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主題歌:
天生日月
地養(yǎng)山河
父母生養(yǎng)我
草木榮枯
花開花落
祖輩留下我
羊羔知跪乳
烏鴉猶反脯
少小無憂靠父母,
成家方知育兒苦。
世間百善孝為先,
人生千般順為福。
忠孝立國興家邦
中華禮儀傳千古
百善之首孝為先。“孝”是什么?
“孝”就是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一種回報:父母給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寧愿自己挨餓受凍,也要讓你吃飽穿暖,所以你要照顧父母之溫飽;你在父母懷抱有三年時間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賴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后你要守孝三年。
孝又不是簡單的回報,而是一種天倫親情的體現(xiàn)和表達,是人活著的意義的一種價值。重溫二十四孝,不是讓我們?nèi)タ桃獾啬7隆⑿Хü湃耍峭ㄟ^這些故事去領略一下孝的精神,繼承孝的傳統(tǒng)美德,在新形勢下煥發(fā)新孝德的光彩!
拾葚異器——蔡順
蔡順是東漢時期的汝南人。
汝南即今河南省的汝南縣。古時候屬豫州,豫州為九州之中心,汝南又居豫州之中,故有“天中”之稱。汝南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風景秀麗,資源豐富,所以素有豫南“糧油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汝南是河南省的文化名城。文化燦爛,文物繁多,自然風景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英才輩出。我們今天講的蔡順“拾葚異器”的故事,就是二十四孝中之一例,歷朝歷代傳頌至今。
所謂的“拾葚異器”,就是蔡順為孝敬母親,把熟透的黑桑葚兒放在一個籃里,專供母親享用,而將未完全成熟的青、紅桑葚兒放在另一個容器里,這是留給自己的食品。
蔡順幼年喪父,母親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成人。他很愛自己的母親,對她非常的孝順。蔡順說:“即使我肝腦涂地,也報答不了母親對我的養(yǎng)育之恩。”當時,恰逢王莽起兵,烽火四起。綠林赤眉軍在陜西長安被劉秀的將領鄧禹打敗后逃至洛寧、汝南一帶,人心惶惶。加之,天不作美,那年又遇大旱,地里糧食顆粒未收。面對災荒,蔡順想,即使我一口飯不吃,也不能讓我娘餓肚子!他起早貪黑到處找吃的。然而當時那種時勢,談何容易!他只好去挖野菜、剝樹皮,然后又把這些野菜、樹皮拿回家,淘洗干凈,煮熟搗爛了給母親吃。看著年邁的母親吞咽得那么艱難,他難過得心如刀絞。后來,連野菜、樹皮都采不到了。怎么辦?他非常著急!總不能活活等死吧!無奈他只好扶著母親去逃荒。
他們走到那歇到那。邊走邊尋找可以糊口的食物。
這一天,他們來到后山,母親實在走不動了,蔡順便說:“你坐這山洞前歇一會兒,讓我到那邊給你找點水和吃的。”母親說:“順兒呀,你就別去了,就讓娘死在山洞算了。你看,娘都這把年紀了,你就別管我了,自己去逃條活命吧!”蔡順哭了,說:“娘!沒有你,兒還活個什么意思呀!只有娘你吃飽肚子,兒才活的踏實呀!”無奈母親只好囑咐蔡順路上小心點。
蔡順安置好母親,急急地往另一個山坡爬去。他走著想著,企圖打點兔子或者山雞什么的,能讓母親美美的飽餐一頓。可是山坡上什么也沒有,正犯愁,難道要讓母親活活餓死嗎?沒想到一只兔子從眼前一閃而過。他緊忙抓了塊石頭撒腿就追。誰知整天餓肚子,哪來的力氣!追了沒幾步便氣喘吁吁的跑不動了。他正想坐下喘口氣兒,一只山雞又呱呱呱地從他腳邊不遠的地方飛了起來。他望著山雞向一個山溝飛去,便不自覺地朝那個溝邊走去。大大出乎他意料的是,就在這個偏僻的小山溝里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棵桑樹,桑樹上結滿了桑葚兒。紅的、綠的、淺紫色的、黑紫色的。蔡順喜出望外,他急急地摘下幾顆,扔進嘴里一咂摸,啊!甜!還這么甜啊!于是,他分別把各種不同顏色的都一一摘下來嘗了嘗。他發(fā)現(xiàn)紅色的桑葚兒味道酸澀,紫黑色的則甘甜無比。啊!他想,這下母親有救了,可以讓她飽飽的吃一頓了。他一下子來了精神,拼命的采摘。然后又將青的紅的跟紫黑色的分別盛裝在不同的袋子里。
又是一個沒想到。當他采了滿滿兩大袋桑葚兒,想起母親還在那邊山洞前等著自己,而且還得設法給母親找點山泉水喝,便急急收拾好袋子放在樹下,爬上山坡四下急瞧。因為他推測,這里能有這么旺盛的桑葚樹,附近就一定會有山泉。他一定要找到那股山泉。然而就在他抬腿正要走時,不防背后一聲斷喝:“站住!”
“啊!”蔡順心里猛一哆嗦,聽聲音惡惡的,怕是遇上竊賊了。他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扭頭望了一眼,見是兩條涂著紅眉的山東大漢。他知道碰上綠林赤眉軍了。他聽人說過,赤眉軍都跟咱一樣也是農(nóng)民,實在生活不下去了,才揭竿起義,要造皇帝的反。最近又聽說他們在長安吃了敗仗,想必也是來逃難的。于是他壯著膽子說:“二位要干什么?”
兩個赤眉軍把槍對準他的胸膛,威嚴地喝問:“說,你來這里干什么?”
“家里遭饑荒,我,我,我是來采桑葚的。”蔡順結結巴巴地說。
“胡說!”赤眉軍更加猜疑地,“老實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蔡順眨著疑惑的眼睛:“我,我只看見一只兔子和一個山雞。”
“老實點!”赤眉軍威嚴地,“你在這里偵察什么?”
蔡順害怕了:“不,不,你們別誤會。我真的不是干那個的。”
赤眉軍又問:“那你是干什么的?”
俗話說,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蔡順雖然有些慌恐,但他又覺得自己真的不是什么奸細,所以膽還是正的。他原原本本把家鄉(xiāng)遭災,民不聊生,餓殍遍野,母子逃荒,他來尋找食物,發(fā)現(xiàn)桑葚樹,采罷桑葚,正在尋覓山泉,為母解渴的整個過程一五一十的講了一遍,這才使兩個赤眉軍稍稍松馳了點。其中一個大個兒仍然不解地問:“那你采的桑葚呢?”
蔡順指指溝里邊:“瞧!那不是!在那兒放著哩。”
大個兒赤眉軍對小個兒擺下頭:“去,給我查查看。”
小個兒去了。他一見那一小撮一小撮的桑葚兒,青的紅的淺紫色的黑紫色的掛滿枝頭,口水直流,便不顧一切的先采了一把塞進了嘴里。一咂摸,不由喊出了聲:“啊!甜!”他緊忙招手叫大個子:“快來呀,快來呀!這個桑葚兒還真好哩!”
大個兒赤眉軍押著蔡順向桑葚兒樹下走去。他沒動手摘桑葚兒,只命令蔡順:“把袋子給我打開!”
蔡順順從地把兩個袋子打開后望著大個兒不說話。
兩個赤眉軍望著兩個袋子,一個是紅桑葚兒一個是紫黑色的桑葚兒,不解地問:“為什么還要分開裝?你,說實話。”
蔡順沒有急著解釋,只說:“你們先嘗一下,看看兩種桑葚兒還有啥不一樣?”
小個兒沒動,大個兒先嘗了幾個紫黑色的桑葚兒,驚奇地裂著嘴巴:“啊!恁甜!”
小個兒拿出兩個紅桑葚兒:“你再嘗嘗這個。”
大個兒把兩個紅桑葚兒送進嘴里一咬,苦著臉又裂開了嘴巴:“啊!恁酸!還有點兒澀!”
望著大個兒的澀苦相,小個兒笑了,蔡順也笑了。
大個兒指著兩個袋子疑惑地問蔡順:“你,你為啥要把它分開裝?什么意思?”
蔡順向他們講明了原委,說:“那邊黑紫的甜,是給母親吃的,這邊紅澀的走給自己吃的。”兩個赤眉軍一聽,敬佩蔡順是個孝子,又憐憫他們的處境,當下便指著山那邊的營帳,對蔡順說:“走,那是我們的營帳,跟我們走一趟。”
蔡順驚疑地望著二位,懇求地:“我,我還要給我母親送桑葚呀!她一上午還沒吃一點東西哩!”
大個兒和藹地說:“走吧,走吧,把你的袋子背上,去見見我們的頭兒。”
蔡順去了,一路上忐忑不安,提心吊膽的。萬沒想到的是,蔡順跟著兩個赤眉軍來到營帳,大個子剛把蔡順孝母的事情給他們的頭兒一講,那個帶兵的便大受感動。他立刻命令大個兒到營部食堂里,取來一條牛腿、二斗白米,親手交給蔡順,并告訴蔡順:“我們赤眉軍殺富濟貧,就是為咱天下的父母都能吃飽穿暖。你,好樣的!”蔡順感激啼零,千恩萬謝!這正是:
黑桑奉萱幃,
啼饑淚滿襟。
赤眉敬孝意,
牛米贈君歸!
你想過嗎?我們無論你是誰,偉大的或是卑微的,哪個生命不是由父母含辛茹苦的撫養(yǎng)長大的?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孝敬父母是何等的天經(jīng)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