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用世界語言來引導正確的“中國觀”
由國務院新聞辦籌拍的《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17日開始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大型電子顯示屏上播出。宣傳片將持續播放近一個月,共計8400次,同時還通過CNN各個頻道覆蓋全球播放。在這段60秒的宣傳片中,中國各領域的杰出代表和普通百姓相繼亮相。國內外輿論普遍評價,這次重大的國家公關行動和宣傳攻勢,有助于將一個更直觀、更立體的中國國家新形象展示在美國和世界民眾面前。
毫無疑問,推動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系,不僅需要領導人互訪這樣的政治外交,需要工商企業界交流這樣的經濟外交,更應該基于兩國人民廣泛參與的公共外交。我們看到此次胡主席出訪,政府高層、企業精英相伴而行,政治公關和經濟公關規模空前,再加上國家宣傳片的配合播出,民間性的社會公關也在升溫。在政府主導、社會各界普遍參與下,我們也在熟悉著用一種不同于傳統外交形式的公共外交語言來表達自己、展示自己,并且注重借助媒體傳播、民間交流等手段,向國內外公眾介紹中國國情、政策理念、發展情況、行動舉措等信息,從而更好地獲取國際社會的理解、認同和支持。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來介紹中國的發展情況,用世界公眾能夠接納和理解的形式來講述中國故事,引導國際社會形成正確的“中國觀”,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尤為必要、意義深遠。
進入21世紀,當中國以空前的崛起速度打破西方的所有預言時,國際社會的“中國觀”也變得比以往愈發復雜糾結,愈發搖移不定。這一點在美國人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有不少人樂見中國的繁榮發展,為中國的成就進步而歡欣;也有不少人在警惕戒備,不時拋出“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中國責任論”等論調;還有甚者則忙于搞對華“壓力測試”,動輒祭出經濟、軍事、意識形態等武器,鼓吹貨幣戰爭、軍事行動、顏色革命等極端對抗;而更多的美國人則表現出狐疑、模糊的態度,對華認知受美國媒體的左右。新世紀頭十年里,中美關系矛盾沖突不斷、分歧問題成堆,卻同時也取得顯著進步、長足發展,這是國家關系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奇現象。面對復雜局勢,如何讓美國人、讓全世界更全面準確地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避免誤判形勢而步入歧途,應該是新世紀第二個十年我們必須重視的課題。
在西方頭腦里,一個大國的崛起必然導致世界權力格局劇烈震蕩,用軍事、金錢等強力手段重新瓜分世界資源、安排霸主坐次勢不可免。不少人之所以對華好奇、羨慕、猜忌、不安、恐懼的情緒交織在一起,就是源于在這種固有思維之下研判解讀中國發展的不確定感。針對這種思維和情緒,我們應該向世界發出清晰的聲音,這是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應有擔當和胸襟,也是一國軟實力的體現。保障這種信息傳遞的成效,除了領導高層的政治宣示,除了經濟合作的利益紐帶,最雄厚的能量在普通公眾的民間交往之中,在于感情和心靈的溝通。要更好地實現這種溝通,就不能老是自說自話、各說各話,而要學會用對方的語言,讓對方聽得懂、感受得到,有效接收到善意和真相。以往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這種公共外交大有可為,所體現出的價值獨特而不可替代,應當高度重視、持續推動。
本文鏈接:www.zhongguodexiao.com
(責編:孫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