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每到周末,田種山都會和學生們早早來到蘭州童鶴贍養院。從安寧校區到位于草場街的蘭州童鶴贍養院,倒一次車,晃晃悠悠近1個小時,為的是陪老人們說說話、幫老人做點事。88歲的任奶奶,總會在門口等著,看到田種山他們來,就會心一笑。田種山常常被這笑容感動:“老人用這種方式,告訴我們,我們對她很重要。”
雷鋒離開我們50年來,始終有很多人默默堅守著雷鋒精神。
13年前,田種山從蘭州電力技術學院畢業后留校工作。不久,淳樸善良的他就在學院組織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協會。他期望利用這個平臺,聚攏和鍛造一批“傳播和諧理念、為和諧社會添力的使者”。如今,這個協會在學院師生中參與注冊率已達到95%以上,先后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2000余次,累計參與人次超過萬人次,志愿服務時間超過兩萬小時。
在田種山看來,志愿服務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方式,溫暖別人、也溫暖自己,與其說是奉獻,不如說是在享受快樂!
在五一山社區留守兒童之家,田種山是幾個孩子的“代理爸爸”。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這些孩子得不到應有的關愛。田種山一有空兒就過來陪孩子們一起念兒歌、做游戲。一個孩子喜歡趴在窗臺上抬頭望天,他的邏輯是“只要放了學,就能見到“代理爸爸”們。”田種山和志愿者說:“孩子們已經成為自己的生物鐘,到點就去。每次,都覺得很快樂。”
“你們覺得自己是雷鋒嗎?”不止一個人這樣問過。對此,田種山深有感觸:“雷鋒永遠是我們的偶像,雷鋒精神隨著時代的發展,被注入了新的內涵,那就是志愿服務精神。做志愿服務對我們最大的吸引是,幫助別人的同時,幫助了自己,讓心中的美好找到最好的釋放舞臺。”
為了讓每一個志愿者都能感覺到自己的價值,田種山精心設置了協會機構,成立了校內管理部、社會管理部、宣傳部、網絡部等,每做一次活動事前有策劃、事中有組織、事后有評估,每位志愿者都有一張記錄卡,記錄著自己參加志愿活動的工時數,讓大伙自己激勵自己。
有新意、有深意,是青年志愿者服務協會的指導思想。田種山帶領協會和草場街街道團工委共同籌劃實施了“青年志愿者社區掛職鍛煉”活動,首先在社區開展了扶貧濟困“一助一”活動,成立志愿者幫扶小組,每組聯系一戶幫扶對象,定時定點為他們服務,出臺了《蘭州電力技術學院志愿者社區掛職暫行辦法》,將志愿者掛靠在社區崗位上,引入競爭機制,利用社區這個大舞臺,鍛煉志愿者的能力。
在田種山的不斷努力下,2010年以來,蘭州電力技術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不斷為志愿者活動賦予了新的內涵。協會與所在轄區街道簽訂了“社區掛職協議”,與蘭州童鶴贍養院簽訂了“定期服務協議”,與蘭州市城關區文明辦簽訂了“空巢老人結對幫扶協議”、“留守兒童助學協議”,與共青團蘭州市委簽訂了“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協議”……現在,課后當志愿者已成為很多學生的日常生活。
這些活動的開展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和廣泛贊譽。2003年2月,該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解放軍總政治部、團中央聯合授予“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0年,田種山及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被團省委、團市委、蘭州市委分別授予“優秀青年志愿服務先進集體”、“甘肅省青年志愿者行動項目獎”、“甘肅省杰出青年志愿者”、蘭州市“身邊的好人”等多項集體及個人榮譽。他個人也作為甘肅省推薦的“身邊的好人”榮登中國文明網2010年度“中國好人榜”。(朱婕)
本文鏈接:www.zhongguodexiao.com
(責編:孫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