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著名書法家裴太平,1939年生,山西運城人,六歲起,受父親影響,開始學習書法,至今已有近六十多年的歷程,廣泛汲取諸家所長。工隸篆、通篆刻,亦擅長雕塑。裴太平先生從李陽冰的篆書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又臨習了清鄧石如、趙之謙等各家的范本,揣摩體會,從而初步確立了自己篆書風格,受到了國內很多書法名家等的好評。現為譽為三晉書法領軍人物,世界華人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篆刻藝術委員會主席,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香港登尼特書畫藝術院院長,中國詩詞酒文化協會會員,黃河草書研究院副院長,山西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黃河剪紙研究院副院長。代表作:萬壽圖(209米長卷)、百壽圖、中華龍等。
為建國60周年大慶,耗時10個月寫成的209米“萬壽圖”10999個壽字。用黑體、仿宋、隸書、篆書、魏碑書體,書寫了建國60周年以來的《大事記》,融書法、篆刻、剪紙為一體的藝術長卷;字體見方,工整精巧,運筆為我,橫豎下垂的頓勢,提筆上仰的挎勢,“蠶頭燕尾”;左右分開撇和捺,融隸書的韻味,運筆嚴謹,給人端莊大方的感受;有楷書自然和諧的律趣,多種體式與主題巧妙綜合,雖方亦圓,顯得雄渾厚重,拙樸粗獷,精刻細雕,有魏碑體型,行遠浪漫、灑脫輕盈,伸縮性大,又近楷書格調,變化有致,恰到好處。勾連縈繞,奔騰飛揚,皆有融化了草體,個性奔放,情感激越的表露。裴太平的書法藝術是史詩、金剛石般的碑文。每一個字是一副形象的畫,但比畫難,難在描繪同一對象時,畫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畫法,有發揮余地,書法則要受書寫對象限制,寫的是文字,不成字即不是書法;亦受字式的限制,篆、隸、草、行、楷體的書寫不能越軌,各得其所。書法求同易求異難,藝術的真諦恰在于“異”,抒寫某種字式,還不算難事,難的是將它們變成“自我”,所謂鉆進去容易,鉆出來難。這就需要在實踐中的求新求異,使書法藝術得到升華。
以《中華龍》為證,裴太平是書法界的佼佼者,常與諸名家交流,與百姓及各行業愛好者交流。且與文化節朋友,促膝談心,謙和、誠懇,交流技藝。書法功力深厚,人情練達,讀史誦詩,出口成章,有同學者風骨。他善于在藝術范圍之外下工夫。在別的種類藝術中探索,得到某些意象,或在某種文化氛圍中得到電石火花般的靈感,在自己潛意識中再醞釀一番,來增添他的書法氣勢和神韻,經他書寫的詩詞歌賦,更有震撼力和爆發力。呈現出某種形象美和意境美,使觀者激發出一定的形象思維,買得到美的藝術享受。筆者親眼目睹他的即興書法創作,展紙、落筆似樂曲演奏。畫、線、撇、捺、輕重徐疾或涓涓細流,或驚濤拍岸,節奏旋律變換優美,詩文警句,妙趣橫生,情操高尚,傳統文化氛圍濃重,藝術趣味久遠;內容與形式相統一,融冶篆隸于一爐,個人風格獨異。他的每一幅作品看了還想看,有欣賞了再欣賞的觀賞效應。,文化品位,功力神韻高神典雅,鐵鉤銀畫,百態千姿,很少有人能企及,收藏意義和價值都是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