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汪助娟,女,漢族,1942年8月生,1962年參加工作,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副主任中醫師,多次被評為市衛生系統優秀共產黨員、院優秀共產黨員。現任景德鎮市第一醫院中醫外科醫師。
提起汪助娟,無論是與她共事多年的同事,還是與她朝夕相處的鄰居,都知道她是一位樂于助人、古道熱腸的好人。她有著許多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勤于助人、樂于助人的慈善之舉。她經常為災區、貧困地區捐衣捐物捐錢,為家庭困難的患者免費看病取藥,幫助殘疾人,照顧孤寡老人等等。其實,她的家庭經濟狀況并不寬裕,自己生活也很簡樸。但她總說:“花要葉扶,人要人幫,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非親非故,勸架勸出的“緣”
二十多年前,因為一次勸架,汪助娟結識了患有智障的李冬蘭。當時李冬蘭的丈夫是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花匠工叫李泉茂,他們一家住在汪助娟工作的門診部后面。由于天生智力低下,李冬蘭經常作錯事被丈夫打罵,因此汪助娟和同事們總是跑去勸架,一來二去,汪助娟就和這對夫婦認識了。天有不測風云。有一年,李冬蘭不到10多歲的兒子突然失蹤,夫婦倆十分驚慌,不知如何是好。熱心的汪助娟多次幫助他們尋找,但最終還是杳無音信。不久,李泉茂也因患重病去世了。接踵而來的變故使李冬蘭變得更加無依無靠,沒有了親人也沒有了經濟來源,只能靠醫院發點撫恤金度日。看著衣衫襤褸、邋里邋遢、瘦骨嶙峋、無依無靠的李冬蘭,汪助娟的心碎了,雖然自已的身體也不怎么好,但作為一名受黨教育多年的老黨員,她喑自下定決心要去幫助她,她說:就是一條貓狗也是一條生命,何況是人!就這樣汪助娟毅然挑起了照顧李冬蘭的重擔,這一挑就是十年!
大愛情懷,助智障孤寡老人生活無憂
起初,由于不識字,李冬蘭連錢也不認識,出去買菜和其他物品,別人總是少找或者不找她的零錢。160多元的撫恤金要維持一個月的生活,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因此,汪助娟幫扶李冬蘭的第一件事,就是教她認錢。一有空,她就把不同面額的錢拿出來“考”李冬蘭,并手把手教怎樣找零,因為李冬蘭智力上的原因,汪助娟教得很費力。后來,她干脆帶著李冬蘭一同去菜市場買菜,去超市買日用品,現場“示范” 找零。但由于李冬蘭“終不能成器”,最后,汪助娟不得不接管了她家的“財權”: 李冬蘭凡要買什么必需品,就到汪助娟那里領錢,汪助娟則根據實際需要“劃撥”。由于李冬蘭的飯量很大,僅有的一點生活費維持不了她的生活,為此,汪助娟絞盡腦汁,采用各種辦法彌補李冬蘭家庭開支。四處托人為李冬蘭找些簡單的工作,在空閑的時候,為她收集礦泉水瓶和可樂瓶,參加完親戚朋友的酒宴,總是打包帶些菜回來等等,為了讓李冬蘭能吃上新鮮的食物,減少生病的幾率,汪助娟還把自己家的冰柜搬到了李冬蘭家。在汪助娟的幫助下,李冬蘭不僅結束了有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而且家里還添了包括電視在內的一些簡單電器。有段時間,為了改善李冬蘭的住宿條件,汪助娟還利用千方百計幫她省下來的錢,專門請人對她住的房屋進行修繕。在汪助娟的家中,還放著幾本厚厚的賬本,有的已經泛黃,但依然整整齊齊,詳細地記錄了汪助娟幫扶李冬蘭以來日常生活的每一筆開支。一方面是對她本人負責,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別人說閑話。
傾盡心血,換來一片感恩心
2004年,李冬蘭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和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為了省錢幫李冬蘭治病,汪助娟每次都用自己醫保卡里的錢為她刷卡記帳,病情不嚴重時就用自家種的草藥為她醫治。細心的汪助娟還特意為李冬蘭縫制了一個棉座墊,讓她隨身帶著,防止凳子上的寒氣使她犯病。去年下半年,李冬蘭不慎摔跤,手脫臼、腰椎壓縮性骨折,生活不能自理。恰逢汪助娟風濕性多肌痛的老毛病又犯了,家人準備送她到外地去看病,汪助娟放心不下臥病在床的李冬蘭,硬是拖著沒有去外地看病。連續20多天,她每天拖著病體為李冬蘭煎藥,送到李冬蘭的住處,服侍李冬蘭吃藥,幫助李冬蘭洗臉、梳頭、倒馬桶,為了方便李冬蘭,又花了360元錢為李冬蘭買了一個座椅馬桶。直到李冬蘭基本康復后,她才在子女的再三催促下到外地去看病。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智障女李冬蘭經過汪助娟這么多年的幫扶,不僅健康地活著,而且還學會了感恩,與汪助娟的感情非常深厚,只要看到路邊有好看的花都會第一個送給汪助娟,聽說汪助娟生病了,也會暗自垂淚。
牢記使命,病人的需要高于一切
從醫近四十年,汪助娟始終沒有放棄對醫學的孜孜追求,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用精湛的醫術和高度的責任心,挽救了許多患者的生命。三龍鎮雙蓬村的村民林禾水,近30年來一直與汪助娟保持著密切聯系,把汪助娟當親人一樣看待,因為他一直感念汪醫師對他兒子的救命之恩。
1984年,林禾水6歲的兒子林劍在烤火時不慎燙傷了腳, 因為缺乏醫學常識,家人采用農村的土辦法,在孩子受傷后,在傷口上抹上了厚厚一層爛泥巴,因此感染了破傷風。送到醫院時,全身僵硬,一天出現幾次休克,醫師都勸家屬放棄治療。由于發病前林禾水曾帶兒子在中醫外科找過汪助娟敷藥,汪助娟對此特別關注,在了解情況后,汪助娟一邊勸慰家屬,一邊耐心用中醫療法試著進行治療,連續三個夜晚,汪助娟硬是沒合一下眼,寸步不離病床,密切關注病情的變化,最終把這個6歲的小生命從死神的手中奪了回來。汪助娟為數萬名患者解除了病痛,卻從未出過一次差錯。她說:“一個離開病人的醫生,就等于沒有了生命價值,如果能用我的疲憊換回病人安康的話,我無怨無悔。”
汪助娟曾救治過一個嚴重的褥瘡患者,當時,患者病情十分嚴重,尾椎周圍已出現一個拳頭大的窟隆,瘡口周圍也已經肌化了,家屬幾近絕望。汪助娟接手后,親自上山采藥配方煎藥,內服外敷,經過一個多月的細心治療,患者最終得以康復。患者出院時,家屬感動的話都說不出來,拿了一把錢就往汪助娟口袋里塞。要知道,當時的汪助娟家庭負擔很重,確實很需要錢,但汪助娟還是堅決地把錢退了回去。汪助娟說,人窮不要緊,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行醫道德,絕對不能拿病人的一分錢。
汪助娟曾經還幫助過一位老人
在第一醫院院門附近,曾住著一位70多歲的孤寡老人趙師傅,膝下無子,抱養的兒子因嫌棄他對他不聞不問,僅靠每月500余元的退休工資艱難度日。汪助娟得知后,總是抽空去幫他洗衣,料理家務,在老人病重舍不得醫治時,主動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先自己墊上錢讓他住院。為了讓趙師傅在最后的時間里能享受到家的溫暖,她三番五次的找到趙師傅的養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服他回去照顧老人,盡一個做兒子最后的義務。在汪醫師的感召下,趙師傅的養子終于回到了老人身邊陪他走過了人生的最后旅程,讓老人安詳地離去。
今年68歲的汪助娟,兩鬢斑白,身體也每況愈下,汪助娟說,她現在什么也不擔心,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李冬蘭,這么多年,她早就把李冬蘭當成了自己的家人,她現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長壽點,能夠多幫扶李冬蘭一段時間,讓她安度晚年,同時用自己的所學多為些病人服務,解除他們的病痛。汪助娟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內心充滿愛,奉獻愛,把愛灑向人間的“白衣天使”,她用自已的言行踐行著對黨的莊嚴承諾。
本文鏈接:www.zhongguodexiao.com
(責編:孫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