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我一言一行都代表黨的形象”
——記甘肅省西和縣人武部政委黃曉成
黃曉成帶領民兵修致富路。 郭干干攝
28年前,在彈火紛飛的南疆前線,他在黨旗上寫下獻身報國的血書,兩次負傷,榮立二等戰功;和平時期,他輪換16個崗位,照樣以身許國,為國防建設與百姓致富嘔心瀝血……今年春天,他以最高票當選“感動甘肅十大隴人驕子”——甘肅省西和縣人武部政委黃曉成,一個處處為黨的形象增光的人。
“問題越棘手,越要敢擔當”
2005年3月,黃曉成從蘭州軍區“鋼鐵紅軍師”,調到西和縣人武部任政委。當時,西和縣人武部欠賬40萬元,職工工資長期拖欠,牽扯5樁官司和民事糾紛,40多間門面房連續30年被人廉價租用,人武部門口擠滿要錢的上訪群眾。
由于武裝部長因病住院,工作重擔全落在黃曉成肩上。是回避矛盾,還是迎難而上?黃曉成說:“組織讓我來,就是來解決問題的。問題越棘手,越要敢擔當!”他從矛盾最突出的清理門面房入手,挨家挨戶做工作。僅僅半年,人武部就收回全部房產,挽回經濟損失270余萬元;不到一年,黃曉成就將15個歷史遺留問題全部解決。與此同時,他狠剎吃喝風,嚴格經費預算,取消多項不合理開支,人武部家底逐漸豐厚起來。
有了錢,黃曉成首先兌現拖欠的職工工資、償還單位所欠債務,并投入100多萬元,整治營院、修建訓練靶場、購置戰備器材,上任第一年,就把西和縣人武部帶入省軍區先進行列。8年來,黃曉成建立包括森林滅火分隊、防空作戰分隊、應急救援分隊在內的23個民兵分隊,覆蓋西和縣所有鄉鎮和重點廠礦,西和縣人武部連續5次被蘭州軍區表彰為“先進武裝部”。
“群眾的事即使再小,都是天大的事”
這些年,黃曉成走遍西和縣20個鄉鎮、384個村,訪貧問苦,尋覓致富之道。
黃曉成說:“群眾的事即使再小,都是天大的事。”
蒿林鄉團結村四面環山,地勢險峻,是西和有名的貧困村。群眾出行只有一條狹窄的山道,經常發生運貨騾馬跌落山谷的事。下鄉調研的黃曉成當場表態:“路,我負責修,一定要修成。”他四處奔波,籌集資金140多萬元,展開筑路“大會戰”。黃曉成把自己懸掛在峭壁上,帶著民兵用鋼釬鑿、用炸藥轟,硬是在堅硬的巖壁上開出一條通路。打炮眼時,碎石擊中黃曉成的肩膀,鮮血把他的迷彩服染紅,他堅持不下“戰場”。一年后,一條長18公里、均寬6米的公路終于修通。在黃曉成幫扶下,團結村建學校、搞養殖,逐漸成為西和縣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西和盛產馬鈴薯,由于沒有渠道,很難賣出好價錢,許多群眾生活在溫飽線以下。經過幾年發展,郭大全組織的合作社已成為集種植、育種、生產、銷售、旅游觀光于一體的股份制企業,帶動7000戶農民走上致富路。干了8年政委,黃曉成帶領西和縣武裝部修公路130公里,架橋5座,建學校8所,幫助1萬多名群眾實現致富夢。
“想想老山犧牲的戰友,我還有什么不知足”
2009年,西和縣投資1000多萬元為人武部修建辦公樓。黨委會上,黃曉成公開承諾:不聯系介紹工程隊、不授意照顧關系、不接受任何禮金,把大樓建成廉潔工程、放心工程。
2009年征兵期間,黃曉成的老領導找上門來,請黃曉成照顧他孩子當兵。按照公開征兵量化評分辦法,這位老領導的孩子綜合得分靠后,黃曉成向他解釋不能照顧的理由。老領導急了:“你現在用不著我了,幫不幫你看著辦吧!”黃曉成不是忘恩負義的人,他多次登門拜訪老領導,耐心陳述緣由,最終得到老領導的諒解。這些年,從黃曉成這里,沒走過一個不合格的兵。西和縣人武部輸送優質兵員900多名,連續7年無責任退兵,6次被評為征兵工作先進單位。
盡管連省軍區統一建設的經濟適用房,黃曉成都拿不出錢購買,但當群眾遇到難題時,他總是盡力相助。近兩年,黃曉成多方協調力量,妥善安置轉業干部和退役士官23名,解決了16名部隊家屬、子女就業、小孩入托難的問題,他還幫扶40多個貧困戶,資助16個貧困學生。很少有人知道,他女兒大學畢業后,至今仍在為工作而奔波。
面對別人的夸贊,黃曉成只說一句話:“作為黨員干部,我一言一行都代表黨的形象。想想老山犧牲的戰友,我還有什么不知足?”(光明日報特約記者魏 春 光明日報通訊員 孫利波 魏建軍 肖傳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