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還有什么比母愛更慷慨和值得信賴?昨天,兩個成功換得素不相識媽媽肝臟的小寶貝平穩出院,北京武警總醫院的會議室中為他們響起了歡快的生日歌。在醫護人員的掌聲中和媒體的閃光燈下,年輕媽媽羅丹、尹春林抱著各自的孩子略顯拘謹,但眼神中卻透出無比的喜悅。1個月前,兩個媽媽切除自己的部分肝臟,交換移植給了對方的孩
還有什么比母愛更慷慨和值得信賴?昨天,兩個成功換得素不相識媽媽肝臟的小寶貝平穩出院,北京武警總醫院的會議室中為他們響起了歡快的生日歌。在醫護人員的掌聲中和媒體的閃光燈下,年輕媽媽羅丹、尹春林抱著各自的孩子略顯拘謹,但眼神中卻透出無比的喜悅。1個月前,兩個媽媽切除自己的部分肝臟,交換移植給了對方的孩子。
羅丹的孩子哲哲(化名)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進行親體肝臟移植是唯一的希望。可由于血型不符,羅丹無法給自己的孩子捐肝。入住北京武警總醫院后,哲哲足足經歷了5個月才找到合適的肝源。這一切都與另一個先天性膽道閉鎖病童團團(化名)一家緊緊相關,“我們給彼此指望”。
團團的媽媽尹春林雖是O型“萬能血”,但捐肝給B型血的團團風險很大。
今年夏天,兩個媽媽通過病友聊天群相識,得知各自同對方孩子的血型相符。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她們頭腦中誕生,“我們要換肝”。
這并不是一個完全被人支持和祝福的決定。此前,肝源互換在我國還沒有先例。
許多親友都勸尹春林放棄,“風險太大,孩子要遭罪,而且恐怕家里花光所有的積蓄也不夠治療費用,何必呢”。
“他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我不能不去管他。”尹春林回絕了所有的勸說。“哪怕是要乞討,我也要一路乞討到北京去,讓孩子去最好的醫院接受治療。”
和尹春林一樣,羅丹也不肯放棄這次機會,她們在9月進行了決定兩個孩子命運的換肝手術。
“我們真的很怕,怕風險,更怕對方會因為太多的壓力而中途放棄。當時每次想到這些,我都會抱著哲哲哭。”羅丹說。她和尹春林都常常會在夢中驚醒,頭發都掉了很多。
9月14日,換肝移植手術成功進行。如今兩個孩子恢復情況穩定。
前天,兩個媽媽一起去剪了頭發,羅丹把一頭長發剪成利落的短發。“我這是立志呢,一定要把哲哲養好。生下他好像還是昨天的事,后來發生的一切都那么不可思議”。
昨天下午出院后,兩個媽媽來到租住的房子,一邊收拾房間,一邊談起了未來。“帶著新的肝臟,我們的寶寶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以后的日子,只要他們健康、平安,哪怕有再多的困難我們也能撐過去。”
編后語:互換肝臟,是我國首例。開創了新潮流。體現了母愛的偉大。“他是我身上掉下了一塊肉,我不能不去管他。”很質樸的一句話,對別人看來,并沒有深同感受,當你做了母親之后,就會了解,母親為了兒女、可以不顧一切,獻出自己的生命。
這就是中國女性的傳統道德體現在在里面。
本文鏈接:www.zhongguodexiao.com
(責編:孫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