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中國慈善城市百強發布北京第一
民政部第二屆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發布,321個城市參與調查;北京排名由首屆第三升至第一
新京報訊 昨日,第二屆“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在寧夏吳忠市發布,北京市公益慈善指數總分94(總分100),在全國321個參與調查的城市中排名第一。上海市以一分之差排名第二;深圳市與無錫市總得分均為91分,并列第三。
據了解,在2011年發布的首屆中國城市慈善指數中,北京排名第三。
此次城市公益慈善指數報告是在民政部的指導下,由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會同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的專家,歷四年時間研究完成。全國321個城市通過中國城市公益慈善信息統計平臺,在線提交各自城市2010-2011年間慈善事業的發展情況;由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匯總分析并發布,包括社會捐贈、慈善組織、慈善項目、志愿服務、政府支持、慈善文化六大層面。
總體而言,參與本次全國城市慈善數據調查的省(市、區)覆蓋率為90%,城市覆蓋率為52.5%。
民政部將“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譽為城市的“愛心GDP”。為推動城市慈善事業的發展,今年起,民政部決定將城市慈善調查和指數編制發布工作納入常態機制,計劃每兩年開展一次全國城市公益慈善事業發展情況調查。
對話
曾發現部分城市虛報數據
如何確保“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的真實性?各項指標如何制定?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副主任劉佑平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采訪。
新京報:為什么要編制城市公益慈善指數?
劉佑平:我國各種形式的慈善工作迅速發展,然而,由于慈善事業尚未納入國家統計體系,基礎數據十分缺乏,不利于政府職能部門了解我國慈善事業的真實基礎狀況并作出正確的決策;再加上慈善事業頭緒眾多,也使很多地方的慈善管理工作不知從何抓起。因此有必要開發客觀的 慈善評價體系,這個量化的評估,可以作為一個城市政府指導當地慈善事業發展的工作依據。
新京報:考量慈善指數的指標是否科學?
劉佑平:由于慈善捐贈、志愿者參與、慈善組織是現代公益慈善事業的三大基石,同時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與慈善文化宣傳、政府支持、法律政策環境有著密切關系,而慈善項目則體現了慈善事業的效率和效果。因此,該指標體系按照規模、結構、貢獻、可持續性這四個維度,從社會捐贈、慈善組織、慈善項目、志愿服務、政府支持、慈善文化6個方面對城市公益慈善事業進行考量。
新京報:為什么有近一半的城市沒有提供完整數據?
劉佑平:我國慈善事業統計基礎薄弱,而慈善指數調查范圍非常廣,地方各城市慈善管理職能歸于民政,協調其他部門掌握全面數據非常困難。因此,近一半城市沒有提供完整的調查數據,是正常現象,是目前我國慈善事業發展水平的真實反映。
新京報:數據由各城市民政部門自行填報,如何防止城市虛報數據?
劉佑平:我們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確實發現一些城市民政局填報的數據“虛高”,但我們這個慈善指數的指標之間是互相有關聯且制衡的,一旦有些數據超高,計算出的總數值就會出現明顯紕漏。比如一些城市填報的社會捐贈額可能會出現捐贈重復計算的情況,但與捐贈來源和慈善項目的數據相互印證,還是會發現問題。對于找出的虛報數據問題,我們會再逐一打電話到當地或周邊城市,核實真實的數據。
中國城市慈善事業的統計、評估確實還處在起步階段,各城市對這項工作的理解、認同、熟練應用也有待加強。如果社會各界發現問題,也請善意地給出批評和建議。
新京報:與首屆城市公益慈善指數相比,北京由總分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具體是哪個方面提升較快?
劉佑平:北京的慈善事業水平在全國來說都是很不錯的。去年第三,是因為當年數據統計不全面。隨著首都慈善公益聯合會的行業影響力擴大,會員增多,統計數據更為全面,所以指數結果就比較好。
分析
僅195個城市提交完整數據
第二屆城市公益慈善指數涵蓋的城市增加到321個,是第一屆的6倍。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稱,這不僅證明城市公益慈善指數的社會認同度提高,也充分顯示了全國各地對推動城市慈善事業的高度重視。但同時,報告數據顯示,321個城市的公益慈善指數平均分只有52.24分(總分100);同時,321個城市中,僅有195個城市的所有數據提交完整,慈善指數平均分62.8分。
竇玉沛坦言,這次指數調查的結果也客觀反映出我國城市慈善事業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比如政府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的能力建設亟待加強、區域慈善事業發展不夠均衡、城市慈善工作總體格局不夠合理等,這些都是推動我國城市慈善事業發展要解決的問題。發布城市公益慈善指數,是推動城市慈善工作的有效手段,希望更多的城市運用指數要素,加快推進城市慈善事業科學發展。
政府逐漸從勸募到建章立制
“社會捐贈”等二級指數的調查顯示,多個城市政府逐步從勸募、項目實施等慈善實務中,將工作重點轉移到建章立制、培育監督、財政支持、傳播慈善文化和改善慈善環境等方面。同時,竇玉沛稱,他注意到此次調查中一個很突出的“現象”:許多城市通過“公益組織孵化器”,培育了一大批新的慈善組織。一些城市鼓勵設立基層慈善組織,通過村辦基金會、社區慈善組織示范點等方式將慈善延伸到最基層;城市慈善項目除了傳統的減災救災、扶貧濟困外,不斷向教育醫療、環境保護以及文化體育等方面拓展,基本涵蓋了現代公益慈善事業的所有服務領域。
竇玉沛認為,這些新情況,標志著我國城市慈善項目和慈善服務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現代公益慈善的領域不斷拓展。
北京人均“慷慨度”得分稍低
在慈善組織、慈善項目、志愿服務、政府支持、慈善文化五大指標上,北京得分均排名第一;僅有“社會捐贈”,北京得分排名在五位以后。
北京市民政局慈善處處長程立巖昨天表示,北京的慈善業發達,但屬地不少慈善組織,如中華慈善總會等,都是在民政部登記組織的國家級慈善組織,而捐贈者在做出慈善選擇時,更關注慈善項目本身,而不是慈善組織。因此,北京企業、市民的捐贈,有很大一部分流入國家級公募慈善機構。此次的城市慈善指數評價,對“社會捐贈”一項,僅考察市、區兩級的慈善組織募捐狀況,因此,刨去國家級慈善機構的捐贈收入,人均捐贈額相對被拉低不少。
不過,程立巖同時介紹,2011年,首屆中國城市慈善指數發布后,對北京的慈善事業發展促進很大。同時,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城市慈善,慈善事業發展指標已納入城市“十二五”規劃。
民政部:鼓勵慈善組織興辦服務實體
新京報訊 昨天,在第二屆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發布現場,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表示,一個城市要加快推進慈善事業可持續發展,應鼓勵慈善組織興辦服務實體,為老年人、殘疾人、困境兒童、外來務工人員等群體提供專門服務,讓人們感受到慈善服務的專業性和不可或缺性。
推進城市慈善,最終目的是讓城市的每個人生活得更美好。竇玉沛認為,要實現這個目標,要積極孵化、培育各種類型的基層慈善服務組織,及時回應市民需求,讓大家感受到慈善就在身邊。
此外,竇玉沛呼吁,我國更多城市能夠把推動“城市慈善”納入城市發展的整體發展戰略,完善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法規、政策和措施。
記者了解到,民政部正在指導并委托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開發中國公益慈善數據報送平臺,定期推出公益慈善行業捐助報告、城市公益慈善指數報告、公益慈善組織透明度報告等,完善慈善捐助的查詢、對接、追蹤、反饋和公示制度,提高慈善組織及整個慈善行業的公信力,讓社會公眾放心、熱心參與慈善。
本文鏈接:www.zhongguodexiao.com
(責編:孫美玲)
本文鏈