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鹽湖區“和家美”敬老院的愛心故事
梁冬
在舜帝陵景區的學院路,有一座景色宜人,環境幽雅的“和家美”敬老院。當筆者來到敬老院大廳時,院長陳鑫把一籃子剛從田間采摘的茼蒿、蔭陳放在桌上,幾位老人圍在一起熟練地搽著,談笑風生。 “和家美”敬老院由運城市公民道德文化研究會創辦,開辦一年多來,度過寒冬,迎來春天,五十位老人輕松愉快地生活著,大家親切地說:“這里是一位女兒和五十個爸媽”。
敬老由“虛”到“實”
陳鑫辦起公民道德文化研究會創辦之初,就以弘揚德孝文化,發揚敬老愛老的傳統為宗旨,力促在社會形成尊老愛幼的風尚。 每年,擔任會長的陳鑫都要在九九重陽節、春節,到一些孤寡老人家和在戰爭年代做過貢獻的老人家進行慰問,在與老年人接觸的過程中,陳鑫發現隨著人口老齡化步伐加快,農村打工人員外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他們的生活出現許多不便。陳鑫心里掀起波瀾,每年慰問孤寡老人,并不解決孤寡老人平時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實實在在為老人辦一件實事心里才踏實,于是計劃創辦一個敬老院,用自己的熱情解決孤寡老人生活困難。 辦敬老院談何容易?陳鑫一連經過幾個月奔波,在社會眾多愛心人士的支持和幫助下,很快解決和落實了資金和場所。那六十間的房屋裝飾一新,彩電、衛生間一應俱全,就仿佛是為敬老院設計的一樣。接著會長陳鑫為敬老院添置其他用品,就這樣“和家美”敬老院,便在2016年10月風風光光開業了。
于微細處見真情
敬老院開業后,周邊村和城里的五十多位老人入住敬老院,她們中年齡最大的95歲,小的也有70多歲。 人老怕冷。陳鑫首先想到的是老人取暖,他們購置的取暖鍋爐管道安裝遇到了難題,一連幾天解決不了,工人急,陳鑫更急,她白天與工人一起解難,晚上也與工人張燈夜戰,克服重重困難,使取暖工程提前完工,提前供暖,使老人們免受寒冷之困。 于微細處見真情。老人們普遍體弱多病,敬老院就設立醫務室,聘請經驗豐富的醫生葉雙全,定期為老人檢查身體,及時預防疾病;老人需要定期洗浴,他們請義工為老人搓澡;老人最怕生活單調,敬老院就想法豐富老人的文化生活,活動室有棋牌,100多部老電影、300多首老歌、紅歌,任老人看、聽。在飲食上,他們為老人做易消化,咸淡適宜的可口的飯菜。飯后老人可到屋后茅草屋,小木屋散步,享受田園風光,有雅興的老人也可在有圍欄的小湖里垂釣小魚,感受人生之樂。 在陳鑫愛心的感召下,德孝文化研究會會員和社會愛心企業家紛紛到“和佳美”養老院,為老人送去暖水瓶、小毛毯、床單、洗腳盆、食品等。 敬老院對每位老人都建有檔案,生日、愛好都有記錄。一次,陳鑫把一位叫劉俊英的老人請到飯堂大廳,拿出一盒大蛋糕,擺在桌上,把生日帽戴在她的頭上,之后她的兒子又出現在她的眼前,老人們拍手為她唱生日歌時,劉俊英老人才恍然大悟,想起今天是自己85歲生日。
“她待我們比兒女還要親”
俗話說“知子莫若父”,而在“和美家”,則是“知母莫若女”,這是敬老院的老人對陳鑫的贊許, 陳鑫對敬老院的老人,不叫爸媽不開口。于是就有了“一位女兒和五十個爸媽”之說。
“和家美”敬老院把創辦敬老院作為一項善舉,以為政府分憂,替民眾解愁為理念,在食宿上基本是零利潤,但服務上卻盡職、盡責、盡心,非常到位,因此引出了一串串故事。 今年春節剛過,88歲的老人徐桂花身體不適,突然嘔吐,床上地下吐下一片,陳鑫聞訊后,立即幫老人捶背、按摩,接著又十分從容地擦拭被褥,拖洗地板,沒有一絲嫌棄。之后,老人又告訴說,她把鑲的假牙吐掉了,陳鑫又到嘔吐的盆里找到鑲的假牙,正在這時,敬老院司機也來到老人的房間,于是陪著老人,到醫院給老人鑲好了假牙。陳鑫一個上午都沒有停歇。事后,徐桂花老人感動地說:你們比我的兒女還要親!
今年春節前,一些兒女要接老人回家過年,一位老人扭不過兒女的執著,在家里住了一天又回到敬老院。他說,不是兒女待我不好,兒女的心意我領了,而是家里的樓房不方便,住在這里一樣暖暖和和,行動方便,吃喝咸淡適宜,在這里住慣了,又和老人們談得來,過春節一樣樂呵。 的確,在“和家美”敬老院處處彰顯著愛的溫暖,家和萬事興,盡孝和家美,正如陳鑫會長所說:我們的服務宗旨就是,一切為了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