏固。
人民論壇: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是推進黨的建設的重點之一,李書記您擔任婁煩縣委書記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干部換屆。您在調整干部方面遵循哪些原則?如何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李樹忠:2021年2月9日宣布我擔任縣委書記之后,正值縣鄉換屆的關鍵階段,縣委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統一部署,著眼換屆需要和婁煩今后長遠發展,著力破解基層年輕干部“斷檔斷層”問題形成發展良好梯隊,堅持“座談+調研”,全面摸清干部底數;堅持實干為上,樹立鮮明用人導向;堅持“培訓+審計”,有效提升能力素質;堅持“四個先行”,即掌握政策、人選儲備、輿論引導、化解矛盾先行,打牢了縣鄉換屆的思想基礎、組織基礎、紀律基礎。換出了風清氣正的好形象、新氣象。
梯隊導向。整體年輕化是這次干部調整的主趨勢,以年輕化為主力。從整體年輕干部的配備上,鄉鎮干部中配備90后干部15名、85后33名、80后60名,80后干部占到三分之二。以80后為主體的干部梯隊導向基本形成,這讓婁煩縣近年來干部“斷檔”問題得到有效的緩解,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干部梯隊。
基層導向。每個鄉鎮90后2名,整體鄉鎮85后33名,80后60名。縣直事業單位8名1983年6月份以后出生的副科干部全部放到鄉鎮,讓基層的活力充分涌動,基層的活動充分迸發,基層良好的發展態勢基本形成。
實績導向。誰實干重用誰,把那些在扶貧、“創城”以及重點工作(工程)中出色的干部大膽地使用起來。凡是曾奮戰于脫貧攻堅中、符合干部提拔條件的鄉鎮黨政辦主任、扶貧站長(鄉鎮負責扶貧辦的同志),具有公務員身份或屬于事業副科干部的,基本上都提拔進入鄉鎮黨政班子;一般事業人員提拔到事業副科崗位。同時,把在“創城”中表現優秀的干部,在護林防火、大棚房整治等急難險重工作推進中表現優秀的干部提拔到重要崗位歷練等,處處體現實績導向、實干導向。
人文導向。鄉鎮干部調整之前,我和各鄉鎮副科以上干部進行了談話,傾聽他們的想法、了解他們的困難,在干部調整時綜合考慮了他們的意愿和困難,體現了一種人文導向、一種組織關懷、一種人性化關愛。
我們還組織160多名退休老黨員、老領導、老同志,圍繞婁煩今后發展思路、整體布局、推進措施進行座談,號召老干部們繼續發揮余熱,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當好政策的“宣講員”、發展的“參謀員”、矛盾的“調解員”、干部的“監督員”,為建設生態更優、發展更快、生活更幸福的現代化新婁煩再作貢獻。
總而言之,在用人方面堅持多措并舉,我們全面吸納優秀人才,全面提升干部能力,全縣上下“思上、思進、思干”蔚然成風,形成了“人人動起來、個個忙起來、處處活起來、整體快起來”的干事創業氛圍。
人民論壇:中央要求黨史學習教育要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貴縣是如何深入了解群眾“急難愁盼”,確保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的?
李樹忠: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們想群眾所想,憂群眾所憂,急群眾所急,把教育事業和醫療衛生兩大民生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首選切口來推進。
在教育方面,我們深知教育是民生之基,是事關千家萬戶的大事,但由于優質教育資源長期不足,也成為婁煩的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因此,我們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抓手和治縣理政、強縣興縣的根本之策,精準發力,系統推進,著力改善辦學條件、夯實義務教育、強化師資保障、完善資助體系,打出教育改革的“組合拳”,力爭經過三到五年的努力,讓婁煩的教育像我們擺脫貧困一樣,來場徹底的蛻變。
狠抓隊伍,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2021年2月8日晚,我們召開了全縣教科系統隊伍整頓專題會,發出《致全縣廣大教師的一封信》,拉開了教師隊伍整頓和教育改革的序幕。隨后對全縣學校的領導班子、會計、教科局機關股室負責人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的調整,共調整145人。公開選拔聘任校長,全面推進校長職級制改革,建立梯次培養儲備庫,完善選拔任用、考核獎懲、監督制約等相關機制,著力打造一支有思想、有情懷、有作為的專家型、管理型、楷模型、公認性的名校長隊伍。貫徹新時期干部人才標準,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堅持以德為先,注重實績,切實加強名師隊伍建設,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從嚴教師隊伍管理,加大師資培訓力度,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開展智力引進,加快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培育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優秀教師隊伍。
加大投入,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帶著對百姓的深情承諾,我們著力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堅持“就近就便服從就優”,在守牢“控輟保學”底線的基礎上,促進農村中小學由“量多點散”向“優化集中”轉變,截至目前,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71所,倍受群眾關注的君宇實驗學校投入使用,全縣教育發展向進一步均衡優質邁進;利用閑置校園、校舍創辦具有婁煩特色的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基地,科學設置專業,著力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為全縣各類培訓提供優質服務。今年,縣財政保障380萬元用于校舍改造,該工作預計今年8月底全部完工。
強化合作,助力優質發展。好學校,不光需要好條件,更需要好的管理模式、好的師資保障。我們不斷深化“名校+”合作辦學模式,婁煩君宇實驗學校與太原市實驗小學合作辦學,成立太原市實驗小學婁煩分校,積極與國家航天局、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對接,接軌太原市優秀學校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優質教育資源,努力將君宇實驗學校打造成為航天特色示范校;婁煩高中與清徐縣教育集團合作辦學,成立徐溝中學婁煩分校;在全縣中小學開展了“小手拉大手”家校共建活動,竭盡全力促進全縣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雙提升。
精準助學,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了促進本縣生源回流,我們對2021年中考成績排名全縣前100名入讀縣中的婁煩籍高一學生,按名次進行資助。《2021年秋季學期就讀婁煩中學婁煩籍優秀學生資助實施辦法》的頒布,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遏止了婁煩縣優質生源流失現象,減輕家庭教育支出,在較短時間內,實現教育振興,質量止跌,學生回流,助推高中教育向好發展。全力推進家校合作共建落地生根,充分發揮家校共育的功能和優勢,組織廣大學生家長走進課堂,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成才觀,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搭建了家校教育資源的共享平臺。
醫療衛生也是婁煩的民生之短,近年來也曾積極探索多種方式推進,但單就當前的發展理念、人才技術、管理模式,很難實現新的突破。因此,必須跳出婁煩看婁煩、立足省城看婁煩、置身(呂梁山)腹地看婁煩、站在“云端”看婁煩,竭盡全力辦好人民放心的醫療。通過鄉賢回歸,聘請原山西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婁煩籍著名肝膽外科專家馮變喜教授為婁煩縣人民醫院名譽院長,領銜組建了普外、呼吸、泌尿、胸外、心內、骨科、婦產科等15個省醫專家團隊,匯集了山西省多個醫學領域的著名專家、教授,為婁煩衛生醫療事業把脈問診、健康發展。7月31日舉行了首診儀式,全部免收掛號費,讓婁煩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高水平、高技術、高質量的專家醫療服務,也為婁煩縣正在深化的醫療衛生事業改革注入了新動力,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不僅在點上有了新突破,在面上也初步形成太原、忻州、呂梁三地匯集的醫療衛生事業區域集散發展態勢。
人民論壇:李書記您在履職縣委書記前,已任婁煩縣長多年,相信您不僅對婁煩的山水、干部群眾都充滿了感情,對婁煩未來的發展規劃更是了然于胸,請您談一談對婁煩縣未來幾年的規劃。
李樹忠:綜觀國情、省情、市情,我縣既面臨重大的歷史性機遇,又面臨難得的政策性機遇,所有這些將為婁煩高質量高速度發展匯聚起強大勢能。到“十四五”末,我縣經濟社會發展要實現以下主要目標,也就是“八個堅持”,建設“八個婁煩”。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建設更高水平的“善治婁煩”;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建設更具特色的“富裕婁煩”;堅持高標準保護,建設更可持續的“田園婁煩”;堅持轉型蹚新路,建設更高質量的“實力婁煩”;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建設更富魅力的“宜居婁煩”;堅持改革創新驅動,建設更加開放的“活力婁煩”;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更高品質的“幸福婁煩”;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有保障的“平安婁煩”。(王寶香 馬柳婷)
(來源:人民論壇)
(編輯 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